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对联·第六章 装饰性对联
个人日记
要是细分起来,这一大类对联比较杂,凡是不属于春联、喜联、寿联或挽联的对联,几乎都归入这一大类之中。它们大致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类:
一、门联和行业联:门联是漆写在两扇大门之上,或者悬挂在大门外的立柱上的。又可分为住宅门联和行业门联两类。行业联,除了门联以外,还有装饰在室内的,装饰在室外其他地方的。解放后,新建筑多采用西式,只一扇门,或用转门等,门联已经不大时兴了。行业联也趋于消失。作为行业联的一个新变种,是为了广告效应而征集的行业联。这种联往往作出来并书写出来而不张挂,却用来在报章杂志上作广告。
二、室内外装饰联:名胜风景区、园林内、寺观中,以及古代宫殿、官署衙门、学校等处的室内外,作为装饰用途的对联是大批的。家庭中使用的室内装饰联,至今活跃在知识分子的书房、卧室、客厅等地方。新建的纪念堂内外,也常用对联装饰。其中,宗教寺观等处的内外对联有其本身的宗教性质和宣传色彩。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把室内外装饰联统一再行划分为:
一、主要供应家庭、个人使用的,即私人应用的。
二、带有公共性质的。
在第二类中,宗教性质的带有特殊性,我们另编一章叙述。本章分述公私两类装饰性对联。
第一节 个人与家庭用的室内装饰联
室内外装饰联与环境的关系
在这里,得先把室内装饰联与环境的关系说一说。它不但涉及本节,而且关联到所有的室内和室外装饰联。
室内外装饰联,可说是室内和室外环境加工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拿室内联来说,一定得和全室的环境相调和,力求溶入整个大环境之中,要能加强而不可破坏整体环境。最好是和经常活动于室内的人物的风格高度一致。这一点,我们看看《红楼梦》中对联的安排便可恍然。
《红楼梦》第三回中,是这样描述荣国府正院堂屋的匾额与楹联的: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是“荣喜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嵌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
●●○○○●●
堂前黼黻焕烟霞。
○○●●●○○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这还使我们知道了,清代这种木质的平板或抱柱的半圆形的,悬挂在室内墙壁上或室外柱子上的楹联及其载体,称为“联牌”。
《红楼梦》第八十九回(高鹗续补)中,描绘阴历十月初林黛玉房中应时当令新添的室内装饰:
宝玉走到里间门口,看见新写的一副紫墨色泥金云龙笺的小对,上写着:
绿窗明月在;
●○○●●
青史古人空。
○●●○○
……一面看见中间挂着一幅单条,上面画着一个嫦娥,带着一个侍者;又一个女仙,也有一个侍者,捧着长长儿的衣囊似的。二人身边略有些云护,别无点缀。全仿李龙眠笔意。上有“斗寒图”三字,用八分书写着。
我们在本书中还引了《红楼梦》第五回秦可卿卧室联,第四十回探春书房联,这些对联都起着烘托并显露出主人公精神面貌的作用。至于“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对于室外装饰联与大环境配合的记述与议论,正是绝妙的对室外联必须与环境调谐的说明。
从形式、载体方面看,室内和室外装饰联可说是各类对联中最为百花齐放的,一般总是要求尽量地在与大环境调谐时做到精巧雅致。室内装饰联从字体、书法、尺寸、字数到载体与颜色,都是多种多样,用意应和全室环境紧密调谐,更要兼顾在室内经常活动的人,以及常来常往的人们。要能够切合主人身分,要作到使客人们能懂得能欣赏。可以举出两个极为特殊的例子:两面看字联。
《楹联续话》卷四引:
黄右原曰:“从来联语,纸书居多。或刻以竹木,或用漆加云母石,且有嵌牙玉者。至吴山尊学士,始出意制玻璃联子。一片光明,雅可赏玩。惟字画不能无反正之嫌。学士又运其巧思,使之表里如一。其句云:‘金简玉册自上古;青山白云同素心。'上制一横额,题‘幽兰小室'四篆字。又请孙渊如观察以双款篆书‘山尊先生'、‘孙星衍'七字。正面反面并是一样。其巧不可阶如此。”
郑逸梅《艺林散叶》第108则有云:
陈蝶仙筑蝶庄于西子湖头。以爱镜故,廊间多置长镜。但楹联入镜,字作反影,颇以为憾。因拟用字之正反相同者为联以张之。其女小翠曾撰若干联,其一云:“北固风云开画本;东山丝竹共文章。”盖繁体字适相称也。
这两联真是匪夷所思。不过,镶挂此种对联,室内其他装饰,包括室中宾主在内,都得雍容华贵,显示出温文尔雅,才能于富丽中显露才华。试想,如果室内贴有几张外国商店美女宣传画,再搭上几个赌徒推牌九,呼幺喝六,啤酒瓶子乱扔一地,烟气腾腾,那形成的对比也就太强烈了。
