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两日游

个人日记

七月的最后一天,儿子终于结束了他的暑期环保之旅回到家中。当晚,老公便开始筹划着去太白山了。其实,很早以前,他就已经有了这个打算,只是因为一直抽不出时间,也就没有张罗。直到最近两天,他的颈椎突然出了问题,再加上天气炎热休息不好,这才促使他下决心要多休息几天。于是,去太白山的事就被提上了日程。只等儿子回来以后,我们便可以拿着他的单反相机出发了。
----题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带着这一份向往,在老公的一再催促下,八月一起日清晨五点多,我匆忙背上事先收拾好衣物跟着他下了楼。我们需要买些吃的带上。然而,下了楼才发现,超市的门还关着。也是,谁一大早开门呢?我们只得座上了去火车站的公交,那里有直达太白山的旅游专车。
到火车站的时候大概是是七点多左右,周围的大小店铺全都关着门。这下,我们买东西的计划彻底泡汤了。就在我们懊恼时,旅游车司机指着车站对面的马路说,车还有半个小时才开,你去那里边看看,买早点的开没开门。老公一听,忙放下东西跑了过去。还别说,他还真买回了十个包子。
八点整,旅游车终于驶离了车站。大概是吃了晕车药的缘故,我的肚子都没有像以前坐车那样难受,甚至呕吐。也因此,这一路上我的心情是少有的轻松。
两个多小时后,旅游车终于停在了太白山游客服务中心的广场上。从车上下来,第一眼就可看到蓝色的玻璃幕墙,其次,便是墙体上方用黑蓝双色写就的“太白山游客服务中心”几个大字。来之前我已经查过,知道进山的门票一定要在这里购买。果然,刚走进游客服务中心的大门,一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的就指着右边一排格挡告诉我们,去那里买票,然后等待发车。
半小时后,我们所坐的大巴终于开出了服务站。随着大巴的行进,映入眼帘的绿色渐渐多了起来。
“从这里到下板寺需要一个小时,有晕车的同志言语一声,我们备有专门的袋子。”司机师傅的话让有晕车历史的我颇为感动。毕竟,这样周到的服务在其他地方是不曾有过的。我心想。又过了一段时间,就在我拿着相机,隔着玻璃拍照的时候,车停了。司机师傅告诉我们,前面就是‘水月观音’景观,大家可以去照照相,完了去前面坐车,再到下一个景点。”
这里的服务质量真的没话说。我边想边跟着刚下车的游客向前走去。
“相传有一天菩萨云游来到姑苏城(就是今天的苏州
看到因为战火而惨遭杀害的数十万百姓,心生慈悲,随即决定要施法力解救这些冤魂。于是,菩萨化作一个美丽的妇人,手持杨柳净瓶,来到冤魂集中的地方……”一个二十多岁,长相标致的女孩认真的讲解着。可惜,没有几个人认真去听。大家都在忙着拍照。相机的咔咔声掩盖了女孩的讲解声。尽管如此,女孩还是认真的讲解着。那种状态,决不亚于正规的导游。我在想,为了这份工作,女孩会不会像学生背书那样,每天不断的背诵学习。然后,把这里作为人生的起点,通过一天天的锻炼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走吧。”老公招呼我。
沿着山路向前,不远处便是又一个景点,“莲花峰瀑布”。说实话,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失望了。这哪里有想象中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整个一个山涧流水的形态嘛。不过回头想想,最近这几个月来,老天爷好像成心要惩罚人类一样,眼睁睁看着土地一天天干裂,禾苗一株株枯萎,愣是一滴雨不下。所以,瀑布变成现在这样也就很容易想通了。从瀑布收回目光,便看到了瀑布下的峡谷湖面,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依稀停泊着几只竹筏。其中有两只竹筏上分别坐着一家三口。无独有偶,他们的分工竟然一模一样:老公撑蒿,孩子玩水,老婆悠然而坐。一家人就这样置身于青山碧水之间,尽情享受着微风面,清新舒畅的自然美景。远远望去,恰似一幅流动着的水墨画:惬意、祥和。
沿山路向前,靠右手处有一块巨石,上面雕刻着一首“莲花峰赋”四个大字,字体为红色,鲜艳夺目,清晰可辫。因此,引来不少人在此拍照留念。只可惜时间紧迫,没有认真看一看“莲花峰赋”到底写了些什么,也算是件憾事。
莲花峰向前,路边是一条溪流,中间一块石头上刻着“清心谭”三字。清心谭水清见底,撩起则冰凉彻骨,从掌心直通全身每个细胞,心也一下子清净了许多。可惜,由于周围留恋者甚多,我们只在留了两张照片便离开了。离开时,我还特意回头看了一眼“清心谭”,同时心中在想:这清心谭是否真的能去掉深藏在人心里的那种浮躁之气,就像人们心中所想的那样,清人心呢?
