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盐土的岁月

个人日记

       盐山是华北平原上濒临渤海的一个穷地方,极目望去,到处是盐碱地,碱的一片白一片白的,不怎么长庄稼,靠天吃饭。而土地上的天然植被是红荆。

      小的时候问妈妈“我们这里叫盐山,为什么看不到山呢?”妈妈说:“盐山盐山,只有盐没有山。盐山,就是苦海盐边的意思!”不懂大人的话,只是略略的遗憾见不到山。但这遗憾也并不影响我们快乐地生活。

      青黄不接的时候,农闲。大人便推着小平车去刮盐土。小平车不同于小土车,车盘低平,木制的,中间拱起的是横梁,两边平平的放东西。大人把抹子(刮盐土的工具)簸箕斜插在中间凸起的车梁上,粗麻布裹着几个饼子也拴在上面,几个粗布大口袋呢,则平铺在平车两边。孩子们便欣喜地爬上去,用手搂住车梁,坐在口袋上,宛如现在的孩子坐在席梦思上,美哉悠哉。说声“走喽!”,大人一哈腰一挺身,车子咯吱咯吱就发动了,孩子们便在车上嬉笑不已。太阳是煦暖的,土路是弯曲的,树木是稀疏的,笑声是朗朗的。

    我,并不知道大人们当时的心情,艰辛,酸涩?抑或快乐?无从猜想。也许对命运已经麻木,或者安然,或者乐天知命。个人性格吧!

    到了目的地,拣个树荫放下车子,大人便拿了抹子去刮盐土。孩子们在树下玩土,揣饽饽揣蛋儿;也常把鞋子全脱了,把所有的鞋子集中起来,倾斜着搭成一个圈圈,然后从中轻轻抽出一只,走远,轮流用那鞋子投掷,看谁把圈圈打塌。不亦乐乎!

   玩腻了,也去追大人。看着大人们拿抹子在白花花的土地上刮来刮去,便要求试试。一使劲,把白土以及下面的黄土一起挖出来,大人便笑着示范,轻轻地刮,倾斜着刮,只刮上面那层白的,别带地下那层黄土。终于是玩不了:),便看着大人娴熟地把盐土刮成一个又一个小堆,四下望望一片小坟头哈哈。于是便给大人撑口袋,口袋跟孩子一般高,孩子用嘴努力叼着口袋边沿,再把两支胳膊直直伸开,双手各撑了口袋一边,圆口袋便成三角状。大人便用簸箕收盐土,倒进孩子们撑开的口袋里,配合不错!!:))

    太阳到正午的时候,早有孩子又困又饿,带来的饼子,已然吃光,小手上满是土,小脸也花猫般。也有孩子睡在树下,嘴角流出口水的。大人便叫醒孩子,把年龄稍小些的,放在盛满盐土的口袋上,大的孩子便跟在车后走。这回去的路是沉重的:小平车,盛年的农村妇女,四口袋盐土,趴在口袋上的孩子。走走,停停,是累了,饿了,也是等待步行的大孩子跟上步伐。

   我喜欢看大人淋盐土。不知谁家的破锅,底部已经渗漏,大人便把刮来的盐土倒在锅里,然后放上水,于是便有水从破锅底部滴滴答答滴下来,而破锅下面是放了个接水的大桶的。很好玩吧,我是有点好奇的。:)在下面钻来钻去。

  剩下的任务,便交给老天爷。

  那水桶就放在院子里,没人理它,日复一日。再看,水全然蒸发,桶底便是厚厚的一层粗盐了。用手指头蘸蘸,放到嘴里一尝,又咸又苦。那粗盐,我家没吃过,但并不代表其他户家没吃,我家用它腌萝卜。

 

  昨天,因为日本核辐射事故,受谣传影响,大家抢购食盐,一时,洛阳盐贵,再贵也买不到啊,家家超市告罄!急急地嘱咐婆婆去村里的小卖店看看,婆婆说早抢光了,但是不用我们着急,家里还有二三十斤粗盐。

 哦,粗盐还有市场啊?

 当然,这不是我们盐山人刮盐土晒的盐了,是黄骅海兴渔民晒的,现在,他们的晒盐技术比我们这,比我们儿时,高明多了。他们那土地盐分高。而著名的长芦盐场的盐据说不能食用,是工业用盐。

 

再说件从前的事。上初三的时候,冯朴怀老师教我们语文,曾记得他的一堂作文课:咏红荆。他那样满怀深情地对我们说,我们盐山这片盐碱地上,到处是红荆。沟里壕里,田埂上,土坡上,满是满是的。蓬蓬勃勃,郁郁葱葱。他们有着高尚的精神,不嫌土地盐碱,不嫌雨水稀少。尤其可贵的是,他们不招风不惹蝶!它们无欲无求地生长着,奉献着。农人用它编筐,用它燃火做饭。。。。。。至今,我还记得他说这些话时的声音,表情。我当时就曾评价冯老师,万物皆可入文啊!我们这里不地灵,但是人杰:))哈哈当时我们刚学完《白杨礼赞》那篇文章。

   过去那么多年了,想想冯老师那句“不招蜂不惹蝶”还是想笑。倒想呢:))这么碱的地,这么咸的水,蜂蝶也不肯啊!:))

  我是盐山人!

文章评论

知天命

[ft=,2,]哈哈,[ft=#938953,,]“不招蜂不惹蝶”[em]e112[/em][/ft][/ft]

润物无声

[ft=,2,]只知道小学时在背阴处刮碱土,说是撒到地里,使得庄稼长势良好。每天早晨早早起床,刮满一筐,再背到学校,才算完成任务,否则就得挨批......第一次听说刮盐土晒盐[/ft]

sea

[ft=,2,]小时候参加过。印象最深的是和姥爷一起去刮,挑着用红荆条编的挑筐。出门不远就一片一片的,手指蘸着一尝,很苦,很咸。现在都没有了,碱土、紅荆、挑筐,姥爷也早已过世。但不知是大自然的进化还是退化,就像天更暖了,风沙却多了。人类文明的脚步踏遍了每一寸土地,对那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景物是不是一种侵略?[/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