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经(485)
个人日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大家新年好,请坐。今天是丁亥腊月三十日,光阴过得很快,一年很快的过去了。今天是除夕,在佛门里面让人突然感动腊月三十这个话头,在佛门的意思腊月三十就是一个人在这世间最后的一天,叫做腊月三十,为什么?以后没有了。让我们回想过去许多的岁月倒序毫无所得,毛病习气依然没有减少,不想则已,一回想就会让人大吃一惊。如果真的腊月三十来临,我们有没有警觉到那个时候怎么办?每天晚上我们的晚课都念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祖师大德给我们制定的功课,让我们每天念这句警惕自己。那我们这一年已经过去了,寿命如何?所以人生在世,早年讲经我也常常提到,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只有一桩事情他最精进,一分一秒不肯停留,那么精进。精进什么事情?精进入坟墓,人从生下来一天一天接近坟墓,这是真话。谁肯停一秒钟?如果把这桩事情换做修道,修道也像这么精进,那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成就。过去的已经过去,古人说「来者可追」,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新岁的开始,我们为佛弟子,总要警惕、总要知道振作起来。
我们想到《受新岁经》里面所说的,《受新岁经》就是过年说的,佛当年在世也讲过。世尊当年在新年的时候集合大众,四众同修聚集在一起,我们中国人讲辞岁拜年,佛也不例外。但是佛在辞岁的时候跟大家在一起公开检讨自己的过失,不说别人过失,这是佛做样子给我们看。佛说「我今欲受新岁」,这是经文上的话,「我无过咎於众人乎,又不犯身口意耶」。《受新岁经》里头有这几句话,佛自己说。第一句话的意思,今天遇到新年,想想我对大众、对一切众生我有没有过失?我有没有犯身口意?什么意思?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我有没有犯?身,杀、盗、淫;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贪、瞋、痴,天天检讨、天天反省,这是佛!不是普通人。让我们想到本师释迦牟尼佛对於光阴的警惕,德业的精进,尚且如是,那我们自己想想,自己是生死凡夫,前途一团黑漆,还能放逸?还能够懈怠?听凭腊月三十来临,手忙脚乱,那时候迟了、来不急。必须趁我们身体还健康、头脑还清楚的时候,还是要认真的忏悔,彻底改过自新。学佛多少要几分像佛的样子,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这是佛过年的时候给我们做的榜样。
弘法、护法在现前这时代比什么都重要,弘护都要有德行、要有学问;没有德行、没有真的学问,既不能弘也不能护。尤其是护法,正法能不能住世?慧命能不能延续?这个使命是在护法的身上。所以佛陀灭度之前,把护法这事情委托给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为什么?这是教育事业,办教育的是这些人,这是护法。出家人是教员,你们想想一个学校是教员重要,还是校长重要?校长他主要的干部管教务的、管训导的、管总务的,叫纲领执事,他们是大护法,佛法的兴衰、存亡在他们手上。出家人认真修行,培养自己的德行学问,是教员。你修得很好、学得很好,这些护法聘请你来教学,聘请你到学校里面来当教员,那是弘法,这要知道。所以弘法的人对护法要尊重,他是我们的校长、他是我们的领导,没有他佛法不能存在,这一定要知道。
早年佛法刚刚传到中国来,这些护法都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是凡夫,甚至於包括道场里面的义工都是佛菩萨再来。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的国清寺的义工,寒山、拾得是厨房里面烧火的,丰干和尚是碓房里面舂米的。到后来身分暴露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菩萨化身来的,丰干和尚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文殊、普贤、阿弥陀佛在道场做义工修苦行,道场里面这些清众没有把他们看在眼里,轻视他们、瞧不起他们。传记里面记载这个故事,是当时一位新到任的刺史,这是地方的领导,他母亲生病病得很严重,丰干和尚自己推荐自己说他可以给他母亲治病。这位刺史也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就请他治病。果然把他母亲治好了,他就问他:法师,你住在什么地方?他说:我住在国清寺。山上有没有圣人?有。谁?文殊、普贤。这还得了,文殊、普贤在山上,我怎么样见他?你去找寒山、拾得,那就是的。身分是这么暴露的,丰干走了之后再也找不到他。他们到国清寺去打听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大家都知道,疯疯癫癫的在厨房打杂的,怎么刺史来找他,都觉得奇怪。没有一个人知道,只有刺史晓得他们两个是文殊、普贤。见了面他两个人也不理他就往外面跑,大声喊道「弥陀饶舌」,大家才晓得丰干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多事,把我身分暴露了。两个人跑到山上,看到山裂开,他们走到缝里面去,就不见了。寺庙这些人才晓得阿弥陀佛、文殊、普贤在厨房里打工,怎么可以轻慢?
