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山异石翠华山(游记)
个人日记
一直有个心愿,希望有一天能抛开琐事,抛却杂念,去一个远离城市,远离喧嚣,清新宁静的地方好好看一看、玩一玩。遗憾的是至今这个小小的愿望也未能实现。有道是‘穷人忙身子’,除了整日里为生计而奔忙、为柴米油盐伤脑筋,剩下的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挥霍、浪费。不过最近几日,老公却忽然顿悟了一般,计划着利用假期去山里转转。我知道他一直就喜欢山,只是没时间。不,也不是没时间,而是他不愿意去。用他的话说,我要是跟别的男人一样,吃了今天不顾明天,你娘仨就只能喝西北风了。因此,大多数时间他会带着我去城内几家大公园里转悠一圈,然后回家看看电视,上上网。而这样主动提出来且要付诸行动,倒是第一次。机会难得,我当然举双手赞成。再说了,长这么大我也只是看山是山,还真不知道山里面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况且,我也想去体验一下登高望远以及文人墨客笔下那“一览众山小”的豁达与惬意。
4月23号早晨六点,睡意朦胧的我便在老公千呼万唤地催促下起了床。简单梳洗之后,背上包,跟着老公下了楼。街边的早点摊已经支起,散发着香味的包子、稀饭、油条、豆浆像是在刻意刺激着休眠了一夜的味蕾。再加上有晕车的毛病,临行前这顿早点我是必须得吃,不仅是为了垫垫肚子,还得为了吃药后胃不受刺激。
七点十五分,我和老公准时坐上了到达地铁站的公交车。八点,上班高峰期,地铁站里人头攒动,为数不多的几台售票机前也挤满了人。经过差不多二十分钟的等待,老公拿着两张车票返回。
“没想到人这么多。”看着地铁里拥挤不堪的人群,我不由感叹。
老公嘴一撇:“你以为呢?”
我以为?是啊,我总以为地铁里不会有这么多人。
“看看这些人,你没觉得你现在的日子过的很滋润?”老公突然一句话,让我不得不选择沉默。
走出地铁的时候,正好是八点半。前往翠华山的旅游大巴里稀稀拉拉坐了十几个人。司机大哥说,因为最近几天一直下雨,出来玩的人不是很多。“不过更清净了,哈哈。”司机师傅说完这话,自己先笑了。
随着大巴的行进,眼前便多了些久违的绿色。
“这儿的空气就是比城里的好!”车上,一个年轻女孩对同伴说。其他人会意一笑。
十点,大巴终于停在了距离翠华山三四公里的小镇。这时,一位开面包车的中年男子走过来招呼我们说,只要每人掏一块钱,他就可以直接将我们送到山门:为了节省体力,大巴车上的人又依次钻进了面包车。
十几分钟后,汽车就停在了山门前。走近看,山门两侧镌刻着一副对联:“终南毓秀太乙钟灵,始悟翠华招汉武;冰洞垂凌龙湫泄玉,应知盛景在长安。”
付了车钱,走进山门,原来同车的游人们便在买完门票后各自散开。从门口诺大的线路图上看,通往山上的路应该有两条,一条是南线,从山门坐电瓶车直达景点再换乘缆车上山;另一条是北线,完全靠步行才能直达山顶。
“咱怎么走?”老公拿着车票问我。
“当然步行了,坐车有什么意思。”我信心满满地说,似乎完全忘了自己有腿疼的毛病。
“好,就听你的。”老公说完,从包里掏出相机,径直走到写有‘翠华山’三个字的大石头前拍了张照片。接着,又各自拍了一张背景照。之后继续向前。走了大约百十米,远远就看见一瀑布从山腰处倾泻而下,我不由加快脚步跑了过去。还未上前,脸上和身上就已被飞溅的水花打湿了。当我真正站在瀑布下抬头仰望的时候,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从愚笨的脑袋里蹦了出来。对于早已习惯了假山假水的都市人来说,这种天然的景象总能让人欣喜、留恋。这不,在我们之后,又有几个年轻人冲到了瀑布下。他们不顾水雾缭绕溅湿衣衫,不顾飞瀑而下的寒气,或在水边嬉戏,或张开双臂拍照留念,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然,我和老公也没有忘了在那里留下一张靓照。
离开瀑布前行,便可看见半山腰有一条宽约两米的渠道直入山底,上面分布着几个形似门洞的景观。后来才知道,那是水库垻面。从此处在向前几十步,向左看,一座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馆口台阶下,一块写有‘翠华山地质博物馆’字样的石头,静静地享受着阳光地爱抚。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在此留了影。穿过小吃街,忽略了小吃摊上女人热情的问候,拐到了左边的小路上。顺着小路向前可以看到一条两米左右,由数百级石阶砌成的长约千米的青石小道,这便是有着‘十八盘’之称的登云梯。从这里攀爬而上,仰视的感觉犹如登天梯一般。对于有恐高症的我来说,这一段行程只能用忐忑来形容。即便这样我还是在上面留下了不少照片。当然,我们的速度可想而知。好在我最终克服了自己的恐惧,或者也可以说是身边的美景让我暂时忘了恐惧。
走过十八盘,眼前出现了一座凉亭。那上面已有了几名游客,他们或站着喝水、或坐着聊天、或拿着手机拍照,一副轻松惬意,忘却凡尘的淡然。他们也是在这里歇脚的吧?我想,随后便和老公走进亭子里。一个穿着军绿色上衣,带着一顶草帽老男人正守在一捆矿泉水前,纵横交错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这老汉是专门在这儿卖水的吧?”我小声问老公,同时瞟了一眼他手里提着的饮料,心里隐隐有些不能买他一瓶水的遗憾。
