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传统文化、习主席有信心,国家有救,世界也有救

净空法师

 对自己、传统文化、习主席有信心,国家有救,世界也有救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4-06-16 14:02:53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60集  2014年6月13 日讲于香港

 


  【科】法会圣众第一  

  从这起我们正式讲到本经的经文了,四十八品这是第一品,“法会圣众”,第一品。

  【科】丙一、标列五成就 分五 丁一、信成就。

  六种成就,这里是五段。“信”这一个字是个关键的字,确实我们能不能成就。第一个关键就是这个字;这个字要是没有了,一切都不能成就,全是假的。

  ……

 

学西方只学科学技术就足够了,不能够一昧、盲目的学习其它

 

  中国人古时候无论是哪个阶层,没有不懂教育的、没有不重视教育的。

  世界上四个文明古国,那三个都消失了,中国为什么存在?就是中国人懂得教育、中国人重视教育、中国人真正在教育下了功夫,所以世世代代昌盛。

  我们这一代苦,是我们的先人疏忽了,也不过就是五、六代。清朝末年之后,大家看到外国的机器、科学技术,被这些东西迷惑了,认为这个东西稀奇、中国没有。中国积弱的原因大概就是祖宗教错了,这就产生怀疑。这一怀疑,受今天这些苦难。

  对中国历史的认知、文化的认知,外国汤恩比博士、中国的孙中山先生,非常可惜中山先生过世太早了;他要多活十年,中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我们在他的《三民主义》讲演里面看到一段文字,“民族主义第四讲”,中山先生说:外国比我们中国强的就是机器的制造跟科学技术,除了这两样东西之外,其他任何方面的都比不上中国无论是学术、医疗、工艺,比不上中国。所以他说:中国人学西方的,只要学机器的制造跟科学技术就足够了,其他的我们中国有,都比他们完善,不能够一昧、盲目的学习其它。

  非常可惜!孙先生之后没有人说了,一昧盲从,把中国老祖宗几千年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我们把它丢掉了。认为老祖宗都是封建、都是迷信、都是欺骗老百姓的,求巩固政权,这对古人是莫大的侮辱。古代帝王当中有这些人,极少数!那是什么人?亡国之君!就是你们所说的,在中国每一个朝代都有盛世,太平盛世!封建迷信达不到这个境界。像中国每个朝代的太平盛世,在外国历史上找不到。外国是有强盛的,但是那确实是专制,确实是没把老百姓当人看待;中国没有。中国自古以来,孟子都说“民为贵,君为轻”,这种民主的思想在中国几千年。做上了皇帝,他也不能不爱民;他也不能不体恤人民、照顾人民,让人民都能得到安家乐业,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人民才拥护帝王。帝王爱民、真正为人民服务,所以才能享国几百年,传十几、二三十世,这历史上看到的。帝王不像话了,自私自利、奢侈浮华、不理朝政、不为人民着想,人民起义把他推翻了,在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末代皇帝迷在七情五欲上,国家就亡掉了,这在历史上都能看见。

  所以“信”这个字比什么都重要!今天不但中国需要,全世界都需要。

 

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什么?缺少一个字——信

 

  整个世界的社会乱了。我们最近十几年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看清楚了、看明白了。这个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字——“信”,“信”失掉了,普遍的失掉了,许多国家领导人失掉了,学者专家失掉了,知识分子也失掉了;自信心失掉了;对于父母信心、对于师长信心失掉了;对传统、对民族、对古圣先贤、对宗教信心都没有了,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想化解所有冲突,如何帮助人民建立信心?信心里头第一个要素就是自爱,现在人不自爱,唯有自爱才懂得爱人。他为什么不爱人、为什么怨恨人?他不知道自爱,只知道自己物欲的享受,物欲享受糟蹋自己的身体。错了!自己完全不知道,人生的价值观全都颠倒了:伦理道德,那是古人骗人的,那是专制、那瞎话。那么现在人不骗人,你不骗人?这些都是起源于科学精神。