我们今天厨房打工说不定就有佛菩萨在里头,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人家应化在这世间护持正法不暴露身分。你看看身分一暴露,这人再找不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自己说什么菩萨再来、什么佛再来,说了又不走,这是假的不是真的。众生有灾难,佛菩萨大慈大悲他怎么会不救?用什么样的身分住世我们不知道。所以在道场修行,一定要知道道场龙蛇混杂,有圣人、有凡夫,我们不认识。不认识怎么办?最好是平等恭敬,礼敬诸佛、赞叹如来,这就对了。再想想佛菩萨示现的用意,我想也应该如是。应化在道场、应化在社会、应化在这个世间多!所以修行人要有高度的警觉心,学谦卑、学尊重别人。
我们心目当中把别人看作真佛、真菩萨。那他是不是真的?他就是真的。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经论上常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心净则国土净」,净土在哪里?净土是我的清净心变现出来的,诸佛菩萨是我自性显现出来的,哪里是假的?一个人不相信自己,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他没有自信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性德,确实是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个个具足,虚空法界森罗万象是心现识变,这叫自信。我看到这个人不顺眼,他像魔、像鬼,是不是真的?是真的,那个魔跟鬼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外头没有。大乘教里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是你心里自己变的,你看这个人是佛、那个人是菩萨,也是你自己心里头变现的。你想想我们变现佛菩萨好,还是妖魔鬼怪好?我们有没有能力把妖魔鬼怪都变成佛菩萨?有,只要你一念清净心就行,念头一转妖魔鬼怪都成了佛菩萨,娑婆秽土马上就成为极乐净土。因为一切形相不是真的,从心想生。心善、念善,没有一样不善,所以弘法护法都要从自己的心行做起。
佛在过年的时候认真反省检讨,我们也得想想初发心的时候,我们不说很远,净宗学会成立。第一个净宗学会是在加拿大温哥华成立的,听说现在还有,但是衰了,为什么?我们的解行变质了。第二个净宗学会是在加州圣荷西成立的,杨一华居士的美国净宗学会,现在还在还很不错,还能保持著修行、听经。在加州那个时候我在那里,我们写了一篇净宗学会的缘起,缘起里面提出了解行的纲领。特别是行门,我们提出五门功课。五门功课第一个是「净业三福」,是我们修学净土法门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做了没有?做了多少?净业三福一共三条,第一条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做到了没有?做了多少?这么多年来看到大家这些文字都会念,不能落实,会让我们反省为什么不能落实?没有具体的行动纲领。孝养父母怎么做?奉事师长怎么做?不晓得怎么做法。
最近这些年来我们提倡《弟子规》,怎么样孝亲、怎么样尊师重道都在《弟子规》一百一十三桩事。它的全文一千零八十个字,跟《三字经》一样三个字一句,总共三百六十句,里面给我们举了例子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很具体。但是学《弟子规》的人很多,依教奉行的人很少。学了怎么样?学了都希望别人做、叫别人做,而不是自己做,所以不能成就。孔子说得好,「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两句话怎么说?君子,求是要求,用现在的话说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这是君子;小人恰恰相反,小人是要求别人认真做到,他自己不做。那我们今天是不是犯这个毛病?犯这个毛病的人多,真的学了之后是叫别人做的,所以自己道业都不能成就。甚至於学经教,经上世尊许多的教诲,念了之后他马上想到,「这对某个人说的,你看他就犯这个毛病」,他不能回过头来要求自己。所以夫子这两句话我们要记住,然后我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我是严格要求自己,还是严格要求别人?我们戒定慧三学不能成就,原因就知道了!
