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弟子规”

个人日记

街上偶遇老朋友。听我说外孙女刚刚满周岁不久,遂得意地告诉我说:他的外孙女正在读小学二年级,已经可以流利地朗诵全文“弟子规”了。
看到朋友为孩子能熟读“弟子规”而骄傲的样子,不禁让我联想到不久前的一则新闻。记不清是国家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有提案建议,要将“弟子规”列入小学教程。
老百姓有喜欢的,高官有重视的,看来,“弟子规”可能要重创辉煌了。
我读“弟子规”时,有点晚,已经是不惑之年以后的事了。说实话,读的有点不对心思。虽然我在“弟子规”里读到了许多精彩的人生道理,但是,对它的核心理念,却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
还记得“弟子规”开头那几句话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话看似简单直白,似乎就是在说该如何孝顺父母,其实内藏玄机。要知道,在传统中国,父母在文化中的定义常常与君主社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我读过的许多古典文献里,凡是谈及孝顺父母的文字,最后基本都被引伸到对君主社稷地忠从。其用意很明白,就是要从孝敬父母入手,培养出对君主社稷的忠心。而这一切,都源于中国文化一个极重要的理念——视国如家,家国一体。当中国人习惯把国家视为大家庭时,君主自然就成为天下人的共父,连官员都成了民之父母。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再去读“弟子规”,那么,开头几句话就可以读成:君主呼,应勿缓,国有命,行勿懒,领袖教,须敬听,上官责,须顺承吧。
视国如家,家国一体的文化理念,对于中国可谓是举足轻重。有了它,就有了因孝必忠的孝道,就有了视君如天父的行为准则,就有了从家庭之孝顺到社稷之忠从的文化性格。可别小看了这样的文化性格,中国几千年传统社会的和谐稳定,几乎都是建立在这样的文化性格基础之上。竟然是大家庭,当然就要听家长的话,好了要感恩,即使有些不公平,也要懂得像孔融让梨一般知大知小,像对待父母一般敬从顺承,毕竟都是自己的家事吗。
问题的关键是, 国家真的是“大家庭”吗?当然不是。国家与祖国概念不同,它就是指管辖一定领土范围的权力机构。它可以是虎狼之秦,可以是始盛于轻瑶薄税又都毁于横征暴敛的汉唐宋明,当然也可以是丧权辱国的腐败之清。在中国这样的体制下,国家与老百姓其实就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只是你的故乡和居住地都在国家的管辖范围之内,因此你才不可避免又无处逃避的和国家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
至于把国家视为大家庭,那就是因人而异悉听尊便的事了。只要你认可,大可以把任何集体或者组织都视同为大家庭,国家自然也不例外。一般说,凡是信奉儒学为正统的中国人,都会把国家当成大家庭。儒学的修齐治平,就是一种把家庭伦理演化发展为社会道德规范的理念。自独尊儒术后,视国如家,视君如父就成了中国人普遍认同的孝道。古人把这样的理念视为天经地义,今天其实也大同小异。那些把国家比做父母并胜似父母的歌儿,多如牛毛,高亢不绝,足以为证。
应该说,孝与忠,都是极好的品格。但是,当它们总是被人为刻意地和二为一,尽孝必以忠君为目标,在家行孝顺必以忠从社稷为终结,那就完全脱离了孝与忠的原本内涵,而成为政治治术了。虽然这样的政治理念让中华文明得以持续不断,但是,毕竟与追求平等权利的现代文明相去甚远,甚至是南辕北辙。这也是我对“弟子规一直不以为然的原因。
朋友为外孙女能朗诵“弟子规”而骄傲,我却有点担忧。我们这一代也就这样了,因为习惯了孝顺和忠从,在感恩父母和山河的同时,还要去感恩那些类似父母的父母官和类似祖国的国家。然后唱着不是母亲却胜似母亲的颂歌儿,过着那种没有权利却依然感恩戴德低眉顺首的日子。难不成,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要在“弟子规”地教导下,世世代代过着同样的生活吗?

文章评论

浮萍依依

老师分析极有道理,中国传统文化看来都是为权服务的。

向日葵

我们单位还举行向“德”字鞠躬 觉得可笑滑稽

竹林

可恶的权力者,为了私欲,不惜残酷洗脑,复制出一代又一代忠君的愚民。 读了布衣先生的文字,心里的愤懑与悲哀的情绪不能自制。 我从来没有读过弟子规,对腐败权势深恶痛绝。我知道,国家属于权贵,不属于我,因为我连话语权都没有,我只是一个任由自己自生自灭的一个草根。我不爱国,因为没有值得我爱的理由。

五谷虫儿

一针见血,精准深邃。大河向东流,相信会不断进步的。

竹林

什么是好的时代,就是连傻子都会过上安稳的生活。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应该有一种共识和紧迫感,为天下孩子尽一项集体义务,即:缔造了一个公正、自由、民主、安全有序的时代,一个温美、平和、良性循环的社会!凭此承诺,我们才配作父母,才是怀揣真爱的父母,才是光荣的一代父辈。有些任务应在这代人身上完成.....

2012

布衣讲的真好,拜读了。

云淡风轻

读过《弟子规》,其中有很多教义不合时宜了,也有很多如今仍然适应。做为成年人,我个人是喜欢的。但要列入学校教程,反对!教育家应该将其重新修改,重新解读,取其精华,为我们现在社会所用。

三月

布衣先生是处江湖之远,忧其君和民呐

清风

《弟子规》放进小学课本,不妥!虽部分教益,但精神麻醉愚民。取其精华,去除糟粕,老师堪忧深刻![em]e179[/em][em]e183[/em][em]e163[/em]

布衣

@{uin:1714163238,nick:寒江静姝,who:1} 老朋友好

伊水

我老早就觉得当权者倡导国学有其目的。布衣说了我想说的话,谢谢你。

海洛逸

删去了鲁迅文字,加入《弟子规》一文,让我等小民不得不三问。布衣说得好:君主呼,应勿缓,国有命,行勿懒,领袖教,须敬听,上官责,须顺承吧。就洛逸而言,《弟子规》却是瑕不掩瑜,但综合在一起,更能看到其农奴之心

栗. 实

布衣兄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毛主席批孔扶鲁迅,与你译解‘弟子规’真是同出一辙之感悟。

布衣

@{uin:1262859198,nick:潇潇寒亭,who:1} [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