室外装饰联也是如此。应注意其内涵与外表的配合。如新建的黄鹤楼、滕王阁等名胜楼阁,富丽堂皇,联语须阔大恢宏,载体应金碧辉煌,这才有吞吐江湖气象。有的草亭萧寺,最宜野趣天然,若挂上金字匾额与楹联,就消受不起了。
室内装饰联举隅
室内装饰联,就其安置场所论,主要在书房、客厅、卧室;就其作者来源论,不外主人自作、他人赠与、采买三途。
明清两代到民国年间,对联盛行,差不多的人家总会张挂一副以上的对联。“联话”等书籍中记载,对联爱好者甚至连厕所也拟有对联,是否张挂无考。当代则对联热已经降温,城市住宅建筑多为单门无堂屋之西式,知识分子居住条件欠佳,室内书柜占据大量墙壁,对联的生存空间极端缩小。可以说,除了在小范围之内,个人应用的室内装饰联已经不太时兴了。最近有少数爱好者(包括一些建筑师)提倡在公共建筑如大宾馆的客房内布置对联,倒是一条推广的路子。
除了宫殿等大型建筑物以外,一般建筑室内空间狭小,因而不能张挂字数多、尺寸大的对联。这是写作此类联语时必须首先考虑到的问题。其次,由于长期使用,有时效的内容最好不用;吉祥话多说,倒霉的字眼别使。勉励上进的格言最受欢迎。
以下,略举一些清代至近现代的室内联,供读者参考:
渔洋山人王士祯,是清代康熙年间大诗人,文坛领袖,又屡任与科举有关的高官,门下士极多。他的弟子殷誉庆赠他的一联著称于联书与笔记中:
天下文章,莫大乎是;
○●○○ ●●○●
一时文士,皆从之游。
●○○● ○○○○
平仄不调谐之处颇多,内容却是善颂善祷。虽略有夸张,按王氏当时的情况,也还当得起。另有一副赠王氏的联语:
尚书天北斗;
●○○●●
司寇鲁东家。
○●●○○
平仄和谐。王士祯曾任刑部尚书,故联中以孔子任鲁司寇为比。同时切合王氏为山东人,更切合他是—代宗师。以王氏比孔子,则有点比拟不伦了。据清代梁章钜编著的《楹联丛话》卷九中记载,这是那专爱拍大官僚马屁声名狼藉的钱名世所作。钱名世后来写诗拍年羹尧,拍出大漏子,被雍正皇帝封为“名教罪人”,那是后话了。但从此也可看出,送人联语,要悠着点儿,不可顺口开河,诌媚过甚,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赠人的和自己撰写的室内联,一般悬挂在书房、卧室、客厅,以用格言者为多。其中盛行集句联,先举几副奇特的室内联:
天地埋忧毕;(《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小客昆山》)
○●○○●
关山拭剑行。(《送刘三》)
○○●●○
这是康有为集龚定庵诗句,突兀奇倔,不可以常例度之。其中夹带“埋忧”、“拭剑”则毫端似有杀气。我辈后学,无康圣人之德能、身分与湖海豪气,必须以画虎不成为戒,万不可学此种口气。据郑逸梅老先生编著的《南社丛谈》记载,此联为陆丹林(1896—1972)所得,极为欣赏。陆氏脾气与常人不同,也许敢张挂。
精神到处文章老;
○○●●○○●
学问深时意气平。
●●○○●●○
这是清代石蕴玉所作。
养天地正气;
●○●●●
法古今完人。
●●○○○
这是孙中山先生写来赠人的室内联。
再举几副有特色的:
《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载有:
葛秋生姑丈(庆曾)斋中悬一联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语极清新。“青山”句,秋生自拟;“红豆”句,则许滇生侍讲所对也。
郑逸梅《艺林散叶》第2986则有云:
章松庵有句:“水月松风招白鹤”,苦无对句。陈栩园云:“何不对以‘石泉槐火煮乌龙'。”章大喜,请人书为楹联。
此两联以清新雅致见长。
写作此类联,除了格言等常见内容外,更有切合受联者的某种特点的:
《楹联丛话》载沈廷芳赠董文恭(诰)联云:
著书台迥名繁露;
●○○●○○●
入画山多学富春
●●○○●●○
一切姓,一切地,又切其人善画。
《两般秋雨庵随笔》中则载有:
嘉庆中,有曹姓人为彭泽令。其友赠一联云:“二分山色三分水;五斗功名八斗才。”一切官地,一切姓,运典恰切。
写作室内联的大忌,是和受联者开玩笑。例如,清代有人给董姓人家客厅写联:
贤者亦乐此;
○●●●●
卓尔末由从。
○○●○○
这是“冠顶”格,骂姓董的不是董贤,就是董卓。后来被纪昀看出,方才撤除。
再有,上面已经说过,不可用不吉祥的字里字面。例如,吴佩孚在被北伐革命军打败后流寓长江上游时,写给一位姓王的男子的一副联:
登楼文士思家国;
○○○●○○●
誓墓将军惜岁华。
●●○○●●○
上联用王粲《登楼赋》典故;下联用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在先人墓前发誓不再出仕的典故。上联讲的是姓王的背井离乡,下联警告他不可空抛岁月。倒是很反映吴氏自己当时的心境。联中出现“誓墓”字样,您说可让人家怎么张挂呢?