释迦牟尼佛要求自己没有要求别人,他在过年的时候年终反省,你看他头一个反省,我对人有没有过失?我有没有把十善做好?他的言语说「不犯身口意」,身口意就是十善,我对於十善业道没有违犯。佛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要求自己给别人做个好样子,这就对了。慈心不杀,我们把它落实在《感应篇》上,因果教育,是教自己的不是教别人的;修十善业,十善也是修自己,没有一样是教别人的。所以会修的人,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为谁讲的?为我一个人讲的,我要直下承当,他不是教别人的,是教我的。确实我遇到很多人,听佛讲经说法,他不是自己承当,他是佛讲的,「你看哪些哪些人犯了,哪些哪些人犯了哪些地方」,好像与他自己一句都不相干,所以他在讲堂住了多少年什么都没学到。为什么?都推给别人去了,自己的毛病习气永远改不过来,永远没进步。
从第一福这是基础,再建立第二福,第二福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们想想看,受个三皈五戒今天好像很容易,三皈五戒真不容易!什么人有资格受三皈五戒?第一条修及格了,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都能通过,考试及格了,才可以受三皈、才可以受五戒,这个时候才学威仪。威仪在哪里?《沙弥律仪》里头。《沙弥律仪》里面有十条戒、有二十四门威仪,那个门就是种类,就是二十四种,分为二十四种,每一种里头有若干条。你们细心去观察,那是出家人的弟子规,这是基础的基础。佛法之衰,我们把行门丢掉了,行门没有,解也不是真的,你听经能听得懂吗?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你没做到。你做到才知道里面的味道,才真正懂,有这些条件才能够学大乘。
小乘里头最重要的持戒、守规矩,指导你修行的三个原则就是三皈。三皈第一个是觉而不迷,这是皈依佛;第二个是正而不邪,这是皈依法;第三个是净而不染,保持你身心清净不被外面环境染污,这是皈依僧。这是最高指导原则,所以叫翻邪三皈。觉正净的对面是迷邪染,我们现在是迷邪染,如何能反过来?反迷为悟、反邪为正、反染为净,所以叫翻邪三皈,叫三皈依。规矩都能守好了才能够学大乘,学大乘,最后的一条指导原则,第三条第一句「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我们是依照经文来解释,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如果从它的意思上来讲,就是四弘誓愿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心就是大菩提心。我明白了、我觉悟了,我活在这个世间不是为自己,我是为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在六道,六道是苦海,还有一部分在四圣法界,四圣不究竟。十法界的众生我发心要帮助他们、要度他们,怎么度他?帮助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你要帮助十法界众生,你没有德行、你没有智慧,这个事情你办不了。
我今天修养德行断烦恼,我今天要求大学问,「法门无量誓愿学」;我要希望我的德行跟学问达到究竟圆满,「佛道无上誓愿成」。成了佛干什么?普度众生,不为自己是为众生。我早一天成佛,众生就早一天脱离苦海;我晚一天成佛,众生就要多受一天罪。菩萨勇猛精进,什么力量推动他?就是这个力量,跟世间人不一样。世间人努力干活推动他的力量是名跟利,名利,是这个东西在推动。既没有名又没有利,什么事都不干了,干它干什么?就白干了。佛弟子真的是白干了,既不要名又不要利,什么力量在推动他?世间人想不到,菩提心在推动他,就是普度众生的心,这净业三福。净业三福的根真的是四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大家想想这重不重要?有了三福的基础之后,我们的同学生活在一起过的是团体生活,团体生活里面最重要的是和、是敬,和睦相处、互助敬爱,所以要修六和敬。