“哎,早知道有卖水的,就不带饮料了。”老公感慨道,其实我亦有同感。
短暂的休息后,我们再次出发。一块比较平整的巨石,巨石旁边朝西方向长着一棵高大的柏树,两个年轻情侣正坐在树下聊天喝饮料。自然,我们的相机里也收录了他们的甜蜜一刻。沿小路上攀,便看见一个被圈起来的挂着‘油松’牌子的柏树。它的左边前边,都有人在拍照留念。而它右边,一块卧石上清晰地印着‘迎客松’三个鲜红大字。离迎客松不远,是一条不算太宽的青石路,路的右边是由许许多多形态不一的山石堆砌而成的小道,放眼看去有种曲径幽深之感。于是,又与此处留影作念。返回原地,在路左边一块写有‘中国山崩奇观’的石头前照了相。
“去那边看看。”老公指着不远处一间古朴却低矮的房子说道。
“走!”我拿着相机,先一步跑了去。到了跟前才看清,这两间相隔不过百米的房子原是两座古庙。其中右边一间门上写有‘翠仙宫’三字,门口竖立着一块黄色的简介牌。走进敞开的木门,迎面一尊形体婀娜,宛若天仙的女子塑像映入眼帘。此雕塑神态飘逸,通体透亮,似为汉白玉所雕。通过看门口的简介牌知道,此处供奉的是翠花娘娘。
相传很久以前,泾阳县有个叫翠花的姑娘,心灵手巧、美丽动人,与本村的潘郎两情相悦,私定终身。父母早亡,其兄嫂为了贪图彩礼钱将她许配给了王姓的富贵人家为妾,翠华坚决不从。有天夜里,翠华来到潘郎门前,正欲敲门,突然有狗狂吠,吓走了翠华。于是,翠华把纺线系在门前树上,放线直奔太乙山。盼着潘郎能顺着纺线找到她。其兄四处寻找,听一老翁说在太乙山见到一位仙女,可能是翠华。其兄忙上山寻找,果然看见妹妹坐在一石洞旁。当他正要上前扯住妹妹时,只听霹雳一声,地动山摇,天乐响起,翠华在仙女们的陪伴下驾云升空。后来,为了纪念这位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姑娘,人们将太乙山改名为翠华山并修建了翠华庙,以示纪念。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这里还会举行翠华姑娘庙会,接受善男信女们的朝拜。
离开翠仙宫向左,有一棵长势奇特,形似爪子的槐树被围挡圈着。上前一看简介才知道,这棵树叫‘龙爪槐’,属于比较罕见的古槐品种。看罢古槐,我们便折向了此行的另一个景点:天池。
天池,又名太乙池,为山间湖泊。相传为唐天宝年间地震造成,四周奇峰环绕,池面碧波荡漾,山光水影交错美不胜收。据说,自秦朝开始,这里就已经是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园’,秦嬴政层在这里狩猎休闲,汉武帝刘彻也曾在这里设立祭天道场。对此我深信不疑。只可惜时间紧迫,未能亲自体验泛舟湖面的惬意,当属一件憾事。不过,想想将要征服的山巅,这点遗憾也就不算什么。
离开天池,向右穿过一条狭长的石洞再拾级而上至出口处,便可见几块形态不一的云母石巍然耸立。其中两块形似童子拜佛,惟妙惟肖。照完相,踏着童子身下的青石小道出去没多久,我手中的相机又捕捉到了不远处两块造型别致的石头。其中一块石头顶部长了一簇绿色的植物,从远处看,像是戴在头上的一顶花冠。而另一块石头上的绿色植物则稀稀拉拉。仔细看,这两块相对而立的石头就像两个人在互相诉说着什么。
“这个名字起的好。”老公的话将我的目光从远处拉回到了竖在对面石头缝里的红色指示牌上。
‘夫妻对拜’这名字果然是即形象又贴切。我不由认真读起了简介。所谓的夫妻对拜,指的正是翠华姑娘和她的潘郎相见后的情形。真不知道是故事成全了山崩下的这对石头,还是这块石头诠释了曾经的那个爱情故事。反正,夫妻对拜已经实实在在成为翠华山上一道带有传奇色彩的风景。拍完照,继续前行,眼前再次出现了一块造型奇特的石头。仔细瞧,就像是一个正在慢慢爬行的乌龟。有了先前的经验,我先找起了牌子。可惜,除了石头旁边什么也没有。后来查了翠华山旅游指南才知道,这块石头叫仙龟似海。沿着此路继续前进,看到右手边两棵树后面,一块绿色的植被下矗立着的巨石。巨石上‘山魂雄风’四个红色的镌刻正好与背后的山石相映成景,引来游客纷纷留影。
接着步行不足百米,又看到两块巨石,其中一块巨石上书‘玄关’二字。它的前边竖着一小块石头,上面用红色字体清楚标注着从此处向前的线路。矗立在青石路上方的两块巨石架着一座浮桥,整个看上去犹如一道缓缓开启的山门,让人不由浮想联翩,想去一探究竟。
于是,撇下老公,沿着玄关下的青石小路向前跑去。一块被绿色植被覆盖、隐约间又露出红色繁体字题词的巨石,吸引了我的视线。‘登东岭看翠华仙宫,攀西峰望xx远山’由于年代久远,字体不太明晰,我未能全部认出,但相机留影却是必须过程。沿青石小路一直前行,低头穿过一条青石小道,便到了此行第二大景点,冰风洞。何为冰风洞呢?由于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叠垒、在巨砾间留下了许多缝隙,而在这类缝隙中,又尤以冰洞和风洞为最,也是比较特殊的两种自然景观。
