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不要埋怨业障,资粮就在当下.
个人日记
不要埋怨业障,资粮就在当下.
有一次,一位中年朋友若有所悟地对赵朴老说:“我现在想通了,干什么事都当作还债,这样就没有烦恼了。”朴老纠正他:“不!不是还债,是报恩。人的一生报恩是无尽的!”
还债与报恩,从表面上很难区别,但究其内涵则是不同的,还债是被动的,报恩是主动的;还债无奈,报恩自愿。因此,其思想境界自有高低之别。按佛法来说,还债是业力,报恩是般若。
有些人在遭遇困难时,就说:“这是我的业障重。”不仅是遇到了麻烦事,有时明明一帆风顺,只不过事情忙了一点,也会说:“这是我的业障。”就像是欠人家的债,非得现在偿还,还得一付很无奈的样子。
这样听起来,业障像是一种消极的宿命论,其实这是错认了它的意义。佛法中所谓的“三障”:业障、报障、烦恼障,指的就是会阻碍修行的三种障碍,业障只是三种障碍之一。
所以,不要把业障形容成很无奈的事情。即使是欠人家的债,现在能够有机会偿还,不是应当感谢吗?为什么要感到无奈呢?再深入想想,如果受一点苦难,就能换来经验与成长的机会,让自己能够多得一点福报,那么即使肩上的责任重一点,不也是很值得吗?因此,不要埋怨说是业障,应当要感谢!
有很多同学常常会觉得:“道理懂了,也有心想做,可是对境时就是不听话。”这是习气使然,真正的问题还是在自己的决心不够,如果决心够的话,这个情况应该可以改善。通常我们常常会宽宥自己:“这是佛菩萨的境界啊!我现在还是个凡夫,怎么可能做到呢!”我当年就犯这个毛病,我出家不久的时候,依止阿阇黎常常纠正我,乃至于喝斥我,我不敢回嘴,可是心里想:“法师啊!你讲的道理没错,可是那么高的标准,我是凡夫啊!”当时自己觉得很有道理,但是过了若干年以后,自己想一想,真正的关键就在这上头。仗还没打,你已经先喊:“不行啊!这个仗我是打不赢的!”已经准备要逃走了,这个仗怎么打呢?
什么是集资粮?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学写字,老师在黑板上告诉我们这个字怎么写、怎么念、什么意思,认知上大概三、五分钟就会了,但写出来的字就像狗爬的一样;或者看到一篇文章很美,叫我们去写,想了个半天却写不出来。可是跟人家吵架、要吃、要睡,不要学都会,因为我们无始以来都有很强盛的习气,也可以说是一直在累积做坏事的资粮,所以对做坏事我们就非常习惯、非常善巧,好事则不习惯、不善巧。养成了习惯的事情是不用学的,而我们无始以来最习惯的是在轮回生死中做坏事,学佛这一条路都不习惯,因此势必要很努力去练习,这整个学习过程就叫做积资粮。
来果禅师开示中有段特别好:
参禅人,第一要守清规,方能参禅。清规者,公正清严为模范;公能除私曲猥弊;正能除邪谬垢染;清能除粗浊秽污;严能除疲惯懈习。故以清规建丛林,以清规治人格,以清规利人世,以清规成佛祖。
规矩不清严,则人随之懈怠;规矩不公正,则人易成流鄙。是知公正清严,为丛林本,为佛祖基;作禅人路,为昔海舟。能守清规之人,身能忍苦,心能耐劳,宁死于清规,不存于浊秽。
我人素极昏浊,随业迁流,为图适意,稍加规范,则难挨也可乎?每有人住丛林,应知守规矩,是除自己恶习,剪自己业愆,应当严守,不可奔驰。
明知规矩,为我成好人之法范,是知人能守清现,业障不肯守清规。每有人曰:我很苦恼,并想守清规为好人,业障不肯。咦!岂不成为两个人?能回过头来想想,我要向东,业障向西;我要吃皈,业要吃茶;如此方许业不由主。
​各人细心审问自已;我要看经,即时看经;我要拜佛,即便拜佛;并无一毫挡绊,要叫你守清规,何以冤枉业障不守清规?业障若说能讲话,再听到说业不由主,我业障即喊冤枉。主人委屈我业障啊,遇事不办,明明是他不肯办;老赖我业障不肯办,岂有此理?业不由主,这个主人醒过来了说;哦?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情愿守规矩。从今立大行,发大愿,誓死守清规,决定不随业障转,诚哉是我,不关业障的事!
摄影: t 小牛 | tanxiaoniu.com
无国别的阿弥陀佛,英国中小学必修佛教课
性命相连的金刚兄弟众
虚云老和尚开示:五欲之害
人到无求品自高
弥勒当下笑什么
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
禅定七八年,无关真解脱
随缘,不要随便当口头禅
北京城的设计规划竟然是两位禅师
"诸福中,忏悔为最"
【修心养性】叩拜,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
【亲子教育】我们培养了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
【婚姻家庭】敌不动,我不动?这对婚姻不适用!
【行愿无尽】彭丽媛——艾滋病儿童的红丝带【温馨视频】
【健康知识】一位医生为自己患癌的父亲所作的最后选择
【命运探秘】发财不难,保财难——一篇曾轰动上海滩的《申报》文
【安全常识】女生遇险时,要给歹徒一个不杀你的理由
【我的兄弟】小鸡的葬礼——每个人都可以停止这场杀戮【四】
【哲理故事】不要打扰我吃西瓜
【般若之花】天真:本来是佛,智信无迷【禅宗大智慧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