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桥镇概述
个人日志
一.东桥镇概述
东桥镇位于闽清县北部,东南与闽候县洋里乡,西南与闽候县小箬乡交界,北邻古田县泮洋乡,东北、西北、西边分别与本县下祝乡、桔林乡、雄江镇、梅溪镇毗邻。
据《八闽通誌》记载,元代设都时,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大片地域都属东桥。明洪武五年实行乡、里(场)、都、图制,闽清设七图,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都统属一个图。清顺治时,东桥归属怀德乡,民国时归属杉村乡,解放初期归属杉洋乡。1950年划为东桥区,1958年改为东桥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东桥乡,1995年升级为东桥镇并沿用至今。
东桥镇总面积187.34平方千米,整个地势形如燕窝,中部为长条形盆地。周边多山地,坡度较大,海拔多在130——750米。盆地面积约占20%,山地面积24万亩,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为72.4%。主要溪流安仁溪(又称下洋溪)汇集镇内小溪流,经小盆地,由北向南蜿蜒汇入闽江。
东桥南断闽江,北阻于崇山峻岭,原来交通闭塞。解放前由一条山间石板小道延伸至闽江大箬码头,通过水路与县城沟通。1958年,一条简易公路穿镇而过,上通下祝乡,翻过马头隔下通大箬码头,虽然摆脱了靠脚板长途跋涉的辛苦,但因为过江仍要渡船,交通依然不方便。1988年,水口施工大桥通车,东桥改由安仁溪过大桥与316国道连接,东桥的交通才得到较大的改善。今天,随着合福高速铁路和京福高速公路闽清出口在东桥的设立,东桥的交通将产生划时代的改变,成为闽清县重要的交通枢杻,跨进交通先进乡镇的行列。
东桥是闽清县农业大镇,以水稻、食用菌、禽畜养殖、名优水果为主导产业。
东桥的工业、手工业基础薄弱,较有规模的企业有福晶磁性材料有限公司、闽华工贸有限公司、福闽商贸有限公司、富森竹业有限公司、小神龙表业有限公司。另有制衣、竹木等十多家加工厂。全镇开发了大小水电站19座,总装机容量达3.8万千瓦。
东桥镇原来村落较为分散,1994年以来,因为市、县人民政府先后在东桥镇实施了“造福搬迁工程”,竹岭、高港、村后、坪溪、新桥、黄土岭等村落,计有1063户3416人陆续搬离高山,聚居在镇政府附近的“造福新村”。目前,我镇已成为闽清县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
长期的交通闭塞使东桥远离尘嚣,少有污染,依然保持着青山绿水,宛如一块晶莹无瑕的美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京福高速公路开通后,东桥和福州省城的距离仅有三十千米,便捷的交通将使她成为福州的后花园。绿水缠绕着连绵的青山,山花点缀着茫茫的原野,晴空如洗,鸟语花香,这里是人们居家和休闲的最佳选择。广阔的地域,迅捷的交通,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是投资者创业和发展的理想场所。
(安排“东桥夜景图”)
东桥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走出深山的东桥,逐步展示出她迷人的魅力,拥有了十个“之最”。
▲水利资源最为丰富,境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水口电站和闽清县最大的水电站——安仁溪电站,且小水电的装机容量也位居全县第一。
▲316国道、外福铁路、闽江水运、123县道贯穿境内,在建中的合福铁路、京台高速公路通车后,东桥将成为全县交通最便捷的乡镇。
▲东桥镇面积达187.34平方千米,居全县乡镇之最。
▲林地面积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2.4%,为全县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乡镇。
▲义窑古瓷遗址分布20多座山头,绵延十多千米,历史悠久,是福建省烧造青白瓷窑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古窑群。
▲境内的须弥山,海拔1368.7米,为闽清最高峰。
▲遍及几个山头的高岗杜鹃花,是福州地区成片的杜鹃花之最,实乃登山旅游的绝好去处。
▲桥头的古榕树和官圳的古榕树遥相呼应,据考证已有980年,乃闽清地区最大的古榕树群。
▲先后有九个边远地区的自然村搬迁至集镇,为全省“造福工程”规模最大的乡镇。
▲于闽江之畔的小神龙表业,是福建省第一家表业制造公司。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老的东桥,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勤劳善良的东桥儿女,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东桥,必将成为闽清江北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好山好水好地方
