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英哥,兄弟替你孝敬妈妈》——彩云梦

个人日记

      阳春三月,本是春风荡漾,鸟语花香的季节,同时也是让所有国人对逝去亲人无限思念的梅雨清明节。岁岁清明,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那些为祖国而战,几十年孤独长眠在南疆的烈士。
     几个月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刚刚学会上网不久的我,在军魂网上浏览到老山之眸朱效悯的博客,看到了《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这篇文章,我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看到赵妈妈在陵园里悲伤哭泣的身影,还有她对儿子撕心裂肺的想念,让身为七尺男儿的我也禁不住心生牵挂,都说儿子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啊,可是妈妈却在失去儿子二十年后才去看望他,试想那是怎样的贫穷让妈妈肝肠寸断了二十年啊
 
  
 
图片

  
观看着朱效悯空间的日志和视频,我的思绪仿佛穿越到了三十年前,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来到了炮火硝烟的战场,战士们冒着如雨的子弹,奋不顾身的扑进布满地雷的老山,军工门抗着弹药在满是泥泞的山间爬行,血淋淋的手术台上等待救治的伤员,还有那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姑娘,冒死也要抬回来自己的战友兄弟,不会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落下。这些朴实无华的人与故事激发了我深藏心中多年的老山情结!
 
图片
 
  每当军歌响起,每当夜幕降临,我的心就好像被老山精神召唤一样,在去年的8月,我迫不及待的带上家人和朋友上了老山。废弃的战壕,低矮潮湿的猫儿洞,还有那些在至高点上只有一个小孔能射击敌人的机枪工事,都好像在向我述说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一切。战友啊兄弟我多想当年能在你身边与你们并肩作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抵挡豺狼的侵犯,多希望你能和我一样身体健全的活在人世间。
 
       

   从老山回来以后,我通过朱效悯结识了很多当年的参战老兵,也加入了很多参战老兵群,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之中还有很多很多和老兵有着不解之缘的爱心人士。战争虽然过去了几十年,参战老兵历经生死的岁月任然铭刻在心间,默默无闻的爱心人士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关心;关爱老兵和烈士及家属。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让我为之动容,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向伤残老兵和烈士父母伸出援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是美好的人间。
 

 图片
 
   由于我空间的带动,身边也多了一些人加入到这个爱心行列里来,今年的3月29号,天刚蒙蒙亮,我开车和几位爱心人士就向目的地蒿明县出发了,去看望英雄赵占英烈士的母亲和因战导致精神分裂的郭开银老兵。和我同行的有本县某社区主任宋晓燕,昆明参战老兵35229部队65分队网名叫花和尚的沈敬福,及昆明爱心人士赵学富。
   
因为高速公路维修封闭,我们只能走老路,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行驶了几小时,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蒿明县。在《昆明蒿明老兵爱心之家》钱正云等参战老兵的陪同下,考虑到不麻烦烈士家属和老兵的原则,我们一行人在镇上匆匆吃过午饭,马不停蹄的赶往赵妈妈家。在经过几公里的乡村公路后,终于见到了我日思夜想的妈妈。
 
 
 
   
赵妈妈对我们的到来很开心,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因为2008年朱效悯把妈妈扫墓的照片发到网上以后,有人为照片配了一首长长的诗,并且还做成了一个感天动地的朗诵视频。做词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描述了妈妈和英雄儿子的际遇。视频发布以后,妈妈的凄惨生活立刻得到了全国参战老兵和爱心人士的关心,大家纷纷向妈妈捐款,捐物以表示对英雄母亲的敬佩和慰问。还有一位当年的参战女兵,在得知赵妈妈如此高龄还生活十分艰辛,她义不容辞的为妈妈捐款五万余元,让家里人修缮了几十年的破屋漏瓦。
 
图片
 
   大家在妈妈的热情招呼中都围着她坐下,老人对大家的嘘寒问暖表示深深的感谢,说自己这几年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虽然儿子为国牺牲不在了,可当她看到这些身着军装的人去看她时,就好像是久别的儿子回到了家。这时老人已经眼泛泪花,看到妈妈难过的神情,沈敬福老兵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扑通一声跪在了妈妈膝下。因为老兵的耳朵当年被炮弹震聋,后来语言能力也渐渐丧失,急切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流着泪一边说一边比划,妈妈拍着他的肩,慈爱的点点头,表示看懂了他的关怀和牵挂。看着老泪纵横的老人,老兵心里就象看到了自己的妈妈,他忍不住这亲情的召唤,扑进了妈妈温暖的怀抱。
 