“吃点吧,我肚子饿了。”站在写着冰风洞字样的牌子前,看着坐在旁边石头上喝水、吃东西的游客,顿时觉得肚子也咕咕叫了,于是忙对准备进洞的老公说。老公看了看我,从身上的包里掏出上山前买的肉夹馍递给我,自己则一边吃一边拿起相机对着远处的山石拍起来。此时时间已经指向了十二点四十八分。也就是说,我们此行已经用去了二个多小时。
补充完能量,两个人直接钻进了写有‘风洞’字样,由两块巨石成‘人’型相互支撑而成的狭长缝隙中。还别说,这长约三十余米,高十几米的三角形风洞中,果然是凉风飕飕,让人有种在家里吹空调的感觉。穿过风洞,我们又进入冰洞。冰洞较深,洞内地势低陷,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外洞与内洞。与之前风洞里冷暖空气对流形成的凉爽不同,缺少与洞外进行冷暖空气交换的条件,冰洞给人的感觉只能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阴冷”。尽管如此,我还是裹紧上衣钻进了内洞。只是,当越来越多的冰块出现在眼前时,我身上的温度开始急剧下降,再加上内洞里幽深黑暗,我们又忘了带照明的东西,只好在走了大半截后退了出来。
“真暖和!”站在冰洞外,望着挂在头顶的太阳,我由不得感慨。同时,在写有‘千载寒冻三九(最后一字看不清),四季冰封六月天’的冰洞和写着‘冷气淼淼坎宫去,寒风飕飕哭泣来’的风洞前分别拍照留念。之后,又把目光转向了冰风洞的北边。这里有着世所罕见的山崩奇观,又称石林。
所谓山崩奇观,顾名思义就是山崩之后的崩积体与巨砾相互堆砌而形成的自然景观。是山体崩裂时,大块砾石以山体崩裂处向下,延沟谷堆积而形成的大面积砾石斜坡。抬头看,这些巨石前挤后涌,相互叠加,高低错落,形态各异,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众多石林之中,一眼便可看到一块由刘自椟先生书写的“翠华独秀”的红色镌刻,字体非常漂亮。至于其他的,不知道是由于风雨的侵蚀,还是本身镌刻的关系,字体有些模糊,让人觉得有几分遗憾。收回目光,在石林最低处,一块篆刻着“崩塌石海区”五个红色大字的巨石静静矗立,像似在守候着身后这些同伴。又像是在欢迎游客的到来。
旁边石头上,一个小男孩调皮的摆了个撒尿的造型,惹得举着相机的母亲和其他游客哈哈大笑。与小男孩不同,随后爬上石头的小女孩显然走的是淑女路线:清秀可爱的表情也是赢得了几个女游客的赞叹。看完山崩奇观,我们转头向天洞方向走去。可是,当我们穿过圆形拱门走进天洞后却发现,天洞里居然黑咕隆咚的,让人一看都觉得瘆得慌。更悲催的是,老公一不小心还踩了一脚水,我们只好退了出来。
当然,这只是旅途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它并未影响我们继续向山上进发的心情。于是,我们再次踏着脚下这一米宽的青石台阶前行。所到之处,除了满眼绿色,最多的便是这山崩之后留下的奇峰异石了。而老公手中的相机和我手中的手机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看,那块石头像不像一匹骆驼?”一个女孩在身后喊。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果然看见远处有一块形似骆驼样的巨石静俯卧在一堆山石之中。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那块石头就叫驼峰石,属于翠华山众多奇峰异景之一。只可惜我们走的路线正好与之相反,也只能望而兴叹了。不过,回头看看,身边的景色就已经足够我们应付了。很快,当眼前再次出现一眼望不到头的台阶时,我有点气馁了。
“上!”老公在身后鼓励我。说实话,看着陡峭无比的山路,恐高的我,此刻除了只能勇往直前已经别无选择。只不过,这个过程用的相对久了一点。一来是因为要停下来拍景,二来这条路也实在太过陡峭难行。再加上自己不争气(鄙视一下自己)这个过程就更显得漫长了。好在,经过几次停歇,我们终于接近了目标。
“真不容啊!”这是我流着汗、喘着气、托着疲惫的身躯站在一块平石上时,说的第一句话。然而,随着脚步的行进,当一段半悬在空中的铁索桥赫然出现在眼前时,我终于没了继续下去的勇气。
腿发抖,脸发白,心跳加速,这是恐高最明显的症状。我不敢冒这个险,我害怕一不小心从那里跌下万丈深渊,真的。这一刻,我忽然有了一种对生活的眷恋、对生命的珍视;尽管我曾经在很难过的时候,悲观的想到过死。
“你上去吧,我在这儿等你。”我蹲在桥头,羡慕地看着两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人在上面轻松自如相互拍照,却不得不回头对老公说。但是,他却坚持要扶我过去。
“不,我害怕。”我边说边往后躲。
“眼看快到顶了,不上去多可惜,加油!”身后,一位素不相识的游客给我打气。他的同伴也随声附和:
“让你老公搀着你,没事,闭着眼就过去了,哈哈……”他们笑着跨上了铁索桥,并在上面拍照留影。可我依然死死地盯着那一片片红色的,被钢索连接起来的钢板,迟迟不敢迈腿。
“走吧,跨过去就没事了。”老公一急,直接过来拉起我的胳膊就上了桥:我的心跳持续加速,腿哆嗦的更厉害了。
“别往下看,小心,慢慢走。”老公搀着我的胳膊,边走边提醒我。只是,我的脑子这个时候像似突然短路了一样。因为就在剩下两三步的时候,我竟然甩掉丈夫的手跑了过去!
