诗三首.诗话一则《从魏晋风骨,到温和的批判主义----兼论诗词的功能、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个人日记

 《七夕感赋》

万丈白云依涧斜,长山深岭有人家。

春来不看衡阳雁,秋至闲观魏地花。

寂寞只该存僻野,相思无合守天涯。

人间七夕年年至,天上何来八月槎。

 
八月槎:传说从七夕那晚出发,八月里到达天河的小舟。
本诗风格冲淡、平和。我们提倡,既使心中哀伤,所表达出来的痛与苦,也是淡淡的,不要让读者跟着难受……

 

选几幅登山的照片,以回首那如歌的岁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金陵怀古》 

朱雀飞来集宝林,乌衣巷口梦难寻。

媚香楼外霞添色,燕子矶旁潮带音。

玄武岸边胡骑绝,吴王宫里柳烟深。

悲凉何独秦淮月,一样腐靡成古今。


朱雀桥边的鸟儿们,欢快地聚集在衙门里的树林子里,而曾经居住过王导、谢安两大豪门家族的乌衣巷,辉煌不再,美梦难寻。
朱雀桥南不远处,小巷内的李香君故居---媚香楼,在落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长江北岸,北方割据政权,多次灭亡偏安江南小朝廷的渡江点---燕子矶,面对着波涛汹涌的江水,似回忆起那千百万将士,曾经渡江发出的呐喊声。
随着岁月的流逝,玄武湖岸边,满清人烧杀掠抢的铁骑,早已无影无踪 。而历代统治者享乐的宫殿内,却依然烟柳深深。
悲凉的,何止是照耀着千百年来流淌着脂粉的,秦淮河上方的月亮,和这六朝古都金陵。悲凉的还应有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到今,一样的腐败、奢靡,成就了我们国家一段一段的历史。
 

荷塘里的精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泪》

生在桃源里,缘来遍地贫?

畜寒人居杂,地薄火耕频。

晨米已盛碗,儿娘却死身。

墨鸦贪巨亿,何念凉山民!
 
 
凉山彝族自治州,风景如画,似桃源仙境。但由于地理偏僻,交通不便,观念落后,及教育的缺失和文化的边缘化,导致这里的社会,基本上仍处于原始的蒙昧状态。
教育缺失,表现在凉山彝族农村成年人,大多数是文盲和半文盲,缺乏适应现代生活的知识和劳动技能;文化边缘化,表现在彝族乡民既不懂汉语文,也不能通过彝族文,获取现代知识和信息,导致他们与现代社会相隔膜和冲突,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社会经济形态当中。
他们人畜杂居,寄生虫及其它疾病多发;又由于紧邻“金三角”,毒品泛滥;男人好吃懒做,不喜劳动,更不愿意外去打工。

凉山,土地贫瘠,轮番刀耕火种。他们放火烧山,然后种地,由于土地贫瘠,耕种一两年后就废弃,然后再放火烧山,重复着原始的耕作方式。这样既破坏了大自然,也破坏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图片

 

《泪》 柳彝
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我,妈妈就天天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可能妈妈也想他了吧。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那天,妈妈倒了,看看妈妈很难受,我哭了。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支持你,吃了我做的饭,睡睡觉,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妈妈起不来,样子很难看。我赶紧叫打工刚回家的叔叔,把妈妈送到镇上。第三天早上,我去医院看妈妈,她还没有醒。我轻轻地给她洗手,她醒了。妈妈拉着我的手,叫我的小名:“妹妹,妈妈想回家。”我问:“为什么了?”“这里不舒服,还是家里舒服。”我把妈妈接回家,坐了一会儿,我就去给妈妈做饭。饭好了,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课本上说,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留下的泪水。


 
照片来自川芪
图片

图片



【诗话一则】
《从魏晋风骨,到温和的批判主义----兼论诗词的功能、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常常感慨,魏晋风骨,死矣!在当今的社会,文人多如牛毛,他们所写的东西,也如草芥。

那日在某诗词协会群里,大家谈起诗词的现状时,我说:昨晚翻看“宋词研究群”的聊天记录,他们说“老年文人,在写老干体。年少的文人,没有生活阅历,而最有潜力的中年文人,却没有社会责任感,在日复一日地,制造文字垃圾”。

我说这确实是个沉重的话题,这要从诗歌的功能,诗词界的现状,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这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说这样吧,等我闲下来,写一篇文章,重点地阐述一下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重点地从这几个方面一一谈起。
首先说诗词的功能,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休闲:或缓解生活的压力,松弛疲惫的身躯;或打发无聊的时光,如乡下人在冬日的暖阳下,无意识地挠墙皮。

