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转载(值得一读,值得反思。)】

个人日记


有天闺蜜跟我说,你看你,写的全是关于两性关系的感悟。
我说,我在这条路上摔了个狗吃屎,现在惊魂未定地爬起来,还不痛定思痛、反省总结啊?
婚姻这门课,也许是宿命也许是运气也许是手腕和智慧,有的人轻轻松松就能及格,而有的人却得一再补考。回避掉这个话题,成天感慨这道菜真好吃或今天天气不错,那这个人还是我吗?其实我是想写小说的,但我的时间只够写些零零散散的感悟和片段。
曾经有朋友跟我说:“为了孩子,我可能不会跟你一样选择离婚”。但在我,却觉得离婚也是为了孩子着想。岂不说待在那段婚姻里我很不快乐,孩子在继续在那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更容易造成人格不健全,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最好的教育是示范,我想言传身教向女儿传达一种理念:女人对男人可以宽容,但必须有底线。离异之后独立抚养孩子并不可怕,心态放平了甚至可以过得更开心。
结婚时处于智商清零的恋爱阶段,当然也曾有过很甜蜜的时刻,所以做结婚的决定也就脑子一热的事情,虽然事后想来也情有可原(那会儿我太渴望能在这城市有一个家了)。但做离婚决定时,脑子却异常地清醒,因为心里已无爱恋,自然脑子清醒、智商正常。
也有朋友跟我说:"我也想离婚,跟你一样,至少有条件迎接更好的人"。我说:"打住!有条件并不等于有希望。离婚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生活原本就是充满艰难和枯燥的,你别把生活的平淡和无趣归结于伴侣的不给力"。
我说,做离婚这个决定,不是因为前方有更美好的人或者有更波澜壮阔、五彩缤纷的未来等着我----只要我奔过去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才选择离的婚,而是很清楚地意识到,未来等待我的,不仅仅是茫然和孤独,还有生活中毕竟经历的各种压力和艰难,但是,只要能不和那个消耗我的人一起生活下去,哪怕孤独终老我也愿意。
刚刚莫名其妙想起离婚后,有一次接孩子回来,坐了前夫的顺风车。我多嘴跟他说:“以后能不嫖还是别嫖了吧,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不安全。我可以不需要你,但孩子需要爸爸”。然后他回复我说,也没有不安全全吧。那一刻,觉得离开这个人渣是我这辈子做的最清醒最正确的决定。早上出门前,遇到小区的小姐蹬着高跟鞋下班回家,我松了一口气,以后看到这些女人是别的女人去闹心了,不再是我,于是,也觉得生活没有对我特别坏。
有时候,我也会从别人的婚姻中反思自己。就我的观察,我觉得大概是因为集体父爱缺失的缘故,中国盛产老男孩和圣母。在父爱缺席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男孩,习惯于被母亲过度照顾,长大结婚后,内心仍是个男孩,很难胜任丈夫或父亲的角色(前夫是个典型)。而女孩呢,长期生活在妈妈照顾下,她学习到的都是如何做妈妈,而不是如何做个真正的女人,她长大以后也不知怎么去跟男性互动。这一点,我25岁前也做得不是很好,所以错过了本该珍惜的人。
离婚之后,我从来不标榜自己不需要男人,也未曾说过任何“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之类的话。相反,反而更能轻易地看到身边人的好,进而愿意为了这些好,去宽怀他们身上那些“不好”。曾经有一度,我看任何一个男人都像嫖客,现在总算正常了。前任再不好,也是孩子她爹,所以我们离婚的真实原因除了他家人之外,我没让他圈子里的人知道,至于我的圈子里的,就无所谓啦。反正你们又不认识他,以后也不会打交道。
坦白说,我还想再婚,不仅仅是为我自己,还是为了孩子。我想把婚姻作为自己的必修课,而且我想修及格。希望上天还能给我机会修及格婚姻这一课,让我有机会向女儿言传身教:女人应该怎么去构建和谐幸福的、能互相滋养的两性关系。但是,对于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我们无法努力,只能等待。那么在等待缘分到来的日子里,我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修炼好自己,照顾好老人孩子,顺便多赚点钱。霸气一点说,就是"把自己变成存款,自然会有人来取你。"——虽然,现实很惨淡。