  无论什么人,科学精神四百多年了,你能不受它影响?不知不觉地都受了影响,对什么都怀疑。真正难得找到一个不怀疑的,像海贤老和尚不怀疑,对什么都没有起过怀疑,所以这个善根深厚。你骗我、你坑我、你陷害我,对你都不怀疑,那受不受害?可能眼前受点小害,不会有大伤害,为什么?能原谅别人的人、能忍受侮辱的人有福。忍辱是消业障,决定后福。但是人不能忍,现在骗人、坑人、害人,自己得一点小利,那个小利享受不了多久就消失了,可是结下来的罪,遇到缘决定有报应。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

 

“信德”是“五常”的基础,如五层大楼这是第一层

 

  【解】“如是”者,信成就也。居六种成就中之首位。

  我们可以说世出世间一切成就法中的首位、第一。

  中国人非常讲究,“五常”里头它就是基础。“五常”从上面讲的“仁、义、礼、智、信”,“信”德是基础,有“信”才有智慧;有智慧才有礼貌;有礼貌才懂得正义;有正义才有慈悲心,才能够自爱、爱人。所以信德是“五常”的基础,五层大楼这是第一层,没有“信”,“仁、义、礼、智”全没有了,你说多重要!

  过去祖师大德将“五戒”配“五常”,这是佛的根本戒。以“不杀生”配“仁”,仁者爱人,不会害人,“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

  修行从哪里修起?从“不妄语”始,这是真的。能够一生不欺骗别人、不说假话,这个人是个有德行的人,这个人是一个善人,佛门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他们修行能证果,他们在世间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他有成就,为什么?他有诚信。这“信”字重要!

 

今天传圣贤、传诸佛之法要老实、听话、真干的人,即有“信”

 

  【解】《智度论》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

  佛法广大没有边际,把它比喻做大海。谁能够入?有“信”的人能入;那怀疑是决定不能入的,佛菩萨来教你都没用处。

  你怀疑、你不相信,这是今天这个时代佛法、圣学承传的困难在此地。谁能够承传?

  具足诚信的人能承传。诚信人到哪里去找?有没有?有,有诚信的人。这些诚信的人我相信都是再来人,诸佛菩萨,大圣大贤,到这个世间来救苦救难,他们又回到人道来了,不管他有没有学,但是这种人就是老实,就是听话,听话要信他才听,没有信他不听啊!有信他听,不但听,他真干。

  所以,今天传圣贤之法、传诸佛之法要什么人?要老实、听话、真干,老实、听话、真干就是个“信”字。他有诚信,诚信是从真心里面流出来的;妄心里面流出来的是虚伪是妄语。我们看人要从这里面去看,知道哪些人会有成就,哪些人很难成就。

 

念佛的功夫不是遍数多少,“放得下”是念佛真功夫

 

  【解】《华严经》说,“信为手。如人有手,至珍宝处,随意采取;若人无手,空无所获”。

  如果你有手,你可以采取,你可以得到;如果没有手,你空无所获。宝山珍宝再多,你没有手你拿不到,用这个来做比喻。

  【解】可见,信者乃入法之初门,舍此莫由。

  这个法是佛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法,入法的初门、第一道门。第一道门进不去,以后就没法子了,就在这个“信”字。我们学佛、我们求往生,这个“信”就更重要了,往生的条件三个字,“信、愿、行”,你就决定能往生。藕益大师讲得好,“有信有愿就是无上菩提心”,这是往生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信有愿的人就能往生。

  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念佛功夫的深浅。这个念佛,一向专念。念佛讲功夫,不讲遍数多少,不讲。功夫是什么?功夫是放得下,这是功夫。一心专念,万缘放下,这功夫深,念一句佛号、念十句佛号,抵得上一般人念一万声、念十万声、念百万声都不止。他念那么多他没放下,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所以功夫浅深,也可以说心地清净平等,这是功夫。

  ……

 

对自己、传统文化、习主席有信心,国家就有救,世界也有救

 

  【解】又为摄法之上首,故云:“才入信门,便登祖位。”

