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孔門弟子學智慧(四)
个人日记
第四節:學曾參慎獨守信 安貧弘道 曾參,姓曾,名參,字子輿。曾點的兒子,父子二人皆是孔子弟子。 曾參比孔子小46嵗,鲁國南武城,今山東嘉祥縣人。在《論语》中提到14次。出身於没落的貴族家庭,從小種地務農,生活節儉,十年不添新衣。他沉默寡言,舉止文雅穏重,以孝著稱於世。
曾子生於公元前505年至前432年,壽73嵗。十六嵗時拜孔子為師,成為孔子晚年高足,道统的傳人。 曾子學習刻苦勤奮,悟性很高,他從老師的教導中,縂结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警戒自律的修養方法。堅持内觀内省,有過必改。他恪守誠信,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失信於任何人。據傳说,有一次他的妻子哄孩子说:“别哭,你爸爸一會兒殺猪,给你煮肉吃。”曾子聼到後,真的把猪给殺了,並對妻子說:“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也要守信,不能撒謊哄骗,父母的言行是子女學習的榜様,所以要有其言必有其行,說到做到。” 曾子幼時,父親在孔門受教,他在家砍柴種地,在母親靣前以大孝著稱於世。在《二十四孝》中載:“周曾參,字子輿,事母至孝。參嘗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望參不還,乃啮其指。參忽心痛,負薪以歸,跪問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爾。”詩曰:“母指才方啮,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母子連心,天人感應。有濃厚的感情,特别是血缘闗系,無論多遠都會讓一個人與在别處的另外一個人,在急難之時產生联系和特别的感應,道高者,還可遠程给最親的人治病解危,确有其能,非虚言也。 曾子修身,最注重慎獨,雖獨處暗室而不欺心。他警戒説“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一個人的言語行動,要在在處處,時時刻刻,要想到眾目暌暌,不是無人知道,起碼是天知、地知、鬼神知、自己知,能騙誰呢? 曾子一生,淡泊名利,不慕高官厚祿,鲁君曾多次派人要賞賜给他采邑封地,他都婉言謝绝了。問他甚麽原因?他说“凡是接受了别人馈贈之物的人,就會戰戰兢兢地生怕得罪於贈物之人;贈物之人在受贈之人靣前會顕示出驕色。就算國君賞我采邑而無驕心,但我豈能不因此而担心國君嗎?”孔子聼到這話後,對曾子極其贊賞,評價說:“曾子有此話,足以保全他的節操!”齊、楚、晋三國也都曾多次請他入仕做官,他均辭而不就。一心專注地學習研究夫子之道和收徒講學。 曾子是孔子學說和儒家思想的继承人和具有發展和建樹的人。孔子的孫子孔汲(子思)師從於他,子思又傳授孟子(孟軻),起到了上承夫子之道,下啟思孟儒家學派的重要作用。故後世稱曾參是“尊聖”、子思是“继聖”、孟子為“亚聖”。在學術上,他編著了《大學》和《孝经》两部儒学經典,成為推動儒学弘傳的重要人物。 今天,中華民族傳统文化之偉大復興,正處於方興未艾的闗鍵時刻,我輩有識之士,當義無反顧地擔負起上天所賦的歴史使命,我們有責任做不惧的披荆斬棘,開山劈路的排頭兵。然而,必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逹而逹人”。要想真正學好,深刻領會儒学文化精髓和孔孟之道的微言奥義,首先要將自己定位在孔府杏壇的坐次上,要觀想夫子就在我眼前傳道授業,我就是夫子弟子之一員,更要聨想孔門中的“七十二賢”既是我們的師長又是我們的老師和楷模。要認真效仿他們安貧樂道,失志不逾的刻苦求学精神和尊師重道的高貴品貭。汲取他們各自的優點和長處為我所用。但願同学們都能成為“学為人師,行為世範”,高風亮節,温良恭謙的儒家士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