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医院之所见所想

个人日记

    四月四号我的老父亲动了直肠癌病变部位切除手术,然后是每隔三周一次的化疗,化疗三次以后复查,谢天谢地没有转移,但需要做放疗。这之间因放疗引起了放射性肠炎,来来回回跑医院就成了家常便饭。家里有病人,心情自然不会好,所以好长时间没有逛朋友们的空间,也很少互动了,本不该写这篇日志的,但来来回回跑医院的所见所想很多,为了将来不会忘却,记下权作纪念。

河里无鱼市上看

    父亲动手术的那一天,我推父亲去手术室的路上问妹妹:“不是说下午动手术的吗,怎么改到中午了?”旁边一位负责推病人的工人说,具体动手术的时间和预约的时间有时候可能提前,有时候可能推后,都是排着号来的,提前或推后应该看上一位病人手术用的时间和预计的时间有多大悬殊,反正是“歇人不歇马”,手术室24小时不会闲着。从这句话我感觉到,动手术的人很多。

    父亲手术后每间隔三周一次的化疗,有时候就会因为没有床位而推后。化疗时,病房和过道里的床位一律爆满,下午出院以前,点滴还没有挂完,新来的病号已经在等着床位了。父亲第一次去做放疗,是儿子带他爷爷去的济南,第一次放疗的时间是夜里三点。后来我带父亲去做放疗时发现,放疗室的外面总是有好多病号在等待。

    我们县医院,病房楼的11楼是内四科肿瘤病房,一个楼层一百多个床位,几乎是天天爆满,实在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这样的病人?

    
大街上人来车往,超市里熙熙攘攘,这些大多是健康之人,忙着上班赚钱,忙着购物消费,好像看不出谁是有病之人。但在人头攒动的门诊大厅,在拥挤不堪的病房,你就会感觉患病之人会有多么多了。
 
  
亲情有浓也有淡

    夫妻是有了肌肤之亲的两个人,她不同于大款花钱包养的小三,也不同于为了发泄欲望而找的性伙伴。所以,当夫妻中的一方患病之时,另一方尽心尽力去照顾是绝对应该的。子女发肤受之于父母,父母对子女有生养之恩,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所以,当父母患病之时,子女跑前忙后尽心尽责地照顾那是理所当然。

    我是父母唯一的儿子,父亲患病,我陪伴父亲跑医院,尽心竭力去照顾责无旁贷,不可推卸。我妹妹和我儿子,都尽了心出了力也出了钱。这是我们做晚辈的职责,不能攀比谁出了多少力谁出了多少钱。

    在医院,在病房,看到过很多妻子照顾患病的丈夫或丈夫照顾患病的妻子或子女照顾患病的老人这些温馨的画面,那种无微不至,那种心甘情愿,真的让人感动。县医院肿瘤病房的走廊里住着一位六十岁左右的男性病人,他不但有肿瘤,而且是瘫痪,手脚都伸不直,他的老伴经常抱着他上床,给他擦屎刮尿,这种画面让人心酸也让人感觉温馨温暖。昨天上午,我举着吊瓶送父亲去洗手间方便,在男性洗手间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性,举着吊瓶在等一位男性老人大便,我不知道这位女性是老人的女儿还是儿媳?但当老人大便完以后,她让我帮忙给她举着吊瓶,她帮老人擦屁股,这种情况很少见。

    但是,也看到或听到过一些兄弟姐妹不少,却相互推诿扯皮的情况,仔细想想让人心寒。

    那天我在等电梯,听到楼梯间有个男人在打电话说:“咱娘在这里住院十九天,我在这里陪伴了十四天,现在出院要结账,你们几个都不出面,还让我去借钱,我怎么出去借钱呀?”旁边一个人说,兄弟姐妹多的,相互扯皮不问事的大有人在,我感觉无语。

    父亲病床的临床来了一个病人,听说是七十一岁,是他二十五岁的小女儿送来的,医生查床以后把他的小女儿叫出去说了情况,女儿是哭着回病房的,接着就给她的哥哥打电话,结果是听到她在电话里对着她的哥哥说:“咱爹如果想指望儿子,非死医院里不可。”

    记得看过一篇小文章,是一位陪伴病人的家属写的,说是现在,老人患病住院,陪伴病人时间最长、去的最勤、照顾最耐心的是女儿,其次是女婿,第三是病人的配偶,第四是儿子,儿媳妇总是最后出现。作者感叹说,作为女人,在娘家是女儿,在婆家是儿媳妇,作为男人,在自己家是儿子,在丈人家是女婿,为什么那么大区别?

