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

个人日记

     

 

那是一年秋季入学的时节,省城沈阳一个重点院校的院子里、走来一位前来报到的新同学。

他清瘦高挑的个头儿,身着一套粗呢质地、略显肥大的中山装,肩挎一个蓝白相间的长条儿包袱,脚蹬一双黑面圆口布鞋,迈着略带八字均匀的脚步,沿着校园一条笔直的大道,向着他所在系的学生宿舍走来。

他黝黑的国字型脸膛,满脸的稚气与憨厚,面对负责接待新生的同学的询问,他操着一口地道的陕北方言,伴随着面部游移的目光,却却生生回答说、他叫拉道、一个来自陕北农村的小伙子。

他与我分在了同一个寝室,住在我对面的上铺。他简陋的行李和那个神秘的小包袱皮使我感到十分的好奇,也因此引起了我对他的注意。

拉道初到一个陌生环境,对面前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着明显的戒心,面对城市来的同学、他从不首先说话、怕说的不得当引起旁人的笑话。当同学们问起他的情况时,他略显稚气的面孔顿时流露出谦卑的神态,认真而率直的向别人介绍着他与他的家庭。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拉道与同学们渐渐的熟悉,这时同学们才发现拉道还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在这之后的拉道与同学们相处的已经非常从容,同学们也因此对拉道逐渐有了大概的了解,特别是拉道对自己家乡习俗的介绍,立即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犹如一则头条新闻、很快在同学中间传开,他也因此成为新生中最先出名,最受关注的一位。

拉道的家乡在陕北农村,在省城西安西行100多公里的彬县,父亲在当时也是村里说了算的干部。

那时拉道的奶奶还健在,听说孙子要到冰天雪地的东北去读书,即高兴又舍不得,这可是她老人家的大孙子,说不上祖上哪辈子积了德,轮到孙子这辈儿出息,到城里念大书去了,老奶奶心里这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老奶奶也知道村子里出落个大学生不容易,可是离家大老远的,自己年事以高,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再看到这个孙子都不一定,这个舍不得啊,就甭说了。

唠叨归唠叨,孙子出门毕竟是家里的一件大事儿,赶紧张罗着给孙子准备准备。老奶奶把家里当年剪下来的羊毛翻腾出来,支起家里吱嘎作响的手摇纺车,连宿隔夜的纺起了羊毛线,看着一轴轴纺好的线,老奶奶又在家里的织布机上织起了羊毛布,老奶奶心想现今城里人穿的讲究,咱农村娃进城穿的也得像点样儿,别叫城里人笑话。几天下来老奶奶累的不得了,终于将羊毛纺成了布,赶紧让孙子带上布到省城西安找一家洗染店将布染了,再找个裁缝铺做一套像模像样的衣服。

孙子就要离开家了,穿的就是奶奶辛辛苦苦纺成的布,如今已变成一身藏青、四个吊兜、笔挺体面的中山装了。看着孙子焕然一新的装束和威风凛凛的样子、奶奶的心里又是爱又是酸。

拉道的行李装上了车,母亲将孩子带的随身物品、用一块蓝底儿白花的家织布包袱皮裹好、给儿子挎在肩上。父亲凝重的眼神不时的扫过将要远行的儿子,仿佛想说点什么、但时时的被送行的乡亲们的声音打断,始终没有说出口。

弟弟和妹妹看见一身崭新行头的哥哥就要远行,围前围后的欢蹦乱跳,那兴奋劲儿呀、就像家里要过年一样。

拉道还是头一次坐这么远的火车,别说从西北到东北,在家时连省城都没去过,如今头一次离开家乡这么远,别说是家里人担心,就连自己心里也没底。

初次离开家乡的拉道,处处小心翼翼,凭着他那股子聪明劲儿居然一路顺畅的来到了目的地――沈阳,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拉道在学校那几年,正是物质匮乏,买什么都凭票的年代,当地的同学可以回到家里改善生活,拉道却没有这个便利条件。