东桥的山水得天独厚。八闽的母亲河——闽江与九曲下洋溪(安仁溪)穿越本镇,两水交汇成‘丁’字形,昭示着这里财丁兴旺、欣欣向荣。跌宕起伏的群山环抱着富庶的东桥小盆地,东朝梧溪峰,北枕须弥山,依山傍水。这里气候宜人、温暖湿润,山川形胜、物阜民丰。在建中的合福高速铁路和京台高速公路经过本镇,而闽清县唯一的出口就设在这里。它与外福铁路、316国道、123县道、闽江水运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为东桥山川增添了无限活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桥的山水养育着勤劳、智慧的东桥人,虽然越来越多的东桥儿女走出东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但是东桥儿女都依恋着这一方热土,热衷于家乡建设,东桥将更加美丽富饶。东桥也竭诚欢迎八方朋友来这里参观、旅游、创业、定居。
1、天然的森林公园
东桥属鹫峰南麓山脉,为闽清江北最大盆地。盆地周边山丘低矮平缓、丰润圆厚,外围山峰险峻陡峭如天然屏障,存风聚气、土地肥沃、林木苍翠。(风景图片)东桥森林覆盖率达72.4%,林地面积18万亩。杉、松、竹储材量丰富,橄榄、脐橙、柑橘等名优水果远近闻名,它不仅为东桥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拉动食用菌种植,竹木、水果、竹笋等加工业,推动东桥经济快速发展。走进东桥就好像走进了天然的森林公园,蓝天白云下青山叠翠、松涛如潮、竹影婆娑、清泉流韵、茶果飘香。(景区图片)优雅舒适的环境让你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回归自然的感受。森林释放出大量氧气和负氧离子,让人神清气爽、超尘脱俗。步入深山老林,天然的灵芝、香菇、木耳、竹荪俯首可拾;竹笋、山果、野菜、鲜厥顺手可摘。看麋鹿与锦鸡共舞,听蝉音伴鸟语齐鸣,让你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2、龙津耸翠
登高俯览,你会惊讶地发现,东桥的九曲下洋溪很像一条卧地靑龙。(图片)清澈的河水在阳光下的映射下,波光粼粼,分明就是青龙身上的鳞甲;各支流若隐若现,犹若龙爪,强劲有力,似乎托着潜龙就要腾空而起。重峦叠嶂,山环水抱,不知流水从何处来,欲往何方去?绿水西流到朱山,忽然两山交叠遏住去路,溪水优雅地转身回旋而去,这里便是有名的“转头狮”。左右两座大山就像两头盘踞的雄狮在守卫着东桥的南大门。(朱山转头狮图片)据老一辈人口耳相传,很久以前,每到子夜时分,两狮便会悄悄相会遏住溪流,溪水因此回潮,波涛澎湃,声若龙吟,“下洋溪水往上流”的传说也因此而来。溪水出“转头狮”折向南流,一泄十里,直到义窑。这里悬崖壁立挡住水路,疑是山重水复之际,似乎是谁在峭壁中劈开一道裂缝,让奔腾的溪水一路向前。如今安仁溪水电站凭借天险建起了壮观的拦河坝,弯弯的大坝好像大象伸出的鼻子,把河水拦腰截住,形成了一个清波漾漾的大水库。“两象若交牙,东桥发万家。”欣欣向荣的东桥正在逐步实现着这个古老的预言。美丽的水库就像镶嵌在群山中的一块翡翠,青山怀抱着绿水,绿水缠绕着青山,水光山色浑然一体。
(图片)溪水蜿蜒流入闽江,江水浑浊,溪水却犹若玉液龙津,泾渭分明。宋时安仁溪建有桥梁,当时宰相梁克家见景生情,为桥亭题了“龙津耸翠”四个大字,并有诗为赞:“兼旬积雨截晴虹,洗出溪山罨画中。别浦渔歌来暝色、长桥人语度秋空。”(见《榕郡名胜集》)
3、东南明珠
境内闽江上的水口电站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水电站。它是以发电为主,兼有通航、防洪和过木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气势恢弘的拦河大坝高101M,坝面最长有783M,混凝土总量636KM3,它把闽江拦腰截住,可谓“高峡出平湖”。坝上是碧波万顷的水库,库容量79.7亿M3,控制流域面积52438KM2,占闽江流域面积的86%。库区山水相拥,两岸青山叠嶂,湖面波澜不惊,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倘若你有幸看到水电站开闸泄洪,那场面可壮观啦!远远看去,犹如十二条黄龙从大坝腾空而起,再一同潜入闽江,那排山倒海之气势,那震天动地之吼声,令人叹为观止。巨龙翻腾,激起的万丈水花直冲云天,又化作阵阵凉雨洒向四方。美丽的电站厂房座落在闽江左岸,安装有7台单机容量为20万kw的发电机组。大坝、厂房、船闸、升船机和溢洪道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愧为华东之最。水口电站是闽江航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祖国的东南熠熠生辉!
