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经(494)

个人日记

 2000年马来西亚弘法大会净空老法师开示  (共一集)  2000/6/29  马来西亚  档名:21-438-0001

  蔡林长,丹斯里李先生,诸位古晋这边的大德,新加坡的法师、同修们,今天净空有幸来到古晋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我们很久就仰慕,也非常希望能到这边来参学。这边佛教的修学早已经传播在海外,我们听得很多。今天到达此地,确实如古人所说的「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亲眼见到这个美丽的宝岛。我们在飞机上就看到这一片绿洲,尤其是现在难得见到的,广大的森林地区。看到之后非常欣喜,感到在地球上,此时此处不愧为是人间的福地,居住在此地的人民,就像《华严经》上所说的福者,大家都是有福之人。古晋的佛教多半都是居士们来负责主持,这是很如法的。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在当年,一生到处讲学教化众生,四十九年当中,也有许多国王大臣提供讲经教学的场所,这些场所全是在家居士负责主持。因此弘法跟护法,在现今的时代必须要有很清楚的认识。

  佛教,正如同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先生在第四中山大学所说的,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他说这是人生所必须。这个话说得很重,非常有道理。佛法究竟是什么?欧阳大师并没有详细的给我们说出来,可是我们细心去听他的讲演,细心去观察,我们知道佛法是教学,佛法是教育。从哪些地方去证明?首先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你看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我们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是梵语,意思是礼敬、恭敬,要用现在的话来说,现在中国人常讲的尊敬的,南无就是尊敬的。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尊敬的根本老师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自称为弟子,从前称弟子,现在称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的关系,这要搞清楚!跟其他一般宗教完全不相同,宗教里面称主,主是主仆的关系、主奴的关系,佛教里面没有。

  佛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古人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梵语佛陀意思是觉者、智者,意思就讲他是觉悟的人,是个有智慧的人。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人,他是人间一位具足圆满智慧,真正彻底觉悟的这么样一个人,这是佛陀的意思。菩萨也是梵语,玄奘大师翻作觉有情,我们大家都是有情众生,有情就是烦恼没断,习气没有断,没有断不要紧。烦恼习气断了你就叫佛,就不叫菩萨。没有断还带著,虽然带著,但是你也有相当高度的觉悟,也有相当的智慧,这是佛的学生,佛的弟子统称为菩萨。所以菩萨也不是神也不是仙。我们今天也是佛的学生、佛的弟子,那些菩萨是佛以往的弟子,我们是现前的弟子。我们跟菩萨是什么关系?同学的关系,学长的关系,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称观世音菩萨,尊敬的观世音菩萨学长,这老学长!

  这些关系你统统搞清楚了,你才晓得佛教里头没有迷信。佛教我们做人,教我们过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那就是佛菩萨的生活,一个智慧、觉悟者的生活。我们凡夫生活得很苦,过的是什么生活?烦恼的生活、忧虑的生活、苦难的生活。为什么你过得这么苦?没有智慧。如果有智慧,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所以佛始终教导我们,怎样克服烦恼、怎样开智慧!佛希望我们大家都跟他一样,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由此可知,佛是教导我们如何去过高度智慧的生活,现在人讲艺术的生活。所以欧阳大师讲这个学问是今世所必须,这句话说得不过分,说得实在,没有一丝毫的勉强。

  佛教是从后汉明帝永平十年正式传到中国,由中国国家派特使到西域去迎请,这是国家的大事。公元六十七年,今年是二000年,所以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来到中国之后,跟中国朝野接触,谈得非常投机、非常欢喜,於是将印度这些高僧挽留在中国,希望他们发慈悲心留在中国,教导中国人。他们也非常乐意,於是接受中国朝廷的接待,朝廷为他们建道场。在印度,世尊当年在世,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没有道场,是乞食过日子。这种生活方式在当时的印度,是被大众所尊敬的。但是这种方式在中国不行,尤其是帝王大臣的老师,怎么可以叫老师天天到外面去讨饭?那这个国王大臣要被老百姓骂死了。所以出家人到中国来之后,托钵的制度在中国行不通,接受中国朝野国王大臣的供养,这是生活方式马上就改变了。不但生活方式改变,可以说到中国来之后完全中国化,我们讲的本土化、现代化,跟中国人生活融成一片。我们中国人看到欢喜,没有把他当作外国人看待,看作一家人。不但建立非常好的友谊,而且真正尊称他为老师,向他学习,听从他的教诲。