  “法”是大乘。“摄”是摄受、摄取。取得如来大觉之法,“上首”是首要,首要的就是“信”。

  “故云:‘才入信门,便登祖位。’”你只要真正有信心,你距离佛就不远了。“祖位”就是成佛,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不远了,可见“信”字重要。

  现在老师没有了。今天中午国内有一些朋友来看我,有两位说过去来看过我,我都记不得了,我跟他们谈到“信心重要”、“学佛要从信入门”、“信为道原功德母”,儒、道的根源,能生一切功德,特别是要建立自信心。今天我们将汤恩比博士两篇翻译的资料送给他,劝他认真好好的去研读,为什么?帮助我们建立信心。对自己有信心,对佛法有信心,对中国传统有信心,对国家有信心,对领导人习主席有信心,我们国家就有救了,中国有救,世界就有救啊!根源就在这个“信”字,你说这个东西多重要!

 

“如是”是什么意思?

  【解】又“如是”者,指所闻之法体,即实相之理体。实相妙理,古今不变,故曰如。如理而说,故曰是。

  这个道理讲得深!经典上展开第一个字“如是”。“如是”什么意思?“如是”是指这一部经里面所说的法从哪里来的,有个体、理体,根据什么道理讲的,这个道理就是事实真相。实相就是事实真相,宇宙的事实真相、生命的事实真相、万法的事实真相、我自己的事实真相,佛法说什么?就说这个,离开事实真相哪来的佛法?!这个事实真相古今不变叫“如”,只有这一桩事情如如不变、如如不动,是实相理体、实相妙理。“妙”是什么意思?“妙”是能生万法,所生万法跟能生的理体没有妨碍。在哪里?就在眼前,非常可惜我们看不到、我们听不到、我们也想不到,从来没有离开。

  讲到这个地方,我常常用电视屏幕作比喻,我们今天面对着屏幕,把屏幕比喻作实相的理体,把画面比喻作实相的妙理。“妙”是什么?它能现相,虽现相,又没有妨碍到理体,对理体没有丝毫妨碍,妙!

  ……

  实相的妙理古今不变,它没有空间、它没有时间,它就在当下。三千年前就在当下,三千年后也就在当下。换句话说,它没有空间,它也没有时间。没有时间,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空间,没有距离、没有四方、四维上下,这叫“如”。

  “如理而说”,把这个真相说出来这叫“是”,没说错。

  【解】今依本经,蕅益大师曰:“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

  我们要把这个理搞清楚,搞明白,对净土的信心就是真的。这个信心里头没有丝毫疑惑,从什么地方看?你真能放得下。如果你有疑心的话,你放不下;真正能放下,他真信。信什么?这个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物刹那刹那在变化,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得到;包括身体,得不到。怎么样?用什么态度来过生活?一切顺其自然,这就完全对了。顺其自然的心是真心;顺其自然的心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有一念分别执着、起心动念,不自然了。自自然然的好,自自然然的跟“如是”相应;不自然跟“如是”不相应。所以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你把这句话圆满具足承当了,当下就肯定了。

  【解】盖实相妙理,只是当前一念心之自性。非生非灭,无去无来,湛然常住,故名曰如。

  实相妙理是什么?“当前”跟“当下”是一个意思,一念心的自性就是本体,一念心的自体,这个东西真的,能生能现。现的是什么?全宇宙。整个宇宙就是一念心之自性。一念心之自现,一念心之能生。整个宇宙在佛法里头的术语,叫“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念心之所生所现,阿赖耶之所变。

  阿赖耶是妄心,真心能现能生,妄心把它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如果没有妄心,十法界六道全没有了。假的,干干净净,那剩下来是什么?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一念心之所现,十法界,六道轮回,加上一个阿赖耶,一念妄心的所变。妄心把真心,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在这个里头你一定要知道,十法界,或者说六道,能不能说它就是一真法界?能,放下妄心就是。十法界,六道,是妄心把真心所现的现象扭曲了而已。妄心一放下,真心所现,原来就是一真法界。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过,哪一个人我忘记掉了,大概是六十多年前,刚刚学佛的时候喜欢看这些东西,这人往生,佛来接引他了,他旁边人问:极乐世界在哪里?在隔壁。他就走了。极乐世界在哪里?在堂屋。这些话是什么?就在此地。难懂,我们用电视比喻你就懂了,极乐世界是哪里?就在当下。那个屏幕按钮换一下就是了,就在现前,这完全给你讲真的。

