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不响】

素。白



图片
       


 (一)

     这几日看《繁花》这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或是明天的启示……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来,一曲终了,人犹未散。

    
了解了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的人与事,原来不了解为什么自己的房子被别人占据了;背诵某某语录;上海“两万户”是什么概念;上海原来的卢湾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各种生活状态,特别是人被批斗的那些场景,让人难于接受。特别是贝蒂和阿婆消失了,让我心为之一疼,贝蒂那样的女孩子却生活在那样的年代,让人怜惜;李李的境遇;沪生的情感;阿宝的情感;阿宝一家搬家;小毛住在“两万户”等。面对困境的人物,唯一能做的反抗便是“不响”。这句上海话在小说中显得余音缭绕,不是沉默的失声,而是“不响”,一个较轻的却仍然被能听见的声音,出现在小说中情绪最饱和的地方。

(二)
刚完成领导下达的稿子,深舒一口气。
此刻突然想念在八大山人某家店里的羊毫毛笔,需要不少银子,不响。
翻看着手机,随手删除短信和图片,这是个好习惯,也是一种病。
无羁,那会是怎样一种状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