“你想死呀?”就在我腿一软坐在地上的时候,老公开始大声斥责我。
“你知不知道,刚才那一跑更危险?要是铁锁再抖得厉害点,你可就真下去了?
这一刻,除了后背发凉,我无言以对。但是,从老公的脸色和对面游客的表情看就知道,刚才我的那个举动一定非常危险。果然,随后过来的女游客看着我说:哎呀,嫂子,你可吓死人了!
真的有那么吓人吗?我没看见,我也不可能看见。还有,我不知道那一瞬间自己究竟怎么了。真的,我发誓。
“好了,歇一会再上吧。”看我脸色惨白,老公将我拉到了一边。
短暂的休息之后,我终于稳稳地登上了最后的铁梯。
“前面就是太乙真人了。”站在铁梯尽头,遥望着近在咫尺,形似人形的巨石,再回想走过的这一段路,心里顿时有种说不出的轻松。老公抬头望远处看了看,倾着身子向前走去。我紧随其后,一路拍拍走走,不多一会儿就到了“太乙真人”脚下。说到这儿,我必须得介绍一下脚下站的这个地方,也就是翠华峰的来历。
翠华峰是有多个山崩留下的残峰所组成,其中有一座峰孤立与其他残峰以外,面对群山昂然矗立,相传这便是“太乙真人”翠华峰旁原建有接圣台道观(现已废弃)据说太乙真人常在翠华山峰旁昂首群山,久久不愿离去。当然,这些只是传说,到底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但是,它并不影响翠华山的整体形象。刚好相反,因为它的存在,翠华山更有了厚重的历史感。
“买个祈福带吧,保你岁岁平安,事业有成。”看我停下发呆,旁边一个中年男人开始想我兜售他的红丝带以及纪念品。我笑着摇摇头。随后,把手中的相机对准了远处的青山绿树。之后,才回过头目测了一下从脚下到山顶的距离:大概也就百十米的样子吧。不过,路两边的苍松翠柏和漂在空中的红丝带却给这段小路曾添了一片安静祥和的色彩。果然是这边风景独好。我决定在此缓一缓,照几张相再上去。(其实心里是有些害怕。)但老公此时已经迫不及待的上去了。
“上来吧,上来看看。”老公站在山顶对我喊。旁边几个游客闻声回过了头。我深吸了口气,迈步上了台阶。然而,当我站在只有一米见方的山顶时,眼前却早已没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因为我始终克服不了恐高的毛病,尤其是站在海拔二千多米的翠华山主峰:我的腿因为向下俯视而发软;我的身体因为向下俯视而晕眩。所以,我只能蹲着。
“没事这儿有护栏。”老公鼓励我说。我当然看见有护栏,可我就是不敢站起来,更不敢靠前。
“过来,站这儿,看对面。”老公扶着护栏说。
“我,不敢。”我诺诺地说。
旁边一个女游客看了我一眼,浅浅的笑了,“你都到山顶了,不看看多可惜。站起来吧,没事的。”
对于她的邀约,我只能回一浅笑。这时,老公过来拉了我一把。
我站了起来。不过,也只敢站在石头中间那棵挂满了红丝带的小柏树旁。好在,有了相机的帮助,远处的景色依然可以尽收眼底,也算是不虚此行吧。半个小时后,当我们准备要下去的时候,天变了。
“看,漂亮不?”一女孩拿着相机,指着盘旋在山间的云雾,兴奋地喊。其他还站在峰顶的游客纷纷拿出了相机。我和老公也因此而停下了脚步。
不知是受了其他人的影响,还是受了眼前这难得一见的景色诱惑,我居然拿着相机开始对着群山,浮云,天空,连连摁下了快门。过后想想才觉得,其实人之所以会失败,其实大多数时候就是输给了自己。就比如我。在上山之前,我信心满满。但到了铁索桥前,我却差点退缩。等到我克服了困难来到封顶时,又因为害怕而差点与眼前的美景失之交臂。也是到了这一刻,我才忽然明白,有些时候,有些事,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不敢去做。
天空飘下的几滴雨引起了正站在峰顶拍照的游客们一阵骚动。接着,便有人陆续下山,其中包括老公和我。只是,与上山前时的激动和向往不同,下山时的我内心显然已经平静了很多。当然,在看过了翠华峰上云雾缭绕的奇幻与谷底明镜一般的天池之后,眼前的这些在早先看来很能入眼的小峰、小景、小桥流水,自然就不能勾起我的兴奋点了。再加上此时此刻,我的双腿已经困乏到开始打软了。
“要不行咱返回天池坐车下山?”老公看着我说。但是,被我拒绝了。来一趟不容易,我可不想错过沿途的风景。哪怕只是山涧一股小溪,或者半山一块奇石,亦或是夹杂在乱石堆里的某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四月的翠华山,满眼皆是风景呢。
就这样,我们一路走一路拍,歇歇停停,停停歇歇,居然也就下了山。只是,到了山门才顿悟,原来翠华山之行,我们仅仅只游览了一大半。剩下的诸如:翳芳湲、甘湫池、地质馆、滑雪场、摩崖石刻、拜谒道场、黄埔校训、等等都还没有看到,当真是个不小的遗憾。
不过话又说回来,人这一生,风风雨雨,磕磕绊绊,遗憾总是在所难免的吧?就比如我之与文字,虽然不愿意舍弃,可为了找回幸福,也只能遗憾告别。不是有句话说吗,“没有遗憾,就不叫人生!”