僧团我们在三皈依里面念到,「皈依僧众中尊」,这句话怎么讲?僧是团体不是一个人,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住、共同学习,都能遵守六和敬,这叫僧团,所以僧团是所有团体里面最值得人尊敬的,这句话就这个意思。众中尊,众是团体,所有团体里面,僧团是最值得人尊敬的,叫众中尊,为什么?他们修六和敬。你看见和同解,大家在一起共住、在一起学习修行没有意见。戒和同修,都守规矩,事相上守规矩,心里面没有对立。我这样说法大家更容易懂得,心里头没有对立,所以它是和睦的和合僧团,见和同解。见和同解是怎么建立的?佛没有说我的见解是正确的,你们都是错误的,必须放下你们错误的见解要跟著我的见解走,佛没有这个说法。佛是怎么教我们的?佛是教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大家就一样了。这个高!高明极了!所以你看看佛教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见和同解就圆满了。
所以诸位要晓得,真正能达到六和敬的标准是什么人?不是凡夫,是圣人。讲到最低的小乘须陀洹,大乘《华严经》里面初信位的菩萨,入佛门了,为什么说他见和同解了?他不执著身是我,也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刚刚证得。没有我的执著,当然更没有我所有的执著,我跟我所有没有了见解就同,这是初步,所以他是圣人不是凡夫,他是真佛弟子。位置不高,在《华严经》上初信位是佛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如果大家在一块不和,各人有各人的意见,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六和僧团就没有了。怎么能没有想法、没有看法?凡夫有,圣人没有,这是真的。
我们读孔子书,孔子没有想法、没有看法,没有说我的理想、我的理念,你找《论语》上找不到这个文字,也找不到这个意思。夫子自己说得很好,他老人家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的。我们在清凉大师《华严经疏钞》解释经题里面,清凉大师说,释迦牟尼佛一生他自己说过,他所讲的经全是古佛所说的,自己没有在古佛所说的词句里头加一个字。这是什么人?信而好古,他才能做得到。他有自信心,相信自己的本性,我们中国人讲本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他相信这个。相信一切众生的本性本善是一样的,佛法里面讲相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是觉的意思,也就是本性本觉,你怎么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意思那是不觉里头才有,觉里头没有、善里头没有,那就不觉、不善了,你有自己的意思。自己意思从哪里出来的?从心意识里头出来的,本性里头没有,这个道理深!要懂。
所以我常常讲孔、孟、佛陀都是老实人,老实可贵,我们要学老实人,不要自作聪明。老实人都是谦卑的,孔子一生对人谦卑,虽然年岁已经到七十岁了,见到小朋友都不敢轻慢,都很有礼貌。佛陀更是如此,天天到外面去托钵,有什么人布施他?乞丐。乞丐讨了一钵饭,看到佛托钵的时候,乞丐就问佛陀,「我这个饭能不能供养你?」佛陀就接受了,也给他祝福,希望他的布施能得到好的果报。所以圣贤人没有别的,起心动念为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起心动念都会想,我这个念头能不能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如果不能,不能这个念头就不能起。这是一个绝对的标准,言语要做言语的好榜样,行为要做行为的好榜样,这是佛菩萨、这是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
