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生活百科
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心中所谓的幸福,甚至不惜舍近求远,最后才发现,原来幸福就在身边。得到是幸福,其实失去也是一种幸福,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了。
改变言语,改变你的思维;停止抱怨,珍惜拥有,知足长乐,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不抱怨的人是最快乐的人,知足长乐的世界最令人向往。
改变言语,改变你的思维;停止抱怨,珍惜拥有,知足长乐,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不抱怨的人是最快乐的人,知足长乐的世界最令人向往。
学会爱,学会勤奋,学会坚忍, 朝气蓬勃,勇于克服困难,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努力从现实事物中分析、寻找合理的、积极的因素,摆脱不良心境。 心情愉快,回到家里同家人会谈笑风生,遇到邻居去笑脸相迎,走在路上也会觉得天高气爽;保持一种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境就是幸福的。走进大自然,感受一下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鸟语花香······
善待周围的一切,赏识服装的色彩,品味音乐的美——笑对人生 ,享受快乐,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天空;靠实力赢得世界,在工作中学会享受快乐,完美的工作态度;温柔、幽默、美丽、优雅,拥有艺术品味的魅力气质! 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健康·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而是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身体无病——万病只有一个原因:阴阳不调
生命是一种内稳定状态,这种稳定取决于阴阳的平衡,阴阳就像天平上那两个砝码,一左一右,只有它们重量相当,天平才稳定。一旦阴阳失调,天平向一方倾斜,平衡被打破了,人就会生病。所以,人要获得长期的健康,就必须时刻保持阴阳的平衡。养生养的就是阴阳,只有阴阳调和,才能不生病。 要想寿命长,全靠调阴阳善待周围的一切,赏识服装的色彩,品味音乐的美——笑对人生 ,享受快乐,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天空;靠实力赢得世界,在工作中学会享受快乐,完美的工作态度;温柔、幽默、美丽、优雅,拥有艺术品味的魅力气质! 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健康·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而是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身体无病——万病只有一个原因:阴阳不调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根结底,可分为两类:阴和阳。阴阳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能量,它们一正一负,一左一右,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相互制约,彼此依存。正因为阴阳彼此对立,相互依存,所以才有了天地、日月和男女。
人体虽然复杂,但说到底,也只存在两种能量——阴阳。这两种能量不断变化,便有了人的生、老、病、死。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人的一生离不开生、老、病、死。生就是阴与阳这两种能量在身体内聚合,获得了暂时的统一。老是阴阳在体内不断变化、衰减。病是阴阳这两种能量在身体内出现了失调。死是阴阳这个统一体的瓦解。
生命就是阴阳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能量所构成的一个平衡体,在这个平衡体中,正极为阳,负极为阴,阴阳平衡才有了人,《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人生天地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在中间追求的则是阴阳平衡。所以,生命是一种不上不下、阴阳平衡的状态,如果这种平衡状态被彻底打破了,生命也就结束了,就是阴阳分离了。 生命是一种内稳定状态,这种稳定取决于阴阳的平衡,阴阳失调,人就会生病。所以,人要获得长期的健康,就必须时刻保持阴阳的平衡。养生养的就是阴阳,只有阴阳调和,才能不生病。
人身上的疾病有千万种,有的有名称,有的没有名称;有的是常见病,还有的是疑难杂症。不管疾病有多少种,有多么难治,它们的病理只有一个,那就是阴阳失调。人体的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如果阴盛,阳气就会受损;如果阳盛,阴液就会受损,所以“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阴阳蕴藏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肾有肾阴肾阳,肝有肝阴肝阳,心有心阴心阳,脾有脾阴脾阳,胃有胃阴胃阳,肺有肺阴肺阳……身体每一个部分的阴阳都必须保持平衡,一旦某一个部位的阴阳失调了,那个部位就会出现疾病。
肝上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肝阴不足,肝之阳气就会急剧上升,这时人就会面红耳赤、头涨头痛、急躁易怒,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西医用血压计一量,很可能发现血压变高了。