穿过清心谭,眼前便是被称太白又一景的三国古栈道。所谓
栈道,即是我国古代一种交通设施。又名阁道、战道,是古代在深山峡谷的悬崖上开凿的人工通道,它逢河架桥,逢山凿洞,逢崖筑栈道。大诗人李白曾在《蜀道难》中叹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为了打通川陕交通,在秦岭山中就出现了许多栈道。其中,秦惠王开凿的由今眉县斜峪关到四川褒城的褒斜栈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规模最大、运用最广最多的栈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典故,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这里就不啰嗦了。这里主要说说“三国古栈道 ”据说,此栈道全长1100米,走上栈道如同走进“百里画廊”,站在栈道向上看是悬崖峭壁,向下看是深不可测的幽谷。由于本人恐高特别严重,我们只走了百十多米就退回了栈道口。道口由两座木质门楼构成,南边矗立着一块石头,上书“三国古栈道”几个大字。北边一块巨石则刻有“太白鸟道”字样,下面还有一长串小字,大概是介绍其由来的吧。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又受风雨侵蚀,上面的字迹稍显模糊。
“走吧,那有什好看的。”老公在远处喊。我只好拿着相机离开。但在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这里为什么会叫
太白鸟道。后来,旅游归来,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是因为唐代诗仙李白在《蜀道难》中的那两句“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千古名句,写出了栈道的险要,所以后人才把三国古栈道称为太白鸟道。 
过了古栈道,坐车前行约十几分钟,就到了另一个景点:泼墨山。
 
“山以水为景致,人以景而生情”,相传李白至此触景生情,卧石畅饮太白美酒,欲作诗抒情,岂料“举目山水皆是景,诗到多时苦难吟;抛笔飞砚入云端,留下千古泼墨痕”,于是就有了如今这泼墨山,以及脚下那块巨大的醉卧石。
泼墨山继续向前,可以看见一座寺庙,上书:“睡佛寺”。走进门,远远就看见前院中摆放的香炉,有一两个散客正在掏钱。我向前走了两步,这才发现门口写着:不许拍照。
 
“不准拍照进去干什么?”老公一边说着一边转身出了寺庙。
我们继续前行,在一块写有“跃水如鱼”的巨石前停下了脚步:踩着大小不一的青石,呼吸着自然界甜美的空气,低眉弯腰,与清澈见底的溪水中寻找熟悉的影子,或者鞠一把扑在脸面,果然是惬意极了。
 
因时间紧迫,短暂停留之后,我们一路继续,来到了石桥上。走过石桥,可以看一条弯曲的小径从幽静的林中穿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老先生在睡佛处留下的不朽打油诗:“睡佛好,睡佛好,一睡百事了,我也想来睡,谁来把国保”充分体现了于老忧国忧民的思想。于右任先生原名伯循,字佑任,祖籍陕西省三原县人,1878年4月11日,生于三原县东关河道巷,1964年11月10日,逝于台北,终年86岁。
从此处再往前走,展现在眼前的便是公园中最美的瀑布—细沙竹帘。走过它,前面就是太白山中又一景:“世外桃源。” 
 
这里瀑布错落有声,溪流自然成趣,小桥、古木、山洞、步步如画;泉声、虫吟、鸟鸣、声声入耳。据说这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5000/cm,因此空气十分清新。走进,我们还可以看到院中有三颗青翠茂密的古树,根据挂在树上的牌子得知:这种树叫连香树,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一般生长在在1550米—1750米的地方,属单科单属的孑遗树种,非常稀有。还有,它的季相变化特别明显,春天树叶刚出芽时为紫红色;夏天为绿色;秋天为黄红色;而它的果实形成对外界条件要求很高,结果年限无规律,甚至多年不结果实。因此它繁殖比较慢,现存数量很少。更据医学家研究证明,连香树的叶子采摘后阴干,泡水喝可以预防治疗肝病。
离开“世外桃源”在向前行进约二十分钟,就是“开天关 ”。只可惜,中巴未在此停留,所以只偶然间一瞥,未及亲近。
半个多小时后,
中巴车终于把我们带到了此行第一站:下板寺。从这里上山,至下一站上板寺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经天都门徒步上山,大约需要一小时左右;二是在天都门旁边坐缆车,用时约十六七分中。我一时没了注主意。倒是老公,他想了会儿说,咱们坐缆车,这样即可以节省时间,也节省体力。想想也对,就我这小身板,要要想登上3760多米的太白山,这体力保存是必须的。在我的提议下,我们在此做了短暂的歇息,顺便吃了些东西,又喝了水,以补充上山所需能量。然后,才拿着索道票准备上山。等来到索道口时才惊讶的发现,这里排队的人比想象的要多很多。于是,等待就成了必须的过程。在这期间,我认真的看了一下身后,哎呀,这队伍,连在一起宛若一条长龙盘在白色的围栏中间。再看身上的打扮,有的装备精良,一看就是登山爱好者之类的。另一种则是只简单的一个背包,再提一两袋吃食,伶着一大瓶水,不用看就知道是第一次远来玩,比如我们。当然,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什么身份,到了这里,大家都只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游客。既然都是游客,那自然就有话题。这不,老公就在这等车的间隙,见缝插针的和旁边护栏内一个背着背包的男孩聊了起来。
“小伙子,看你这装备,是不是晚上不下来了?”