4月23号早晨六点,睡意朦胧的我便在老公千呼万唤地催促下起了床。简单梳洗之后,背上包,跟着老公下了楼。街边的早点摊已经支起,散发着香味的包子、稀饭、油条、豆浆像是在刻意刺激着休眠了一夜的味蕾。再加上有晕车的毛病,临行前这顿早点我是必须得吃,不仅是为了垫垫肚子,还得为了吃药后胃不受刺激。
七点十五分,我和老公准时坐上了到达地铁站的公交车。八点,上班高峰期,地铁站里人头攒动,为数不多的几台售票机前也挤满了人。经过差不多二十分钟的等待,老公拿着两张车票返回。
“没想到人这么多。”看着地铁里拥挤不堪的人群,我不由感叹。
老公嘴一撇:“你以为呢?”
我以为?是啊,我总以为地铁里不会有这么多人。
“看看这些人,你没觉得你现在的日子过的很滋润?”老公突然一句话,让我不得不选择沉默。
走出地铁的时候,正好是八点半。前往翠华山的旅游大巴里稀稀拉拉坐了十几个人。司机大哥说,因为最近几天一直下雨,出来玩的人不是很多。“不过更清净了,哈哈。”司机师傅说完这话,自己先笑了。
随着大巴的行进,眼前便多了些久违的绿色。
“这儿的空气就是比城里的好!”车上,一个年轻女孩对同伴说。其他人会意一笑。
十点,大巴终于停在了距离翠华山三四公里的小镇。这时,一位开面包车的中年男子走过来招呼我们说,只要每人掏一块钱,他就可以直接将我们送到山门:为了节省体力,大巴车上的人又依次钻进了面包车。
十几分钟后,汽车就停在了山门前。走近看,山门两侧镌刻着一副对联:“终南毓秀太乙钟灵,始悟翠华招汉武;冰洞垂凌龙湫泄玉,应知盛景在长安。”
付了车钱,走进山门,原来同车的游人们便在买完门票后各自散开。从门口诺大的线路图上看,通往山上的路应该有两条,一条是南线,从山门坐电瓶车直达景点再换乘缆车上山;另一条是北线,完全靠步行才能直达山顶。
“咱怎么走?”老公拿着车票问我。
“当然步行了,坐车有什么意思。”我信心满满地说,似乎完全忘了自己有腿疼的毛病。
“好,就听你的。”老公说完,从包里掏出相机,径直走到写有‘翠华山’三个字的大石头前拍了张照片。接着,又各自拍了一张背景照。之后继续向前。走了大约百十米,远远就看见一瀑布从山腰处倾泻而下,我不由加快脚步跑了过去。还未上前,脸上和身上就已被飞溅的水花打湿了。当我真正站在瀑布下抬头仰望的时候,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从愚笨的脑袋里蹦了出来。对于早已习惯了假山假水的都市人来说,这种天然的景象总能让人欣喜、留恋。这不,在我们之后,又有几个年轻人冲到了瀑布下。他们不顾水雾缭绕溅湿衣衫,不顾飞瀑而下的寒气,或在水边嬉戏,或张开双臂拍照留念,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然,我和老公也没有忘了在那里留下一张靓照。
离开瀑布前行,便可看见半山腰有一条宽约两米的渠道直入山底,上面分布着几个形似门洞的景观。后来才知道,那是水库垻面。从此处在向前几十步,向左看,一座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馆口台阶下,一块写有‘翠华山地质博物馆’字样的石头,静静地享受着阳光地爱抚。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在此留了影。穿过小吃街,忽略了小吃摊上女人热情的问候,拐到了左边的小路上。顺着小路向前可以看到一条两米左右,由数百级石阶砌成的长约千米的青石小道,这便是有着‘十八盘’之称的登云梯。从这里攀爬而上,仰视的感觉犹如登天梯一般。对于有恐高症的我来说,这一段行程只能用忐忑来形容。即便这样我还是在上面留下了不少照片。当然,我们的速度可想而知。好在我最终克服了自己的恐惧,或者也可以说是身边的美景让我暂时忘了恐惧。
走过十八盘,眼前出现了一座凉亭。那上面已有了几名游客,他们或站着喝水、或坐着聊天、或拿着手机拍照,一副轻松惬意,忘却凡尘的淡然。他们也是在这里歇脚的吧?我想,随后便和老公走进亭子里。一个穿着军绿色上衣,带着一顶草帽老男人正守在一捆矿泉水前,纵横交错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这老汉是专门在这儿卖水的吧?”我小声问老公,同时瞟了一眼他手里提着的饮料,心里隐隐有些不能买他一瓶水的遗憾。
“哎,早知道有卖水的,就不带饮料了。”老公感慨道,其实我亦有同感。
短暂的休息后,我们再次出发。一块比较平整的巨石,巨石旁边朝西方向长着一棵高大的柏树,两个年轻情侣正坐在树下聊天喝饮料。自然,我们的相机里也收录了他们的甜蜜一刻。沿小路上攀,便看见一个被圈起来的挂着‘油松’牌子的柏树。它的左边前边,都有人在拍照留念。而它右边,一块卧石上清晰地印着‘迎客松’三个鲜红大字。离迎客松不远,是一条不算太宽的青石路,路的右边是由许许多多形态不一的山石堆砌而成的小道,放眼看去有种曲径幽深之感。于是,又与此处留影作念。返回原地,在路左边一块写有‘中国山崩奇观’的石头前照了相。