  当时建立的道场称之为寺,诸位要知道,寺这个名称是汉朝时候政府办公的机关,古时候讲衙门,是政府办事机关称为寺。这个名称不是随便称的,直接属於皇帝管的机构才能称寺。寺的意思是代代相传,它是永久建立,不可以废除的,寺是这个意思。像此地道场名称,「居士林」,林不行,林可以把它砍掉,砍伐掉,可以改变做其他用途;寺不可以,寺是决定不能改变做其他用途。皇帝下面有九个单位都称寺,你就晓得,佛教道场到中国称之为寺,中国人对它是多么重视。这是寺的来源。要用现在的名词来说,就是佛教教育部。在那个时代,宰相管的机构称部,宰相下面有六个部,部长,那时候不叫部长,尚书,尚书是部长,侍郎就是次长。为皇帝管的机构称寺,寺的长官称卿,三公九卿,皇帝下面有九个寺。诸位今天如果到中国去观光旅游,你到北京看看故宫,故宫里面很多办事的机构,你去看看挂的牌子还是寺。

  我们懂得这个意思,寺不是庙,寺不是宗教,与宗教不相干。但是今天寺跟庙画上等号,佛教已经变成宗教,我们决定不能否认佛教不是宗教,不能否认。今天在全世界佛教一共有五种不同的形态,我们要认识清楚。第一个这很少,太少了,传统的佛教,教育,佛陀教育很少。第二变成宗教,变质了,我们的老师变成神,我们的学长也变成神仙。许多善男信女向他们烧香拜拜祈福,你说错到哪里去了?这是变成了宗教。第三变成哲学,最早在日本,现在在中国也有,在外国也有,一些大学里面开佛经的哲学。我过去在台湾也曾经教过,把它当作哲学来研究。第四种变成邪教,这是近代大概三十年间,不太远,第四种形态。实在讲这是附佛外道,打著佛的旗号,行邪知邪见欺骗众生,让社会蒙受损害,这第四种。第五类的,这也是近代的,是一种作秀的佛教,表演是载歌载舞,然后有法师出来讲几句话,变成一种表演的。

  所以今天在全世界,我们能看到五种不同形式的佛教,我们要学哪一种,这要搞清楚。我们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是搞教育,接受释迦牟尼佛圆满智慧真实的教诲,这就对了。佛教的性质是什么?用现代的话来说,它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到底是什么身分?如果我们用现在的话来给他老人家定位,他就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是完全尽义务,不希求一丝毫的报酬。他是现身说法,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给我们做模范,我们要明了。佛教导我们的,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提升自己生活的品质与境界。

  如果大家要问,佛到底教我们什么?净土三经《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世尊教导韦提希夫人那几句话非常重要。韦提希夫人遭了家庭、国家的变故,用现在的话来说,政变,儿子搞政变,推翻了父亲的王位,杀父害母,他来做皇帝。韦提希夫人遭这种大难,感受到人间太苦,她是世尊的学生,祈求世尊有没有好的地方,她想往生,她不愿意在这个世间住。世尊非常慈悲,以他的神力十方诸佛世界都展现在她的面前,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画面一样,让韦提希夫人统统看到,看到之后让她自己选择。她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世尊很欢喜。她向世尊要求,这个世界好,我想去往生,应该怎么去?世尊在没有教给她方法之前,先跟她讲了三个条件,就是净业三福三条十一句。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佛讲了这十一句。

  然后跟她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八个字重要,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过去那些修行成佛的人,现在修行成佛的人,以及将来修行证果成佛的人,都是依靠这三条做基础。就好像我们现在盖房子,无论你盖什么样式,无论盖的是高、是矮,这是地基,基础。佛法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圆满。所以佛教给我们什么?我们把它归纳起来两桩事情,孝亲尊师,佛重视这个。这是佛法根本的教学,千经万论无量法门就是孝道跟师道的完成,孝道跟师道做圆满了,这个人就成佛。等觉菩萨孝道还亏欠一分,师道也亏欠一分,还没圆满,圆满就成佛。所以你要问佛教给我们什么?佛教给我们行孝而已。「孝」这个字是佛教的中心理念。我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不能够相比的,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孝」这个字是会意,让你看到这个符号,体会其中的意义,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用现在的话来说,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不可以分割的。

  西方人说有代沟,有代沟就没有孝道。我们再思惟、再引申去想,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构成一个整体,这是生命的整体,在佛法里面称之为「常住法身」。古印度婆罗门教用个「唵」来代表,唵是代表清净法身,当然他讲报身、应身也都包含在其中。要用我们现前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我们是讲一体不能够分的,这是佛家中心的一个理念,你什么时候证明,你就证得无上菩提,圆满佛果。你明白了、体会到,你的爱心、慈悲心自然就流露出来,你会爱护一切人,爱护一切众生,你绝对不会分种族,也不会分宗教,也不会分文化,更不会分国土,虚空法界是个整体。世尊四十九年以种种方便教给我们、指示给我们,或者像禅宗暗示给我们,无非是叫我们体认这个事实真相,认知这个事实。所以佛家的教学是圆满的孝道,究竟的师道。

