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教育失败三步曲:

天下杂侃

 
【转载】中国教育失败三步曲:小学生相信, 中学生怀疑, 大学生否定
 中国教育失败已成共识,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失败? 我用一句话概括:小学生相信, 中学生怀疑, 大学生否定。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三步曲,这样的教育岂有不失败的道理?

中国教育失败三步曲 - 浪子心声 - 浪子心声

知识分为两大体系:一是科学知识,二是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涵盖众多的意识体系,如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社会,等等等等,远比自然科学广博,也远比自然科学重要。

人文知识构建起人类的价值观体系,构建起人类的精神世界。

科学知识,我们称之为自然科学;人文知识,我们称之为社会科学。

我不知道这“科学”什么意思,猜想是借用“科学”两字来强调其真理性,象自然科学一样,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我无意来论证这“科学”两字是否用的妥当,下面的论述就当着是所谓的社会科学。

我们的教育体系,自然科学来自于西方,而社会科学则自创一套。

那一套社会科学,即不接受西方文明,也不接受传统文明,而是根据当权者的个人意愿,自创一套理论。

这里没有必要来论证那一套理论有多少是真理,有多少是谎言。

那一套理论,几十年翻来覆去,自相矛盾,自打嘴巴,自我否定,早已不能自圆其说。

就连编撰那些理论的所谓的理论专家,都相继变成了人类历史的狗屎堆,由狗屎堆编撰出来的理论能有多少是真理呢?

一、小学生相信

因为小学生不会做逻辑思维,只能听老师的,老师说什么,小学生就信什么。

把那些理论抽离出一些口号,用来灌输给小学生,不需要逻辑推理,也不需要证据论证,小学生死记硬背,就当真了,就相信了。

诸如:什么主义就是好就是好! 敌人一天一天烂下去,我们一天一天好起来! 美国黑孩子,天天饿肚子。

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读小学时,人人都信以为真。

天真无邪的童年,就这样被谎言荼毒了。从小被谎言荼毒,长大以后就不相信世界有真理了。

这是社会悲剧的开始,我们不再相信有真理,不再相信有公义,就缘于我们的童年是在谎言里成长。

二、中学生怀疑

到了中学,开始学习逻辑思维,那样的口号就不行了。 需要一些逻辑推理,也需要证据论证。

要把一个谎言论证成一个真理,就需要杜撰一系列的谎言,要把一系列的谎言杜撰得天衣无缝,那是不可能的事。

其实那些谎言,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稍有思维的人都能看出破绽,只是不让人提出质疑而己。

提出质疑要受到惩治,大家只能照本宣科: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连老师自己都不相信,又怎么能让学生相信?

但这并不妨碍教育在进行中,更要命的是,无人能改变这样的教育。

大胆的中学生,提出一些疑问,老师心中有数,可不敢如实回答,只能告诫学生: 你只能按照标准答案答题。

中国教育失败三步曲 - 浪子心声 - 浪子心声

否则,就扣分。 你们必须过高考关!

这是老师的无奈,更是学生的无奈。 不信,你就去问问学生,如果不是为了高考,有谁愿意挑灯夜读那类书?

所以高考一过,学生就把课本扔掉,扔掉课本的同时,也扔掉了那些知识。

因为有高考压住,所以中学生不得不读,也因为被高考压住,根本没有时间接触外界的知识,所以对课本上的那套知识还只是怀疑。

尽管怀疑,但还要强迫自己死记下来,这种痛苦也只有中国的学生能承受,是不得不承受,所以中国学生读书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刑罚。

从小学到中学,承受十二年的刑罚,已经把追求知识的兴趣消魔已尽。

老师和家长都知道那一套理论毫无用处,但还是要忍心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因为那是高考的需要。

中学纯粹是为了高考而读书,大学纯粹是为了谋一份职业而读书。

三、大学否定

进了大学,不再被高考压住,开始接触外界的知识,接触的越多,越发觉那些理论的谎谬。

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大学生的视野,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已无法控制大学生的思想,谎言被当看笑料,或讥讽,或自嘲,走向了自我否定。

大学四年下来,把中学学到的社会科学大部分都否定了。

毕业走出大学校门,发觉自己头脑变得空空如也,除了一点专业知识外,人生价值体系一片混乱。

十二年中小学建立来起的价值体系,被四年大学全部否定了,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待人处世,你说可悲不可悲?

