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穴,原穴,交会穴在治病中的辨证运用 转载

中医调理

       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腧穴,分别各为井、荥、输、经、合,并称为“五输”。五输穴是一组具有重大意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泛特点的腧穴,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以四肚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是有具体含义的,经气是发于五输,并如水流自源而出,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状况。也就是说,
“井”穴多位于手足上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
“荣”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尚未成大流,是终气所出的部位;
  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的部位;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宽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的部位;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
   五输穴这种经气浅深出入的特点,尚有用自然界万物的生长规律来进行比喻的。如将“井”穴喻为春天,东方是经气初出和萌发的部位。
   同时,为了在五行生克之中的方便应用,五输穴一般和五行相互配合起来,凡属于阴经井穴下皆加一木字,阳经井穴下均加一金字,并以此类推出现:“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这种按相生规律依次排列的,制中有生、刚柔相济的关系,是符合阴阳交泰和阴阳互根的道理的。现将十二经的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规律分别排列[
都是从远心处向近心处排列]
于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手厥阴心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便、曲泽;
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诸、支沟、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后溪、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不管是阴经还是阳经,都有各自的五输穴,各自的属性也不同。阴经的井属木,荥属火,俞属土,经属金,合属水,而阳经的井属金,荥属水,俞属木,经属火,合属土,如下图:

五输配五行表

五行

阴经

阳经

 

五输配五行表

五输穴

阴经

阳经

 

    

 

 

大肠

小肠

膀胱

心包

三焦

少商

商阳

厉兑

隐白

少冲

少泽

至阴

涌泉

中冲

关冲

窍阴

大敦

鱼际

二间

内庭

大都

少府

前谷

通谷

然谷

劳宫

液门

侠溪

行间

太渊

三间

陷谷

太白

神门

后溪

束骨

太溪

大陵

中渚

足临泣

太冲

经渠

阳溪

解溪

商丘

灵道

阳谷

昆仑

复溜

间使

支沟

阳辅

中封

尺泽

曲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