4、高山花海
东桥高岗“三十六坡”被誉为“高山花海”。
(图片)每逢花期,这里游人如织,络绎不绝。从东桥镇政府出发,沿着盘曲的山间水泥路驱车前往,清风扑面,青山相迎,浓荫蔽道,流水潺潺。虽然已是五月,却感神清气爽、暑气全消,连凡尘中所有的纷纷扰扰也随之抛到了脑后。正当你沉醉于青山绿水之间时,20里山道已到尽头。从这里弃车徒步,沿着青石古道拾级而上,过石门,登上了千米高峰——高岗三十六坡。三十六坡是由许多千米以上的山峰绵延而成。群峰的脊梁上,古有一条通瞿大道,现在被辟为防火线,同时也成了闽清与古田县界的分界线。由石门沿防火线向南,你会发觉脚下的青草越来越密,好像踏上了无边的绿毯,这时你已进入了“高山草原”。古有传说,“草原”中央有一个天池,泉水清冽,汩汩流淌,瑶池圣女曾偷偷下凡在此洗澡。因为受 “天池”圣水的滋润,千米高峰之上竟然呈现了南国草原的奇观。 (图片)遥望天池南边有双峰耸立,那是大、小炮台山。炮台山上怪石嶙峋,碎石遍布,最是考验登山者意志的所在。沿着“之”字形小道攀援而上可达海拔1487米的顶峰。极目四望,云雾飘渺,村落棋布,群山如丸。折回北行,也许你略感疲乏,行不多远,眼前便会出现一个古老的亭子,应该是旧时的驿站吧!此处浓荫如盖、泉水叮咚,不妨停步小憩。或煮茗野餐,或闲话游情,听风诉情,看云舒卷。那种惬意,那份悠然,不言而喻。整装重发,你会发现眼前的杜鹃陡然多了起来,目之所及,一片火红。 随着人流,不知不觉已沉浸在花海之中,人影婆娑,花枝撩人,美不胜收。杜鹃花别名映山红,素有“木本花卉之王”“花中西施”之美称,唐代诗人白居易赞曰:“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置身如此的花团锦簇,暗香绵延之中,恍如隔世,怎不叫人“沉醉不知归路”?宋代大诗人杨万里诗云:“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奔波于尘世中的你,不妨在这漫山遍野的“红”中恣意一回吧! 5、须弥风光 “须弥”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为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依旁而立。我镇境内“须弥山”因山上建有须弥庙而得名。须弥山主峰海拔1369.7米,为闽清第一高峰。须弥山虽不似高岗山那样热烈火红,美得摄人心魄,但自有他独特的妙处。沿途需要经过大片大片的毛竹林和松树林,林间流水潺潺,清风徐徐,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和不时出现的飞禽走兽,让你惊奇不已,旅途的疲惫也一扫而光。须弥山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是红豆杉,当你看到这一高寒地带的植物时,你离山顶已经不远了。但闽清第一高峰的名号可不是虚的,登顶的那段旅程根本就是无路可走,直上直下的山势令人望而生畏。登临绝顶,举目四望,但见冈峦叠翠、梯田层叠,好一派“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象!山顶的气候是多变的,前一刻你还在享受习习的凉风,一片云彩飘过,头顶上顷刻间落下了丝丝的细雨,山谷中随即升腾起飘渺的云雾,附近的山头霎时间披上了神秘的面纱。置身其间,宛若仙境,腾云驾雾,飘然欲仙,世间舍我其谁? 6、笔架梧溪峰 东桥东边那座形如笔架的高山就是有名的梧溪山。它不仅是东桥的东面屏障,更是人们登山游览和锻炼的好地方。山顶是由巨石堆积而成,据说那是神仙的杰作。有缘有心之人,仍然可以在山顶感受天人的仙风道骨。仙人足迹、仙人脸盆、仙人棋盘、仙人椅、仙人床,一切都那么惟妙惟肖;还有仙人的座骑——神牛的大脚印以及仙人赶牛用的鞭子,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最神奇的当属仙人洞了,只容一人通过,蜿蜒曲折,据说,古人经过此洞可以直达福州城。山顶有一块平地,曾经建有一座山寨,名为梧溪寨。历经岁月的劫难,如今只留下战火毁不掉的石墙基和丛生的灌木,让人依稀追忆她当初的模样。(图片)立于棋盘石上,听松涛鸟语,看鹰击长空;寻仙人遗迹,品美丽传说。融身于自然,超然于俗世,物我两忘,陶心冶神。 7、林海拾贝(古镇掠影) 桥头古榕树(图片)耸立在桥头的三百年古榕像忠诚的卫士日夜守卫着东桥。 官圳古榕树群(图片)一枝一流脉,一叶一菩提。团团如盖的古榕群,诉说着东桥的百年风云。 