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婉约的李清照(六)

个人日记

        历史跟文人政治的大宋开了个大大地玩笑,他让艺术修养甚高的书画大家赵佶成为徽宗皇帝,于是举国吟风弄月,声色犬马,不休武备,然后徽宗成了亡国皇帝。这种角色错位的安排又一次降临到文物鉴赏家,收藏家,考据家赵明诚头上。北宋灭亡后,继位的高宗皇帝委任赵明诚为军事重镇江宁府的知府。赵知府在任上不是忙着整修工事,整军经武,积极防御,任然醉心于他的收藏和考据工作。就在赵明诚即将卸任转赴湖州任知州的时候,驻守江宁的部队发生叛乱。作为最高长官的赵明诚理应当机立断,坚守平叛,而他却趁着夜色,顺着绳子从城墙爬下,弃城而逃。史书上的说法是“缒城宵遁”。学者官僚上演了一出无耻的滑稽剧!那么,丈夫做了如此蒙羞的事情,李清照做何感想呢?
      
        赵明诚因此事又一次被罢官。江宁是不能再待下去了,老家又被金兵占领,无家可归的李清照只好跟着赵明诚在安徽至江西一带流落。途径乌江的时候,李清照有感而发,作《夏日绝句》(一说《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该诗一反常态,不作任何情景铺垫,开句就直奔主题,斩钉截铁,掷地有声。项羽是历史上著名的悲情英雄,24岁起兵反抗暴秦,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少击多,以弱胜强。27岁即分封天下。然而垓下一役,全军覆没。退至乌江,本有机会逃生,项羽却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作为其在历史舞台的谢幕。从历史的角度讲,项羽的自杀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尽早地结束了楚汉战争,使天下大定。我们无法得知项羽死前是否有过这样的反思,但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用这样的方法结束人生,引起后人无限的遐想。唐朝杜牧有诗云“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就很有代表性。李清照用十分赞扬的语气肯定了项羽,在她看来,项羽直面死亡,是勇于担当的体现,是自身高贵人格的体现。该诗慷慨雄健,壮怀激烈,清人李调元评价“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婉约词人那何其刚烈的另一面,只是不知赵明诚读后作何感想,宋朝无数多类似赵明诚之流官员作何感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