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不复至

个人日记

早想和大伙分享一下我最敬仰的文人老舍先生了,几次敲好了题目都无下文,以至于草稿箱里就存了如《眼中的先生》、《舍汝其谁》等诸多标题,为什么?实在是心虚啊。

还记得先生的文章从《小学语文》一直到《大学语文》里都能读到,所以知道他的人会很多,不象我的邻居王二麻子,闻名度仅限于街坊,你怎么编排他都可以。以前也听人评说过先生,那全是知名大学里的教授或是研究院里的学者,说得都很好,只是要么太长要么又太短,不便于和诸位分享,所以我就想斗胆说一说,想的是把上等的青草经过我的咀嚼变成牛奶,以飨大家,当然也可能成牛粪。

无名氏说大师自然免不了忐忑,但忐忑当下就很给力,我骨子里大概非常富有大嘴凤姐的那股子疯癫,甚至还有犀利哥的那股子无他,所以自知轻薄,还是要说。

为什么能从《眼中的先生》跳到《大师不复至》,口气好像越来越大了?

是因为这些天我读先生的书越来越多,也是因为先生在我的眼中越来越清晰,当然,这和我自身的浪漫主义情结也有关系,这个情结嘛先生也有。比方说,写一个凄苦而清冷的妓女可美其名曰《月牙儿》,多么诗意的名字。

先生的风华时代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样说也不准确,其实先生的一生都无比精彩。依我看,先生就是专为写文章而生的,尽管他戏称自己混口饭吃,但很多人都知道他绝不是做贩卖文字营生的,用他的话说他的每一个标点都是经过思考的,他可以自信到容不得别人改动一个标点,这点来说,先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还好泥香也崇尚完美,因为我信,完美可以促人向上,比高雅有劲,较唯美朴素。

老张的哲学是以金钱论人,我的哲学是论人要先看出身。这种说法从前的无产阶级会很反感,不过半个世纪前的无产阶级翻身做了主人,早就变了绅士,现在的“无三代”们应当不再反对此说吧。老舍先生出身很低微,虽说也是正黄旗之后,但在他出生以后老佛爷基本上管不了事,少年的穷苦实在不比我好。那么,这种在惶恐和张望中长大的,对人世的疑虑和思考便必不可能少,由此滋生的悲悯和侠义在先生身上实属自然。当然了,贫苦不一定只会滋生悲悯和侠义,也可能生出仇恨、顽劣、颓废、无赖等等,但为什么在先生那里就生化为善为美了呢?是善根占了先机还是教化涤荡了尘垢呢?我一直在先生的《自传》里悉心揣摩,但还是难求其解,以后遇着哲学家再问一问吧。

在我的眼里,先生首先是一个智慧的人,其次才是一个博学的人。世界上博学的人很多,智慧的人也不少,而智慧且又博学的则相对较少。且在这不多的为数中,老张们把智慧拿去经营他们的金元宝,文博士们则把博学用作经营荣华和地位,而先生的一生,几乎倾其所有在经营着他那干净、漂亮、幽默、机趣的文字,但你要看仔细了,先生经营的大概不仅仅是文字吧?

读多了他的文章,你就会赞叹上天唯一一次做对了事情,那就是把智慧给予了先生这样的人。---他不唯金钱,不唯浮华;他不慕权贵,不侍庸俗;他不为一己,甘为苍生;他有爱有恨,有忧有悲;他笑揭人性疵漏,他戏谑人生丑态。同出儒门,他有鲁迅的入木,却不似鲁迅的怒骂,他有鲁迅的悲悯,嘴角却多了几分宽容。在他那里,文字就像荷塘里朴实的莲叶,智慧却恰似盛开的莲花,而情与感才是他真正想要的莲蓬。

先生虽是旗人之后,但恰恰是他成就了源自唐风宋理的一代汉学大儒。----他儒雅而不显平淡,他悯世而不扬刀枪。他自有救世之懐,而不诩为救世之主。他儒在自律、他儒在自谦,他儒在自嘲、他儒在自省。他有老北京四合院里一株香樟树的素净与优雅,他也有蒙古草原上所蕴育的自由和大气,在他身上,知识融入血脉,嬉笑皆成文章。在他身上,见识与思想实在是椟珠难分。

说了先生的博学,说了先生的才情,说了先生的儒雅,说了先生的厚重,呵呵,还有一样当说,那就是先生的爱情。在泥香看来,爱情是除却空气、水和面包之外最当重要的东西,不该不说。

在我眼里,先生的爱情有似一块玉,纯净却放着寒光,脱俗却有几分悲苦。----于女人, 因为喜爱而远离,因为求洁而不污;于爱情,因为崇尚而坚守,因为凄美而难以释怀 。只有在作品里,我们才能寻着先生那一份蕴藏于心的美丽与悲情。

《无题(没有结局的故事)》是他对初恋爱情作公开的自述,妙曼且又无奈;《月牙儿》有他对爱情毁灭之路毫不遮掩的细描,清冷而又哀伤;《离婚》里有他对诗意爱情的张望和落寞;《老张的哲学》以及《微神》里则都有他对理想女性那份美好的期许与流露。

在他的小说里先生也曾这样阐释过爱情:“爱情是神秘的金贵的必要的,没有他,世界只是一片枯草,一带黄沙。为爱情而哭而笑而昏乱是必要的真实的。人们如果得不到恋爱的自由,一切自由全是假的;人们如果没有两性的爱,一切的爱全是空虚的。。。”由此可见,爱情在先生的心中该是何其的鲜活和生动。