“去那边看看。”老公指着不远处一间古朴却低矮的房子说道。
“走!”我拿着相机,先一步跑了去。到了跟前才看清,这两间相隔不过百米的房子原是两座古庙。其中右边一间门上写有‘翠仙宫’三字,门口竖立着一块黄色的简介牌。走进敞开的木门,迎面一尊形体婀娜,宛若天仙的女子塑像映入眼帘。此雕塑神态飘逸,通体透亮,似为汉白玉所雕。通过看门口的简介牌知道,此处供奉的是翠花娘娘。
相传很久以前,泾阳县有个叫翠花的姑娘,心灵手巧、美丽动人,与本村的潘郎两情相悦,私定终身。父母早亡,其兄嫂为了贪图彩礼钱将她许配给了王姓的富贵人家为妾,翠华坚决不从。有天夜里,翠华来到潘郎门前,正欲敲门,突然有狗狂吠,吓走了翠华。于是,翠华把纺线系在门前树上,放线直奔太乙山。盼着潘郎能顺着纺线找到她。其兄四处寻找,听一老翁说在太乙山见到一位仙女,可能是翠华。其兄忙上山寻找,果然看见妹妹坐在一石洞旁。当他正要上前扯住妹妹时,只听霹雳一声,地动山摇,天乐响起,翠华在仙女们的陪伴下驾云升空。后来,为了纪念这位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姑娘,人们将太乙山改名为翠华山并修建了翠华庙,以示纪念。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这里还会举行翠华姑娘庙会,接受善男信女们的朝拜。
离开翠仙宫向左,有一棵长势奇特,形似爪子的槐树被围挡圈着。上前一看简介才知道,这棵树叫‘龙爪槐’,属于比较罕见的古槐品种。看罢古槐,我们便折向了此行的另一个景点:天池。
天池,又名太乙池,为山间湖泊。相传为唐天宝年间地震造成,四周奇峰环绕,池面碧波荡漾,山光水影交错美不胜收。据说,自秦朝开始,这里就已经是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园’,秦嬴政层在这里狩猎休闲,汉武帝刘彻也曾在这里设立祭天道场。对此我深信不疑。只可惜时间紧迫,未能亲自体验泛舟湖面的惬意,当属一件憾事。不过,想想将要征服的山巅,这点遗憾也就不算什么。
离开天池,向右穿过一条狭长的石洞再拾级而上至出口处,便可见几块形态不一的云母石巍然耸立。其中两块形似童子拜佛,惟妙惟肖。照完相,踏着童子身下的青石小道出去没多久,我手中的相机又捕捉到了不远处两块造型别致的石头。其中一块石头顶部长了一簇绿色的植物,从远处看,像是戴在头上的一顶花冠。而另一块石头上的绿色植物则稀稀拉拉。仔细看,这两块相对而立的石头就像两个人在互相诉说着什么。
“这个名字起的好。”老公的话将我的目光从远处拉回到了竖在对面石头缝里的红色指示牌上。
‘夫妻对拜’这名字果然是即形象又贴切。我不由认真读起了简介。所谓的夫妻对拜,指的正是翠华姑娘和她的潘郎相见后的情形。真不知道是故事成全了山崩下的这对石头,还是这块石头诠释了曾经的那个爱情故事。反正,夫妻对拜已经实实在在成为翠华山上一道带有传奇色彩的风景。拍完照,继续前行,眼前再次出现了一块造型奇特的石头。仔细瞧,就像是一个正在慢慢爬行的乌龟。有了先前的经验,我先找起了牌子。可惜,除了石头旁边什么也没有。后来查了翠华山旅游指南才知道,这块石头叫仙龟似海。沿着此路继续前进,看到右手边两棵树后面,一块绿色的植被下矗立着的巨石。巨石上‘山魂雄风’四个红色的镌刻正好与背后的山石相映成景,引来游客纷纷留影。
接着步行不足百米,又看到两块巨石,其中一块巨石上书‘玄关’二字。它的前边竖着一小块石头,上面用红色字体清楚标注着从此处向前的线路。矗立在青石路上方的两块巨石架着一座浮桥,整个看上去犹如一道缓缓开启的山门,让人不由浮想联翩,想去一探究竟。
于是,撇下老公,沿着玄关下的青石小路向前跑去。一块被绿色植被覆盖、隐约间又露出红色繁体字题词的巨石,吸引了我的视线。‘登东岭看翠华仙宫,攀西峰望xx远山’由于年代久远,字体不太明晰,我未能全部认出,但相机留影却是必须过程。沿青石小路一直前行,低头穿过一条青石小道,便到了此行第二大景点,冰风洞。何为冰风洞呢?由于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叠垒、在巨砾间留下了许多缝隙,而在这类缝隙中,又尤以冰洞和风洞为最,也是比较特殊的两种自然景观。
“吃点吧,我肚子饿了。”站在写着冰风洞字样的牌子前,看着坐在旁边石头上喝水、吃东西的游客,顿时觉得肚子也咕咕叫了,于是忙对准备进洞的老公说。老公看了看我,从身上的包里掏出上山前买的肉夹馍递给我,自己则一边吃一边拿起相机对着远处的山石拍起来。此时时间已经指向了十二点四十八分。也就是说,我们此行已经用去了二个多小时。