  佛菩萨有能力,这是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要用现在的话来讲,所有一切众生,包括我们在内,我们都有像阿弥陀佛、像释迦牟尼佛、像一切诸佛那样究竟圆满的智慧,那样究竟圆满的能力,所谓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圆满的相好,德是讲能力,相是讲相好。我们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看到《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佛说这是我们每个人各个人都具足的。为什么今天我们会生活得这么苦?这是怎么回事情?佛说这是我们迷失了自性,把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遮盖住!就像今天阴天下雨,很厚的乌云把太阳盖住了一样。是不是真盖住了?不是,我们坐飞机,飞到云层上面太阳还是明亮的。由此可知,这个遮盖是一时,叫一时糊涂,什么时候觉悟了,乌云就没有了。所以佛跟众生的差别,迷悟之间,一念觉悟,众生就成佛了;一念迷惑,你这个本来佛堕落成众生了。

  诸位听了这个话疑问又生起来,我们本来是佛,现在迷惑变成众生,几时我们修行,修了又成佛了,成佛之后,几时又会迷惑做众生了?大家有没有这个问题?有这个问题,很好。这个问题,楞严会上富楼那尊者代我们问了,释迦牟尼佛讲《楞严经》,富楼那尊者在座听经,他就有这个疑惑,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世尊在《楞严经》里面有详细的解答,我就不说,你们如果要明了,读《楞严经》在第四卷。古人对《楞严》很称赞,「开智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为什么不说别的经成佛,单单说《法华经》成佛?因为世尊平常讲经方便说、权说,不是真实说,所以都说一阐提不能成佛。一阐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没有善根的人,这是佛常讲没有善根的人不能成佛。但是在法华会上,佛就换了口气,说没有善根的人也能成佛,所以才叫它做成佛的《法华》。没有善根是他自己业障习气太重,不是他没有佛性。业障习气当然他有报应,他要在六道里面受许多苦难,苦难受尽了,他有一天还是会觉悟、还是会回头,回头是岸。只要他肯回头,佛决定为他示现,这就是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慈悲到极处。你什么时候回头,什么时候佛为你示现,佛菩萨会来教化你,会来帮助你觉悟。

  佛的恩德太大了,我们世间人说父母恩德大,佛的恩德超过父母太多了。但是佛还是教我们孝养父母,从孝养父母做起,然后把孝养的心,这种行为扩大,「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尽孝,你的孝道才圆满;你要是不能够这样修,那你是小乘不是大乘。这两句话是在大乘戒经里面,佛在定这个戒律,大乘菩萨一定要遵守,要像孝顺父母、尊敬佛陀,尊敬、孝顺一切众生,这是佛陀的教诲。所以我们怎么可以轻慢一个人?轻慢一个人就是轻慢一尊未来佛。不但人不敢轻慢,连蚊虫蚂蚁都不敢轻慢,为什么?它是众生,它有佛性,它将来也会作佛。只是现前我们的果报不一样,我们的报身大,它的报身小,不可以以大欺小。必须要很清楚的理解,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真相。

  佛家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因变成果,因空了;果又变成因,果也空了。为什么说因果不空?说因果不空是说因果的性质,它的特质有三点,第一个因果会转变,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转变不空;第二个相续不空;第三个循环不空。因果的转变、因果的相续、因果的循环永远不断,不空是讲这桩事情。我们知道因果循环不空,所以佛就劝导我们,佛劝导你真正明了这个道理,明白事实真相的人一定要修善业,决定不会作恶的。为什么?善业这个转变愈转愈善,循环也愈循环愈善,果报殊胜。只有迷惑的人、不了解事实真相的人,他会造恶业。真正理解的人决定不会造恶业,为什么?造恶业自己要受恶报,不是别人受,自己受。一切众生苦乐果报都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与别人毫不相干。这个事实什么时候我们能把它看破,看破是真学问,放下是真功夫。放下一切恶念,念念为众生不为自己,念头一转,我们的业报就转。过去、现前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如法修学转变因果的人很多。

  这些人在佛法里面讲三转法轮,他给我们做证转,给我们做证明,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他能转,我何以不能转?新加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转了,还有个许哲女士转了。我们这次带了不少许哲的光碟,诸位大家可以看看,带了光碟「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她是一九00年出生的,今年2000年,一百零一岁年轻人。她的体力大概像三、四十岁的人一样,这么高的讲台,她跳下去没有问题,翻跟斗给你看。我仔细观察她,什么毛病都没有,牙齿掉一颗,除掉这个之外实在看不出来。问她,你怎样保持你的健康长寿?她告诉我们大家,她一生没发过脾气。你们哪个人能做到?一百岁一生没有发过脾气,一生没有怨恨过任何一个人。李木源居士问她,你跟同事们相处,那些很恶劣的同事对待你,你怎么办?这个事情真有,她也遇到很多,她说我回过头来想自己,我做得不好,让他不欢喜。她并不是说,把这个责任推给别人,她没有。