可叹的是,小说之外,先生的情感之路却显得有些平淡无奇,甚至于了无生趣。仅有的一次恋爱,成为他小说里半世的吟唱;他娶过一个女人,还无趣地“约法三章”;他一生不进“安平巷”,不拈花惹草,虽然妓女是他多篇小说的主角,但是在他那儿,都得到了如同姐妹般的尊重和怜惜。更有趣的是,在先生的笔下,对文人学士们的风花雪月同样给出了莫大的宽容,他说,“歌妓们知书识字,所以文人学士们的狂放多少是有情可原的。”这不得不让如我的后人如此揣测:先生的一生崇尚着真爱,他一定把无爱的两性看做是可耻的买卖。最终,他远离了商人,做成了一世的文人,文化人。

是啊,先生不仅仅靠着他等身的文章做成了一个怜世悯人的文化人,我甚至以为,先生更多的功劳是以他的佛心善意引领了文化人。是他,让我们近距离的见到了一世鸿儒---一个时代的大师。

呜呼,泥香之见也陋之言也弱,更恨无司马之才说尽先生之厚重,但求如此管中一窥,令更多若我之学子同气相求、惺惺相惜、文脉相传。。。可谓:

大师不复至,

身后有儒香。

从此江河水,

不敢有来者。

。 。。。。

我等已有幸,

前路有先生。

今生如相问,

江边望远帆。

-----泥香之五月读书有感

文章评论

[ft=,2,]沙发的功能就是让我能以舒服的姿势仰视先生及读先生的你。[/ft]

风飞过的蔷薇

刚看了一篇“父亲叫老舍,我叫舒乙”,又看你写的“大师不复至”,读来为之动容,先生是我们心中拥有高尚人格 令人敬仰的艺术家。你介绍的几篇我要看了

风轻

[ft=,2,]享用了泥香咀嚼后的盛宴,敬仰大师,钦佩向善崇文的儒雅学子,有时间也静下来好好读一读老舍先生的作品![/ft]

Tears/mg

[ft=,2,]何时读,读谁的书,如果,在我们成长的路上,能有早有人提这样的慧见,那一定会拓宽时光的宽度。[em]e160[/em][/ft]

Tears/mg

[ft=,4,楷体_gb2312]为完美主义的相遇而握手。[em]e181[/em][/ft] [ft=,4,楷体_gb2312]因为我信,完美可以促人向上,比高雅有劲,较唯美朴素。[em]e185[/em][em]e195[/em][/ft]

Tears/mg

师傅是借他山之石,以来攻玉嚒。。。[em]e112[/em]

荞麦粒儿

[ft=,4,楷体_gb2312]“在他那里,文字就像荷塘里朴实的莲叶,智慧却恰似盛开的莲花,而情与感才是他真正想要的莲蓬。”[/ft] [ft=,4,楷体_gb2312]“说了先生的博学,说了先生的才情,说了先生的儒雅,说了先生的厚重,呵呵,还有一样当说,那就是先生的爱情。在泥香看来,爱情是除却空气、水和面包之外最当重要的东西,不该不说。”泥香深得语言的炼金术!!!这篇文章完全可以见报入刊,你才是网络隐逸的高人,一个在为灵魂而写作的真正的精神贵族![/ft]

荞麦粒儿

[ft=,4,]我几年前就读过先生的几篇小说,但都没有精读,只记得先生那诙谐、风趣的语言,讽刺、夸张的笔法,更记得他笔下那些呼之欲出的几个人物:视钱如命的老张,寻找诗意的老李,以作媒为神圣之使命的张大哥。印象最深的还是老李。。。。。我以女人细腻的情怀对他满怀深切的同情。[/ft]

荞麦粒儿

[ft=,4,]在你的这篇文章的感召下,我要重读大师!!!!谢谢泥香![/ft]

秋水

[em]e160[/em][ft=,2,]泥香仅以此篇,就应得秋水敬奉的茶水一杯![/ft] [ft=,2,]这篇文字,俺只能静观,在字里行间把老舍先生的文才、情、人性尽显,一位大师,让人高山仰止的鸿儒形象跃然纸上。[/ft] [ft=,2,]学习了,品读佳作,其中慧语满目皆是,俺分享带走,让更多人观赏莲叶,嗅着莲香,细数莲蓬吧……[/ft] [ft=,2,]祝福晨好~~[/ft]

秋水

儒雅不显平淡;悯世不扬刀枪,好文!

漩涡

[ft=,2,]读老舍读泥香,都让我觉得深奥无比.....“打着补丁的衣裳”耐人寻味[/ft]

寒江孤鸿

[ft=,4,]我曾读过老舍先生的很多作品,尤其是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月牙儿》等,话剧《茶馆》是百看不厌。一代大师,影响了无数有志青年的成长。[/ft] [ft=,4,]甫进你空间,随意读到这篇日记,让我动容。文字功底了得,思维严峻慎密。这么好的空间,竟门前冷落车马稀。而有些空间,浅薄无聊却热闹红火,使我嘘唏不已。这大概是幽兰自甘深山的缘故吧?[/ft]

翩然一鸿

[ft=,2,]遇到一个安静的人,突然想起“宁静致远”这四字。[/ft]

青山独归远

[ft=,2,]巧合,我也正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可惜限于条件,只能读其《骆驼祥子》《五虎断魂枪》《月牙》。我觉得,老舍首先是一个悲悯温情的人,然后才是一个博学友才气的文人!。[/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