二、娱乐:自娱自乐,或相互娱乐,或在相互娱乐的同时,相互吹捧,达到一种虚幻的感觉。

三、自慰,自我慰藉:缓解心理的压力,寻找心灵的解脱。

四、吹捧:为个人、社会组织或势力,歌功颂德,在歌功颂德过程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五、励志功能:在写诗填词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进步,并激励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六、教育功能:自古人们强调诗的教化功能。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所谓“兴”,就是“引譬连类”,是指通过诗中某一个别的、形象的譬喻,使人们通过联想,领会到同这一譬喻相关的、带有普遍性的,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也就是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并感发人们的志意;所谓“观”,就是观风俗之盛衰,也可以从中考见统治阶级的执政之得失;所谓“群”,就是大家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观点、思想,切磋技艺;所谓“怨”,就是“怨刺上政”,就是通过诗歌,来规劝统治者,以达到讽谏的效果。

七、对于传统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记录功能:以中国最为辉煌的唐朝为例。千年后,我们发现唐代的建筑没了,唐代的音乐没了,唐代的服饰、饮食及其他生活习惯绝迹了。唐人的胸襟,以及开疆扩土的精神也没了。大家知道,唐朝是以武力定天下。三百年间,唐人把突厥打到了欧洲,灭高昌、吐谷浑,活捉龟兹王,攻打契丹,平定南越(南诏、越南)、百济(朝鲜半岛),向西一直打到大食(伊朗)国。我们甚至发现,就连明清时期的城墙也没了,曾经的老街老巷没了,江南也不再古朴典雅,到处是旅游景点和充满铜臭的商业气息,没有了真正的人文和风景。这个时候,剩下的只有唐诗了。唐诗,也包括《诗经》,较完整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军事、政治、劳动、生活、爱恋等人文生活。

八、劝喻、讽喻、批评、批判功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虽不能改变社会的走向,但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引导社会的道德及文化潮流,匡扶正义,同情弱者,警示统治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功能。

以唐朝为例,杜甫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严重社会现实,到《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时候的社会现状。当诗人登上大雁塔,望着黄昏时分苍茫起伏的远山、河流,道出了“秦山破碎、泾渭难分”的前瞻性的伟大诗句。暗指在玄宗忱于享乐,奸相李林甫当政时期,表面歌舞升平,实际上政治黑暗,危机四伏。诗人预言一场针对大唐王朝的狂风暴雨的洗礼,即将到来。及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至发同谷到成都,一路呐喊,并像离群的孤雁,不停地悲叹、哀鸣。

“安史之乱”历经八年之久,渐渐被平息。中国人口由七千多万,锐减到三千万,社会遭受了重创。盛唐由此转为衰败。军阀割据、混战,宦官擅政,以及中央政权与军阀之间的连年战争,大唐王朝飘摇欲坠,直到黄巢起义,朱温篡权,大唐王朝走向灭亡。后世的研究表明,安史之乱,不仅是大唐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点,也是以后千百年来,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及衰的转折点。

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以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忠君爱民之志,也终化为泡影。

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历史表明,李商隐是个先知性的人物,他已经看到了大唐王朝,走向了穷途末路。他的仆人和朋友们回忆,李商隐在伤心的时候,常会自言自语地说“就这几十年了、就这几十年了”,当时人们不知道他的意思。果然,在其后四十余年,持续了300年的大唐王朝轰然倒塌,分崩离析。

纵观唐朝由盛及衰的过程,杜甫的史诗也好,白居易的现实主义“新乐府运动”也罢,都没有对社会的变化进程,产生有效的影响,哪怕起到一点点延缓作用。但是,他们的诗歌,对于记录当时的社会状态及风貌,起到了史实的作用,对于当代及后世统治者,起到了非常大的警醒作用。在这一点上,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另一方面是士大夫的担当精神,所谓的“铁肩担道义,下笔着文章”。
在金圣叹所编选的《六才子书》中,唐代诗人仅选老杜一家,并把他与屈原并列。杜甫自公元759年冬10月,为避安史之乱携家人向西南迁徙,一路上靠采草药,捡橡子,卖干柴,挖山药,掏野蜜蜂窝为生,冻得手脚皴裂。初到成都,靠寺庙里的施粥度日。后在友人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盖起了个茅屋,可是到了秋天,狂风刮走了屋顶上的草,雨在屋子里漏个不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依然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食俱欢颜”这一伟大的诗句。是什么原因让诗人有如此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原因是,不管杜甫再贫穷,地位再卑微,他仍然是一位标准的士大夫。士大夫的标准是以天下为己任。天下,代表了杜甫及其他唐代诗人对世界秩序的理解。他们试图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来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试图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自己与社会的共同理想。
而在当前,“士”的文化已经消亡,千百年来的社会变迁,“士”存在的土壤已不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更枉论士大夫!

