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我的父亲(三)

个人日记

(三) 

我爷爷奶奶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我父亲排行老二。因老大去世得早,所以后来大家就称我父亲为老大了。当时家里很穷,父亲没有上过一天私塾,只能供我两个叔叔上了几年私塾。听父亲说,他十多岁就到地主家做长工了,日子过得很苦。解放前几年,由于父亲人缘好,还被推荐做上了甲长(汪伪时期,相当于今天的村民小组长),就因为此,文革期间父亲被红卫兵揪出来游斗过。在我记忆中,有一次开批斗大会,我父亲与一批人被押上台,带上高帽子,强行按跪在尖尖的砖头上,膝盖鲜血直流。批斗会后,在家躺了好长时间才养好伤。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父亲的两个弟弟(我二叔和三叔)分别当生产队长和会计,算是“干部”。他们“大权独揽”,队里的社员们都很怕他们,因为不听话的社员可以给他们“小鞋”穿——分给他们做重体力活。我父亲唯一享受到他们关照的是,让我父亲帮生产队里养猪、养牛,搞副业,劳作不是很辛苦。我父亲由于为人忠厚、老实,与社员们都很亲近,连生产队里的“地富反坏右”都与我们家关系很好。我记忆最深的是,当时下乡到我们生产队插队务农的六个泰州知青,都认我父亲做干爸,我父亲尽可能多的从生活上帮助这些远离大城市的孩子们。有一年这几位知青的父母为了感谢我父亲,特地邀请我父亲到泰州城里玩,一家住了两天,把他当成贵宾,以感谢我父亲多年来对他们孩子的照料。临回时,还给我父亲带回了很多礼品,让我父亲“骄傲”了许久。那时生产队一般春节都要放知青他们假,让他们回家过年的,也有个别知青因家庭变故不愿回家的,就在我家过年,把我们家当成自己家。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知青都回城后,还经常有知青来农村看我父亲。父亲就此经常告诫我们,做人一定要与人为善,能帮人家的一定要帮,谁都有困难的时候,帮人家就是帮自己。后来父亲每逢过年都要寄些早早准备好的咸货(咸鱼咸肉之类的)给这些知青,知青们也经常寄些东西给我父亲。一直持续了十多年。我后来跟父亲说,现在城里什么都能买到,你就不要寄了,但执拗的父亲还是如此,直到去世。后来姐姐告诉我,父亲寄的是思念和感情,他不愿意中断。唉,我的老父亲。尽管老父亲走了,但我现在还和这些知青保持着联系,经常像亲戚般走动。

(未完待续)

文章评论

飞扬柳絮

[em]e189[/em] [ft=,5,宋体]后来姐姐告诉我,父亲寄的是思念和感情,他不愿意中断。 [/ft]

洛可可Dê╅

<<我的父亲》与《背影》为姊妹篇。期待《我的父亲》四[em]e4005[/em]

高屋建瓴

儒家认为快乐来自内心的良心,觉得应该做就做,便会快乐,我想你父亲种下的快乐延续给了你,你也一定是快乐的!

天涯客

为你有这样一个善良的父亲而感动! 现在看来你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善良, 你有一句话到至今还让我感动不已! 我说女儿在南京工作, 你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愿好人一生平安!

欢欢

我想只是一份很简单的感恩,即使是这样,感恩你的人也不想被你所伤,接受感恩也是份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