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维多利亚时代,湮灭的世界级艺术精品之二

手机日志


         《画廊与工业展厅》(The Picture Gallery and Industrial Hall)。早期世博会包括艺术展览。
支持陈丹青艺术圈,请分享转发。QQ:879889286  信号:meishu8       
  
         《眼睛,再看我最后一次!手臂,再拥抱我最后一次!》(“Eyes, look your last! Arms, take your last embrace!”),作者Frank Dicksee。这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句台词。 
  
         《修鞋店》(A Cobbler's Shop)。一位妇女脱了鞋,靠墙站着等待修理自己的鞋子。修鞋的是一个孩子。
  
         《古埃及的一场音乐会》(A Concert of Old Egypt)。
   
          这一套五篇博文,搜集整理了1880-1899年的20年里360多幅大英帝国档案里的世界艺术精品。
       1880-1899年的20年,日本兴起的关键时期,史载:日本在19世纪最后20年里,成为世界五强之一。
       1880-1899年的20年,满清经历了洋务运动鼎盛期,1894年中日战争失败,以1900年八国联军结束。
       110-130年前的这些作品,全部是世界级精品:
       1.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评奖和获奖作品,当时是维多利亚时代后期的黄金时代(Golden Time)。
       2. 这里选出的作品,也是从此湮灭的作品:不是消失了,而是被私人或机构收藏或至今没有解除版权,互联网上无法查到,即使查到也是小型版面。越有名,越湮灭。有的艺术品原本就是定制的。
       3. 这些也是“新”作品:2008年微软赞助处理上网刚刚发表。都是黑白的,因为存在版权。不过专业摄影师都喜欢黑白照胜过彩照。2008年的微软工程再次证明艺术的生命力,就像希腊雕塑的魅力是永恒的。
       综上所述,这五篇博文的系列起了这样一个似乎有些矛盾的奇特名称:湮灭的世界级艺术精品。
       日本明治维新,提出“脱亚入欧”的原因很多。日本人自己写到:“欧美尤其大英帝国的艺术作品震撼了日本的朝野而大大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步伐”。这些都是皇家艺术学院的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提出的参选和获奖作品,每一幅作品介绍和评论都很丰富。这里只能译出名称或概要。此处无声胜有声。此外,专家的意见也是个人观点。
       110-130年过去了,大约是两个60年,两个甲子。历史总是那么嘲弄人:如果大清朝野当时也都看到这些,也会像日本一样脱亚入欧走上现代化。可惜历史无法假设,这些有伤风化或冲击满清意识形态的作品全部被屏蔽了,直到互联网出现,直到微软工程把这些作品放上互联网。
       110-130年过去了,两个60年,两个甲子过去了,这些艺术品依然光辉永存。
       注:作品基本按照参选和获奖的时间排列,次序不分先后。
  
         《市场的一个角落》(A Corner of the Market-place)。
         妇女是最喜欢逛市场的,但是有了孩子之后,看护孩子比逛市场更加重要了。
  
         《在康沃尔的海滩卖鱼》(A Fish Sale on A Cornish Beach)。
  
         《波斯,一个中世纪的床和卧室》(A Medieval Bed and Bedroom-Persia)。
         这幅作品得到褒奖的原因是真实再现了波斯的中世纪时期的贵族生活设施。
  
         《一个波兰村庄的11月》(A Polish Village November)。
  
         《一曲海上的田园牧歌》(A Sea Idyll)。这是一幅浪漫主义的杰作。
  
         《一支没有歌词的歌曲》(A Song Without Word)。
         这个标题起得非常巧妙,无论孩子还是小狗,唱歌的时候要么没有歌词,要么含混不清。
支持陈丹青艺术圈,请分享转发。QQ:879889286  信号:meishu8       
  
         《一场街头口角》(A Street Wrangle)。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评审艺术品的标准,难以形容:街头两个泼妇的吵架,也成为优秀作品,并且不知道被什么人收藏起来,至今看不到原作了。艺术再现生活,艺术服务社会等都是英国提出的理念。
  
         《湿热难耐的一天》(A Sultry Day)。
  
         《一个塔索读者》(A Tasso-reader)。
         托尔夸托·塔索(Torquato Tasso,1544-1595)是著名的意大利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历史史诗,长诗《解救耶路撒冷》(La Gerusalemme liberata,英语Jerusalem Delivered),描述了基督徒和穆斯林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基督教的军队攻陷耶路撒冷的历史故事。塔索还创作了牧歌剧(Pastoral,宫廷游园会戏剧)《阿敏塔》(Aminta),叙事诗(Epic poetry)《里纳尔多》(Rinardo)等,被罗马教皇封为桂冠诗人。
         根据他的故事改编的《里纳尔多和阿米达》(Rinaldo and Armida)至今还在世界各国演出。托尔夸托·塔索创作的很多艺术人物已经成为西方文学的一批不朽的形象。
  
        《一个咒语》(An Incantation)。作品中的女巫的神态描述,惟妙惟肖。
  
         《一个意大利式花园》(An Italian Garden)。
  
         《在弥撒上》(At Mass)。弥撒是基督教的一种仪式,不同教派的仪式内容和形式不同。
  
         《在泉水边》(At the Spring)。
  
         《布里奇特》(Brigitte)。一个街头的女小贩。
  
         《白金汉宫,大楼梯》(Buckingham Palace-The Grand Staircase)。这是白金汉宫里的真实的场景。
  
         《小瀑布与嘹望塔》(Cascade with the Watch Tower)。
  
         《克洛里斯》(Chloris)。希腊神话中多个女性人物用这个名字。意大利和法国画家也创作了很多克洛里斯形象。但是上面这幅作品中的人物是一个英国女郎,一改所有的历史形象。
  