补充完能量,两个人直接钻进了写有‘风洞’字样,由两块巨石成‘人’型相互支撑而成的狭长缝隙中。还别说,这长约三十余米,高十几米的三角形风洞中,果然是凉风飕飕,让人有种在家里吹空调的感觉。穿过风洞,我们又进入冰洞。冰洞较深,洞内地势低陷,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外洞与内洞。与之前风洞里冷暖空气对流形成的凉爽不同,缺少与洞外进行冷暖空气交换的条件,冰洞给人的感觉只能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阴冷”。尽管如此,我还是裹紧上衣钻进了内洞。只是,当越来越多的冰块出现在眼前时,我身上的温度开始急剧下降,再加上内洞里幽深黑暗,我们又忘了带照明的东西,只好在走了大半截后退了出来。
“真暖和!”站在冰洞外,望着挂在头顶的太阳,我由不得感慨。同时,在写有‘千载寒冻三九(最后一字看不清),四季冰封六月天’的冰洞和写着‘冷气淼淼坎宫去,寒风飕飕哭泣来’的风洞前分别拍照留念。之后,又把目光转向了冰风洞的北边。这里有着世所罕见的山崩奇观,又称石林。
所谓山崩奇观,顾名思义就是山崩之后的崩积体与巨砾相互堆砌而形成的自然景观。是山体崩裂时,大块砾石以山体崩裂处向下,延沟谷堆积而形成的大面积砾石斜坡。抬头看,这些巨石前挤后涌,相互叠加,高低错落,形态各异,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众多石林之中,一眼便可看到一块由刘自椟先生书写的“翠华独秀”的红色镌刻,字体非常漂亮。至于其他的,不知道是由于风雨的侵蚀,还是本身镌刻的关系,字体有些模糊,让人觉得有几分遗憾。收回目光,在石林最低处,一块篆刻着“崩塌石海区”五个红色大字的巨石静静矗立,像似在守候着身后这些同伴。又像是在欢迎游客的到来。
旁边石头上,一个小男孩调皮的摆了个撒尿的造型,惹得举着相机的母亲和其他游客哈哈大笑。与小男孩不同,随后爬上石头的小女孩显然走的是淑女路线:清秀可爱的表情也是赢得了几个女游客的赞叹。看完山崩奇观,我们转头向天洞方向走去。可是,当我们穿过圆形拱门走进天洞后却发现,天洞里居然黑咕隆咚的,让人一看都觉得瘆得慌。更悲催的是,老公一不小心还踩了一脚水,我们只好退了出来。
当然,这只是旅途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它并未影响我们继续向山上进发的心情。于是,我们再次踏着脚下这一米宽的青石台阶前行。所到之处,除了满眼绿色,最多的便是这山崩之后留下的奇峰异石了。而老公手中的相机和我手中的手机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看,那块石头像不像一匹骆驼?”一个女孩在身后喊。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果然看见远处有一块形似骆驼样的巨石静俯卧在一堆山石之中。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那块石头就叫驼峰石,属于翠华山众多奇峰异景之一。只可惜我们走的路线正好与之相反,也只能望而兴叹了。不过,回头看看,身边的景色就已经足够我们应付了。很快,当眼前再次出现一眼望不到头的台阶时,我有点气馁了。
“上!”老公在身后鼓励我。说实话,看着陡峭无比的山路,恐高的我,此刻除了只能勇往直前已经别无选择。只不过,这个过程用的相对久了一点。一来是因为要停下来拍景,二来这条路也实在太过陡峭难行。再加上自己不争气(鄙视一下自己)这个过程就更显得漫长了。好在,经过几次停歇,我们终于接近了目标。
“真不容啊!”这是我流着汗、喘着气、托着疲惫的身躯站在一块平石上时,说的第一句话。然而,随着脚步的行进,当一段半悬在空中的铁索桥赫然出现在眼前时,我终于没了继续下去的勇气。
腿发抖,脸发白,心跳加速,这是恐高最明显的症状。我不敢冒这个险,我害怕一不小心从那里跌下万丈深渊,真的。这一刻,我忽然有了一种对生活的眷恋、对生命的珍视;尽管我曾经在很难过的时候,悲观的想到过死。
“你上去吧,我在这儿等你。”我蹲在桥头,羡慕地看着两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人在上面轻松自如相互拍照,却不得不回头对老公说。但是,他却坚持要扶我过去。
“不,我害怕。”我边说边往后躲。
“眼看快到顶了,不上去多可惜,加油!”身后,一位素不相识的游客给我打气。他的同伴也随声附和:
“让你老公搀着你,没事,闭着眼就过去了,哈哈……”他们笑着跨上了铁索桥,并在上面拍照留影。可我依然死死地盯着那一片片红色的,被钢索连接起来的钢板,迟迟不敢迈腿。
“走吧,跨过去就没事了。”老公一急,直接过来拉起我的胳膊就上了桥:我的心跳持续加速,腿哆嗦的更厉害了。
“别往下看,小心,慢慢走。”老公搀着我的胳膊,边走边提醒我。只是,我的脑子这个时候像似突然短路了一样。因为就在剩下两三步的时候,我竟然甩掉丈夫的手跑了过去!
“你想死呀?”就在我腿一软坐在地上的时候,老公开始大声斥责我。
“你知不知道,刚才那一跑更危险?要是铁锁再抖得厉害点,你可就真下去了?