所以六和我们做到了没有?六和比三福还难,为什么?它要以三福为基础,没有三福的基础决定做不到六和。那怎么办?我们记住佛菩萨的一句教训,「反求诸己」,他不跟我和,我跟他和;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他不尊重我,我尊重他,这就对了。所以三福六和都是从自己心行里面做出来的。有这个基础之后要提升,我们掌握住大乘教里面修学的总原则、总纲领,这是通宗、通教,不管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没有例外的,六度四摄这是总的纲领、总的原则。修布施,六度里面的布施,六度是度自己的不是度别人。不会用的,用修六度求人天福报,他真求到,那用途太小了,很可惜;会修的,用这个能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那得大福利!无比殊胜的福报,所以要知道不要求小福报。譬如说布施,财布施得财富,这肯定得财富,有因必定有果。他就止於这个地方,我有财富更多布施,布施愈多、愈施愈多,他搞这个,在这里面游戏,出不了六道轮回,堕在饿鬼道是多财鬼。那要怎样修六度才如法?佛给我们讲了「三轮体空」,就是不分别、不执著。用不分别、不执著的心去修六度,那是菩萨行、那是出世间法、那是佛法;如果这里面还有分别、还有执著,这是世间,我们也可以讲佛法,人间佛法。现在不是讲五乘吗?有很多人提倡人天佛法,人天佛法的目的是求人天富贵,这是不究竟的。人生实在是太短了,一百年一弹指就过去了。我今年在这边过冬天,看到这么大雪,我离开家乡的时候十岁,一九三六年。在我记忆当中,小时候我们家乡冬天年年都是这样的大雪,所以今天看到这个大雪就好像跟去年一样,实际我离开七十三年了,印象很深。
懂这个道理都是度自己,离分别执著,不执著我能布施。人要想想,我布施,他接受我布施,我布施多少东西、多少财物,或者是我教别人,我有多少才艺我来传授给别人,只要一著相就会生傲慢心,这不知不觉。为什么?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遇到缘它自然就起现行,不知不觉傲慢就生起来。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不知道,要给你讲的话你还否认。这话不是别人说的,我说我自己。我年轻二十几岁的时候也在公家机关做过小职员,位置很低,低到不能再低了。可是我的长官朋友地位都比我高,高很多,聊天的时候他提醒我。他说「徐某人,你知道你很傲慢?」我摇头,「我哪有什么傲慢?我一无所有,从哪来的傲慢?」然后细心想想真的有,学佛之后才知道忏悔。李老师跟我们讲解这个慢,儒家讲的是世间法,所以它没有讲断烦恼。《礼记》一开头只说「傲不可长」,傲慢有,不要再增加了,是这个意思,要教你克服傲慢。但是佛法要断,为什么?佛法不断你出不了六道,不但出不了六道,你出不了欲界。所以诸位学佛的同修都晓得,色界天跟无色界天的人没有傲慢,他们有贪瞋痴没有傲慢,所以傲慢到他化自在天为止,上去就没有了。你有傲慢,你决定到不了初禅天,那你的活动范围就是欲界的六层天,这是最高的了,再往上去不了。李老师跟我讲,也是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说,他说你知道吗?你看外面马路上的叫化子,你看看他有没有傲慢?有。富贵人家开上车子,坐上很高级的轿车,从他面前走过,他看到了,他也哼一声,「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有几个臭铜钱而已」。你看那个傲慢味道就出来了,李老师给我们举出来,这习气重,无始劫来的。当乞丐,乞丐是贫贱到极处,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财富地位都等於零的乞丐他还傲慢。
所以一定要晓得六度是度自己不是度别人。布施是度自己的悭贪,所以六度可以圆满,六度圆满你成菩萨了。如果说是布施,我财布施要布施别人,哪一天能圆满?世界上穷人、苦难的人太多了,你什么时候布施能叫它圆满?做不到。所以布施的圆满是我自己的贪心断掉,吝啬的心断掉,这个布施就圆满了。都不是在外面,都是在自己,所以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恶业,我起心动念没有不善、没有恶的,持戒圆满了。忍辱是度瞋恚,受到的逆境恶缘,重大挫折没有怨恨心,忍辱波罗蜜圆满了。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你看它都针对某个毛病,这是我们六道众生六大病根,所以佛开了六服药方来对治。很多人修六波罗蜜,这六个病一条也没有治好,但是得很大的福报。他用错了心,用六波罗蜜去修人天福报,他没有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断掉,这要晓得。
