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莱罗舞曲:拉威尔精选 Boléro: Best of Ravel
个人日记
Boléro: Best of Ravel 拉威尔精选:波莱罗舞曲 Boléro: Best of Ravel Conductor:Herbert von Karajan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Alborada del gracioso 《丑角的晨歌》 拉威尔的作品具有典型的法国音乐特性,结构洗练明晰,风格清新典雅。他技巧高超,扩展了乐队各种乐器的演奏性能,丰富了乐队整体的表现力,因此他是公认的“管弦乐配器大师”。 该曲音乐是从西班牙绘画中获取的灵感,以西班牙语为标题,以西班牙节奏支配——是一首西班牙风格的乐曲。一开始的节奏仿佛是丑角蹒跚的步态,同时从中引出一支旋律来刻画丑角形象。中间部分用朗诵调表现丑角内心的悲叹。最后仍以丑角的形象结束。
拉威尔对舞曲形式有特殊偏爱。一般的舞曲作品多通俗而轻快,拉威尔的舞曲却处理得典雅精致、明晰优美,在纷繁的配器、摇弋的色彩后散发的是丝丝冷静的高雅,即使非常活泼的舞曲也是如此。这部作品吸引之处是音乐中所弥漫的超然物外的思古美感,特别是小步舞曲所营造的悲伤高雅之情境实在美得让人心痛。 虽然拉威尔非常迷恋古老乐风,《库普兰之墓》采用的也都是早期的音乐体裁,但大量的和声却以现代手法来处理,这在佛兰舞曲中特别明显,尖锐的现代和声与典雅稳重的古典舞曲格调形成有趣的对比 。 然而在音乐中,也许我们还能听到战争留下的印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拉威尔经历了战争、疾病和母亲的离世,这些经历让这首《圆舞曲》与华美优雅的施特劳斯圆舞曲不同,随处可见阴郁色彩,主要通过哪些不协和和声、巨大的力度反差、神经质的重音、旋律线的“棱角化”表现出来。 《圆舞曲》的结构分为两大乐段,每一段在朦胧的低声区含糊地翻腾开始,在朦胧中旋律和节奏逐渐地明朗,就像在战争的硝烟中冒出一些梦幻的、扭曲的华尔兹的景象。前一半,运用了典型的维也纳华尔兹的风格,把分散短小的华尔兹交织在一起,一个旋律紧跟着另一个旋律;后一半,把同样的主题在更加怪诞和不祥外表下灵活地再次运用。 拉威尔用锐利的洞察、惊人的想象和有效的目标,模仿着华尔兹风格的各个方面:诱人的旋律、丰富的和声与织体、令人为之振奋的交叉的节奏和高雅的管弦乐配器。随着乐曲的进行,作曲家为我们展示出仿佛由哈哈镜夸张、扭曲的维也纳华尔兹,布满了不和谐音、支离破碎的和不稳定的华尔兹。从开始清晰可见的贵族化举止的圆舞曲,随着乐曲的发展显得越发的苍白、怪异和颓废。当乐曲进入尾声时,它变得喧嚣、暴力而疯狂。整首作品积累起来的紧张突然在最后令人毛骨悚然的喧嚣中爆发。 Boléroi《波莱罗舞曲》 【专辑曲目】 01. Alborada del gracioso 丑角的晨歌 02. I. Prélude à la nuit 夜之前奏曲 03. II. Malaguena 马拉圭娜舞曲 04. III. Habanéra 哈巴涅那舞曲 05. IV.Fería 市集 Le Tombeau de Couperin: 库普兰之墓 07. II. Forlane 福兰纳舞曲 08. III. Menuet 小步舞曲 09. IV. Rigaudon 利戈东舞曲 10. La Valse 圆舞曲 11. Boléroi 波莱罗舞曲 编辑:秋知庭蔓 |
文章评论
秋知庭蔓(喜静 友已满)
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第一乐章《夜之前奏曲》主要是用于制造氛围。它的力度轻柔、气氛感伤,动机是一个下行的四音阶——F、E、D和升C。此动机在法国号的支持下于琴弦上轻轻振动,而在其他乐器上出现了短暂的不协和二度。第二主题是两支由单簧管演奏的一种华彩乐段,但不允许任何的刺耳声,以免破坏音乐的魅力。人们如果倾向于这一点,就完全有理由把这一整个乐章说成隐约但不明显地给人感官上的快感。这个音阶的第六音级被大量运用,而轻轻弹奏出的意外的四分音符打破寂静,发出难得的人生叹息。当然交叉重音也比比皆是,拉威尔非常喜欢在所有三拍子的音乐中使用交叉重音(在《圆舞曲》中有大量实例)。音乐细微变化使这曲夜间音乐非常美丽。庞大的管弦乐团始终唾手可得,但作曲家如此精妙含蓄地运用管弦乐团,以至于听众几乎没有被大量的声音搞得不知所措的感觉——这种感觉在终乐章《市集》中是不可避免的。例如,除了他惯用的乐器分组外,拉威尔还用了萨吕双簧管(sarrusophone),他家乡的铃鼓和响板、三角铁与鼓,用于高音区的木琴,将近低一个八度的钢片琴。正是最后一项乐器负责结束这个乐章,它微弱的敲击声连同大提琴、低音提琴一起缓缓地消失。但是附加在最后一小节上的“紧接”(attacca)指示,使我们不能沉醉在梦幻中,而只得匆匆进入下一乐章《马拉加舞曲》。