“嗯。”男孩也就二十岁左右,说话有点腼腆。
老公又问,“山上有住的地方吗?”
“有啊。”男孩一边向前运动着一边回答。
“那你们晚上准备住哪儿?” 老公继续问。
“还没决定,我们人多。”小伙子说着,回头看了下身后。随着他的目光,我看到了一个背着登山包的中年女人和两个背着同样装备的男孩。我拽了拽老公的衣服,示意他不要问了,免得人家误会。结果他反倒更大声了:“怕什么,我是想着咱对这里不熟悉,想和他们搭个伴,这样也有个照应。”看小伙子没有接话,扭头和后面的同伴聊起了天。
我又低声提醒道:“你倒是想的好,可人家未必愿意。”
他正想再辩,前面的人忽然向前移动了一下:原来前面有几个人坐上了缆车,而我们又进了一步。
经过差不多四十分钟的耐心等待,我们终于如愿坐上了前往上板寺的缆车。但是,置身于如此狭小密闭的空间,眼瞅着前面宛若长龙的缆车群,由低往高,扶摇直上,恐高严重的我依然难解心忧。
即使玻璃窗外风光无限,我也全然没了观赏的兴致。还好,这段路不长,只有十几分钟而已。当然,走下索道之时,也就预示着我们的登山之旅将正式开始。
 
和别处的青石小道不同,这里的路面几乎全是由木板搭建而成,所以,一路前行,除了偶尔可见刻着字的山石,看的最多的,便是树:栓皮栎、锐齿栎、辽东栎、红桦、牛皮桦、叶松、太白冷杉、等,品种不同、大小不一、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仿佛一个个忠实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这座有着南北分水岭之称的大山。而这里便是太白山垂直景观林带之一——巴山冷杉景观林带(海拔2800--3200米)。
“妈,快看,划索!”一个女孩的喊声吸引了我的目光。原来,在我们前方不远处,高高的树梢之上,出现了两道斜拉着的钢丝,两个年轻人正顺着钢索从容划过……在佩服他们的胆量的同时,我忍不住举起了相机。不一会儿,就听见头顶传来一阵“呲呲”的声音。“快准备好,下来了!”老公冲我喊。可是,等我调好相机,一眨眼的功夫,他们便从我眼前消失了。
“太快了。”我摇摇头。
我们只好继续向上走。好在,过了没多久,耳边就又传来了划索的“呲呲”声。这一次,我终于得偿所愿,拍下了两张比较清晰的照片;虽然那上面的人不是我。
随着海拔的不断增高,我感到脚下渐渐吃力起来。于是,我建议老公停下来吃点东西。在这期间,我依然乐此不疲的抓拍着:山、云、树,当然也包括空中那些个一闪而过的‘英勇’的身姿。接着,经过短暂的休整,我们继续前行。没走多远就看到前面一块石头上刻着“凤凰松”三个字。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凤凰松这个树种,看来当真是有点孤陋寡闻了。当然,在这广袤的太白山植被中,我不认识的又何止是这一棵棵繁茂的凤凰松。老公开始拿着小照相机东拍西拍。我则背着儿子的单反登上了一个大石头:我想拍的是云层下的凤凰松,以及凤凰松间偶然透出来的,薄薄的云层。我们边走边拍,不一会儿就到了写着“落叶松景观林带”的指示牌前。这里海拔已经达到了3200多米以上,随着照相机的镜头,可以看到远处有云雾自山底慢慢浮上来,逐渐的,如一缕青纱覆盖在茂密的丛林之上。天上的太阳不知什时候隐去了它的娇姿,天空变得阴暗起来。云朵也不甘示弱般变换着脸色:先是和颜悦色的,忽而又恼怒似得的灰。而远处的山峰却在这变幻的天象中忽隐忽现。终于,在我们距离“方圆”愈来愈近时,空中飘起了小雨。这下,所有人,无论是上山的,还是下山的,都加快了脚步。然,就在我们喘着气登上挂满同心锁的拜仙台时,雨又没了。刚才灰蒙蒙的天空也渐渐露出了一丝光亮。于是,本打算歇一会儿的我们在照完相后又继续了向上爬的姿势。巧的是,我们居然在这里再一次碰到了等缆车时与老公说话的那个男孩。和他一前一后上山的依然是中年女人和那两个男孩。这一次,老公和女人聊了起来。
“你是陪孩子来的?”
