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工作组”

个人日记

    提起下乡,我都能不由自主地想起三个字:工作组。
    还在上小学时,一年四季家里总有两种“公家人”来吃饭。一种是老师,另一种是陌生人——常听母亲或乡邻说,那是公社派来的“工作组”。当时因年龄尚小,根本不懂得用头脑考究:既然是“组”,为什么只是一个人呢!
    给“工作组”管饭,仿佛要过年一样,来人享受的一律是最好的待遇。每次吃饭,“工作组”都是独居整个大炕,中间盘膝而坐,母亲将做好的饭菜放在一个方方正正的油漆斑驳的大盘子里,由自己或者兄长恭恭敬敬地端到那人面前——我是从来不端盘子的。因为害怕陌生人,我总是偷偷摸摸地溜在窗外的墙根看,等那人吃罢走后,才火速奔回家里,吃盘子里的那些残羹剩炙。
    那时候,我就有了一个热切的愿望,长大了,我也要当“工作组”。
    时隔近二十年,我的愿望终于如愿以偿。作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以“工作组”的形式下乡成了我服务群众的最好方法。走在村陌巷道间,一句亲切而又熟悉的话语时不时地响彻耳间:“工作组”来了——那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常常回答自己孙子的问话。
    唯一不同的是,时光已经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组”下乡吃饭和寻常百姓人家并没什么两样。而且工作几年后,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工作组”并不像小时候羡慕的那样美好——贫穷的年代,我只顾着吃了,哪里想得到吃以外的工作中还会遇到的“不好”的事呢。
    生活状况改变了,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工作中的辛酸苦辣现在回味起来,的的确确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的(和我工作在同一个战线上的姐妹们深有同感)。十四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岂止是一篇文章所能道尽的。
    下乡时和群众吵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亲眼目睹的流血事件至今想起来还让人心有余悸,也曾受过威胁、恐吓……随着时间的推移,谁都明白工作中发生的矛盾和冲突不是工作人员和村民之间的个人恩怨,那是一段历史,是当时我们的国情,是计划生育工作史上必经的一段路程。
    如今,国家在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改革,许多野蛮和不文明的做法再也不会发生。以人为本,利益导向为主,优质服务,成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主流,这些做法已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我们现在面对的基本上是笑脸,是赞扬,仇恨、敌视随着划时代的改革逐渐烟消云散了。
    十几年的时光一晃就过去了,作为一名“工作组”,下乡所遭遇的种种事情已渐渐模糊在我的记忆里。至今唯独不能释怀的是,每次看到女儿鼻窦炎发作(感冒后尤为严重),我的心里就隐隐作痛,因为这是我当“工作组”所造成的后果。
    97年,在计生系统所有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创建“三为主”工作机制圆满完成。两年后,我告别了少女时代,踏入了婚姻的殿堂;2000年2月,我有了可爱的女儿。正当我在家里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天伦之乐时,镇政府打电话,说是要创建省级“综合服务县”,工作迫在眉睫,催促我赶紧上班——我是晚婚晚育,按规定产假还远远没休够呢!
    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我仓促地带着襁褓中的女儿投入到工作中。一连几天下乡,只能把女儿丢给了临时雇佣的保姆,好在计生办有一辆破旧的吉普车,来回坐着,大大缩短了离开女儿的时间。谁知那天下午,回来的路上,车子坏了,司机修半天也起不了步。我着急得要死,女儿喂奶的时间早已超过,我只能疯了一般往回跑。赶到院子里,女儿嘶哑的哭声似乎要把整栋楼都抬起来了,小保姆也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我的眼泪瞬间就流下来了,心疼地抱起女儿,一刻也不想再分开。
    没过三天,女儿就发高烧,因为胖,街道的几个小诊所谁都不接,只好请假去县城住院。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女儿被三个护士紧紧地摁在桌子上,第一天输液扎了8针,第二天5针,不到半岁的女儿啊!挣扎着、哭喊着、无力地伸出一只小手,可怜巴巴地在人群里搜寻求助于我
……