    我一直在想,亲情、爱情、友情,亲情绝对是第一位的,一般的爱情,在生死关头经不起考验,友情只是象征性的,朋友不会替你分担。
 
     
公交车上现温暖

    “车辆起步请坐稳扶好,当你的身边有老、幼、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请给他们让座,谢谢!”这是大城市的公交车上播放的录音,相信坐过公交车的朋友都应该记得。这是善意的提醒,这也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和父亲在济南期间,一个星期至少两次坐公交车,有时候,公交车上拥挤不堪,坐在座位上的大多数是老年人。一次,一位七十多的、瘦瘦弱弱的女性老人给一个怀抱婴儿的年轻女性让座,我很受感动。还有一次,一位五十多的职业女性给一位老年人让座,可老人说自己身体很好,愿意站着,硬是不坐,我也很受感动。

    曾经在公交车上见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白白胖胖的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坐在座位上,她的身边就是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她却视而不见,坦然自若地坐着,我感觉这画面极不和谐。

    (那天在公交车上,听到一位五十多的女性说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坐在座位上,看到一位七十左右的女性老年人领着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上了公交车,她立即站起来给这位老年女性让座,结果,老人却接过男孩子的书包自己背着,让男孩子坐在了座位上,看来这位五十多的女性看不惯,就说这位老年女性,如果你不坐,就把座位让给我,我是看你年龄大让给你坐的,而不是让给这个大小伙子坐的。娇生惯养的下一代实在让人担忧呀。)
     

当个庸医很简单

    我不懂医,但我可以臆想,像咳嗽这种症状,可能会因感冒引起,也可能会是支气管炎,还可能是肺部有问题。根据咳嗽的不同情况,痰液的多少、颜色,就可以大体能够判断,这种情况基本上应该先消炎。如果你掌握了哪些药物能够起到消炎的作用,比方说左氧氟沙星,比方说头孢类,比方说青霉素类等等,如果再让病人做个彩超、CT,或者化验一下痰液,然后对症下药,挂它个十天八天的吊瓶,想让病人不咳嗽,应该是易如反掌。

    我总认为,学好医学课本知识,记住什么病都有哪些症状,什么药可以治疗哪些病,根据病人的症状对症下药,我感觉好像比教师解个几何题容易。哈哈,我这是瞎想、臆想,朋友们别笑话哈。

    我有时候在想,做一个庸医,和做一个照本宣科的教师没有什么区别。不知道我的这种想法是否有问题?这种庸医,在我来来回回跑医院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照本宣科的教师,在我当教师听课的时候更是经常遇见。
 
  
护士要比老师难

    经常在病房,就会接触很多的护士,就会进一步了解护士的工作性质和强度。就我的观察,正规医院的护士是有分工的,量血压的、测体温的、配药的、挂针的,各负其责;护士也是有工作量安排的,比方说一个护士需要负责几个病房。

    以前我总认为,作为一个女孩子,当一个护士要比做一个教师好得多,通过现在的观察发现,其实护士要比教师繁忙。一个教师,按正常的工作量,平均一天也就是两节正课,在讲台上站两个45分钟而已,辅导课可以坐在教室里,其余时间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了;而一个护士,要负责六个病室二十多位病人,不停地挂针、换药,基本上没有时间坐着。一个教师,可以享受寒暑两个假期以及双休,一年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不上班;而一个护士,一个月只能休息六天,但绝对没有寒暑假。一个教师,整天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学生是不敢对自己的老师发脾气的;而一个护士,整天面对的是几天一换的病人和病人家属,工作不到位就有可能被病人家属数落几句,遇到不明事理的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挨骂的可能性都有。

    来来回回跑医院,所见所想一大串,合理膳食很重要,平时也要多锻炼。可是呀可是,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受多少磨难,好像已经命中注定,但愿呀但愿,我的老父亲尽快康复如初,再活十年。
 
   
 
 









文章评论

夏日米兰

真去了现在的医院 才真知道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如意

扎西德勒!写的是有血有肉还有骨头[em]e179[/em] 祝老人家健健康康。扎西德勒!

明子nian

老师真是一个孝子!愿世人都如老师一样!![em]e177[/em][em]e177[/em][em]e183[/em][em]e183[/em]

夏日米兰

儿子 女儿都应该学会感恩 对父母尽心尽力 一个家庭 遇到了难事 有钱的出钱 有力的出力

飘摇

真实的情感,很感人,祝老人家快点好起来。

夏日米兰

做什么工作都容易 真正做好了都不容易

夏日米兰

一直看到张老师对父亲的孝心 米兰真诚地祝福老父亲早日康健 我们也应该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 因为身体好 是一切快乐的源泉

秀子

老师辛苦了,感悟和体会深呀!什么事情都不好做,想做好,要的是一份心!祝老人家快快康复,颐享天年!

大沽河幽梦

出门在外,感觉所有的人都在流浪,哈哈,怎么就不老老实实在家里,到了医院,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来了医院 ,难道所有的人都病了?哪里都有个群体,什么样的人都有,见怪不怪,照顾好我老爸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