“也不是,我自己平时就喜欢登山,这次正好趁孩子暑假在家,就一起出来了。”
“难怪看你一点不累。”我由衷的说,“我可是越走越没劲了。”
“别急,慢慢来。”女人笑着说,“看你也不常锻炼 ,能上到这里已经很不错了。”
是啊,以我的体格,能坚持到这里确实很不容易。
我笑了笑,“我还是羡慕你们。”正说着,走在前面的三个男孩已经在老远催促了。女人抬头看了一眼三个男孩站的地方,拄着登山杖,一步一步追了上去。
“咱也走吧。”看我还在拍,老公说了句。这样一来,我们与他们突然间就变成了一路同行的伙伴。
“加油!”看我弯腰喘气,中年女人会回过头来鼓励我一句。而我只有在她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才有机会走到她跟前并由衷的赞一句:
“你真厉害!” 
经过几个小时艰苦的攀登,我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叫“太白山森林公园外国人检查站”的地方,其实着这个点很简陋,有个通往上边的山门,一个蓝色的简易房,卖陕西小吃,供游客歇脚
,听这里的主人讲,她也负责阻挡外国游客不能继续攀登,前行的路,仅对国内游客开放。
 
听说从这里到“天圆地方”已经不远了,大家不约而同的停下来休息:吃东西喝水,补充能量,这是必须的。然后,又登山继续。此时,离刚才又过去了半个多小时。不过还好,身体暂时还吃得消;尽管爬山的节奏缓慢,但两个人都在坚持。
通往“天圆地方”的路上有块巨石,上面写着“哮天犬”仨字。我仔细看了看,也没发现它的形态有多么像天神杨戬的哮天犬。不过,看它与山势险要的关口昂首独立,倒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要说这最后一段路并不长,可是却耗费了我们很大的精力。尤其是我,差不多每走四五个台阶就得站着休息一会儿。当时还以为是自己能力不行,后来才知道是因为高原反应引起的身体不适。值得自豪的是,我最终还是来到了海拔3500多米的“天圆地方”。
在这里仰视,天就仿佛一个大圆盖子,举手可攀;俯视,地就好比一个四方的盘子,纵横万千。站在这里,感觉悬崖峭壁皆在脚下。故而又有:一脚踩南北,一水流两域(长江,黄河)之称 这里,就是有着“中国南北分界岭”之称的太白山主峰!
 站在这高高的山峰之巅,想着那句:“一览众山小,山高人为峰”句子,心情有些小小的激动。这一路的经历再次告诉我们,坚持是到达目标的动力。在这里照完相,我们继续西行。穿过植被茂密的高山灌丛草甸景观带,边走边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着这一路的行程:远处的山,远处的雾,远处的行人,一处处,一个个,入眼全是景。忽而,天空刮来一阵凉风。远处的云雾开始慢慢聚拢,刚才还依稀可见的山头瞬间隐去了大半截。空气中开始有了湿漉漉的味道。
“不好,天要变了。”随着老公的话音,我不觉哆嗦了一下:是有些冷了。我说。老公一听,忙蹲下身,从身上的背包里取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外套。穿上衣服,身上果然暖和了不少。随后,我们加快了脚步。没多久,就到了写有“太白山保护区”字样的木质标志牌下。穿过它,沿青石小路一直向前,走了约半个小时,才到了中间一座凉亭。此时,天气忽然又变成了多云。
远远望去,小文公庙似乎已经清晰可见这让我俩不由不感叹:这高原之上,气候果然是瞬息万变。在凉亭稍事休息后继续西行,约半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踏上了小文公庙的青石台阶。此时,已经是下午六点。然而,就在我们预备要继续向上走的时候,
头顶的云却突然越积越多,越积越积越厚。不一会儿,就连成了黑压压一片,远处的山脊也渐渐变得模糊起来。
“你看这天,说不定马上就是一场雨,咱干脆就在这儿好好歇一夜,养好精神,明早起来再继续向上爬。”老公说。我一想:也对,反正今天已经很累了。再说,我的头这会儿好像也……
我们去找了这里的房东,告诉他我们晚上想歇在这儿,请他安排一下。他一听,马上告诉我们说:床位费每人五十,两人一张床,如果愿意现在就登记,交了钱我就去安排。
我们就这样住下了。不过不是只有我们俩,而是和三十多个陌生人一起。看着住在同一间屋子,说着同一种语言,却来自不同地方的陌生男女,我心中除了惊讶、激动,剩下的就是感慨了:若不是这次出游,我大概永远不会知道,离开家,和一群陌生人挤在同一间房子里是什么心情,更不可能知道旅行途中那些意想不到的精彩。
天空划过一道闪电。接着,是一阵隆隆的雷声。