    创建省级“综合服务县”是全县的一件大事,要准备大量的资料,每个同事头顶上都顶着一大堆任务,工作一刻也不能停。女儿退烧后还没有彻底恢复,我就不得不带着小家伙重回单位。没过几日,又要下乡,为了不使女儿受罪,我给老公打电话,让他请假帮我,这下,我,老公、还有十四岁的小保姆,以及年幼的女儿,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穿行在我所包的五个村庄——这也算是名副其实的“工作组”了。(其实当时还有一位包村镇干部,那人是个热心肠,自愿陪我们走了一圈)
    正值盛夏酷暑,外面火辣辣的太阳仿佛都能把人烤焦,走进窑洞里却立马感觉凉飕飕的。就这样一冷一热,女儿撑不住了,开始打喷嚏,流鼻涕。初为人母,我没有一点育儿经验,老公几次劝我回家,我固执地总想把工作干完——这是一次对育龄群众基本信息、生育情况的全面摸底,家家户户都得见面,也是“创建”最基础性的工作,怎能因我而影响全镇的进度呢!
    好不容易熬到最后一天(第四天),半夜,村专干家的一孔闲窑洞里,女儿发高烧了,浑身滚烫滚烫的。没有药,没有水,没有电话,没有车,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还不能去喊和村专干同住隔壁的老公——喊起来又有什么用呢!
    只能等,漫长的黑夜啊!时间好像凝固了一般。
    天总算麻麻亮了,正好专干家要去镇上赶集卖菜,我们便搭乘他的拖拉机一起回到镇上。请假后便又火速赶往医院。如此反反复复,半年之中,女儿高烧几次。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只好把年迈的母亲接来,老年人有经验,照看女儿比我强多了。
    2000年年底,创建“综合服务县”顺利通过验收,这期间多次下乡,返回镇上又忙着整理资料,搜集、书写很多文件、表册,现在镇计生办还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当年准备的很多资料呢!
    几年后紧接着又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县”,虽然工作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阶段性进展,但是百忙之中,我常常忽略了女儿的健康成长。小时候的女儿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最多的一次一年到头发了九次高烧,曾经一次高烧用尽了各种办法,灌肠、输液,打针、吃药、物理降温,一天一夜后体温才降至38.5——养育一个孩子对我来说真的是太难了,远远超过了工作中的难度。
    基层的工作是繁琐的,作为“工作组”天天都不能闲着。记得一次请假时,镇党委书记说过一句话:“你是基层干部,你的工作就是下乡!基层干部是什么,基层干部就是当年的工作组。”
是啊,我是“工作组”——了解和承担着育龄群众的生育需求,忍受和承载着自己生活的酸甜苦辣
……
  图片

文章评论

宁静致远

基层工作不易,基层群众工作更不易!好好珍重[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无名

贾平凹有本小说叫《带灯》,女主人是乡镇综治办主任,每天要面对基层那些扯皮的事儿。中国的农民,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基层政府,里面都有相当真实的反映,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幸福歌儿

好感人的一篇文章。孩子长这么高,一定是把那时的困苦补了回来。赞一个。[em]e163[/em]

夙兴夜寐

基层工作的辛酸说不完道不尽,雁儿辛苦了,党和人民感谢你[em]e163[/em][em]e163[/em]

斗转星移

趁着我泪水模糊 我先留言,说句实在话我确实是个脆弱的男人 .....当读到女儿扎针时候的情景 我的眼泪刷的一下出来了!!因为我见过自己女儿那样的情景...眼泪稍微干一些了 评语暂放 继续阅读....

如梦

读罢,有种心酸的感觉,女儿好乖哦!那是一段不堪的历史,看见“工作组”来人如同看到“敌人”,亲眼见到镇上村上开着车,拉走了想生二胎的那家所有电器,粮食……好在现在人的思想观念都大为改变了。

瑞雪

看了你写的工作组,能感觉到工作组的厉害,半夜三更还要进家进行计生检查,那时心里又怕又烦,现在才理解工作组的辛酸。女儿出落得更漂亮了!

川西杨四郎

许多资源都浪费在了形式中,基层工作辛苦。南飞有个靓乖女,好幸福哟。

野渡无人

一篇非常朴实走心的文字,一段作为母亲和基层工作者最真诚的倾诉。好在苦尽甘来,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

小苹果

活该女儿和你不亲,看把俺漂亮女儿害的,还鼻炎[em]e12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