肺、胃、肾的阴阳也必须平衡,如果肺、胃、肾的阳气偏盛,阴液不足,那么,人就会多饮、多食、多尿,患上消渴。消渴又名三消。三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阳气是人体内的火,阴液是人体内的水。阳气偏盛,身体内的火大了,水就容易被烧干。肺上的火大了,唾液、汗液、泪液和血液就容易被蒸发,这时人就会口干口渴,要不断地喝水,中医称之为上消;胃上的火大了,胃的功能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吃进去的食物很快就会被消化掉,这时人就会吃得多、饿得快,中医称之为中消;肾上的火大了,肾燥精亏,肾就控制不住水,肾不摄水人的尿液就多,总想小便,中医称之为下消。中医的三消,在西医化验检查的结果往往就是糖尿病。同样,体内阳气不足,阴液就会过剩,这时,整个人体就像是一个火力微弱的炉子,没有办法将锅里的水蒸腾起来,由于水汽不能上升,所以这个人会感到口干口渴,总是不停地喝水;同理,火力不足,水汽无法蒸腾,喝进去的水就会直驱而下,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会觉得喝进去的水,怎么没多久就出来了,这在中医来看是阳虚型的消渴,若经西医检查,往往也是糖尿病。
心脏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心脏的心阳不足,人体就如同失去阳光的普照一样,陷入一片阴霾的笼罩中,变得浑身发冷、精神不振。这时,水汽便会泛滥,出现水肿,结果,心脏的功能必然会受影响,甚至出现心源性水肿,西医一检查,发现这已经是心脏病甚至是心衰了。同样,如果心阴不足,那就如同一个液压机里,赖以传动压力的润滑油不足了,润滑油不足,机器就会出现空转的情况,就会动力不足;同样的道理,心阴不足,人体就会出现心悸气短、神疲力乏、失眠健忘等问题,西医一检查,结果往往是心律不齐,心脏病又来了。
1~3点(丑时):
时辰进入丑时,气血接力棒交给下一位运动员,此时肝经粉墨登场。
丑时肝经达到气血高峰。它尝试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运用领到的气血薪酬去修补肝脏。当然,它也会去修补眼睛、生殖系统等。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化工厂,生产近万种人体所需的化合物,而且还要分解代谢掉体内很多毒素,工作量巨大,消耗也比较多。因此肝经领到薪酬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去保养肝脏。如果此时熬夜,肝经就不得不把薪酬拨一部分出来,合成一些其它的物质供主人利用。如此一来,肝脏就会受到冷落,不能得到很好的修补。开始的时候,肝脏是很尽职尽责的,即使受到冷落,仍然兢兢业业。宁可透支,也要去完成任务。不过这时就会出现肝火旺盛的情况。但久而久之,透支多了,仍然得不到补充,肝脏就无力再战了,这时表现出来的就是肝血虚亏。搞到这个地步,问题就比较麻烦了。因此,为了给肝脏多发点工资,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睡觉。丑时,应该是主人熟睡的阶段。
通常,人们会说:肝气常有余,肝血常不足。所谓“肝气常有余”,指的就是实证。表现在三个方面:肝阳上亢,肝火上升,肝风内动。这三种情况都是因邪气入肝引起的,在第八章中,我们会详细探讨邪气的问题。而所谓“肝血常不足”,通常是指肝脏长期负担过重,透支后导致的营养储备不足而引发的虚证。形象地说,总是不给它开支,它就开始偷懒了。
人体气血的调节,主要和肝经有关。肝主藏血,此处的“血”主要指营养物质,因此肝经对气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将各种摄入的营养物质生化合成为身体需要的新物质来完成的。
肝主疏泄,人体的生发之机仰赖于肝的疏泄功能。包括气血的输布、流注、转化,以及毒素的代谢等。
肝藏魂,因此人的情志活动也和肝经有关。如果疏泄功能过旺,则人容易急躁发怒;如果疏泄不足,则易叹息抑郁。
3~5点(寅时):
寅时气血交棒给肺经,肺经达到气血高峰。此时肺经利用得到的气血修补呼吸道、皮毛等。有些患气管炎、咽喉炎,或者正在感冒的人,在3~5点这个时间段,经常咳嗽个没完,其实就是呼吸道得到能量,有能力清除痰液了。换句话说,这个时间段,是肺经主导的排毒时间。咳嗽,就是排除呼吸系统里边积存的寒毒。
肺经主气。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个“气”不仅仅指我们呼吸的空气。这个“气”指的是气血的“气”。那么,这个“气”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有关“气”和“血”,我们会在第五章中专门论述:“气”和“血”都是复数,“气”有别于空气,是众多功能物质之和;“血”也有别于血液,是众多营养物质之和。“气、血”两大类物质之间,“血”是生成“气”的原材料(所谓以血化气),“气”是实现“血”的构造机能,并且推动血运行的保障(所谓以气行血)。“气血”不是某一种物质,更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不要一提到“气血”,就联想到空气和血液这两样物质。比如中医里有讲:“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这里的“血”,就不单单是血液的“血”。那么肺主气,也不单单是空气之气。相反,“肺司呼吸”中的呼吸,对应的主体才是空气,或者说氧气。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本书,是尝试着用现代语言来重新解读中医概念的。因此,大家看完了这本书,如果还能够有所收获的话,我希望是这样的:从此之后,大家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新的联想通道。一看到“气血” 这一类词汇时, 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功能物质和原材料”,而不是什么“空气和血液”。如此,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中医里肺经除了司肺脏的呼吸外,还有“宣发”和“肃降”功能。也就是因为具有了“宣发”这个功能,才决定了肺经在十二经脉里排在了第一位。即前面提到的“肺朝百脉”。所谓“肺朝百脉”,是一个被动语态,即“肺被百脉朝”的意思。而“朝”,就是古代的“朝见”。也就是说,百脉都要去“朝见”肺经。为什么呢,因为肺经司职“宣发”。也就是肺经的职能相当于一个国家的总理。每个省市部门该分配多少财政拨款,灾区该追加多少拨款,等等,都由他来负责。肺经就是这么一个角色,它要将全部气血中各种各样的成分,按各经络不同的需要加以分配。肝经该得到多少气血,该得到哪些成分配比的气血,心经该得多少,该得那些类的,等等,都是肺经去安排的。因此,如果这个时候还在熬夜,或者起床太早,肺经就得不到修补。就等于是不给我们的总理休息时间,他老人家的健康就会出问题,他也许就会做出错误的决断。也是,自身都难保了,你怎么能保证它的“宣发”功能不会打折扣呢?分配气血的经络出了问题,那么所有获得气血的经络都会出现连带问题。由此可见肺经的重要性。因此前面我们把肺经拍在第一位。