有人否认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认为思想性属于政治范畴,应远离文学。试问文学没有思想性,与一个人没有灵魂何异?没有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同样,没有灵魂的文学作品,与之一样,是文字垃圾。任何伟大的作家,以及流传千古的作品,无不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或给以教育,或给以启迪,或给以灵动。

在文学的思想性上,“家犬”们具有先天的不足,由于长期的豢养与驯化,使之缺乏独立的思考与人格,缺乏批判的意识与思想,并为获得主人的豢养与奖赏,而沾沾自喜。

同样,在文学的思想性上,“野犬”们也有他们的先天不足或缺陷。虽然野犬们具有独立的意识与人格,但缺乏哲辨的思维,不能全面而又一分为二地,去看待问题。在他们的意识里,主体政权,以及由其产生的一切主流的东西,都是坏的,无差别地一概予以反对、批判。而不是把目前的社会现状,放到几千年的长河中,历史性地去看待,而急于求成。要知道,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都是有过程的。在他们看来,彷佛只有美国式的民主、自由与选举,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在文学的思想性上,村夫建议应该向“魏晋风骨”学习。汉末建安时期的“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具有风骨遒劲、慷慨悲凉、直抒胸臆、语言明朗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的独特风格。建安时期的诗人,普遍具有胸怀天下,悲悯苍生的情怀。如曹操的《龟虽寿》、《观沧海》、《蒿里行》,蔡琰的《悲愤诗》,王粲的《七哀诗》,曹丕的《杂诗》、《陌上桑》、《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刘祯的《赠从弟》等。
曹操早期的政治理想是富国强兵,建立太平和谐的社会。 中期的理想是统一全国,尽早结束分裂局面,给人民带来稳定的幸福生活。后期的理想是做西周的文王。但是很遗憾,曹操没有达到周文王的高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一类诗,是怀古诗,怀古诗词,不是为了单纯怀古,而是为了警示统治者们,汲取教训,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这样的诗,一样具有现实主义的批判意义。

当然,我们提倡忧国忧民,关注苍生的儒家诗,并不排斥王孟为代表的,淡泊、空灵的僧家诗,和田园、山水诗,以及以李白为代表,旷达、豪放,或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道家诗。

村夫认为:遵从科学和良知,是文人的底线。关注社会,关注苍生,悲悯天下,针砭时弊,正确地引导社会道德与舆论,是诗人脊梁的体现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天我们不具备白居易时代,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去鞭挞黑暗,也不具备鲁迅生活的时代,把手中之笔,作为投枪,去与邪恶的势力作斗争。而我们又不能丢下“家国天下,匡扶时弊、同情弱者,抑恶扬善”的社会责任。
那么怎么办?

村夫今天在这里提出“温和的批判主义”。我们既要弘扬正能量,扬善。也要用我们手中之笔,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要像三曹、建安七子、杜甫、韩愈、范仲淹、王安石、苏轼那样,拥有一颗家国天下的情怀。以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福祉为己任。

提倡在内容上联系实际,在风格上继承传统。联系实际,就要求诗人深入生活,观察社会,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与疾苦,褒扬正义,鞭挞邪恶与黑暗。而不要过分关注自己对于身边小环境的心理感受。应开阔视野,开拓胸襟,不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电脑前,一味地风花雪月、爱恨情愁,甚至玩弄文字,或无病呻吟。提倡既使工作或生活不顺利,所表达出来的痛与苦,也是淡淡的,不要让读者跟着难受……

 

几张照片,重温那往昔的岁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路过蜻蜓

靠近大众贴近生活,感动自己亦能感动读者的才是好文。 很走心的律,有空得向兄长好好学习了![em]e160[/em]

冰之韵

兄台照片拍得巧妙,帅气,诗韵精彩![em]e142[/em][em]e142[/em][em]e142[/em][em]e163[/em]

明雪心梦

欣赏,学习![em]e142[/em][em]e142[/em][em]e142[/em]

感悟人生

人美,诗美景更美,[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雨凌香

村夫老师!你这篇文章那么好,咋转载不了[em]e100[/em][em]e100[/em]

渭城朝雨

人间七夕年年至,天上何来八月槎。虽云淡风轻,读来却感慨万千,犹如泰戈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亦如仓央嘉措的见与不见。 媚香楼外霞添色,燕子矶旁潮带音。此句可酌。霞添色,锦上添花,霞无色,与楼相比,霞黯然失色。潮带音,潮有音。个见,勿怪。 泪,不忍卒读[ft=,5,华文新魏][ft=,5,华文新魏][ft=,5,华文新魏][/ft][/ft][/ft]

梧桐雨

大赞[em]e179[/em]文笔不错点读出一些诗词爱好者的弱点![em]e160[/em]

迭梦

村夫子好诗,我来晚了,踮起脚尖才能看到

落一瓶儿

心系边缘贫苦百姓的村夫兄![em]e179[/em]呼吁大家做些什么 为失去双亲无助的孩子 为文化缺失与现实恍如隔世的兄弟姐妹们做点我们可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