六度,以前我们后面接著讲三学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学习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在学习过程当中,持戒就是守规矩,讲到守规矩,一定要有孔子的精神,「信而好古」,对於古圣先贤他们的老办法要深信一点都不怀疑,依照那个方法去做。实在讲就是《三字经》前面讲的八句话,出世间的学习也不例外,这八句话讲得太好了,是做学问的最高指导原则。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首先要肯定、要深信,一点疑惑都没有,一切众生他的本性本善。不但是人,包括畜生、包括饿鬼、包括九法界众生,要晓得人性本善,一切众生的本性本善,我们对一切众生诚敬的心就生起来。决定不可以说那个人不如我,那是畜生不如我,不可以这样说法。蚊虫、蚂蚁不如我,很难讲,说不定它死了之后来生到人间来,在人间修行证果它成佛了,我们依旧在六道轮回,这很可能的。佛经上这种例子很多,你怎么能瞧不起它?所以要相信人性本善、人性本觉。为什么会变成差异?「性相近,习相远」,懂这个道理,性是一样的,习就是习惯,我们讲习性,习性把自己跟本性距离拉远了。习性不善,本性是善的,这愈拉愈远了。我们今天搞六道轮回是习性不是本性,所以教育就从这里兴起。为什么要教?「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你要是不好好的教他,他的习性增长,本性被盖覆住了不起作用。习性是恶的、是不善的,那他心不善、思想不善、言行不善,他造作的恶业就感受三途苦报,这么回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教育从这里兴。怎么教法?「教之道,贵以专」,这八句二十四个字,是中国五千年来传统圣贤教育的最高指导原则,写在《三字经》上。小朋友一开始念就要记住,让你牢牢记住一生不要改变,你遵循这个法则,没有一个不成功的,你能成大圣大贤、你能成佛成菩萨。
所以一定要懂得守规矩,规矩是戒,守规矩的人心定、心地清净,到一定的程度开智慧。有人智慧开了,智慧开了之后还有堕落的,古今中外在所不免,这什么原因?你没有成名的时候很谦虚,到你成名的时候你的傲慢心就生起来,再别人给你赞叹,受赞增长傲慢,自己以为了不起。李老师讲那个眼睛慢慢长,长到头顶上去,瞧不起人、目中无人,连父母、连师长都瞧不起,认为自己超过一切,就把自己一生毁掉了。本来可以出离六道他又堕落了,这一堕落麻烦可大,这一堕落肯定堕落到三途。你说为什么?不孝父母、不尊重师长。不能孝亲尊师他还能做人?你想到这个地方就知道了,人道没他分;他有福报,有福报到饿鬼道、畜生道里面去享福。你看畜生道,现在有很多富贵人家养的宠物真享福,前世修的福报修得大,现在是畜生身,有好多个人侍候它一个,这福报!这我们看到的。在饿鬼道里面做土地、做山神,民间常常拜拜的这些鬼神,这都是有福的鬼道,理跟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白。所以我们要修,知道怎么个修法,不要错用了心。
四摄法是待众生、是对人的,四摄法里面布施目的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往来的关系,不是度悭贪。六度的布施是度悭贪,四摄的布施是交际里面建立关系的一种手段,所以我讲四摄里面布施就是请客、送礼,礼尚往来。多请客、多送礼,谚语所谓礼多人不怪,这样建立关系。爱语、利行、同事都是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你要是会用,用在家庭夫妻和睦、家庭兴旺,家和万事兴;用在团体,团体兴旺;用在社会,社会和谐;用在世界,天下太平。要会用,真正能够化解冲突、化解纠纷,很好的方法。末后一个科目就是普贤菩萨十愿,我们在行门第五个科目,要学「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要修这个;「请转法轮,请佛住世」,真正是自利利他。
在解门我们要遵守古圣先贤的教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世出世法的成就都在定中得到的,《华严经》常讲的三昧。心不清净、心不真诚、心不平等你得到东西很有限,而且很容易什么?得少为足,他傲慢心生起来了。所以我们要反省,我们自身的病很多应当要改。头一个要细心去思惟我们自己的腐败,这不是外面的,为什么?名利心还有,没有淡化,我们的行为违背了性德。什么是性德?《弟子规》是性德,我们拿《弟子规》要求别人,不知道用《弟子规》要求自己。尤其我们出家一定要用《沙弥律仪》来律己,不是律他,要肯定《沙弥律仪》是佛教我的,不是教别人,我们才真正能学得到。《弟子规》是古圣先贤教我的,《感应篇》是太上老君教我的,与别人不相干,这样的心态那你就全盘接受了,你真的学到了。