肺脏在中医里称之为“娇脏”,原因是它是五脏里唯一一个通过口、鼻、呼吸道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因此极易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而至生病。那么,人类进化数百万年,怎么还会有这么大的一个漏洞没有修补呢?原因是我们要通过肺脏的呼吸作用获得氧气。据说,人如果不吃饭可以活7-10天左右,不喝水可以活3、4天,但如果不呼吸,几分钟就不行了。这说明氧气之于人类简直是太重要了。为了获得这么重要的东西,就必须要冒险。这种生存策略也是不得已的妥协吧。氧气这种东西,我们是冒这么大的风险才能得来的,竟然没有列在40种必需营养素当中,实在有欠妥当。当然,生物进化,绝对不会留下一个这么大的漏洞任人宰割,它总会为自己的防卫找到办法。前面讲肺脏是肺经的主导内脏,肺经不但与呼吸系统有关,因联系皮肤,所以还“外合皮毛”。肺经因具备宣发作用,可以分配气血到达皮肤对其濡养。因为皮肤是我们身体的第一道防线,所以说,肺经这个系统,从里到外,都是在第一线与外界打交道。因此,无论是从其所起的作用来看,还是从其面对的外部险象来看,肺经都应该当仁不让地排在第一位。
5~7点(卯时):
卯时大肠经气血高峰。大肠经属于阳明经,到了阳明经气血高峰期的时候,所谓阳气就已经全部生发出来了。阳气充盈,人自然就该起床了。那么,起床后第一件事该做什么呢?晨便。
大肠经的主导内脏是大肠。大肠、小肠等都是由平滑肌构成的。平滑肌蠕动的特点是缓慢,而且不受意识控制。因此,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我们的肠胃都是这样缓慢运动的。但对于大肠来说,还有一种运动形式,叫作集团运动。大肠的集团运动是一种很剧烈的运动形式,而且波及范围很远,可以自横结肠一直蠕动到降结肠。在集团运动的作用下,粪便可以很快地被推动到直肠,这时大肠经就会给出信号:应该大便了。通常在一天之中,集团运动很少出现。而在卯时,由于大肠经获得了充足的气血,有能力发动一轮强有力的集团运动,把昨天滞留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这说明,卯时是人体大肠开始排肠毒的时间。因此是大便的最佳时间,所以我们提倡“晨便”。
通常,一提到大肠经,大家首先联想的就是大便。这当然没错,大肠经对大便影响很大,但一定要记得,大肠经也和呼吸系统关系密切,尤其是上呼吸道。比如大肠经气血有问题,有时会反映出是鼻炎,或者是咽喉炎。因此,今后再提到大肠经的话,我们建立的联想通道是:一定要想到它负责两头,两个开口。大肠经是负责进出口的。
7~9点(辰时):
辰时气血从大肠经交棒给胃经,胃经达到气血高峰。胃经也是阳明经,说明这个阶段仍然是阳气充盈的时间。为什么大自然会把两个阳气盛大的时间段安排在一起呢?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可能有些朋友听说过“以阳化阴”的说法,这些词汇多见于武侠小说,谈的是某些功法什么的。其实,以阳化阴并不遥远,生活中就有以阳化阴。到了辰时,大自然安排我们阳气盛大,就是要我们以充足的阳气来化解“阴”。这个“阴”是什么呢?是食物。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应该是吃早餐的时间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此前肌体一直在生发阳气,当阳气(功能)生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为了保障接下来的持续性,就应该补充一些阴(物质)了。否则,一大早阳气就达到了顶点,接下来一路走下坡,这一天可怎么过啊。
有关以阳化阴 通常,人们一提到胃经就联想到胃,然后联想到吃。其实胃经的功能远不止此。因胃经经过乳房和膝盖,所以胃经出现气血能量的异常,也有可能是膝关节的问题,对于女性还有可能是乳腺的问题。
有一个笑话,说一个老头到医院去看病,对医生说自己的左腿疼。医生给他检查了半天,什么问题都没发现,于是对他说:没什么大事儿,人上了岁数都这样。可老头不干了,反问道:我的两条腿都70岁了,为什么右腿不疼呢?
说不定老人家刚好就是胃经出了问题呢。
9~11点(巳时):
巳时为脾经的气血高峰。脾经是太阴经,说明现在身体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对物质(阴)的处理上面去了。这个“阴”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在此前的辰时享用的早餐。
“脾主运化和升清”: 人体气血的生成,主要依赖脾经的运化作用。这里的运化包括两点,一是运化水谷,一是运化水湿。升清作用是指将从水谷中提炼出来的精微物质输布到全身四肢百骸。
脾经可以为气血分配全身提供动力,而这个动力是需要水来参与的,因此,人一天要?两个喝水的高峰期,巳时是其中之一。假如喝水太少、过量吃生冷食物、饮食不节制等等,都会伤害脾经。
“脾统血”:中医认为,脾经驾驭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如果脾经出了问题,人体就会发生出血的现象,比如习惯性的流鼻血就与脾经虚弱有关。女性的月经问题,量大、量小、提前、推后也和脾经有关。关于脾统血,我们通过临床发现,第一,脾经的主导内脏——脾脏——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体休息、安静时,脾脏贮存血液。当人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脾脏会将血液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量。第二、人体1/3的血小板平时是储存在脾脏中的。当人体发生出血现象时,就会调动这些储存的血小板,来参与凝血和止血工作。这些都说明了为什么会“脾统血”。
脾在志为思,脾功能发达的人,思考能力会特别强,但过度的思虑会伤及脾经。因此,又有“思伤脾”的说法。在临床检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脾虚的人是属于多想少动型的。每天晚上都思虑万千,脑海里灵光闪烁,但到了第二天,大脑好像被格式化了一样,坐在家里,什么都懒得去做。