雨后春笋 (图片) 我镇有数千亩毛竹垦复林,除了春笋外,夏有肉笋、雷笋、苦笋,秋有秋竹笋,冬有毛竹冬生笋。一年四季,村民的餐桌上都可以寻觅到笋的足迹。 硕果累累 (柑橘果园图片) 快快成材 (广袤的新植林图片)我镇每年新造林都有 亩。 漫山红遍 新桥红菇林(图片) 三、追寻历史的足迹 岁月的长河尘封人们的记忆。寻找古人的足迹、可以到历史的沉淀中去发掘瑰宝,在神奇、美丽的传说中去品味、感悟人生。 1、千年古窑 自1958年文物普查起,经1983年、1987年两次复查,发现我镇义窑、靑窑、安仁溪、大箬方圆十多平方公里内有古窑200多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以及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叶文程教授考察后认定:义窑的制瓷时期大约始自北宋,有千年历史。因窑身呈长条龙形,依山而建,长达百余米,有拱顶、窑节、窑门、窑壁、窑底、烧火孔、窑坪,瓷器装容量可达3——6万件,故又称“龙窑”或“蛇窑”。1991年义窑古瓷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水下考古队在南海海域考古发掘出水的大量瓷器;2006年连江县东洛岛海域发现元代沉船中的瓷器,都被专家认定为出自义窑。在日本也发现义窑的靑瓷产品。根据窑群数量推算,当时义窑的生产人员不少于一两千人,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出口日本和东南亚。2007年,CCTV4《走遍中国》栏目还为义窑制作了专题片——《义窑之谜》。如此规模的窑群被专家认定为是当时规模最大的民窑,但是遍寻《闽清县志》及其他相关文献,却找不到任何一丝关于义窑的文字记载,这让千年古窑之谜更加扑朔迷离。 2、朱山朱子祠 据《闽清县志》记载,朱熹曾在龙津(今东桥镇)讲学,见朱峰高耸青翠,流水蜿蜒曲折,山间云雾缠绕,便题“观云岫”三字于卧石上,落款“晦庵”,题右刻有“绍兴甲戌得臣后乡同登”十个小字。清代邑生员唐聪曾有诗云:“龙津去不远,吐出夜光珠,十乘渺乎小,腾空照凤梧。”清道光年间,邑举人林瑞麒建奎光阁、朱子祠于其上。咸丰年间,邑人谢葆琳等添建听泉轩、环翠山房。朱子受东桥乡民敬仰,士子、庶人皆常往拜祭。可惜所有庙宇建筑毁于文化大革命,仅余两通记事石碑,但朱熹的理学和教学思想却对东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三桥”、“四亭” 从东桥到大箬三十里古道上建有东桥、龙州桥、长桥三座桥梁和下马亭、梅花隔亭、岭头亭、隔下亭四座凉亭。小桥、流水、古道、凉亭,那是东桥老一辈人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古道是闽清、古田、闽侯三角地带直通大箬水运码头的交通要道。桥梁(上面有亭)、凉亭是人们休息歇脚、避风躲雨的地方,承载着当年多少脚夫的汗水和辛酸。而今,公路代替了古道,原始落后的交通运输已成为过往,龙舟桥、长桥早被电站的水库淹没,“四亭”也已荒废,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 4、荷姑洞 据说安仁溪牛头角山头有个荷姑洞,洞里藏有无数的金银珠宝。关于荷姑洞还流传着一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很早以前牛头角山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家中有一女,善良美丽唤作荷姑。当地有一个恶少对荷姑的美色垂涎三尺,屡次提亲遭拒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杀死其父抢走荷姑。荷姑性格刚烈,趁恶少酒醉把他杀死后投江自尽,幸得高人相救,并授以武艺。后来荷姑在闽江一带劫富济贫,深受两岸百姓的爱戴。据传,当时每隔十天半月就可以看到满载货物的船只驶进安仁溪,而出来的都是空船。也有许多樵夫、牧童得到荷姑的接济,他们都对荷姑洞的秘密守口如瓶。解放后,考古队也曾实地考察,意欲揭开荷姑洞的秘密,可是因为年代久远,就是找不到洞口。有诗为证:“荷姑洞、荷姑仙,金银珠宝堆满山;天连水、水连天,洞在青溪白云间。” 5、巫山竹海 巫山、半岭、新桥有几千亩的毛竹林。相传以前,这里的大片土地只长杂木和芒草,长出来的一些零星竹笋也都被人们采去,毛竹一直不能成林。直到有一年春天,巫山来了一个道士,自称能使这片土地变成竹林,巫山人热情接待了他。