秋知庭蔓(喜静 友已满)
《马拉加舞曲》,一如其名所示,源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并被多数西班牙作曲家反复使用,虽然运用的方式并非完全如拉威尔所选择的那样。在这里,此舞曲一改通常所用的3/8拍,采用了3/4拍因而显得更加自由。在速度方面,也放弃了惯用的“适当中速”而采用“适当轻快”。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乐章可以被称为一首狂想诙谐曲,如果这听起来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矛盾。此乐章在对力量快速大胆的炫耀中展开,明显地运用了萨吕双簧管和小号。乐曲第36小节由第一小提琴演奏的加重音主题(在两个八度上分别演奏),很好地表现了轻松愉快的风格,清晰突出的动感。插入了一个速度更像前奏曲的较慢的插段,对于起支配作用的英国管乐音,这一点是明显的,竖琴对此乐音给予了模糊的支持。这里的旋律使一些听众想起了钢琴套曲《镜子》(Miroirs)中的《丑角晨歌》(Alborado del gracioso)。毫无疑问地,第二乐章的这部分乐曲相当的自由,这在通常以最严谨的作曲家自居的拉威尔作品中不常见。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前奏曲》的下行音阶动机在《马拉加舞曲》乐章结束前又一闪而过,暗含着弗朗克(Franck)式的串连方式,这种方式在几年前其所创作的《弦乐四重奏》中也出现过。当《西班牙狂想曲》作为整体音乐作品首演时(1908年3月28日在科洛纳音乐会中由拉威尔亲自指挥),《马拉加舞曲》引起了混杂的感情。上流社会的人叫“再来一次”,而下层人物毫无顾忌地喝倒彩。是弗洛朗·施米特(Florent Schmitt)权威性评论平息了后一种反应。
秋知庭蔓(喜静 友已满)
第三乐章《哈巴涅那舞曲》,音乐采用的是行板,大量的分解和弦对钢琴演奏者来说是相当熟悉的,但很难在持续八度音上运用,这让人联想到《绞刑架》(Le Gibet,钢琴套曲《夜之幽灵》中的第二首)中持续的降B音。在此舞曲的管弦乐形式中,拉威尔把这一持续音交给了单簧管,然后又转交给中提琴,其作用似乎是防止转入不断预示要出现的G调或C调。由于某些原因,作曲家认为他的《哈巴涅那舞曲》比他的其他大部分早期作品“更加拉威尔化”。由于此首舞曲创作较早(当被决定收入《西班牙狂想曲》时,连一个音符都未改变),肯定有许多明显的特点。在十五度音上旋律的重叠只是其中的一个,经常使用大小二度是另一个特点。这首《哈巴涅那舞曲》的真正来源(而这一事实也很能说明作曲家对此舞曲的特殊喜爱),可能是拉威尔母亲在拉威尔童年时经常对他唱的、她过去在马德里舞会上听到的一首歌曲。也许应该注意的是:与“马拉加舞曲”不同,“哈巴涅那舞曲”采用的是2/4拍,但后者的西班牙风格更突出,比才曾很快地抓住了这一特点。
秋知庭蔓(喜静 友已满)
第四乐章《市集》不仅是拉威尔最长的一个乐章,而且因为与宗教节日的庆祝活动和狂欢节这类风俗习惯连在一起,它也就成了最欢乐的音乐。此乐章用了五个人人喜爱的旋律,试图成为真正的嬉游曲,并成功地形成了最豪华的尾声。主题A仅仅是另一首前奏曲,重复音型的断奏由长笛来担任。在拉威尔最复杂的一些配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过于复杂了,因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没有用如此大的乐团,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后,主题乃在最有利的英国管上出现了。此乐章在多处引进了响板以制造节日气氛。可能最吸引人的是第三旋律。它和典型的阿尔贝尼斯旋律的相似之处。在这个基本上是世俗的旋律后,拉威尔转而运用了欢乐的市集卡塔兰舞曲旋律。这个旋律与前面的主题结合起来,再次引导出弧光般的磅礴气势和钹的打击声,我们将这一切与拉威尔成熟的管弦乐作品联系在一起。钹也许是用得过多的小东西。不过,一个缓慢间奏曲的插入,提供了几小节喘息的机会。这个间奏曲有一个采用升F调的、极具表现力的旋律,与前面已消隐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节日的轮回不会渐渐停止,有力的重音、大量的滑音、密集的重复音,以及一般混成曲中那种一个主题与另一个主题的重叠筑成一个支离破碎的高潮。最后段落包括了大量的转调,节奏也在6/8于2/4拍之间频繁转换。