原则上,脾经的功能失常,多数是指功能低下,或者说脾之气不足。而这些都是虚证。临床检测上,我们也常遇到脾经亢进的情形,但这些并不说明脾经功能好到亢进。而是因为,脾经还肩负另一个职责,负责人的免疫功能。这时多数是指人的免疫功能活化,脾脏处于应激状态。对于女性来说,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就是当周期来临时,女性会排出很多含有毒素和垃圾的经血,此时脾经会调动脾脏释放储存的血液,以补充损失,所以会显示亢进。这些内容,我们会在第十一章的检测部分再做论述。
另外,脾经也是十二经脉中比较特别的一个,其它经脉,主导内脏都是一个。比如肝经的主导内脏是肝脏,胆经的主导内脏是胆囊。但脾经的主导内脏,除了脾脏以外还包括胰腺。因此,如果一个人得了糖尿病一类和胰腺有关的疾病的话,也是他的脾经出了问题。在中医认为,这个人得的是脾病。
11~13点(午时):
午时是一天之中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段。前面我们讲到子时,说是子时“一阳生”,万物蠢蠢欲动,开始具有生发之象了。而到了午时,阳气达到顶峰。物极必反,阴气开始悄悄出现了,因此午时又叫作“一阴生”。
有关“阴阳”,说起来挺顺口,但到底什么是阴阳,恐怕很少有人深究,大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会在后面专门开辟出一章,做详细的探讨。
午时心经气血高峰,这个时间段是用来修补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因此吃完饭后午睡一下,有利于修补。
心经为十二经脉之首,原因一是心主血,一是心主神明。确切地说,十二经脉代表的五脏六腑的功能,都是由心经来统摄的。
有关心经,“心”这个字,其实心经更多指的是头脑和神智。也就是说,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由心经来主持。那为什么还沿用心经这个词呢?因为这个词是具有历史背景的。在中国古代,人们是没有头脑这个概念的,那时的人们即使意识到一些头脑的功能,也是用“心”这个词来形容的,比如“心”想事成、“心”猿意马、“心”高气傲,等等。假使表达起来更确切的话,个人认为,用“脑经”取代“心经”似乎更合适一些。
大脑的思维活动是由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完成的。既然是化学反应,等式左边就需要充足的原材料。因此,人们的精神、情志活动是需要充足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的。而它的物质基础就是充盈的血气,因此,心主血脉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由于心经用到了“心”字,因此心经和心包经还很容易造成混淆。这个账也应该算到古人头上。古人认为,心为君主之官,是一个人身体的皇帝。封建社会,君主之名不是普通百姓随便提及的,甚至和君主有关的东西,也不是想说就说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名字里面有个“世”字,那这个“世”字大家就得避讳,甚至连观世音都不能例外,只好改名叫“观音”。这个叫作什么呢?叫“名讳”。因此心经这个君主之官的名讳也是不能乱说的。为此古人只好装糊涂,含含混混地把心经和心包经弄到一起。或许他在跟你谈心经的问题,但他兜兜转转绕了个大圈,你还以为他在说你心包经呢。
心经还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它除了七大营养物质之外,还需要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素,就是氧气。通常我们谈到的营养,都是狭义的营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40种营养素。也许,建立起来一个广义的营养概念,是更明智的选择。氧气,应该算作广义的营养素范畴了。人们中午的午睡,其实是让身体其它部分休息一下,以便节省出来更多的氧气,提供给大脑,午睡等于养脑。
13~15点(未时):
未时心经将气血交棒给小肠经,小肠经开始当令。小肠经是太阳经,说明这个时间段,“阳”占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此时强调的是功能。
在未时,小肠经的主导内脏小肠,由于接收到来自胃的食糜,开始变得繁忙起来。小肠在解剖学上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等,但重点功能在十二指肠。食物从胃经幽门下行到达十二指肠时,已经变成食糜。食糜是酸性的,而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是需要碱性环境来中和的。因此小肠会动用气血物质去刺激胰胆管,令胰胆管释放出碱性的胆汁、胰液等物质注入十二指肠,来完成吸收食糜中营养的工作。胆汁和胰液这些功能物质起到的作用就是“阳”,而食物中的营养就是“阴”,消化吸收的过程,就是“以阳化阴”的过程。因此“消化、吸收”是这个时间段“阳”的工作重点。
因小肠经循行路线经过肩膀,所以,如果小肠经出现问题,肩膀会有酸痛的感觉,尤其是天宗穴位置。比如小肠出现炎症,人的肩膀就会酸痛,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是肩部的肌肉劳损,或者肩周炎呢。
15~17点(申时):
申时膀胱经进入气血高峰,这个时间段是人一天之中喝水的第二个高峰。前面讲过,第一个高峰在上午9~11点。
水是人体各个细胞都需要的营养物质,要时时补充。不能平时不喝,非得等到渴了才喝。据测算,一个成人一天喝水的量,根据体重不同,大约掌握在3000~4000毫升,相当于普通茶杯6~8杯。但这么多的水并不是均匀摄入的。在一天当中有两个喝水的高峰期,一个是上午9~11点,此时脾经当令;一个就是下午15~17点,膀胱经当令。之所以这两个时间是喝水的高峰期,均源于运化的因素。这两个时间段都是食物已经消化吸收得差不多,应该将吸收的精微物质运化给各经脉使用的时期。既然运化,当然需要水的参与。
膀胱经循行路线从头到脚,在经过后背时还左右各有两条出现,因此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一条经脉。提到膀胱经,人们会首先联想到膀胱。但实际上膀胱经与泌尿系统的关系只占20%左右,其余的80%反映的是骨骼问题。
膀胱经主“气化”:中医认为,人的精力来自于“肾精”,也就是肾经气血中的精华物质。这些精华物质性质像水一样,而水性是润下的。在自然界中,如果水要得到利用,就得使其循环起来。首先汽化成蒸汽,上升到空中凝结成云,再变成雨降落回地面。自然界的水汽化是靠太阳照射来完成的。那么,肾之水是如何完成这个循环过程的呢?是谁让它气化蒸腾起来的呢?