         《大卫》(David),一个年迈的以色列国王形象。据说,大卫先后有8-10位妻子,他娶的最后一位妻子已经不是为了性和繁衍后代,只是帮助温暖大卫的身体:年老体衰,所有人间繁华金钱美女都已无意义。
  
         《里维埃拉的退潮》(Ebb-tide on the  Riviera)。里维埃拉(Riviera)是法国和意大利等地的地中海边的城市,这个名词起源于拉丁语Liguria。现在这个名称的沿海城市越来越多,“成为温暖的海岸城市的代名词”,例如中国珠海就被海外称为中国的里维埃拉。
  
         《被驱逐了》(Evicted)。这个名词Evict(Eviction)系指依法从土地或房子里赶出去。
  
         《哈德威克庄园,入口大厅》(Hardwick Hall, the Entrance Hall)。
         建于1590-1597年哈德威克庄园是伊丽莎白女王的乡间别墅之一,多次转手其他英国贵族,现在对外开放参观。这座庄园是英国最著名的文艺复兴建筑(Renaissance style of architecture)之一。
  
         《哈德威克庄园,画廊》(Hardwick Hall, the Pictuer Gallery)。
         英国的贵族庄园的数量,没有查到具体数字。贵族和有钱人家,都有自己的画廊,其他房间的布置也常用绘画,这就是为什么英国的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湮没”的原因:这些作品并非消失了,而是留存在民间,不再公示,并且一般也不愿意对外公开。还有很多作品,原本就是订做的艺术品。
  
         《哈特菲尔德庄园的花园》(Hatfield House Garden)。
         哈特菲尔德庄园是1611年建成的庄园,现在属于塞西尔侯爵(Robert Gascoyne-Cecil, 7th Marquess of Salisbury)。这座庄园对外开放参观,这里的大花园(Great Garden)非常著名。
  
         《主要大街与市政厅》(High Street with the Town Hall)。
  
         《我们如何在康沃尔海岸外面捕捉沙丁鱼群》(How We Caught A Shoal of Pilchards off the Cornish Coast)。作者亲身参加捕鱼后创作出这幅作品。英国艺术作品非常接近生活,这幅作品是一个典型例子。
  
         《在蒂罗尔高地》(In the Tyrolese Highlands)。
         蒂罗尔高地属于奥地利:每个人的服装都描述得非常仔细,男人们的眼睛都不由自主地盯着漂亮的少妇。
  
         《锡耶纳大教堂内部与讲坛》(Interior of Siena Cathedral with Pulpit)。
         锡耶纳(Siena)是意大利锡耶纳省首府,锡耶纳大教堂建于1215-1263年,内部外部都采用了白色-墨绿色大理石。锡耶纳旧城区的文化和艺术遗产非常丰富,现在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1477年勃艮第的玛丽宣誓尊重布鲁塞尔的公众权利》(Mary of Burgundy Awearing to Respect the Communal Rights of Brussels 1477)。
         勃艮第的玛丽(Mary of Burgundy,1457-1482)出生在布鲁塞尔,她是勃艮第公爵大胆的查理(Charles the Bold)的唯一的孩子。1477年,大胆的查理战死,玛丽宣誓登基时,年仅20岁。
         此后,玛丽继承爵位统治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南部地区5年,直至1482年25岁去世。这位女公爵非常富有,史称富有的玛丽(Mary the Rich)。史料记载勃艮第的玛丽是绝代美女,喜好各种体育运动。这位女公爵的丈夫更加著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1459-1519):
         1477年1月5日:大胆的查理战死,他唯一的孩子,勃艮第的玛丽继承公爵爵位。
         1477年8月8日:玛丽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成婚,神圣罗马帝国以婚姻并吞法国南部和低地国家大片领土。
         1482年3月27日:喜好运动的玛丽骑马摔死,年仅25岁,归葬在比利时的布鲁日(Bruges)。玛丽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生了3个孩子,她的儿子腓力一世(Philip I of Castile)继承了她的爵位。
         1496年10月20日:玛丽的儿子腓力一世娶了西班牙王位继承人胡安娜(Juana),拥有了西班牙。
         1519年1月12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去世,葬在奥地利;他的心脏被取出来,和玛丽的尸体葬在一起。
         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是在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手里奠定基础的:两桩政略婚姻,使得奥地利拥有了低地国家,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地区。这两桩政略婚姻都与玛丽有关。
         哈布斯堡王朝是13世纪起家于瑞士的一个德意志贵族家族,通过政略婚姻(Marriage of convenience)成为欧洲最大的一个松散帝国。这个王朝的特点之一是多产,超过10个孩子的皇帝夫妇有6人(10-16个孩子)。由于过多的近亲结婚,17世纪开始整个家族后裔的体力和智力普遍低下,畸形孩子很多,18世纪王朝瓦解。
  
         《一个支持移居学校的受托人会议,教师正与他们讨论》(Meeting of the Trustees of A Back Settlement School, the Teacher Talking Them Over),作者Robert Harris。
         英国是一个大量移民和殖民海外的国家,如何鼓励和支持移居海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当时英国建立了相关的学校教授有关的课程,这些活动被称为支持移居(Back Settlement)。
  
         《记忆》(Memories)。
  
         《殖民地展览:米尔福德桑德》(Milford Sound-Colonial Exhibition)。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艺术展览还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殖民地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称为殖民地展览(Colonial Exhibition)。米尔福德桑德(右图)是新西兰南岛西南部的一个峡湾,这幅作品几乎完美再现了秀美风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称这里是世界第八大奇迹,2008年世界旅游调查中列为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现在是新西兰最著名的旅游地之一。
         这里没有统一译名,有时称为米尔福德峡湾,有时称为米佛峡湾。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