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之死

个人日记

春秋时,卫国国君父子争位,发生内乱。孔子听闻,长叹一声:"唉!子路要死了!”(嗟呼!由也其死矣)。由就是仲由,子路是他的字。子路是孔子最重要的学生之一。
其实,子路本来可以不死的。
子路是卫大夫孔悝(音亏)的家臣,孔悝参与了内讧,此时正被围攻。在外的子路得知消息,匆匆忙忙前往救援,赶到都城的时候,城门正在关闭,救主心急的子路混进外邦使节的队伍进入城内。半路又遇见同学子羔,子羔一把拉住子路,告诉他孔悝一方已经失败,不要再去做无谓牺牲。子路说:"我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岂能有利可图就追随其后,大难临头而逃之夭夭?”(食其食者不僻其祸)。毅然决然,慷慨赴死。
子路死的极其惨烈,极为可笑(至少在今人看来)。他系冠的带子在战斗中被割断了,头上的冠快要掉了。这在子路看来,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因为这不仅关乎形象问题,还关乎一个士夫的尊严,礼仪。于是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出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子路不顾袭来刀枪剑戈,放下手中长剑,开始结冠缨,整理仪容。一边整理一边说:"君子死而冠不免!“被斩为肉泥。
今人不能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所思所想。在今人看来,子路就是一个殉道者,有点儿死心眼儿。而春秋时代,却正是中国人精神世界最为丰美的时代。以子路为代表的中国人,重义轻生,重信守诺,祟文又尚武。生坦坦荡荡,死从从容容。在物质财富极为丰裕的今天,那些曾经挺直我们民族腰干的精,气,神,还在吗?
孔子了解他的学生,所以予测了悲剧的发生。子路死讯传到孔子那里的时候,孔子正要吃饭,他命人倒掉了己做好的肉食,戒食数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