肾精的气化工作是膀胱经来完成的。膀胱经通条水道,为肾精上行开辟了通路。当精华物质进入肺中,得到氧气和肺部气血的滋润后,开始转而下行,像云凝结变成雨回落大地一样重新回到肾水中,这个过程叫“肃降”。“肃降”功能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肺经来完成的。正是拥有“肃降”功能,肺经才具有“金生水”的本事。有关五行和生克的内容,我会在第四和第七章中做详细的论述。
中医认为肾经和膀胱经主骨,如果肾经和膀胱经出了问题,骨骼的钙质吸收和利用就会有问题。其实不单钙质吸收,很多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都是由肾经和膀胱经来调节的。一方面,肾经这个子系统分泌的诸如睾丸酮或者雌性激素等,是骨骼钙质吸收的一个重要前提;另一方面,解剖学上的肾脏本来就是通过重新回收水分和无机盐,来调节体液平衡的。因此膀胱经有问题,一个人就会腰脊酸痛,这是缺钙或者缺镁的象。
我们还要注意一点,背部的膀胱经上分布着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等等,给人的感觉,好像五脏六腑都在这里开设了一道门。什么意思呢?其实,膀胱经就像人体的下水道。每个脏器,都将自己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垃圾,运送到这里排出去。比如,有些人的背部经常长一些粉刺,这些粉刺多数长在膀胱经周围,那么,长在某俞附近,就说明某脏腑毒素出来了。
17~19点(酉时):
酉时膀胱经将气血交棒给肾经,肾经达到气血高峰。前面讲过,肾经有问题,钙质吸收就会出问题。另外,肾脏本身是排毒器官,如果肾虚,排毒能力下降,体内毒素就会越积越多。而滥用药物,会增加肾脏负担,这时如果检测的话,会显示肾经能量出现代偿性亢进。
中医五行讲“水克火”,也就是说,肾水可以克制心火。假使一个人肾虚,那就很容易造成火反侮水的现象。我曾调理过一个女孩子,肾虚的很厉害,经常到了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出现低烧的现象。她去医院检查过多次,始终没有找到原因。医生给她的解释就是不明原因的低烧。如果从中医来讲,她这就是典型的水不克火的象。后来,我把她的肾虚调理好了,她的发烧就再没出现过。
因肾经经过耳、足,因此,耳鸣、足跟痛,也是肾经问题的显现。
19~21点(戌时):
戌时是心包经气血高峰。前面已经讲过,心包经与心脏的关系更为密切。临床上我们发现,很多高血压或心脏病的病人,容易在这个时间段犯病。因此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高危时刻,需要提高警惕。中医在讲心包经时强调“喜乐出焉”,这时一定要心情舒畅,不能压抑自己。看电视、听音乐、看书等等,做一些放松心情的事情。虽然说戌时这个时段属于高危阶段,但由于心包经得到了更多的气血物质,这时也是修补心脏的最佳时间。
21~23点(亥时):
亥时三焦经气血高峰。三焦是个很特别的概念,人体十二经脉的其它经脉都有一个主导内脏,比如肝经的主导内脏是肝脏,胆经的主导内脏是胆囊,等等,但三焦经是个例外。那么三焦到底是什么呢?这时,我们不妨调整一下眼光来看一下人体。如果我们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整体的大器官,那么,三焦属腑,腑是空腔的,人体这个大器官的空腔在哪里呢?就是我们的胸腔和腹腔。所以,胸腹腔就是我们的三焦。
所谓三焦就是上、中、下三焦,上焦就是胸腹腔的横隔以上部分,中焦是横隔到肚脐之间的部分,下焦是肚脐以下的部分。当然,具体到某个相联系的脏器,也不完全是按照这个区域来划分的。
腑的功能是提炼和通、降。那么胸腹腔的功能在哪里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胸腹腔到底连接着什么东西?淋巴系统。上焦,上联系脖颈处的淋巴,左右联系腋下的淋巴;中焦,联系腹腔中的淋巴器官,如脾;下焦,下联系腹股沟的淋巴。因此三焦经主淋巴,与人的免疫能力有关。提到三焦时,一定要跟其它经脉结合起来分析,才有具体意义。人体的淋巴组织占体重的1%,广泛分布于淋巴结、肝、脾、骨髓、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和神经系统等各个器官,它无处不在,是遍布全身的网络系统。正是因为三焦经涵盖范围这么广,十二经脉里,也只有三焦经,分析判断时,是一定要结合其它经脉的。单独看三焦经,除了免疫力高、低,或者是否有炎症之外。当然,根据中医所定义的三焦的功能,还能推论出三焦系统还包括血液的微循环,以及组织液传递的内容。以上,我们将各时辰和各经脉,建立起来一一对应的关系。知道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经脉在值班。那么它们是怎么值班的呢?相互之间又是如何交接班的呢?我们还是先回到倒时差的问题上。
倒时差是在调整气血流注我们发现,每条经脉的值班时间,都是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用古代的概念,就是一个大时,也就是一个时辰。
比如我们和法国之间,是7个小时的时差。那么,如果我们去到法国,说明我们至少跨越了三个多时辰,从生物钟上来讲,我们的气血流注会跨越三条经脉。我们的时间比法国早,当我们飞到法国时,我们的气血还在按照中国的时间运行。假如这时的时间是中国的子夜12点,那么我们的气血是胆经值班。但这时才是法国的下午5点,气血应该是膀胱经交班给肾经。也就是说,我们的生物钟对于法国而言,提前了三条经脉。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气血混乱。意味着我们胆经系统里面行驶的各个车辆,得想方设法开到膀胱经系统里面去。因此这些车辆要么不得不超速,要么不得不减速。这种交通混乱要持续好几天,才能回归到正常状态。所以在这几天里,我们就出现了不适应的问题。我们就得倒时差。倒时差可不像拨一下表的指针那么容易,我们得耗费很大的人类物力。派很多的交警去指挥交通,调整各个车辆的行驶速度。如果我们是去法国,就要让气血的车辆放慢速度,让中国的气血逐渐等待法国的气血追上来。反之,如果我们从法国回来,我们的生物钟假设在子时12点胆经值班阶段,那么到达中国后,这里应该是大肠经交班给胃经阶段。我们就得拨快生物钟,去追赶中国的气血。这,就是倒时差。
到目前为止,对于普通人而言,最好的倒时差办法就是睡觉。这是一个无为的阶段,把问题交给我们的身体,让它自己去解决。因为不论你承认与否,身体比人更聪明。
对于上夜班的人来说,生物钟本来在黑天,但为了工作,硬要调整到白天,这也是一种气血混乱,中医讲“阴阳失调”。久而久之,势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同理,那些经常熬夜的人,气血也会混乱。所有的汽车,都不知道该按什么样的速度行驶了。总是,得病是必然的。
关于气血流注,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些气血物质,并不是一天只循环一次。而是不停地循环,到了哪个时辰,哪条经脉就根据肺经分配。
正常人每呼气一次,脉气运行三寸;每吸气一次,脉气运行三寸。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则脉气运行六寸。人在一昼夜中,共有一万三千五百息,根据等同身寸的算法,脉气遍及全身循环五十次。
肺经把不同的气血放在传输带上,脾经则开通传送带。传送带不停地运转,一昼夜共运转五十圈。然后,每条经脉都按顺序站到传送带前,等着自己的气血转过来。不过与行李稍微不同的是,气血不是打包好的一个整体,而是像自助餐一样分散着,随流注的传送带送过来。十二个经脉等在那里,各取自己需要的。到了哪个时辰,哪个经脉就有权利大吃大喝。当然它吃什么,吃多少,是由肺经指定的,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乱来。 假使有经脉这时很饥饿,就会试图去抢别人的气血,但它不是谁的都能抢。假使有经脉想贡献出自己的一些气血给别人,也不是谁都能得到。它们要遵守一个规矩,这个规矩就是“相生相克”的原则。有关这个原则,后面也会做具体探讨。