如果我们错用了心,虽然天天学,我们起心动念、言行造作,还是烦恼习气在作祟,知见不正,闻法太少。这个闻法太少不是叫你博学多闻,不是这个意思,少是什么?是你听得不够,遍数不够。古时候很难,现在得力於科技容易,古时候确实要很好的善根,也就是说有很好的理解力跟记忆力,你才能学到东西。现在我们每堂课都录相,有音声、有文字,你可以不断重复的去温习,这是古人所没有的。我们一遍没听清楚听第二遍,第二遍没听清楚听第三遍,我能听十遍、能听二十遍、能听三十遍,这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是学很多东西,学很多学杂了、学乱了,那就不是一门深入,那是多门。多门不能深,决定是浅入,杂修不如专修,这些道理一定要懂。
同时也得必须知道,佛在《般若经》上讲得很清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所以我们自己选择适合於自己的程度、适合於自己的生活(就是现前生活环境)、适合於现代社会的需要,又适合於自己的爱好,这样的课程你学起来就很容易,会学得很欢喜不会厌倦,不会感到困难,也不必羡慕别人,为什么?平等的。只要得清净心,智慧开了,「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门通了之后,其他没有学过的,一接触只要一看就通,这是学习的秘诀,佛法跟世法不一样。没有见性的人,我们都没有见性,一定要记住相信因果、慎重因果,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造因是在起心动念之处。一个善念是善缘,遇缘必定感善果;一个不善的念头是恶因,缘成熟了恶报就现前。不要以为起心动念是小事,我也没有什么行为、也没有伤害人,起心动念就有因果。断恶修善不是容易事情,为什么这么难?这我们自己有经验。古来这些大圣大贤好像对他们讲并不困难,我们为什么这么困难?要知道这里头有大学问,你没有大学问、没有真功夫;这个真功夫就是施舍忍辱,断恶修善你不容易做到。
许多人都关心社会的安全、法运的兴衰,关心又有什么用处?最重要的是要从我心行做起,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背恶向善,这问题解决了,法运就兴,社会就安定。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旧不能舍弃自私自利,不能放下名闻利养,还是贪图五欲六尘,佛法不但是衰,会在这个世间灭绝。所以法运的兴衰,不在别人在我自己,与别人不相干,与自己的关系大。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创教一个人,一个人成正觉,在鹿野苑里面教五个学生,五比丘,佛法是这么起家的。一个老师五个学生,佛法在这个世间兴起了。
近代佛法衰微,许多这些大德们常常都在谈这问题,谈得很多无济於事。我在香港讲经,洗尘法师跟我谈过很多次。他有福报,在香港是很有名气的法师,过世也很多年了。当时我跟他建议,如果我们有五个人真正发心,回到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修行的原点,佛法能兴旺起来。五个人过出家人的生活,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每天到香港去托钵没问题,香港佛教徒很多。我说我们的身体比起从前的人不如,差得很远,我们树下一宿可以搭个小帐篷。童子军露营的那个帐篷,一个人一个小帐篷,五个人小帐篷撑起来在树下,行,能把佛教复兴起来。他听了很高兴,始终没去做,大概找不到人,谁愿意去吃这个苦头?一切放下,每天一钵饭托来吃饱之后,五个人坐在地上就可以研究经教,念佛或者参禅,长年这样做下去就成了风气,就产生影响。