图片 
 
  
道是无情胜有情,在场的每一位都被这不是母子的母子情感动得潸然泪下,考虑到妈妈年事已高且离镇上远,我们为妈妈带去了价值一千多元的日用品和药品,以备生活日用和头疼脑热,伤风感冒,风湿等疾病。时间在无限关爱的气氛中过去了几个小时,由于还要去看望郭开银老兵,大家不得不准备离开妈妈家,看到儿女们要走,妈妈把家里满满一茶盘瓜子,挨个塞满了每个孩子的口袋。这塞进口袋的哪里是瓜子啊,分明就是妈妈无尽的感激和爱啊
 
图片
 
 图片

   清明时节雨纷纷,慈母思儿欲断肠!大家和妈妈拥抱道别,心中满是不舍和牵挂,妈妈依依不舍的将大家送到门口。看着老母亲日趋苍老的面容和倚首相望的孤单身影,我不禁黯然神伤流下泪来……英雄的妈妈呀!我知道您又在想儿子
 啦。妈妈啊妈妈!别再伤心难过了,您失去了一个儿子,可您又得到了千千万万个儿子,待到七月您老寿辰,儿一定替占英哥在堂前为您叩拜贺寿。希望您老人家身体康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离别神伤,耳边不竟响起祁隆的《妈妈》啊...亲爱的妈妈,每当春暖花开时,多了几份对您的相思,啊...亲爱的妈妈,让您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生最爱做的事...... 
 
图片 

   离开妈妈,大家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有战争后遗症的郭开银老兵家里。虽然以前在日志里看到过老兵的报道,但看到老兵的一刹那,衣衫褴褛的他还是让我们很震惊。老兵于1986年1月1日光荣退伍,回乡后在1987年6月前经人介绍认识寻甸县女青年余某,两人相处半年后结婚。由于郭开银参加了那场惨烈的收复老山作战,看到听到朝夕相处的战友如赵占英、涂天伟、张平德等,转眼之间就牺牲在自己的面前,阴阳两隔,使他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剌激,在他身上出现了战争综合后遗症的迹象,精神思维不正常。因此夫妻两人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造成妻子对这个婚姻绝望,三个月后就回娘家长住不归,从此抛下了老兵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1993年3月3日经嵩明县人民法院判决两人离婚。
 

图片

  
当众人把随行带来的生活物资和药品搬进老兵家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让人无法想像的情景;厨房就象是一个垃圾堆,屋檐下悬挂着大大小小的蜘蛛网,家具上附着各种各样的灰尘,即使在阳光的照射下,房间里面还是黑漆漆的,真的是家徒四壁,满目苍凉啊!看到这样的情况,看到一个捍卫祖国尊严、保卫领土完整的祖国卫士,在这样一贫如洗的环境下生活,老兵和爱心人士们都表情凝重,感叹不已
 
图片
 
图片

  
正当大家为老兵和妈妈的生活困境摇头皱眉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将大家的眼光聚焦在老兵那顶蚊帐的上方,横放的几块木板上端正的放着一顶军帽,大檐帽上的军徽在这间破屋陋室里显得格外醒目。老兵虽然精神意识模糊不清,与我们也只能简单的交流,但他却将军帽奉若神灵,也许正是这顶军帽支撑着他的信念和灵魂,犹如一盏神灯,点亮了他的心灵。从他不需要任何人指导,就能做出标准军礼的动作和这高高端放的军帽来看,我们不难想像那为国而战的军魂,已经牢牢的扎根在他心里,他的这种精神也充分体现出了千千万万个参战老兵的意志。老兵不老,军魂永存!真是一日为军,终身是军啊
 
图片
 
图片

   
看到战友兄弟和老母亲的生活如此拮据,沈敬福老兵心里十分难过,他自己年近60岁,收入也不高。可他还是硬塞了一百元钱给郭开银,并拿出随身携带的理发工具为郭开银和街坊邻居义务理发。就在他为大家理发的同时,我拿出为老兵和妈妈准备的生活物质和药品,耐心的告诉老人家该怎么服药,希望我的爱心药品能早日解除老兵和妈妈身体的病痛,只要他们身体健康,生活无忧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老兵为大家理完发,时间已接近黄昏。在我的提议下,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当场捐款二千一百元做为《昆明嵩明老兵爱心之家》4.28带烈属去麻栗坡扫墓的费用,款项交于参战老兵钱正云保管。活动结束以后,大家向老兵和妈妈道别,沈敬福老兵在临走时又帮忙把院子打扫了一遍,看到大家对困难老兵和烈属无私的爱与奉献,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温暖。
 
图片
 

  
朋友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力不分大小,爱心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贵在有份爱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希望看到日志的你能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滴水汇成大江,碎石堆成海岛”,请大家行动起来吧献出我们的点点爱心,把温暖传播到你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请伸出你温暖的手,成就一份勇敢的坚持,传递一份生命的热度,让我们张起双臂,用我们的爱、我们的心,点亮一盏希望的灯,为伤残老兵和烈士家属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