另外,气血一昼夜循环五十圈,平均每个时辰循环4.17圈。说明每条经脉的左右两侧在这个时辰里,其中一侧循环2圈,另一侧循环了2.17圈。因此,两侧经脉气血会大致相同,但不会完全一样。这一点,在后面的检测章节中,会有用到。“余知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这个世界永远都会有一些人在不经意间让你感动不已。这样的感慨来源于一群癌症患者,他们中间,有的已经被判只有半年的寿命了。“没有病之前,我每天都不开心,总有说不清的事情萦绕在心头,让人难以开怀,孩子不听话、老伴不体贴,总觉得自己付出太多,得到太少”。一位60多岁的胃癌患者说,“病了之后,他们放下所有的事情,天天陪伴在我身边,我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福”。话没说完,旁边已经有很多人在点头了。看来,他们对此话也是感同身受。可以看出,他们这些正在经历着癌细胞折磨的患者,已经拥有了超然物外的心境,即使不能康复,相信也能够平和地走完这生命的最后时光。只是在旁人看来,总有几许欷歔的意味。是啊,如果人一开始便有这样的心境,或许肿瘤就不会找上身来,生活将会是一副其乐融融、阳光灿烂的模样。
人,为什么非要到这种绝境的时候才能了悟生命的真谛呢?据报道,812%的癌症病人在患病前曾遭受过重大事件的打击。而北京、上海等地的调查也发现,胃癌患者在确诊之前都有喜欢生闷气的习惯。现代医学也在下大力气研究肿瘤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中医早就发现了二者之间的联系,《黄帝内经》说:“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看似不经意的小情绪,却导致我们身体内最基本的物质——气,随着心情的波动而上下起伏,疲于奔命,打乱了身体的正常运行,如此一来,又怎么能保证机体的健康呢?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如很多人一生气就吃不下饭,感觉胸口、咽喉堵得慌,这时候,他们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去按揉胸口,其实这就是身体在自发地调节。之所以堵,就是因为那里有一团气,揉一揉,把气揉散了,胸口堵塞的现象也就缓解了。在气的各种形态当中,人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气滞。气滞形成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寒,寒凝则气滞,冻住了;另一个就是忧思,忧则气聚,思则气结。就像前面说的一样,经常忧愁、思虑的人,最容易得肿瘤疾病。因为他们时常忧虑,导致气聚结在一块,运行不畅,就像下水道堵塞了一样,时间久了,难免发生各种病变,癌症就是其中最恶劣的症状。轻一点的,如乳腺小叶增生、淋巴结核等,都和气滞有关。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又在思虑了。凡尘俗世,要想不惊不喜不怒不忧,谈何容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产生了不好的情绪又该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只有两个,一是修炼自己的心胸,不要为了点滴小事而情绪波动;二是不让负面情绪对身体造成伤害,也就是产生了负面情绪的时候,及时将它疏导出去。就和大禹治水的道理一样, 情绪也是宜疏不宜堵的。本来只是虚无的东西,堵久了,就变成实实在在的病源了。说到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最古老又简单的方法——人称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的八段锦。其既可以调整体内气的正常运行,也可以锻炼筋骨,可以说是内外兼修的极好运动。而且难度不高,最适宜于上了年纪的人锻炼。
八段锦早在宋代就开始流传了,它的作用就是导气引体,调畅气血,对于心思比较细腻,对很多事情都容易郁结于心的人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八段锦在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的门派,但万变不离其宗,细算起来有坐式和站式两种。前者适合睡前、醒后,穿着宽松的睡衣在床上练习。而后者则不分时候,不分人群,有兴趣者皆可练习。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套简易八段锦,动作很简单。第一式:双手擎天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屈,蹲马步(体力好、年纪较轻的人下蹲的幅度可以适度放大,但要量力而为)。上身直立。双手掌心向上,提到胸前,翻掌向上,举过头顶,形如托天。手臂呈弧形,肘关节与耳朵同一水平高度。如图。第二式:左右开弓下肢不动。双臂伸直过头,而后徐徐下降,左手臂在体外侧伸直,食指朝天,手掌向外,右手放在胸前呈拉弓状,如同弓弦从头上拉开的样子,整个过程中头随手动。如图。双手擎天左右开弓第三式:双臂拉举双脚不动。左手向下,右手向下,同时向斜上后、斜下后用力拽,尽力拉开双手和胸腹。如图。第四式:回头远望双脚不动。上身以腰为轴,在头的带动下向左转,直到身体能承受的最大角度。同时,双手在头后随着头的转动而自然移动。当身体转到最大角度时,双手转到眼前向上架起,双眼远眺;然后在头的带动下身体转向对侧,重复一遍先前的动作。双臂拉举回头远望第五式:摇头摆尾双脚姿势不动。双手手心朝下,拇指朝外,压在大腿上靠近膝盖的地方,挺胸塌腰,眼向前看,用头引领躯干,左右转动,使整个躯干左右摆动,如同蛇一般。如图。第六式:双手攀地双腿?立,与肩同宽,往前往下弯腰,双手从大腿根部开始向下拉伸,从膝盖、小腿一直到地面,使整个大腿有抻拉的感觉。双手能触到哪里就是哪里,不要盲目追求到达地面。如图。第七式:攒拳怒目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腿弯曲,做马步深蹲,大腿尽量与地面平行,双手放于大腿上,掌心朝上。摇头摆尾双手攀地.攒拳怒目磕磕足跟第八式:磕磕足跟身体直立,手叉腰,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用力把足跟抬起,然后自由下落,做2~4个八拍;然后脚跟分开,双脚成平行站立,脚尖向正前方,重复刚才的动作,也做2~4个八拍。如图。上了年纪的人,早晚练习一番,不仅可以调节气机,让百脉顺畅,而且也避免了由于退休在家,寂寞无聊导致的心神空虚,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如果文字看不太懂的话,您也可以去音像店买一张八段锦DVD,那样就好像有师傅在旁边指导了。跟着DVD将动作掌握之后,就可以自行练习,八段锦练习的关键在于神而非形,所以一定要用心去体会其中每一个动作的感觉。八段锦练习起来很简单,关键是要坚持练习,慢慢地学会呼吸吐纳,从内调整身体气血的运行。很多人对这些东西总感觉很神秘,什么呼吸吐纳,什么气守丹田,觉得很难弄懂。其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你坚持练习,时间久了,慢慢自己就会找到感觉,不需要刻意为之,关键在于“坚持”二字。