“快进屋,要下雨了!”门口的空地上有一条长凳,上面坐着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他们背对房门,手拿相机,正专注的拍着照片,站在房门口的另一个男孩看着天,冲他们喊。他的话音刚落,雨点就噼里啪啦落了下来,三个年轻人这才嘻笑着跑进了房间。此时,我就趴在正对着房门的架子床上。
天,越发黑了。八点多,房间的灯终于亮了。听旁边一位游客说,这是房东用发电机发的电,只供应两个小时,为的是方便大家吃东西。是啊,爬了半天山,这会儿是该吃点了。我坐了起来。此时,周围的人也不约而同的开始从随身的背包里往外掏东西。我大概扫了一圈,发现大家带的基本上都是饼干、锅巴、香肠、之类的零食。只有旁边的妹子和她男朋友掏出来的是鸡蛋、面包、八宝粥等比较精细的食物。
我的太阳穴有点疼__在吃着东西的时候。我怀疑是感冒了。因为从天圆地方过来的时候,路上一直很冷,而我们俩只穿了一间件普通外套。
老公看着我,半晌才说:赶紧吃,吃完捂着被子睡一觉,出些汗就好了。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吃喝完以后,我们便躺下了。
老公很快进入了梦乡。不大不小的鼾声惹得旁边的妹子和她男朋友不时扭过头来看,而我只能对他们抱歉的笑笑。
时间继续匀速的向前奔跑着。十点钟,吃完东西的室友们开始各自收拾着自己床铺;他们准备要睡觉了。
我趴在床上,对着门外不期而至的大雨暗自唏嘘。头疼的感觉早已代替了登上高山的喜悦。我在想,这一夜我是否能安然度过?
很难度过。半夜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因为我的头疼不但没有减轻,反而一波强过一波,而且还伴随着口干、盗汗、周身发热等症状。这样下去会不会见不到不到明天的太阳。我一边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一边胡思乱想。然后,打开事先放在头侧的手电,轻手轻脚的踩着床边的小梯子下了床。尽管这样,睡在我们下铺的中年女人还是被惊醒了。她瞄了我一眼,又翻身睡去。
我迟疑了一下,从床上取下伞和手电,轻轻打开房门走了出去。一股寒意伴着细雨迎面袭来,身上的热气霎时被吸走了大半。不过,头疼的感觉倒好像突然减轻了,真是奇怪。
夜,很黑。天,很冷。我一个人撑着伞站在黑夜里,默默地望着几乎看不清楚的山脊无限感慨: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或许我从来都不会知道,也不可能知道,雨夜的太白山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隔壁房间有人开门出来。我于是放弃了再多呆一会儿的打算,收起伞直接回了房间。然,躺在床上,我却始终难得安稳:头疼、口渴,浑身难受。我开始一遍遍的坐起躺下,躺下坐起,然后一口接一口的喝水,喝水,再喝水。以此来减轻头疼带来的不适。
第二次走出房间是在凌晨一点左右。此时,雨已经停了。有几颗星星孤独的挂在夜空,给遥远的天际平添了一份诗情画意。只可惜,因为头疼,我已无暇欣赏这魅力无限的高山夜景。但是,就是这匆匆一瞥,它便定格在了脑海。
凌晨三点。迷迷糊糊的我被一阵冷风吹醒。抬头看才发现,是有人打开了房门。
“不好意思啊,这屋里太闷了,我开开门透透气。”见我看她,睡在中铺的一位女士抱歉的说道:“你先用被子裹住,别冻感冒了。”
我说,没事,反正我也正憋闷呢。这不是客气,是真的。你想啊,一个房子里住着四十个人,这里面的气味还能好得了。更何况,被冷空气这么一激,我的头疼感会不自觉减轻。如此好事,我干嘛反对。
又过了一会儿,就在我迷糊的时候,门关上了。屋子里顿时又恢复了之前的气味。我躺在趴在床上,辗转反侧。实在难忍之时,便干脆穿上衣服出了门。

天空繁星点点装扮着夜空。感觉就像梵高那幅著名的画作:柔美、静谧。再看远处的太白山,在星光照耀下,更有一种别样的韵味。我回身拿来相机,试图把这一刻记录下来。然,终究是水平有限,好好的单反在我手里没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不过,也还留下了几张不错的照片,与我而言这也就足够了。
待我再反身上床准备睡觉的时候,下铺彻底被惊醒了。
“对不起,把你吵醒了。”看她忽然坐起,我忙跟她道歉。
“没事,我本来就没睡踏实。”中年女人说。然后,我就又忍着头疼上了床。只是,依然难以入睡。如此,一直折腾到天快亮的时候,才渐渐睡去。
然,功夫不大,耳边就传来说话声,是有人在唤同伴起来看日出。
我猛然清醒了过来。
“快来看漂亮不?”一个年轻男子扬着手机里的照片向同伴夸耀。我只迅速的瞄了那么一眼,就彻底沦陷了_那张照片太漂亮了!
