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诱惑
个人日记
家乡农村,是我千年不变的往返之地,那宽宽的院子,年迈而康健的父母,变换季节里随遇而熟的果实,质朴勤劳的巷里长辈·同辈·小辈···,这一些,都是我每次出发前而为之的心切和欣喜。
对于长辈来说,很惭愧家乡有我这样一个薄力之女,一无成就,二无成功,回望家乡,回报的只能是微笑和问候。
今非昔比,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辈的兄弟姐妹们用他(她)们的 勤劳改变了现状,基本都达致小康生活,他(她)们的勤劳和持家我很钦佩,他们(她们)的爱幼也很到位,唯独传统美得的“尊老”我实在不敢恭维。
从小在农村,那时候的印象很苦·很穷,就我自己而言,从上小学记事起,家里上有爷爷奶奶多病,下有姊弟妹读书,爸爸妈妈是支撑一家大小八口人的梁柱,我是家里的长女,爸爸在外打工,妈妈一个人挣工分,家里是生产队上最大的超支户,妈顾了地里顾不了家里,我常常下学回来,家里还是冰锅冷灶,我把饭烧到七成熟,学校的上课铃快响了,空腹赶到学校,结果还是迟到了,班主任老师拦住白眼呵斥“你咋又迟到了,还算是班干部里,啊?”,我怯生说“回去没人做饭,我把锅烧元气了就来了”,老师接着还想批评,转眼看到我满衣袖烧灶火落的一层灰,发一丝悯心,放我进教室。吃饭是问题,穿带的问题也在童年里那样寒酸,纺花织布才能做衣裳,到了晚上,煤油灯下,妈妈缝衣我纺线,成了铁定的互陪,那时没有钟表,每晚熬到鸡叫还不让睡觉,往往是睡梦中突然惊醒,已经老天大亮,飞快跑到学校,还是迟到了,因迟到没少招老师的白眼,更糟糕的是因睡眠欠缺早上听课心里一片瞌睡糊涂,好端端的一个优生成绩下滑了。总之,童年的回忆是苦涩的,也是无奈的,何况那年月·那苦累·那酸涩的记忆各人都有经历,父辈们更是不易!
如今生活在大城市,今天的日子和昔日成了反照,生活的优越感,轻松感,幸福感比比皆是,但是内心深处那个寒苦岁月相依相伴的农家巷院,依然是我频首不烦的向往之地,那是我心底的家,永远不会遗忘和淡漠,那是因为有年迈的父母,还有和父母同辈的长辈人,每每回去,最最在心的还是那些长辈及同辈安危生息,他们怎么样呢?想起来,多份宽慰里带了一份沉重,那就是尊老的问题,小辈们家也成了,房子也盖了,车也有了,款也存了,基本小资了,也自然成了家里的主人翁,本来应该呈现一个和谐幸福的家院,可是家里的老人,即长辈大多都成了嫌弃的对象,受气和委屈的都是老人,我看在眼里,怒在心里,我曾经苦心带回去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碟片,应邀相聚观看,看后我问看懂了没?回答都看懂了,可是过后都给忘了,没受到什么影响,这,成了我一块挥不去的心结。我想,我再回到老家,我无能什么作为,我只能看望和安慰这些曾经看着我长大的长辈们,我悲悯他们早年的苦难,中年的担当,和老年的孤苦。我想,我尽可能还再做点什么,做点什么···
对于长辈来说,很惭愧家乡有我这样一个薄力之女,一无成就,二无成功,回望家乡,回报的只能是微笑和问候。
今非昔比,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辈的兄弟姐妹们用他(她)们的 勤劳改变了现状,基本都达致小康生活,他(她)们的勤劳和持家我很钦佩,他们(她们)的爱幼也很到位,唯独传统美得的“尊老”我实在不敢恭维。
从小在农村,那时候的印象很苦·很穷,就我自己而言,从上小学记事起,家里上有爷爷奶奶多病,下有姊弟妹读书,爸爸妈妈是支撑一家大小八口人的梁柱,我是家里的长女,爸爸在外打工,妈妈一个人挣工分,家里是生产队上最大的超支户,妈顾了地里顾不了家里,我常常下学回来,家里还是冰锅冷灶,我把饭烧到七成熟,学校的上课铃快响了,空腹赶到学校,结果还是迟到了,班主任老师拦住白眼呵斥“你咋又迟到了,还算是班干部里,啊?”,我怯生说“回去没人做饭,我把锅烧元气了就来了”,老师接着还想批评,转眼看到我满衣袖烧灶火落的一层灰,发一丝悯心,放我进教室。吃饭是问题,穿带的问题也在童年里那样寒酸,纺花织布才能做衣裳,到了晚上,煤油灯下,妈妈缝衣我纺线,成了铁定的互陪,那时没有钟表,每晚熬到鸡叫还不让睡觉,往往是睡梦中突然惊醒,已经老天大亮,飞快跑到学校,还是迟到了,因迟到没少招老师的白眼,更糟糕的是因睡眠欠缺早上听课心里一片瞌睡糊涂,好端端的一个优生成绩下滑了。总之,童年的回忆是苦涩的,也是无奈的,何况那年月·那苦累·那酸涩的记忆各人都有经历,父辈们更是不易!
如今生活在大城市,今天的日子和昔日成了反照,生活的优越感,轻松感,幸福感比比皆是,但是内心深处那个寒苦岁月相依相伴的农家巷院,依然是我频首不烦的向往之地,那是我心底的家,永远不会遗忘和淡漠,那是因为有年迈的父母,还有和父母同辈的长辈人,每每回去,最最在心的还是那些长辈及同辈安危生息,他们怎么样呢?想起来,多份宽慰里带了一份沉重,那就是尊老的问题,小辈们家也成了,房子也盖了,车也有了,款也存了,基本小资了,也自然成了家里的主人翁,本来应该呈现一个和谐幸福的家院,可是家里的老人,即长辈大多都成了嫌弃的对象,受气和委屈的都是老人,我看在眼里,怒在心里,我曾经苦心带回去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碟片,应邀相聚观看,看后我问看懂了没?回答都看懂了,可是过后都给忘了,没受到什么影响,这,成了我一块挥不去的心结。我想,我再回到老家,我无能什么作为,我只能看望和安慰这些曾经看着我长大的长辈们,我悲悯他们早年的苦难,中年的担当,和老年的孤苦。我想,我尽可能还再做点什么,做点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