百病皆生于气,气和则安,气乱则病,气散则死。平时生活中,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要过分地遮掩自己的情绪,早晚练一练八段锦,将因为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打乱的“内环境”调整过来。“欲攘外先安内”,只要有一副强壮的身体,人生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养生先养心,养心先调气!百病生于气,喜怒哀乐都会导致气的上蹿下跳。可见,气是极其容易受影响的,我们的不良情绪就是气的“致命杀手”。气不按照正常的秩序运行,水谷营养就无法送达该去的脏腑,就会造成营养的缺失。而我们不了解这一点,盲目进补,后果就是一边营养不足,一边垃圾过多。不仅如此,气本身的纠结还会导致各种病的发生,很多都和气没有正常运行有关。所以说,要养生,先要养心,心平气自和,气和则百病不生。而养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如登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是寻常百姓能做到的?实际上,无欲无求不仅一般人做不到,也完全没有必要。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杜绝负面情绪,逃避压力,而是勇敢地面对这些,以正确的方式来化解这些。而调气就是生活压力和身体健康之间的一个调节器,每天奔波忙碌之余,抽几分钟做做深呼吸,隔几天练练太极拳,就好像给的体内环境来一个大清扫,体内没有了杂质,气血运行正常,自然就不会再受疾病的折磨。如此一来,整日里又何须为健康而担忧呢?
养生就是养气血,气血要补更要运!“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人体最需要的就是气和血。可以说人体就是靠气血在供养着,气行血行,气滞血淤。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就会健康长寿,否则人就容易得病。中医所推崇的阿胶、红枣、当归,留传千古的四物汤等都是补血的;而气功、太极拳、六字诀等都是用来调气的,只要气血和顺,人体自然不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说,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气血。而养气血又分两个方面:一是补,通过睡眠、药物和食物等方法来补充足够的气血,气血充足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二是运,光把气血补足了不够,还得把它们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否则还是徒劳无功。这就相当于我们开工厂,先要投资(买药物和食物),然后生产出成品(经过脾胃消化成气血),然后再运输出去(气血运行),前面都是辅助工作,最后才是产生效益(身体健康)的关键。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说“气血流通为贵”也是这个意思。如何补足气血呢?现在的人物质条件充裕,第一方面也不用格外强调。反倒是第二方面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似乎吃进去了东西,就等于补充了营养,身体就健康了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自然界的风寒燥火,人的喜怒哀乐,都会对气血的运行产生影响,会干扰本来正常运行的气血,使之偏离正常的轨道,从而导致脏腑得不到该有的滋润而出现病变,所以中医说“怒伤肝,恐伤肾”。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气血顺畅运行,不出现逆转呢?这个就得从经络来说了。我们知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经络,气血如果运行不畅,就会堵在那里,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将堵塞的经络打通。所以,中医最强调的一个词就是“疏通经络”。在我们人体内有12条正经,8条奇经,气血运行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不定在哪个地方就淤滞了。一般来说,淤滞的地方按压会疼痛,这也就是中医说的“痛则不通”。这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这些痛点上以按摩的手法轻轻揉按,揉到不痛了,问题也就解决了,这就是“通则不痛”。身体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反应在经络上,哪里出了问题,就在对应的经络上敲敲揉揉,找到痛点,揉到不痛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是,这些痛点如果不按、不理会的话,我们一般是感受不到的(除非淤滞到一定程度)。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跟我们的身体“对话”,洗澡时、睡觉前,在身上多捏捏、多按按,这就好像公司的高层管理一样,没事要多去公司的各个部门走走,这样才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掉,免得留下后患。不过,凡事要因时因事而异,我们不可能同时走遍三山五岳,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照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当心情郁结的时候,要想着可能肝经有淤滞;一顿不小心吃多了,或者油腻了,饭后两小时想着推推脾经;工作累了,压力大了,晚上想着好好地揉揉心包经……这样,身体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服务。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问题总会层出不穷,而生活就是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要想一下子解决掉所有的问题,一劳永逸,是懒惰者的想法。
养生先养心,养心先调气!百病生于气,喜怒哀乐都会导致气的上蹿下跳。可见,气是极其容易受影响的,我们的不良情绪就是气的“致命杀手”。气不按照正常的秩序运行,水谷营养就无法送达该去的脏腑,就会造成营养的缺失。而我们不了解这一点,盲目进补,后果就是一边营养不足,一边垃圾过多。不仅如此,气本身的纠结还会导致各种病的发生,很多都和气没有正常运行有关。所以说,要养生,先要养心,心平气自和,气和则百病不生。而养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如登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是寻常百姓能做到的?实际上,无欲无求不仅一般人做不到,也完全没有必要。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杜绝负面情绪,逃避压力,而是勇敢地面对这些,以正确的方式来化解这些。而调气就是生活压力和身体健康之间的一个调节器,每天奔波忙碌之余,抽几分钟做做深呼吸,隔几天练练太极拳,就好像给的体内环境来一个大清扫,体内没有了杂质,气血运行正常,自然就不会再受疾病的折磨。如此一来,整日里又何须为健康而担忧呢?