四、谎言教育带来的悲剧

教育的宗旨:并不是传授给学生自然科学,而是引导学生构建起人生的价值体系。

简单地说,就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更简单地说:就是建立道德观。

人类与动物的分别在于:人类有精神世界,动物只有物质世界。

精神世界也就是人类自己建立的一系列的价值体系,而道德观则是价值体系的核心。

道德观,也可以说是人生观,是指导人类生活的理念。 正确的人生观带给人幸福, 错误的人生观带给人痛苦。

不是自然科学使人幸福,而是正确的人生观使人幸福。

人可以缺少自然科学知识,但却不可以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人的价值体系,主要是在成长期建立起来的,可以这样说,小学到中学是人建立价值体系最重要的时期,也就是黄金时期,俗话有十八定终生的说法,虽然有些偏颇,但却确切地反映了青少年成长期对人生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教育失败三步曲 - 浪子心声 - 浪子心声

西方社会之所以有今天的文明,并不是因为自然科学发达,而是他们的社会有一套完整而文明的价值体系。

他们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始终灌输一致的价值观,小学生相信,中学生也相信,大学生更相信。

他们学到的知识,始终如一,受用终生。

小学生相信是因为大人们都相信,中学生相信,并不是因为高考,他们的高考不需要考那些知识,学生完全是自发的去学习去铭记,大学生更会自觉地去完善中小学阶段建立起来的价值观,而且早在中学就开始实践自己的价值观,

所以他们的人生有始终如一的价值观。

然而,我们的价值观,即否认普世性的价值观,也否认传统性的价值观,自创的一套所谓的革命的价观值,几十年翻来覆去,根本没有定性,你怎么叫人相信?

人类的价值观,最重要的属性就是普世性与永恒性,失去了这两个属性, 价值观也就没有价值了。

由我们的教育体系教育出来的价值观,没有普世性,也没有永恒性,

没有信仰,没有传统,成为一种畸形的价值观。

举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的教育把爱国与爱政府爱党爱领袖绑定在一起,让学生死记,小学生相信了,所以天天喊万岁。

到了中学转为怀疑,到了大学,就开始否定,一层一层否定回去,到最终连爱国也被否定了。

我们塑造的英雄下场也是如此,本来做点好事是很正常的事,偏要把英雄无限拔高,变成高大全。做好人好事,本来是传统道德使然,硬要扯成是毛泽东思想教育的结果。学雷锋就是典型的例子,小学生主动,中学生被动,大学生嘲弄。一个个英雄好人都被否认了,自然就不再相信天下还有好人了,道德危机就是这样的造成的。

再举个例子,我们也教育学生要诚实,小学生相信,所以小学生诚实。

到了中学,发觉很多的人都不诚实,于是转为怀疑了。

到了大学,发觉诚实都是吃亏,于是就不再诚实,开始努力学会虚伪,导致整个社会诚信荡然无存。

一个社会,如果大多数的人相信正义存在,那正义就真的存在;

如果大多数人不相信正义存在,那正义就真的不存在。 诚信也与正义一样,

如果大多数人相信诚信可贵,那诚信就真的可贵; 如果大多数人不相信诚信可贵,那诚信就真的不可贵。

所有的价值观都是如此,如果大多数人认为价值观不重要,那就真的不重要。

中国人还有几个人认为价值观很重要?