前几天飞机上坐我邻座的男人跟我说:“离异带娃的女人再婚挺难,不过你要是长得漂亮的话,不管多老你都能嫁出去”。我说:"我要的不是嫁出去这个结果,我要的是幸福,不过你说的这个倒也是社会现实,那男人要是没钱,连妓都嫖不了呢,哈哈哈。"——呃,我走到哪儿都改不了跟陌生人瞎侃,而且一聊就聊得挺深并且一分道扬镳就相忘于江湖的毛病。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道理我一直知道。有些生活理想,听起来都让人觉得非常理想化不是吗?何况这是在男权意识根深蒂固、女性被物化被消费被视为第二性的中国。女人的年龄、外貌、三围、子宫健康度等生殖利好以及男人的谋食能力被换算成伴侣价值,拿到婚姻市场上公平交换。男人终年焦虑没有事业就没有女人,女人焦虑青春流逝就卖不出好价钱,所以男人在职场打拼得特别累,女人减肥美容往死里折腾~~~但,应该会有一些人,愿意跳出这个互害型的圈子,穿过浮华,穿过川流不息的人群,看到你。
本来,再婚而且过得幸福的几率,就像是买彩票中了五百万巨奖,那么,既然我们没有因为自己中不了五百万而怨声载道,自然也就不会因为实现不了这种生活理想唉声叹气。我同样看到很多好姑娘单身到死,可你不能说她的一生不成功,不幸福。毕竟,不是所有的陪伴都很温暖,没有高质量的婚姻,孑然一身倒能落个清静。
以前别人跟我说“你不差,会有好男人在前面等你的,你会很幸福的”,我也会跟着盲目地相信。如今,却常常想起梅艳芳、秦怡。她们不努力吗,她们不美丽吗,她们心态不好吗?她们比我出色那么多,但秦怡一生承受了那么多,梅艳芳到死都没实现组建家庭的梦想。很多事情,努力不来的,只看看老天是否赏脸。 到现在,对生活已经没有过高的期待,我常常觉得现在自己拥有的已经够多。也不再盲目地憧憬未来,也终于明白,我们每享受一场温暖的阳光,必得承受它带来的阴影。老天给我,我会珍惜;不给,也能活得安然。耕好自己的田,驯好自己的牛,插好自己的秧。别人得到的,那是别人的命,无需羡慕,跟我无关。
人各有命,每个人一生遭遇的幸运都很有限,很多事情半点由不得自己,那就随性随缘随喜吧。
讲完了感情,再来讲讲亲子关系。
前夫探视女儿的次数不多,一两个周来探视一个小时左右。今天前夫带女儿去游乐园玩儿。回家以后,老妈问她说:"你爱不爱妈妈?"她回答:"爱!" 继续问:"你爱不爱外婆?"答:"爱!"再问:"爱不爱外公?"答:"爱!"她一路答"爱"答得很顺口,但老妈接着问她:"爱不爱爸爸?"她选择了沉默。
女儿才一岁半,现在会说的词汇不多,但这样的游戏重复了两次,她都在问到"爱不爱爸爸"时选择了沉默。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好难过,虽然我经常跟她强调"爸爸也很爱你,只是爸爸不像妈妈一样会表达,他一直在关心着宝宝的"(他应该还是很在乎她的吧),但还是无能为力地看着她和她爸的感情走向淡漠。
从我自己的角度说,我有时候真的很后悔跟前夫结婚,但从不后悔跟他离婚,更不可能后悔生下孩子。只是在看到女儿跟她父亲相处的状态时,会无可避免地为他们感到悲哀。他不是不爱女儿,她也不是不渴望父爱,但是,他们就是这样了,也只能这样了。而更让我觉得潸然的是,即便我"改头换面",前夫"重新做人",我们也回不去了,何况碍于价值观的根本分歧,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即便"。
不是所有破了的镜子都能照出人影,就像不是所有的裂痕都能弥补。最近我常常想起初次见到前夫时,他那学生般青涩的样子,真的让我完全没法与后来的他联系起来。两个人的成长速度不在一个频道上,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我们曾经是平等的夫妻,但如今却像是上师和弟子,我先去宽恕他,放下他,等积蓄了一些能量后,去悲悯他,引导他。
有两次,他一见面就气急败坏抱怨我动作慢,跟我大发雷霆,而我自始至终表现得心平气和。那一刻,我才发现:当你对一个人不爱也不恨的时候,他的任何言行都激怒不了你,也再伤不着你的心。是这样的,一旦心中无爱,你就没有了情绪,为人处事就能表现出相对比较高的情商。
如今,只要有空,不管他是否回应,我几乎每天都会通过微信给他发一张孩子的照片。我会引导他怎么跟孩子互动、跟孩子沟通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像老师引导学生,他也挺配合。我从不催促他到期划转孩子的抚养费,也不催促他来看孩子,不管他说什么理由,都选择百分之百信任。我们相敬如宾,一起打车送女儿回家都抢着付钱,不小心有肢体接触会争着说"对不起"。爱恨全消之后,我们对彼此而言,就像是在同一家酒店吃自助餐的两个陌生人,客气而疏离。
今天他都走出去好远了,女儿还扭着头看他的背影,那一刻,我觉得有点哀伤。
到底是什么,让曾经火火热热过着日子的一家三口变成了今天这副模样。
我们的心,要承受多大的伤害才会冷却下去、不复热忱?
我们生命,能承载多少这样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离殇?
不管如何,我感恩,并且悲悯。
感恩遇见,悲悯人性的贪婪与恐惧。
人生就得学着忍住眼泪,去体会人面对命运时的无能为力,进而尝试着去原谅全世界,包括自己。
家庭未破碎的朋友们,你们请珍惜吧。

文章评论

暖暖

深有同感,婚姻真的是一门不容易过关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