我顾不得头疼,急忙从背包里掏出相机。老公被我惊醒了。他问我干什么,我说我要下去拍日出。说完,穿着外套下了床。但,就在脚着地的一瞬间,我的身子晃了一下。
“你怎么了。”睡在下铺的中年女人伸手扶住我
问。我说,我头疼了一夜,现在有点晕。听我这么说,中年女人忽然问我是不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我先是一愣,继而恍然大悟。然而,这个时候,我已经顾不得想这事了。
门外的空地上聚集了许多看日出的游客,有几个年轻人已经迫不及待的举起了相机。抬头东望,似有一道光束正从山后发出,不一会儿,这光束变成了一条淡黄色的直线。五点四十分,直线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白色圆点。五点四十五分,圆点开始慢慢上升,直线也逐渐舒展成了一条橘黄色的光带。沉睡了一夜的太白山在它的映照下已经依稀可见。
圆点继续上升着,渐渐的,就在光带上形成了一个更大的亮点。远远看去,仿佛一颗珍珠镶嵌在橘黄色的缎带上。
“快看,好漂亮!”
“是啊,太美了!”
“太漂亮了!”惊喜的喊叫声夹杂着照相机的咔咔声使寂静了一夜的太白山重新焕发了生机。
而眼前的太阳,却像一位娇羞的新娘,不愿意过早的露出它的娇容。我举着相机,专注的等待着,生怕一个眨眼就会漏掉某个精彩的瞬间。
“快看,出来了!”
“太美了!”随着游客的赞叹,刚才还羞羞哒哒不肯露面的新娘终于撩起了它的头纱。巨大的光圈瞬间照亮了它的四周,就连天边的云朵也被染成了一片金色。乍一看去,就好像是新娘身上披上的嫁衣。
太阳继续在云朵间穿行。金色的光晕在遥远的天际间泼墨成画。棱角分明的青山与晨曦在这一刻融为一体,仿佛画家笔下流动着的水彩画。老公拿着小相机,如我一样,不停变换着姿势,努力抓拍着这难得一见的美景。
这是我们第一次站在海拔3500多米的高山上看日出,多拍些照片留作纪念是必然的。
太阳在云层下燃烧,姿态蔚为壮观。我手握相机,暂时忘记了头疼。
六点整,太阳完整的露出了它的尊容。强烈的光线使得相机里的照片变成了撒落的花瓣,我们随即决定放弃拍照,继续未完成的旅程。这时,一个中年女人拿着相机朝我们走来,说是想请我帮她和丈夫照两张合影。这不是什么难事,我接过了她递过来的相机。
在我把相机交回到中年女人手上时,她笑着问我,你们是上上山的还是下山的。我说,我们是上山的。然后,又以同样的问题问她。女人一边将相机教给丈夫,一边笑着说:我们原本也是要上去的,但现在不行了。我不解的问她,为什么?
