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农村婚俗

个人日记

         结婚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所以,对于如何操办婚事可马虎不得,在我们农村,更是讲究得很。

       先说这见面,必须要选个好日子,初五、十四、二十三 是月忌,切不可轻举妄动。最好选择三六九等一些良辰吉日方可见面。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互相有了好感,就要去双方家里拜见父母,第一次登门,无论男女都要谨小慎微,带上丰厚的礼品,特别是男方,拿的礼物轻了人家会说咱小气,现如今这媳妇儿不好说,所以更得极力表现,大包小包地往未来的丈人家拎,惟恐落下抠门的嫌疑。
男女双方没意见了,媒人就要张罗让结婚了。结婚的日子要找专业的“合婚人士”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属相方位拟定结婚的黄道吉日。

        结婚的前一天,男家要带上很多礼物来女家,我们这里叫送“离娘面”,说是离娘面,其实可不只是面,还有很多东西,一般有:面粉两袋、大米两袋、生猪肉半块(就是整猪的一半)、粉条两捆、方便面两箱、白酒两箱、香烟两条、生面条一抬箩 。男家来很多人,除新郎外,还有娶亲的、主事的等十来个人。女家也不能慢待,呼朋唤友,本家的婶子大娘,街坊邻居都要来帮忙,大摆筵席招待。男家走的时候女家的婶子大娘要在男家的抬箩里放一大块光溜溜的石头,还要放一小把香菜、大葱,预示今后小两口实心实意,永不分离。

        结婚那天的讲究最多,新娘换好上轿的新衣服后,要在腰间系上一对铜镜子,叫做“照妖镜”,以防路上有妖魔鬼怪缠身;轿车上还要放一件狗皮大衣,据说是为了辟邪;上轿之前还要用一把新笤帚把轿车打扫一遍(现在简单了,都是用手电照一照,要照到娇子的各个角落)扫轿人口中还要念念有词;无论是新郎去娶亲还是新娘上轿,都要在家中正对堂屋的院中设一方桌,桌中间红香一柱,左右两边摆放着两根红烛,等到新娘上轿、新郎迎娶出门之前,要点燃蜡烛、红香,还要点燃黄纸,口中念道:今天是孩子大喜的日子,敬请各路神仙保佑孩子们一切顺利。

       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把新媳妇娶进了家,下轿时要选一位长相姣好、儿女双全的女性手托一大红托盘,里面有红线、两个小红纸包,还有装钱的红包,
准备给新娘“上头”,新娘的车上有一压轿的小男童,把红包给了压轿的小男童,把孩子抱下来,新娘才能下轿。上头的人掀开轿帘将俩红纸包包塞进新娘的鞋里,红纸包里包的是麦子,称作“迈门子”,预示进了婆家们就能生孩子;新郎把新娘抱到洞房,坐下来后,需要把窗帘打开(过去是撕糊窗户的纸,现在没有了那样的老房子);新娘坐到了婚床上,第一项就是洗手,上头的人给新娘子端着新脸盆,拿着新毛巾,新娘象征性地洗洗手;看热闹的人们开始抢新娘搁到床上的脸盆里的瓜子糖果,到被子里找花生红枣吃(缝喜被时要在被子角放上花生和大红枣,预示新媳花花搭搭的生,不能只生一样)。

       中午十二点开席,男家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要来贺喜上礼钱,席间,那些晚辈儿要“闹公婆”:往公婆脸上抹锅烟黑,还要用红色的酒盒做一个高高的帽子给公婆戴上,帽子两边挂着对联,新任老公公帽子上的对联是:高兴高兴真高兴,今天当上老公公;新任老婆婆的是:乐呵乐呵真乐呵,今天当上老婆婆;更有那些爱热闹的年轻人还要把公公婆婆抬起来,把他们的屁股朝墙上戳,俗称“shao墩”。

        晚上,周围的乡亲们都要到结婚的这家吃“交心面”,先给一对新人煮一碗,里面有方便面、荷包蛋,还要让老公公拌上大面疙瘩(必须要大,不能煮熟),然后让公公递给儿媳妇,婆婆递给儿子,新娘咬一口大面疙瘩,老公公还要问:生不生?新媳妇需答曰:生!预示早生贵子。然后一对新人把碗里的面你挑给我点,我挑给你点,互相喂吃一口,即为“交心面 ”;新人吃好后,闹新房的开始出去吃喜面,煮鸡蛋吃,一大院子人又说又笑,好不热闹!