这个不是我的主意,大家不要误会,不是我的想法,是那个时候我讲《金刚经》采取江味农居士的讲义,这是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提出来的。如果要让佛法再兴旺,他的看法是必须要恢复托钵的制度,佛法才能兴旺,出家人才能真正放下。我们这么多年来在大乘教的薰修终於明白,放下执著成阿罗汉,放下分别你是菩萨,放下妄想你本来是佛,一点都不错。我们住在现代的寺院,宫殿式的建筑,过的是皇帝的生活,怎么能放下?所以环境对我们来讲是障道,不是助道是障道,必须要知道。
这次我们在此地聚会正好遇到过年,希望大家在此地欢欢喜喜过个快乐的新年,新年之后希望我们的生活能够回到最简单、最朴实。从前丛林的生活一钵饭一个菜,这大锅菜,没有两样的,而且吃饭的时候碗筷都是自己洗,自己料理。我们的生活如果用自助餐好,干净、卫生,自己省事,常住、厨房工作人员也省事。早些年我到香港讲经,香港有个湛山寺,里面一些法师都是从山东青岛湛山寺出来的,在香港建个道场也叫湛山寺。最出名的大锅菜,我每次到香港都要到它那里去吃个几顿饭,它那里吃饭是吃菜为主,大概我们小碗要吃三碗菜一碗饭。它大锅菜烧得真好,让你吃了还想吃,所以生活一定要简化。
还有句话很重要的,古人常常警惕我们,修行人很难通过祸福关,也就是说最容易退转。福报大,一享福糊涂了,贪瞋痴慢烦恼统统起来;遇到灾难退心了,佛菩萨没有保佑我,怨天尤人。我们自己这一生长斋奉佛,每天诵经拜佛,一遇到灾难,佛菩萨不保佑,多,自古以来就很多,这什么原因?不通教理、不了解诸法实相,才会有这个现象。我们再问,自古以来通达教理的人就不多,在现在通达教理就更难了,为什么?佛法比世间法本质上来说就难很多,经典里面所说的,我们常讲是究竟圆满的哲学、科学、伦理、道德、因果,都讲到究竟圆满,当然不容易懂。你要不是透彻了解,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确实这个关口很不容易通过。通不过,这一生白学了,只可以说阿赖耶识里面佛法的种子加强了几分,不起作用。起作用的还是你的烦恼习气,那就是李老师常讲的,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所以这桩事情很可怕。
你要真能通达明了如来真实义,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只有自己真正发心去学习。这个事情也不容易,为什么?你得有好老师指导,到哪里去找?还要有修学的环境,你自己有坚定的信心、毅力,不屈不挠长时薰习,你才能够契入。太难、太难了,愈想愈困难。所以我这一生当中有这么一点点成就,感谢老师的指导。我们这个小讲堂,老师的照片我就挂在我的对面,念念不忘师恩,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诲。虽然老师都不在世了,看到老师的遗像如同面前,老师的恩德超过了父母。这是属於孝亲尊师,这点很不容易,做不到,成就当然困难,有一点点小成就的时候,这是最危险的一个时段,为什么?很容易生起傲慢心,很容易从这个时候堕落。所以我跟三个老师认真学习,老师好像对我很少有赞叹,这是慈悲、是智慧。怕的是老师一赞叹,我们就觉得不错,自己应该不错了,老师肯定我,这个念头生起来就不好了。所以夫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矣」,这是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学生自己时时刻刻警惕。
我们这么多年在外面讲经赞叹的人很多,可是我们自己想一想,那些赞叹都是过分,我们要跟谁比?要跟祖师大德去比。你看我们这么多年来讲经都没有脱离古注,这就是自己不行,自己没有见性就要依靠古来祖师大德,他们是明心见性,依靠他们的注解。我们凭什么讲经?凭著古注。今天我们凭什么讲《华严》?凭著清凉大师的《疏钞》、凭著李长者的《合论》,还要参考《纂要》。我们跟他不能比,所以一切赞叹我们不敢接受、不敢承当,小心翼翼,还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终极的目标、终极的归属。
今天时间到了。我在此地做这个腊月三十的谈话,以自己五十七年修学经过提出来与大家分享。最后我们也随俗,新年恭喜发财。我们的发财要发七圣财,不要发世间财,我们要发戒定慧的财,这样子才好。大家新年如意,道业增长,法缘殊胜,谢谢大家。
文章评论
稻翁(果豪)
愿我今天法布施之功德回向给胡墨宸的冤亲债主心生欢喜早得离苦感召佛力慈悲加持离苦得乐蒙佛接引往生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