秋雨
[em]e163[/em][em]e175[/em]
秋知庭蔓(喜静 友已满)
拉威尔(1875-1937,法国作曲家)屡次将钢琴作品成功地改编为管弦乐,再于适当时机将管弦乐作品改编为芭蕾舞曲。但是他最受欢迎的乐曲《波莱罗》却从一开始就是芭蕾舞曲。此曲是拉威尔受美丽、富有的俄罗斯著名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之邀,为她的芭蕾舞团而作。此作品于1928年11月22日在巴黎歌剧院首演。 舞剧的背景十分简单,西班牙小酒馆,靠近墙的地方有一群人围着桌子喝酒,正中摆着一张桌子,有一位舞女在踢脚暖身。起先她的动作未引起大家的注意。舞蹈不断进行,节奏的反复终于吸引了酒店里的人们,于是一个个站起身来把桌子团团围住,他们跟着站到桌子上的女郎一起狂热地舞蹈,逐渐形成高潮。
戴雅泉
[em]e179[/em] [em]e179[/em] [em]e179[/em] [em]e163[/em]
秋知庭蔓(喜静 友已满)
拉威尔曾这样阐述此曲:“我最希望的是,这首作品不要被人们误解,它只是一个特殊和有限的范围内的一种实验。人们不应该去猜测作曲家企图获得超出或者有别于这首乐曲实际可能得到的任何东西。在它首演之前,我曾经就它的效果发出过警告,即我所写的是一首全部是乐队织体而没有音乐的乐曲 - 一个漫长、逐步发展的渐强。其中没有对比,事实上除了结构上的设计和表现方式外不包含任何创新的因素。主题全都不是个人创作的,通常是普通的西班牙 - 阿拉伯类型的民间曲调,而且乐队的写法从头至尾都是简单而且一往直前的,丝毫没有炫技的意图。”
秋知庭蔓(喜静 友已满)
整首乐曲就是一个漫长的渐强过程,一个和声旋律反复循环,再配上一个节奏规律的附声部。乐曲开头响起的一串音符,由响弦鼓一路敲奏下去...在乐曲尾声,和声瞬间由C转成E,制造出一个令人兴奋的高潮,之后,又猛然回到C,以充沛的活力结尾。事实上,赋于《波莱罗》活力的,正是管弦乐配乐色彩巧妙的变化。一种乐器(或组合)紧接着另一种乐器(或组合),从开始的喃喃细语逐步发展成势不可挡不可能不出现的高潮(狂喜也好,狂吼也罢)结尾。正由于此,乐曲的煽情效果十分明显,加上鲁宾斯坦传颂一时的舞姿,《波莱罗》乃成为当时巴黎最热门的话题。
秋知庭蔓(喜静 友已满)
乐曲主题一共16小节旋律,主题与应答各反复8次构成全曲:1,长笛1奏主题;2,单簧管1奏主题;3,低音管1应答;4,小单簧管应答;5,柔音管1奏主题;6,长笛1、小号1(加弱音器)奏主题;7,次中音萨克斯管1应答;8,高音萨克斯管1应答;9,短笛2、圆号1、钢片琴奏主题;10,双簧管1、柔音管1、英国管1、单簧管2奏主题;11,长号1应答;12,短笛1、长笛2、双簧管2、英国管1、单簧管2、次中音萨克斯管1应答;13,短笛1、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第一小提琴应答;14,英国管、次中音萨克斯管、第一、二小提琴(各分成四部)奏主题;15,短笛1、长笛1、双簧管2、英国管1、小号1、第一、二小提琴(分成二部)应答;16,单簧管1、高音萨克斯管、长号1、第一、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应答;17,短笛1、长笛2、双簧管2、圆号4、小号4、高音萨克斯管、次中音萨克斯管、第一小提琴(分成四部)奏主题;18,短笛1、长笛2、小号4、高音萨克斯管、次中音萨克斯管、第一小提琴(分成四部)应答;19,终了转调而达高潮,在全合奏八分音符下结束。
秋水伊人
大讚![em]e179[/em][em]e163[/em][em]e177[/em]
韵慈
好音乐,转载了,谢谢!
闲云野鹤-戴雅泉
[em]e1000058[/em]
青菜
哇咔咔~
巴黎雪
[em]e163[/em] [em]e163[/em] [em]e163[/em] [em]e179[/em] [em]e179[/em] [em]e179[/em] [em]e177[/em] [em]e177[/em] [em]e177[/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