  回过头来回光返照,自己真正忏悔、真正检讨,改过自新,绝不怪别人。不会说是那是别人不对,我对,从来没有这个念头;我不对,别人对。这是她健康长寿之道。再问她,这社会上有很多坏人、坏事,你看到你是怎么看法的?她说那些人就像我天天上街,在马路上看来来往往人一样,一个也没记住,不放在心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看她,她没有学佛,也没有读过佛经,也没有听过讲演,她统统做到。最近这两年才看佛书,看得很有兴趣,晚上看到两三点钟。我去访问她,她问我,佛教好,她说我有没有资格做佛的弟子?我说你是佛的标准弟子。她发心来皈依,一百零一岁才皈依。她来求皈依,我连五戒证书都给她,为什么?五戒十善她统做到,要打分数的话,她得的是一百分满分。我们想想她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她说她自己很有信心,老天爷保佑她,没有学佛的时候老天爷保佑她。现在学了佛之后,人家问她,你现在天天想什么、念什么?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决定往生!这是我们现前的好榜样。

  过去我讲《地藏经》,有人来问我,他说「法师,你这个晚年不是说专讲净土,你为什么讲《地藏经》?」我说我没有,我还是讲净土。他说「明明《地藏菩萨本愿经》,你怎么说净土?」我说你说的是这个,我问问你,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不是出在《观无量寿佛经》?是。算不算净土三经?算!《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解释这四句,是这四句的注解,我没有离开轨道。不但讲《地藏经》,我还讲《了凡四训》,还讲《太上感应篇》,也讲过《文昌帝君阴骘文》,现在讲《十善业道经》。诸位要晓得,这许多的经,不管是佛教也好,道教的也好,《了凡四训》是儒家的,全是这四句话的注解。我们对这四句领悟得太浅,了解得不够深刻,所以在日常生活行持当中,我们做不到。

  世尊给我们示范的,是不怕重复,一句话重复一千遍、一万遍,对方还没有开悟不算多,一定要等对方开悟,这才显示出什么叫做大慈大悲。绝不是说说一遍,你没听懂,算了,我不会再说第二遍,这慈悲在哪里?所以佛法的修学,决定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现在我们要懂得运用高科技,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人有福!古时候听经听一遍,想请法师再讲第二遍不容易,很难,哪有这么慈悲的法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一切经都是讲一遍,从来没有讲第二遍。可是有个例外,《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是多次宣讲,这是古时候翻经的大德们都承认的。《无量寿经》从汉朝到宋朝八百年间,传到中国来十二次翻译,但十二次翻译当中原本有不同。但是已经有七种本子丧失掉,现在传下来,《大藏经》里面有五种,五种古人仔细去研究,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原文,梵文的原文,证明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讲。

  所以这部经才有会集的必要。第一个会集的,宋朝王龙舒居士,我们晓得《龙舒净土文》,许多人都喜欢念。王龙舒居士是念佛站著往生的,他的会集本收在《大藏经》里面。收在《大藏经》,就是佛门在家、出家高僧大德肯定,肯定他的会集本不错,他的会集本有价值,值得留给后人学习。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本子,总共有九种,除王龙舒的会集本之外,还有魏默深的会集本,夏莲居的会集本。最近我们也听说有些人对会集本有意见,我在最近,在新加坡听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他说有位法师也是非常反对会集本,跟一些年轻的法师谈到这个问题。他说这些年轻的法师就反驳他,他说老法师,如果会集本要不能用,我们的早晚课都不能用,因为早晚课都是会集的,你看早课晚课都是会集的。他说不但早晚课本子不能用,我们天天赶经忏的本子也都不能用。你们想想,水陆法会本子是会集的,《梁皇忏》会集的,《水忏》会集的,哪个经忏本子不是会集的?老和尚听了非常生气跑掉。全是会集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会集里面最重要,就是不可以改动原文一个字,这个重要,可以会集,不可以改动原文,不是不能会集。再跟诸位说穿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统统是会集的,他从哪里会集的?会集古佛所说的。所以世尊讲,他一生没有说过一个字,没有说过一句法,他所说的,古佛所说的,只是为我们转述而已。我们从这个地方才真正看到什么是佛法,我们应当如何来修学。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明天、后天还有两次法会,正式跟诸位介绍《十善业道经》,佛给我们重要的开示。谢谢大家。

文章评论

稻翁(果豪)

愿我今天法布施之功德回向给胡墨宸的冤亲债主心生欢喜早得离苦感召佛力慈悲加持离苦得乐蒙佛接引往生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