果然,第二天地里就长出了许多竹笋,道士教巫山人把杂木、芒草除去,把竹笋留下来,这片土地就成了竹林。纯朴的乡民认为是巫术使毛竹成林,就把这片土地叫做巫山。说也奇怪,如今,巫山的毛竹果然与别处不同,根根足有碗口粗,而且直插云天,漫山遍野,如同绿色的海洋。(图片) 6、下马亭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我镇下马亭有一位廖姓京官,在朝勤于政事,很得皇帝信任。他死后,皇帝下令在他的家乡建一座牌坊褒奖他。因为是御赐牌坊,文武官员到此都要下马步行,所以得名“下马亭”。下马亭的廖姓儿孙却极不争气,仗势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甚至大喜人家的新娘子由此经过都要被掠去非礼。这件事情被官圳一个回乡祭祖的太监知道了,回京以后就告诉了皇帝。皇帝听后十分震怒,立即派人去诛灭廖姓家族。话说廖府有一个管家因为看不惯主人的所作所为,经常规劝主人去恶行善。谁知一番好意没被采纳,反倒遭到主人的嫌弃,后来被免去了管家职务,一家搬出另住,只为廖府收些地租。因为心地善良,体恤贫困,往往收不足租米,常常受到主人的斥责。有一天,管家到高家收租回来很晚,高家借了一个灯笼给他照明,到家时他顺手把手提灯笼插在门口。事有凑巧,这天正是官兵来诛灭廖家的日子,因为门口的高姓灯笼使他一家幸免于难。人们认为这是善恶报应,下马亭连同这个故事做为警示一直流传于东桥。 四.特色(表业、食用菌、竹制品业) 五.展望未来谱新篇 走过往昔,奋斗的汗水刚刚拭去;展望未来,憧憬的笑容正恣意蔓延。东桥,闽清江北的古老乡镇,正伴随着海西发展的滚滚热潮,一路款款走来。 1、调优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做大现代工业。开发下龙山百亩工业园区,积极促成东桥表业回归,建设全国一流钟表制造业基地;加强对竹木、水果、食用菌加工业,电站等原有企业的扶助;引进发展前景良好、低能耗、环保型企业落户。 提升传统农业。加强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加强闽台农业对接合作、优化合作基地和设施;扩大食用菌、水果、畜牧、林竹四大特色产业规模;打造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和“农家乐”生态农业园。 开发新兴旅游业。利用义窑、靑窑、安仁溪、大箬方圆十多公里宋代古瓷遗址,朱山朱熹古祠遗址,安仁溪荷姑洞古洞探幽等推出历史遗址游;整合水口电站、安仁溪电站沿线观光旅游;利用须弥山、高岗杜鹃花、梧溪山等自然风光推出山水风情游;打造特色农业种植园区,发展“农家乐”,推出健康生态游,使东桥成为福州的“后花园”。 2、统筹兼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不断完善镇区文体设施,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努力打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使东桥成为“水清、地绿、天蓝、城美”的宜居家园。 3、规划先行,建设美好和谐新型集镇 以工业园区建设的“五通一平”和“两高”建设为依托,完善镇区基础设施,拉大城镇框架,扩大规划面积,形成布局特色。逐步建成新政府办公大楼、新会场、文化广场、步行街、森林公园等市政设施。同时,加强中心镇区的建设,继续实施造福搬迁工程,使镇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加强管理,强化执法,彻底治理脏、乱、差问题,把东桥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设施配套、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综合型生态城镇。 展望“十二五”,东桥站在新的起点,新一代领导集体已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东桥的未来勾勒出了一幅宏伟蓝图,那就是:生态东桥,畅通东桥,文明东桥,和谐东桥。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今,东桥人正满怀激情,英姿勃发,朝着“富民强镇,和谐宜居”的目标高歌猛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