       大家都吃饱了,新郎的婶子大娘就要去到新房给新人铺床,口中念道:新郎新娘入洞房,婶子大娘来铺床,扫扫表儿,生小小,扫扫 里儿,生个女er;东扫扫、西扫扫,来年生个胖小小,东nan  nan,西nan  nan,来年生个胖蛋蛋。还要在褥子下面放两块圆溜溜的石头蛋儿,预示第一个生儿子。一对新人入洞房。闹新房、看热闹的去到院子里吃喜面、煮鸡蛋吃。

       以上是我们家乡结婚的一些习俗,
相信我写的还不够全,欢迎空间里家乡的朋友给我补充,我还可以随时添加。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陈旧的习俗慢慢被年轻人摈弃,但是做长辈的还是愿意遵循这些传统的习惯,感觉这是孩子的终身大事,图的是个吉利,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 


                                                                                                                                                                           好人一生平安写于2014年12月14日夜 




文章评论

蓝兰

坐上姐姐沙发慢慢欣赏[em]e192[/em] [em]e192[/em]

蓝兰

今天,蓝兰有时间仔细的阅读了姐姐的日志,姐姐把你们那里的婚俗写的很细致。

老教师

平安,这个我就不能点赞了![em]e112[/em]因为这里说法太多了,太麻烦了。[em]e189[/em]

老教师

平安,我进来才知道这是你的日志![em]e120[/em]

蓝兰

我们这里的婚俗给姐姐你那里有一些出入,青年男女交朋友,经过双方家长同意后,首先是女方先到南方家里上门,叫看家务。那天,女方家的主要亲戚都要去,一般有10个人左右吧,在南方那里住一宿。第二天离开时,男方家长要打发女方亲戚每人两包糖,一张毛巾,打发女方本人至少120元钱,叫月月发。

蓝兰

接着,男方也要去女方家上门,要拿很多礼品,女方家长打发男方家亲戚的礼物都差不多,要给男方本人置办一身衣服。

老教师

平安,我觉得你明白的很多,清楚的记忆,写的很全面,,,,,我也了解了你们这里的情况![em]e142[/em]

蓝兰

男女双方上门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都觉得合适,双方家长就要商量准备办婚礼了,双方的亲戚名单,酒店档次等等。等到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要到女方家里送彩礼,我们这里大多数都送钱。

刘汉【围炉取暖,忙】

我们徐州那里结婚头两天男方父母和媒人到女方商讨结婚事情,不带礼物的。有的事情商量不好可能好好的一对新人就拜拜。结婚那天男方必须给女方9斤的猪肉,中间割一刀口,喻示女儿是娘的心头肉。忙抢你沙发【坐】错了[em]e113[/em] ..

老教师

你们这里的风俗,和哈尔滨有一些相同的,但是大部分都不相同。比如头一天去新娘家拿的东西不一样!我们就四样:离娘肉不超过三斤——带骨的五花;粉条两把用红线绑好;两把完整的大葱,,,,,你们这里说法太多了![em]e100[/em]

蓝兰

结婚前,男方家长要给未来的儿媳买金戒子,金耳环金项链,叫“三金”。结婚当天,新郎本人带着亲戚朋友开着婚车去女方接亲,要经过很多关卡,红包要准备很多,道道关卡通过后,把新娘抱上车,婚车在预先准备街道,景区游车后去酒店,在双方亲戚朋友聚餐前,请专业的司仪主持婚礼,双方父母都得上台,接受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敬茶改口叫爸爸妈妈,等他们都改口叫了爸爸妈妈后家长们都要给改口红包,每个红包不得低于120元钱。

云儿飘飘

我们这是男方和家长和介绍人一起带着糕点水果到女方家商量结婚事宜

蓝兰

婚礼结束后,亲戚朋友点歌,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聚餐正式开始,餐后朋友们打打麻将,自由活动,没事的亲戚都在酒店吃过晚餐后在回家。酒店的所有开支一般都由新郎那边出。新娘那边接受的礼金,家长会给自己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