第二节 亭联、桥联、戏台联
具有公共场所性质的地方甚多,此类联语也多,不能遍举。这里只列举三类。它们都具有独立或半独立性质,并极富中国特色。以此来代表具有独立性质的公共场所联语。
亭联
亭和塔,是中国建筑中最有个性特点的。中国建筑困于四合院框架,大同小异。亭和塔,除了双亭双塔以外,雷同者不多,是中国建筑中最为百花齐放的两种类型。塔,多为宗教建筑,暂且不论,先说亭联。
半山亭联:
大观在上;
●○●●
小住为佳。
●●○○
“小住”的“住”,意为“暂停,暂时休息”。
长沙岳麓山望湘亭联:
西南云气来衡岳;
○○○●○○●
日夜江声下洞庭。
●●○○●●○
上联仰首往山脉来处看,同时仰观天文气象。下联低头往江水去处看,实为俯察水文地理。这种观察实际上带有想像性质,却更增加了此联的恢宏气势。
邯郸古迹中有著名的吕洞宾祠堂,根据唐人传奇中沈既济《枕中记》,以及明代汤显祖据之发挥而成的《邯郸记》,落实“吕翁”就是后来的吕仙,亦即吕洞宾。这本是小说戏曲家言,怎样落实均无不可。可是撰联得不粘不脱,空中着力最难。祠堂内有梦亭,坐实有此实实在在的一所亭子,然则虚幻无实之梦又待如何?请看下面的联语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
●●●○○○ ○○○○○●●
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 ○●●●●●○
此联平仄大大失调,是其大病。
桥联
中国的桥梁建筑也极富民族特色,而且往往成为当地一景。桥边又常为友人、情人聚会与送别之地,流传典故甚多。因而桥联为人所重。下举数例:
陕西临潼著名的灞桥联:
诗思向谁寻?风雪一天驴背上;
○○●○○ ○●●○○●●
客魂销欲尽!云山万里马蹄前。
●○○●● ○○●●●○○
上联用郑綮“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的典故,见于《唐诗纪事》卷六十五。下联用唐代首都长安人士大都在此桥送别的故事。
清代梁章钜编著的《楹联丛话》卷六有云:
南京淮清桥桥门,有集刘梦得、韦端己句云:
淮水东边旧时月;
○●○○●○●
金陵渡口去来潮。
○○●●●○○
桥门之联,当以此为最工。
按,此联全用本地风光,集句相当浑成,故梁氏叹为最工。
又,清代梁章钜编著的《楹联续话》卷二有云:
……杭州城外之半山,桃花最盛。花时游船糜集。秋后红叶亦极可观。旁有小桥,桥门一联云:“欲泛仙槎向何处;偶传红叶到人间。”皆桥门联之极超脱者。
北京北海前门外金鳌玉蝀桥,原为宫苑名桥。清代赵翼应制撰写桥联,云:
玉宇琼搂天上下;
●●○○○●●
方壶员峤水中央。
○○○●●○○
据清代梁章钜编著的《楹联丛话》卷六记载,上联中“上下”原拟为“尺五”,经汪由敦改为“上下”。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二中自己评论说:“乃益觉生动也”。
戏台联
大家都知道,中国老式戏台,即到清末尚且在全国戏台建筑中占绝大多数的戏台,都是四面体的房子形状,其中三面开放,面对三方观众。它的正前方定有两根大柱子,有的柱子长度可达两三层楼高,有的则只有一层房高。就说在明清两代吧,额定这两根柱子上必定悬挂一副抱柱长联。
这种中国旧式戏台,按其建筑环境,还可分为室内、室外两种类型,但其建筑格式基本相同,全是三面开放的四面体房子形。室内的有戏园子(大型)和贵族宫室园林建筑内的(小型)两大类。室外的,有设在大型四合院内的,这种类型的有多层的超大型台;还有面对广场或广阔水面的,所谓野台子是也。无论哪种台,一般全有楹柱联。辛亥革命前后,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引进西方近代戏院类型建筑。这种建筑的戏台是一面朝向观众的,也没有那明显的两根台前圆柱。于是,戏台联逐步消失。
总结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戏台联的写作特点,大致地说,此种联大体上属于室内外装饰联的范畴。在写法上,应遵循以下原则办事:
一、要突出戏剧行当特点。
二、要突出本地区甚至就是这个戏台所在地的特点,最好做到不可移易,也就是说,换个地方悬挂就显出不对劲,特色对不上啦。
三、针对戏剧观众多且各种层次、年龄的人都有的特点,撰写联语时必须具有群众观点。要做到雅俗共赏,老少咸能通晓。
以上三点,都是从内容方面着眼,形式方面呢:
四、必须量体裁衣,相度好抱柱联的长短宽窄尺寸,再决定字数和书写格式。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许多大戏台常为层楼,所挂台联通贯下来,狭长,字数不宜过少。有的抱柱相当宽,又长,联语常需书写两行才合适,那就要写成“门字联”,忌讳“刀字联”。而室内小戏台则多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