记得头一年春节,拉道没有回家的路费,只身在冰冷的宿舍过年,好心的沈阳同学请他到家里吃了顿除夕的饺子,让拉道深切的体会到独自在外的艰辛。其实拉道的家里也十分想让他回家过年,并给他寄来了路费,收到家里寄来钱之后的拉道,坐在自己的铺上失声痛哭,不明就里的同学试探着问起怎么回事时,同学们这才知道拉道家里寄来的路费只有16元4毛钱。一般寄钱都凑个整、如今出现零头儿、可想而知,家里为拉道回趟家,是怎么个想方设法凑了这么点儿钱,那时谁家都不富裕,想帮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只有暗自伤感,陪着拉道流泪。拉道的家里也是尽力了,懂事的拉道并没有把对他来说是一笔巨款的路费交给铁路,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学校,把这笔费用省下来,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上。

那时学校的伙食非常差,在陕北农村吃惯馍的拉道,对东北的高粱米和苞米面实在难以接受,若不是不吃饿得慌,他是绝不会主动选择吃这些杂粮的,对拉道来说,饱饱的吃上一顿白面馍,对他来说那可是过年一样。

记得那天学校改善伙食、主食就是白面馍,由于是周日、当地的同学回家吃饭,饭票就都留给了拉道,拉道怕别人看见笑他没出息,竟躲在自己的床铺上将二两一个的白面馒头一口气连吃了十四个,然后告诉室友说,他总算吃饱了,并心满意足的喝了口水,哈哈笑了起来。此事后来成为同学间的笑谈,但也揭示着穷学生的不易,尤其是在那个年代。

拉道在学习期间也常常给同学讲些家乡的民风与习俗,让大家感到十分新鲜。

拉道的家乡是平原地儿,但仍有住窑洞的习俗,我见过山地窑洞,而平原窑洞我还是头一次听说。

拉道说他家的窑,就是在方圆几平方丈的平地上,向下挖一个方方正正的大坑,在坑的内壁四周挖窑,当中形成天井,犹如一个地道的四合院儿,并在其中的一侧留一个斜坡,修些台阶供人和牲口上下,基本上就是这么个形式。窑洞修好之后向阳的一面(正房)住人,两侧的(厢房)窑放杂物,南窑(南房)是阴面,放些农具或是牲口。天井地面四周修有水沟,屋檐滴下的雨水落进天井的水沟流向一个地下水窑,以供平时人或牲口饮用。天井当中放着古老的石磨或大型农具,鸡鸭鹅狗也身在其中,好不热闹。拉道家的菜地和羊圈都建在窑的屋顶上,大大减轻了天井中的负担,但也需提防鸡鸣狗盗之事。

近些年我也曾到过西安,却没有机会去拉道的家乡一睹平地建窑洞的实况。拉道曾答应我、有机会一定邀我去他家看看,我十分憧憬观赏异样的陕北民居带给我的新鲜与感受。

拉道在家里的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但在学校的同学之中他年纪还是最小的一个。别看他年纪小、搞对象却是同学中最早的一个,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有底稿。

那是拉道7岁那年,家里托村里的媒婆给说了一门娃娃亲,闺女是邻村的娃,相亲的那天还没等拉道看清未来的媳妇是什么样,这门亲事就定了下来,彩礼过了门,拉道家杀了一只大公鸡到庙上许了愿,拉道家自己该办的事儿也办的差不多了,就等着孩子们长大成亲了。

之后拉道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在西安一家著名的研究所工作,变成了城里人,从小家里定的娃娃亲如今的结局又会是什么样呢?

前些年我也是带着疑问和好奇,特意问了拉道这个问题,不出所料、拉道如今的结发妻子是毕业之后在西安恋爱结合的,家里的那门亲事早就灰飞烟灭,为此拉道的父母又杀了一只大公鸡,到早先的那个庙上还了愿,这事儿也就算了结了。这段往事不管是陋习还是习俗现今是越发少见了,但如今说起来还是蛮有趣的。

拉道的性格爽直开朗,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上学那阵子遇到伤心事儿可以大哭一场,每逢高兴时也会情不自禁的哼上一曲秦腔。拉道的秦腔可不是学院派,而是地道的原生态。含糊不清的吐字加上方言,让人很难听出个所以然来,发出的声音有如嗓子眼儿挤上了东西,又尖又细夹杂着沙哑,听了半天没听出个个数。好在唱出的声音还在调儿上,否则真会让人误解秦腔何以会传承几百年、而今尚有人在传唱。也许这就是三秦大地的文化真谛所在。