养生就是养气血,气血要补更要运!“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人体最需要的就是气和血。可以说人体就是靠气血在供养着,气行血行,气滞血淤。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就会健康长寿,否则人就容易得病。中医所推崇的阿胶、红枣、当归,留传千古的四物汤等都是补血的;而气功、太极拳、六字诀等都是用来调气的,只要气血和顺,人体自然不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说,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气血。而养气血又分两个方面:一是补,通过睡眠、药物和食物等方法来补充足够的气血,气血充足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二是运,光把气血补足了不够,还得把它们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否则还是徒劳无功。这就相当于我们开工厂,先要投资(买药物和食物),然后生产出成品(经过脾胃消化成气血),然后再运输出去(气血运行),前面都是辅助工作,最后才是产生效益(身体健康)的关键。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说“气血流通为贵”也是这个意思。如何补足气血呢?现在的人物质条件充裕,第一方面也不用格外强调。反倒是第二方面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似乎吃进去了东西,就等于补充了营养,身体就健康了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自然界的风寒燥火,人的喜怒哀乐,都会对气血的运行产生影响,会干扰本来正常运行的气血,使之偏离正常的轨道,从而导致脏腑得不到该有的滋润而出现病变,所以中医说“怒伤肝,恐伤肾”。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气血顺畅运行,不出现逆转呢?这个就得从经络来说了。我们知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经络,气血如果运行不畅,就会堵在那里,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将堵塞的经络打通。所以,中医最强调的一个词就是“疏通经络”。在我们人体内有12条正经,8条奇经,气血运行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不定在哪个地方就淤滞了。一般来说,淤滞的地方按压会疼痛,这也就是中医说的“痛则不通”。这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这些痛点上以按摩的手法轻轻揉按,揉到不痛了,问题也就解决了,这就是“通则不痛”。身体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反应在经络上,哪里出了问题,就在对应的经络上敲敲揉揉,找到痛点,揉到不痛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是,这些痛点如果不按、不理会的话,我们一般是感受不到的(除非淤滞到一定程度)。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跟我们的身体“对话”,洗澡时、睡觉前,在身上多捏捏、多按按,这就好像公司的高层管理一样,没事要多去公司的各个部门走走,这样才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掉,免得留下后患。不过,凡事要因时因事而异,我们不可能同时走遍三山五岳,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照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当心情郁结的时候,要想着可能肝经有淤滞;一顿不小心吃多了,或者油腻了,饭后两小时想着推推脾经;工作累了,压力大了,晚上想着好好地揉揉心包经……这样,身体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服务。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问题总会层出不穷,而生活就是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要想一下子解决掉所有的问题,一劳永逸,是懒惰者的想法。
这里的形就是五脏:心、肝、肺、脾、肾,而神则是指五脏当中所藏的人的精神心理因素:神、魂、魄、意、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志。五志,也就是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物质基础,即精气,而精气是贮藏在五脏当中的。精气是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来, 所以,当人不吃饭,气血供给不足的时候,神就会离开自己的“宫殿”去“觅食”,神是五脏的主帅,它一旦离开,必然会引发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中国人一再强调“民以食为天”,吃饭就是在给我们的“五脏神”祭献贡品。五脏藏五神,心、肝、肺、脾、肾五脏当中分别藏有神、魂、魄、意、志五志。气血不足会导致“五脏神”出位,“五脏神”出位会表现在我们的性格上,如有的人经不起刺激,稍微刺激一下就怒不可遏,这样的人很明显是肝血阴虚,肝阳亢盛;而工作过于劳累的人,经常会感到腰酸耳鸣,记忆力下降,连思维都会迟钝很多,这往往是脾和肾的气血供养不足导致的……这在一方面提示我们,如果最近情绪和往常不一样的话,一定要及时反省一下,是不是对哪位“神”的照顾不到位,赶紧调整一下,好好去“祭拜”一下我们身体的“五神庙”,以求身体健康,生活平安。当然了,神是由五脏中的精气升华而来的,但不仅仅受气血的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阅历以及生活环境都会左右他的“神”。同样一件事情,在甲看来,无伤大雅,但在乙看来,却是气愤不止,这样也会伤害我们的五脏。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很强调修身养性,将其放在一个至高点上,《黄帝内经》中更是一开篇就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后面的文章当中也反复强调“神安则延寿,神去则形散”,就是告诫人们不要思虑太多,那样会伤害身体,因为神虽然是在形的基础上产生,但对形有主宰作用。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真正保证身体健康,除了从饮食、运动等方面来保证气血供应,让“五脏神”不出位之外,也要在生活中多加修炼,提升自己的胸襟和气度,尽可能地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为小事而引起情绪上的波动。
六淫伤形,七情伤神,神伤才是身体真正的克星!一是自然界的“六淫”;二是人内在产生的七情。说直白点,就是人栖身的两个大环境,一个是自然环境,一个是社会环境。“六淫”说的是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连小孩都知道,冷了要加衣服,下雨了要打伞,用这些方法来抵抗自然界的“六淫”。可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却很少有人想到。我们每天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要面临各种不同的事情,这些事情和自然环境一样,会导致我们身体、心灵发生变化。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抵抗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喜怒哀乐,悲哀忧愁,不让它伤害我们的身体呢?我想很多人会奇怪或根本没有意识到精神、情绪上的东西也会对身体造成伤
文章评论
笑对人生
[em]e183[/em] [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