她回头看了一眼丈夫,有点遗憾的说:“他高原反应很厉害,不敢再往前走了。”
我告诉她,其实我昨晚头疼了一夜,而且现在依然有些疼,可就这样放弃了实在心不甘,所以打算再往前走走看。
女人轻轻一笑,说:“去吧,去吧,好不容易来一趟,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实在不行了再退回来就是了。”
我说,我们也是这个意思,反正已经到这儿了,就再往上走走。说完,即挥手与他们告别,而此时已经是清晨六点十五分了。

从小文公庙到大文公庙这段山脊被称为跑马梁,属太白山主峰之一。这条路由青石铺就,两边的山坡全部被绿色的植被覆盖着,期间尚有许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夹杂其中,他们颜色各异,品种不一,却与满山的绿色相应成景,这便是太白山垂直景观林带中最高的一处景观:高山草甸。站在这里回望,远处的山,天边的云,插着五星红旗的小文公庙,以及站在红旗下的星星点点的游客依然还是镜头里最美的一道风景。
“来吧,给你照一张。”老公冲我喊。
我回眸一笑,傻傻的样子便定格在了老公的相机里。然后,我们继续前行;踏着狭长的青石小路,闻着花草的清香,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身后那一缕初生的朝阳。
“看,漂亮不。”我把相机凑到了老公面前,这是我刚刚拍的一张照片。太阳在照片里变成了一个白色圆盘,它的周围,那四散开来的光晕此刻却变成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花瓣,装点着“跑马梁”的清晨。这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美的一张和太阳有关的图片。
我继续抓拍着:对着阳光下的山峦和草甸,还有身后的“跑马梁”
“我帮你拍一张。”老公说着,还不等我回答就摁下了快门。
“漂亮!”他说。我不由凑了上去。照片中的我正目光专注的对着一个点在拍照,而我的周身却笼罩在一片霞光之中……
这就是朝阳的魅力。我拿起相机帮老公也拍了一张。然后,继续向前走,就到了传说中的石海。走近它,你就仿佛走进了一座巨大的采石场,看不到一点土壤。看着这些
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神奇的外力塑造成奇峰佳境,又不由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说实话,这是一段艰难的,看不到尽头的路途:虽然一路上可以看到冰川遗址;虽然没有很多陡峭的山坡,但是一座接一座的山却老是看不到尽头。而且,窄小的石子路边就是看不到底的悬崖。
绕过第一道山梁的时候,老公走在了我前边;尽管他是负重,而我是空手。
“看那儿!”随着老公的手指方向,我看到有一团白色的云雾在山凹里盘旋。我们找了一个凹进去的地方站住了脚:因为路面实在太窄,为了身前身后那些背着包的游客们的安全着想(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啦)自律点还是有必要的。拍照后,我们继续前行。没几分钟,就看到山凹里的那团白雾开始上飘,不一会儿就到了半山腰。这时再看,山坡上就仿佛是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紧接着,这轻纱又被晨风驱逐着,一路向上,缓缓覆盖在了山巅之上。我拿着相机,边走边拍,反倒暂时忘了头疼。只是,明明看着很近的大文公庙,却怎么好像永远也走不到头。(当然,这只是我的主管感受,实际上肯定是越走越近了。)
猛然想起了一句话:看山跑死马。的确,从刚才的凉亭看大文公庙,似乎近在咫尺,可真正走起来才知道,真的很远。我在想,若不是
前面尚有美景吸引我拍照,说不定我真会停下来。(这一段石海,我们用了几乎两个小时。)不过还好,八点半之前,我们总算是看到了传说中的大文公庙---不过很遗憾,这里除了几间专门给游客歇脚休息的简易房,好像再没什么可看的。而所谓的大文公庙不过上用石头垒起来的一个小门洞,洞口上方写着“大文公庙”四个红字而已。当然,当然,这里还有一景不能不说,那就是撑在简易房外空地上的各色帐篷和随处可见的背着登山包的男女汉子们。这不,当我们从这里穿过时,正好看到有人忙着收始帐篷,也有人背着登山包准备启程,还有人坐在简易棚下的长凳上一边吃东西一边向同伴抱怨,说昨夜那场大雨害得他半夜没睡觉。听着他们的议论,想着自己这两天来经历的所有,心中不免疑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宁愿放弃城市的繁华花钱到这里买罪受?难道是为了自虐?不,当然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那么登山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想,这也许就是长期压抑下的一种自虐试放松吧。或者,是觉得自己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想停下来歇一歇。当然,不管属于那种,能来这里走一趟,绝对是会有收获的。套用一位驴友在游记中写的一句话:“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旅行、登山?是因为通过身体上的自虐之后,有美丽风景回报你;有目的地和顶峰等着你;只要你坚持,就会到终点、顶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你在更加地自虐被虐之后,却永远达不到终点、永远没有顶峰。 ”
登上大文公庙旁边的山(听说叫好汉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啊)再走差不多一个小时就是太白明珠大爷海了。(对喜欢爬山的那些驴友们来说,真正的挑战这时候才刚刚开始吧。)因为考虑到我的高原反应,老公迟疑着不想上上去了。可是,我却有些不甘心。毕竟,这里离大爷海已经不远了。
“你真想上去?”看我站在山脚下不愿离去,老公很认真的问我。
“你看,他都能上去,咱要不试试?”我指着正从山上下来的一位老者说。老公最终听从了我的建议。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随着海拔的不断增高,我的头越来越疼,而且,每向上爬几步,膝盖就酸痛难忍,甚至连呼吸也变得困难了。可是,一看到身边那些背着背包的游客纷纷向上攀登,我继续咬牙坚持着。只是,穿越乱石堆的过程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愈加明显,而我似乎已出现了更为明显的高反。
“要不咱下吧。”老公看着我说。我摇摇头。这时,几个装备齐全的背包客(驴友)从我们身边走过,其中一位还特意冲我说了句:加油!