这一刻,除了后背发凉,我无言以对。但是,从老公的脸色和对面游客的表情看就知道,刚才我的那个举动一定非常危险。果然,随后过来的女游客看着我说:哎呀,嫂子,你可吓死人了!
真的有那么吓人吗?我没看见,我也不可能看见。还有,我不知道那一瞬间自己究竟怎么了。真的,我发誓。
“好了,歇一会再上吧。”看我脸色惨白,老公将我拉到了一边。
短暂的休息之后,我终于稳稳地登上了最后的铁梯。
“前面就是太乙真人了。”站在铁梯尽头,遥望着近在咫尺,形似人形的巨石,再回想走过的这一段路,心里顿时有种说不出的轻松。老公抬头望远处看了看,倾着身子向前走去。我紧随其后,一路拍拍走走,不多一会儿就到了“太乙真人”脚下。说到这儿,我必须得介绍一下脚下站的这个地方,也就是翠华峰的来历。
翠华峰是有多个山崩留下的残峰所组成,其中有一座峰孤立与其他残峰以外,面对群山昂然矗立,相传这便是“太乙真人”翠华峰旁原建有接圣台道观(现已废弃)据说太乙真人常在翠华山峰旁昂首群山,久久不愿离去。当然,这些只是传说,到底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但是,它并不影响翠华山的整体形象。刚好相反,因为它的存在,翠华山更有了厚重的历史感。
“买个祈福带吧,保你岁岁平安,事业有成。”看我停下发呆,旁边一个中年男人开始想我兜售他的红丝带以及纪念品。我笑着摇摇头。随后,把手中的相机对准了远处的青山绿树。之后,才回过头目测了一下从脚下到山顶的距离:大概也就百十米的样子吧。不过,路两边的苍松翠柏和漂在空中的红丝带却给这段小路曾添了一片安静祥和的色彩。果然是这边风景独好。我决定在此缓一缓,照几张相再上去。(其实心里是有些害怕。)但老公此时已经迫不及待的上去了。
“上来吧,上来看看。”老公站在山顶对我喊。旁边几个游客闻声回过了头。我深吸了口气,迈步上了台阶。然而,当我站在只有一米见方的山顶时,眼前却早已没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因为我始终克服不了恐高的毛病,尤其是站在海拔二千多米的翠华山主峰:我的腿因为向下俯视而发软;我的身体因为向下俯视而晕眩。所以,我只能蹲着。
“没事这儿有护栏。”老公鼓励我说。我当然看见有护栏,可我就是不敢站起来,更不敢靠前。
“过来,站这儿,看对面。”老公扶着护栏说。
“我,不敢。”我诺诺地说。
旁边一个女游客看了我一眼,浅浅的笑了,“你都到山顶了,不看看多可惜。站起来吧,没事的。”
对于她的邀约,我只能回一浅笑。这时,老公过来拉了我一把。
我站了起来。不过,也只敢站在石头中间那棵挂满了红丝带的小柏树旁。好在,有了相机的帮助,远处的景色依然可以尽收眼底,也算是不虚此行吧。半个小时后,当我们准备要下去的时候,天变了。
“看,漂亮不?”一女孩拿着相机,指着盘旋在山间的云雾,兴奋地喊。其他还站在峰顶的游客纷纷拿出了相机。我和老公也因此而停下了脚步。
不知是受了其他人的影响,还是受了眼前这难得一见的景色诱惑,我居然拿着相机开始对着群山,浮云,天空,连连摁下了快门。过后想想才觉得,其实人之所以会失败,其实大多数时候就是输给了自己。就比如我。在上山之前,我信心满满。但到了铁索桥前,我却差点退缩。等到我克服了困难来到封顶时,又因为害怕而差点与眼前的美景失之交臂。也是到了这一刻,我才忽然明白,有些时候,有些事,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不敢去做。
天空飘下的几滴雨引起了正站在峰顶拍照的游客们一阵骚动。接着,便有人陆续下山,其中包括老公和我。只是,与上山前时的激动和向往不同,下山时的我内心显然已经平静了很多。当然,在看过了翠华峰上云雾缭绕的奇幻与谷底明镜一般的天池之后,眼前的这些在早先看来很能入眼的小峰、小景、小桥流水,自然就不能勾起我的兴奋点了。再加上此时此刻,我的双腿已经困乏到开始打软了。
“要不行咱返回天池坐车下山?”老公看着我说。但是,被我拒绝了。来一趟不容易,我可不想错过沿途的风景。哪怕只是山涧一股小溪,或者半山一块奇石,亦或是夹杂在乱石堆里的某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四月的翠华山,满眼皆是风景呢。
就这样,我们一路走一路拍,歇歇停停,停停歇歇,居然也就下了山。只是,到了山门才顿悟,原来翠华山之行,我们仅仅只游览了一大半。剩下的诸如:翳芳湲、甘湫池、地质馆、滑雪场、摩崖石刻、拜谒道场、黄埔校训、等等都还没有看到,当真是个不小的遗憾。
不过话又说回来,人这一生,风风雨雨,磕磕绊绊,遗憾总是在所难免的吧?就比如我之与文字,虽然不愿意舍弃,可为了找回幸福,也只能遗憾告别。不是有句话说吗,“没有遗憾,就不叫人生!”
文章评论
小雨
写得真好。
清风爽爽
[em]e179[/em][em]e179[/em]陶冶心绪真好。
、瘾
真的写的很好[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