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用人生最宝贵的十二年时间去学习那些似是而非的所谓理论,然后再花四年的时间来否定十二年学到的知识。

大学四年,把原先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打得支离破碎,人生观破碎了,跟随破碎的就是世界观,不仅影响对人生的追求,也影响对真理的追求,对公义的追求。

小学生相信,中学生怀疑,大学生否定。

由此三步曲走出来的人,陷入困惑,陷入迷惘,又怎能有幸福圆满的人生?


不要总是把老师当成声讨的对象


湖南红网有人发了一篇题为《教育这只船漏了,教师最先下水》的帖子,把教育这一行业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归责于老师的不良行为。于是老师成为了不明真相的网民口诛笔伐的对象。

在一些人眼里,老师似乎应该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如果不能够超然物外,自然就免不了成为众矢之的(红叶:我不是色狼,我更不是圣人,我只不过是个普通人,但我具有教书育人最起码的良心,我在不断地修身洁行!)。而现实是几乎所有的老师并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崇高,仅仅只是把教书看做一个职业,甚至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很显然,这样的现状是符合文明社会对职业人的要求的。那种对老师过高的期待,实际上是对老师的苛求,是变相的职业歧视。 

不要总是把老师当成声讨的对象 - 红叶 - 日知斋 

可以说,老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塑造人格的事业,老师有义务把工作做好,这不仅仅是职业要求,更是道德要求。但是只有在保证老师的基本生存条件的基础上,才能让这一点落到实处。应该承认,没有为己的基础而强调为人是不现实的。(红叶:对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人,社会必须首先承认他是个普通人,满足他作为普通人需求的一切,然后,再对他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如果总是给他提出很高的目标和要求,而忽略他作为普通人的一切需求,那么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必然大多数处于苦恼之中,而且,这个职业也肯定不会有大的吸引力。)当然,只为己而不为人是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的。所以,对教师来说,师德显得尤为重要。

那些向学生家长索要财物、利用学生家长的关系给自己办事等丧失师德的教师不值得尊重,应该被骂(红叶:更有校园性侵、猥亵案件中的害群之马理当绳之以法!)。但是这些老师毕竟只占少数,完全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方法予以批评教育,而决不应当用这部分教师的丑态覆盖所有教师的形象,这对大部分乡镇级以下的教师来说极不公平,也对大部分城市里的非“名校”教师极不公平,而这部分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成以上。他们的工作成就不容否定,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

不要总是把老师当成声讨的对象 - 红叶 - 日知斋 

要知道,老师这门职业并不是香饽饽,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时(假使有较充分的选择余地的话),很少有人把做教师放在首位。有的大学生宁愿在北上广做“蚁族”,也不愿回到偏远的家乡做一名乡村教师,如果家长在家庭条件不错、子女学习不错的情况下,指导子女填报高考志愿时,也决不愿意让子女填报师范类院校(红叶:如今,考完大学又考试当老师的年轻人,有几个是奔着教师这一“崇高的事业”而来的?还不就是为了一个目前看来比较稳定的饭碗而来!),这一切,只能说明当前老师的地位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令人神往。

当然笔者在这里无意指责做出上述选择的人,必须明确,任何于己、于人无害的选择都应该得到尊重,之所以这么说,只是想告诉社会,老师其实也非常不容易。他们在职业选择上作出了牺牲,在人格上不应当成为社会歧视的牺牲品,希望社会对教师这个群体能多一点理解和包容。(红叶:不要一样的错误,一旦发生在教师身上就会自然地无限放大。出现一个猥亵学生,就要怀疑教师整体的人格品质,发现一个有灰色收入,就断定所有教师见利忘义。)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须知任何一个职业群体都有害群之马,教师这个职业也不例外。决不能因为个别现象而否定群体的工作,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可以谴责种有毒水果的果农,但不可把谴责扩展到所有的农民;可以谴责为毒作坊效力的工人,但不可把谴责扩展到所有的农民工。既然这样,为什么对教师不能如此?