临毕业之前的拉道以他智慧的头脑,在学习的多方面在同学之中已经崭露头角,由一个农村来的毛头小伙儿成为同学之中的佼佼者。同时他以朴实无华、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

拉道毕业被分配到西安市郊一个国内著名的研究所工作,不久即公派日本留学,凭借他的个人努力以及学术上的造诣,如今的拉道已经是博士生导师,并被两次推举为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一个懵懵懂懂的农村娃,如今已经成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国家级学科带头人,成为同学们心中的骄傲。


图片

                                   2011年1月18日

文章评论

寒霜

[ft=,2,]这也算知识改变命运的典范吧。[/ft]

梧桐树

[ft=,4,]你描述的陕北民居也引起了我的兴趣,有时间真的应该去开开眼界。你的同学真优秀,也是你的自豪吧?我想你也一定很优秀吧[em]e179[/em][em]e189[/em][/ft]

好运来

[ft=,5,] 不由的对你越发起敬。你的同学真优秀,我也替你高兴。[/ft] [ft=,5,]你笔下的拉道描述的清晰,立体感强烈。好像在读鲁迅笔下的“润土”。但是,拉道不是闰土,一个农村的毛头小伙子以“朴实无华,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对你笔下的陕北民居有兴趣,你画的草图看了,想象出来了,有机会一定看看陕北民居。[/ft]

好运来

[ft=,5,] 不知为什么陕北农村给孩子起名字,都和我们给孩子起名字不一样。你看他叫:拉道、还有叫外姓,不知道为什么。[/ft]

伊紫依然

[B][ft=,5,][ft=#3300ff,4,楷体_gb2312]文中说的平地天井式窑洞,秋天的时候在电视中看过,无论防水、蓄水、环保、室内取暖与排烟做得都非常巧妙,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但是所剩无多,仅为保留民族建筑文化而保护着。[/ft][/ft][/B] [B][ft=,4,][ft=#3300ff,,楷体_gb2312]拉道娶童养媳,又走出樊笼,也是因为他的努力,[/ft]以朴实无华、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处事为人总是正道。[/ft][/B]

道一

[ft=,2,]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憨厚朴实,勤学,为自己打开了一条辉煌的道路![/ft]

道一

同学情深![em]e179[/em][em]e179[/em]

粘蚂蚁

[ft=,2,]读得我心酸啊!那个年代有多少人受了多少苦啊![em]e115[/em][/ft]

海韵

那时候的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就等于出人头地了,就会摆脱贫穷的农村生活了,你的同学很棒,他现在一切都是他的努力争取来的,不容易啊。

宏秀

[ft=,2,]平实的文笔,却把一桩奇特的人和事写得玲珑剔透,很欣赏这文,这人,这事。[/ft]

蝴蝶

[ft=,2,]“拉道”就这名字,足够令人好奇了。[/ft] [ft=,2,]你的同学可算传奇人物,由一个乡下娃成长为“大家”真可敬可佩。你能全方位描述和赞赏这位同学,足见他一定有非凡之处。果然你用[/ft][ft=,2,]朴实贴切的笔触,步步深入,牵引读者。就像讲故事,娓娓道来,耐人寻味。让读者看到一个让人难忘的、朴实但卓群的人物。读后大有意犹未尽之感。[/ft] [ft=,2,]看图画,你还有素描的功夫啊,行呀! 他家还住窑洞吗?这民宅蛮有特色。[/ft]

朝阳

[ft=,2,]难得在空间里读到这样的文章。质朴的文字叙述着颇有含量的往事,其事、其人是那样的感人并增长知识。喜欢![/ft]

秋天的树

[ft=,2,]笔下的同学朴实,真实,爱看这样的文章![/ft]

二月。

[ft=,2,]淳朴民风总是让人感到熨贴;拉道以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走上成功之路令人敬佩。质朴的民风、质朴的人、用质朴的文字来表述,好![/ft]

二月。

[ft=,2,]强烈的农村气息让人感觉熨贴;拉道以他朴实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智慧的头脑走上了成功之路,很令人敬佩;陕北的民风民情又很吸引人。质朴的文字质朴的人,真好![/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