我朝他笑了笑,
然后,眼看着他们一步步向山顶爬去。
“我帮你照张相吧。”趁着这个机会,老公举起了相机。说实话,我基本快崩溃了。所以,后来再看那张照片,才发觉当时我的表情看上去相当痛苦。但当时只觉得自己离天好近,而云就那么真实的在你的头顶漂浮着,简直是无法形容的美妙。只可惜,我们最终没能到达大爷海:当我以绝望的状态穿越在乱石堆中时,老公坚决不爬了,说是怕他自己没办法把我安全带回家。我很不甘心。可是,为了不让老公担心,也大概是自己没了勇气吧,反正我最后听从了他的建议:我们决定折返回大文公庙。但在此之前,我还是坚持在好汉坡顶端留了一张自己的照片此时蓝天似与我平齐,白云就在我脚下,苍茫大地尽收眼底,只是我的表情有些悲催。这也难怪了,忍受了一夜的头疼,又爬了这么长一段无比艰难的石路,身体都近乎虚脱了,脸上怎么能笑得出来了呢。
重回大文公庙是在九点多一点。看看时间尚早,我们便决定在这儿歇会儿,顺便看看附近的景色。(之前因为赶时间,都没有细看。)文公庙板房北边有一座山,
山下有一块石头,上写“太白山凤山”五个字。站在石头旁远望,山顶上那个用石头垒成的图案,犹如一只羽翅丰满的凤凰,展翅开屏。又因其与对面的龙山遥相呼应,因此被并成为太白山龙凤山景区。顺着山坡向上走,可以看到满山翠绿,郁郁葱葱;向下看,植被茂密,各色植物竞相斗艳;远眺,峰峦叠嶂,云雾迷漫,果然另是一番景象。站在潮湿松软的草丛里,呼吸着删减流动的“氧气”,闻着身边一缕缕花香,刚才还阴郁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由于时间充裕,回小文公庙这一段路,我们走得比较慢。不是因为体力跟不上,而是为了拍云海。大家都知道,凡是名山,往往都会把云海视作绝佳景色和最有吸引力的招牌,经常爬山的朋友可能也知道,山,是离不开云的:云以山为家,山以云为衣。没有云的山缺少意境、变化、和诗意的韵味。而缺少了动态的美,虚幻的山,哪怕它再有名,也是不耐看的。只有披上云雾的时装,山才会更鲜活、更妩媚。太白山由于山大峰高,沟深林密,气象条件复杂,因此这里的云海更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甚至有点让人捉摸不定。所以,没能到达大爷和拔仙台海虽然让我觉得遗憾,但回程中所见的云海却足以让我欣慰。
遇上了从拔仙台下来的游客,是在离开大文公庙差不多二十几分钟的时候。当时他们正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出于好奇,便于他们聊了起来。可是,听他们形容着上面的景致,佩服之余不免又为自己未能登顶而感到遗憾。然而,当我举着相机,仰望白雪万顷、波平如镜的蓝天时,这种感觉一下子就被冲淡了。我甚至幻想,放一叶扁舟于这一望无际,能映出如画人影的云海之中,轻摇双桨,划到某个仙岛之上。或者,伸手鞠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而当云雾缓缓升起,并慢慢浮上山巅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

前面的驴友只顾低头行走,根本没有注意身边这如画的景致。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孑然而独立,在一棵松树的顶端,熟视无睹的观望着形形色色的路人,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感觉。然,等我拿起相机对着它时,这家伙却飞到了另一棵树上---原来,那棵树上还有它的同伴。不过,看着它们亲密的样子,好像情侣啊……我心想。这时候,就见老公从地上捡起了一块小石子,随着他这一扔,树上的一对鸟儿同时扇动翅膀飞了起来。我忙抓住机会拍了两张照片:青山绿树、双鸟齐飞,这是平时绝对看不到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