不要总是把老师当成声讨的对象 - 红叶 - 日知斋

不要总是把老师当成声讨的对象,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老师的头上,甚至对老师横加辱骂,百般指责。笔者注意到,除了针对那些确实值得谴责的个别老师的声讨之外,有些完全属于无理取闹,甚至表现出对教师这个群体的敌视态度。(红叶:我们每个人一生或多或少都接受过学校的教育,接受过老师的教诲,可你遇到过几个无良无德、灵魂肮脏的教师?)这是当今社会很不应该出现的情况。谁都清楚,老师是天下最无私的职业。其他行业在师傅带徒弟的时候,可能会有“留一手”的现象,某些师傅或许不会把本领完全教给徒弟。而教师教学生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大部分教师教学生总是抱着“唯恐学生不会”的心态。仅从这一点上来说,敌视教师这个职业群体就没有任何理由。

当然因为老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不知不觉之间或多或少会受到某些不良现象的影响,所以多接受舆论监督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必须明确,这种监督只应该是善意的批评,帮助老师不断完善职业人格,而决不应当是带有倾向性的情绪发泄,这对教师太不公平。(红叶:不要把教师圣化,更不要把教师妖化,这对你孩子的成长,对中国教育的发展绝无益处!)(根据益阳市教师张欢欢提供的稿件整理)


我不会建议我的学生以后当老师


来源自郑伟博客 
    看到教育部年内将给教师师德划红线,我觉得我应该说点什么:1442万教师出了几个败类,8000万党员有几个干净的,凭什么就单给教师师德划红线?给官员高薪养廉,结果人家贪污几十亿还能感动中国,而将教师工资待遇与公务员分开,始终不涨,偶尔有偿家教就十恶不赦;说教师还有两个假期,我呸,你们也不问问这帮畜生假期给老师安排了多少没用的培训;要求老师不能打学生,不能骂学生,不能体罚学生,好,那老师不管了,又说老师不负责任,管严一些吧,又说限制学生个性发展,次奥,不打不骂,不批评不体罚,你让老师怎么管,说要用沟通和真心感化学生,麻痹的,你当老师是如来佛祖啊,你怎么不把快要枪毙的贪官或杀人犯送到学校来让我感化;说老师应该像蜡烛一样无私奉献,这话让人听得恶心,麻痹的,这都什么时代了,你问问你们家现在有几根蜡烛,这时代谁用得着蜡烛,谁看得起蜡烛,再说了,既然你把教师当蜡烛,凭什么要求其发出白炽灯的亮度,你给我这个待遇了吗?这个社会现状存在着一种病态的发展趋势,教师待遇和教师地位被一再的贬低,惊闻教师不让作弊遭打,这TM是什么时代?连学生准考证填错都TM是监考老师的错,教育决策的这帮孙子到底是用什么东西思考问题的?以前,教师在人心目中是崇高的,而现在,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对教师行业任意指责,为什么现在老师的地位越来越低,或许也正是因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对教育说三道四,都认为自己的教育观才是正确的。教育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低,教育工作的独立性越来越低,甚至没有什么独立性,一堂课你该怎么上,该讲什么,学生应该怎么教以及一个老师的任何言谈举止现在都不由老师决定,而是由这个社会决定,这也决定了老师讲课方式和课堂模式的死板,在这种模子一样的环境下怎么可能出来有独立思想的人才。社会都指责说,高素质的人才都让老师毁了,其实是好多高水平的老师都让现在的教育现状给毁了,而决定现在教育现状的正是这个社会的大环境。2010年,联合国四大主要机构的负责人在《世界教师日联合致辞》中说,“地位低、工资低、工作条件差侵犯了教师的权利,也降低了年轻人加入和留在教育行业的积极性。” “没有出类拔萃的大学生加入教师这个行业,教育振兴只会是画中之饼”。我本来对教育教学有着一种崇高的信仰,但,渐渐地,一切不复存在……我不会建议我的学生报考师范类院校,更不希望他们以后出来当老师……没有优秀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的时代就不会有优秀的老师,而没有优秀老师的时代是可悲的,是没有未来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