  ……

 

物质现象的基础是精神现象,没有念头就没有物质现象

 

  【解】盖实相妙理,只是当前一念心之自性。非生非灭,无去无来,湛然常住,故名曰如。

  一点都没有说错。

  “非生非灭,无去无来,湛然常住,故名曰如”,这个意思说得深。一念心的自性,本体。“非生非灭”就是不生不灭,没有来去。没有来去,没有空间,没有距离,没有先后。“先后”是时间,“过去、未来”是时间;“此界他方”是空间,没有。时间、空间是我们凡夫一种错觉,根本没有事实,大乘《百法明门论》里头,把时间、空间方在不相应行法里面,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种。

  “不相应”是什么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只是一个抽象概念,没有事实,找不到实体,完全是抽象的概念。有没有这个法?有,不能说没有,它不是真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是依它起,抽象概念什么也没有。从哪里产生的?可以说错觉里头产生的,找不到实体

  “湛然常住”,这自性,而且如如不动,它在哪里?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的六根接触不到,眼看不见,耳听不到,连心也想不出来,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还有个“意”对它完全不能起作用。实在讲不是不能起作用,我们现在这根性迷了,迷失了本能,必须破迷开悟之后,我们六根能见到了。

  ……

  物质现象的基础是精神现象,没有念头就没有物质现象现在要找第二个,这精神现象是什么?所以现在我们在书店上看到很多这些报告,念力的秘密、念力的能量都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相信二三十年之后这个迷肯定会被揭穿。揭穿之后后头还有个迷——精神现象从哪来的,佛告诉我们从业相来的。业相从哪里来的?一念不觉。一念不觉从哪里来的?一念不觉没有原因。没有原因意味着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只有自性是真的,自性如如不动。一念不觉是迷,如如不动是觉。一念不觉就是起心动念,极其微细,我们不知道,弥勒菩萨说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一秒钟能弹七次,三十二亿百千再乘七,就是二千一百兆,单位是秒。

 

真正修行人,要懂得转八识成四智

 

  【解】依此心性念佛,求生净土。能念是实相心,所念是实相佛,所生是实相土,咸为实相正印之所印。故大师曰:“决定无非,曰是。”

  “心性”,这个性能生万法、能现万法。我们心性念佛、求生净土,就是“随缘妙用”,普利一切众生。怎么随缘?这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不要分别、不要执着。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做不到,那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现在只可以做到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真学佛,这就是真实功夫。

  不但念佛不分别、不执着,日常生活,每天工作待人接物,都要用不分别不执着,为什么?真心。分别是第六意识,执着是末那识。

  真正修行人,要懂得转八识成四智。在哪里转?在根对着境界的时候,在这里。眼对的是色尘,耳对的是声尘,鼻对的是香,舌对的是味,意对的是触,意对的是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个时候学不分别、不执着。那什么?转识成智。我只要不用分别,妙观察智就出现,我只要不执着,平等性智出现了。妙观察智就是我们这个经题里头的清净心。平等性智就是经里面讲的平等心,清净平等出来,清净平等是真心。用真心不用妄心,就是转识成智,识是妄心,妙观察,平等心是真心,这叫真修行,这叫真用功。平等心出现了,你对一切人事物都不会分别,这随缘,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清净心现前,妙观察平等心现前,平等智出现了。这是真修行,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哪里是道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地方就是我们修行道场。不要用妄心了,妄心造业,重的造轮回业,轻的造十法界业,很麻烦!费很长的时间。经历多少苦难,你才慢慢把它离开。

  净宗这个方法妙极了,这些都是很微细的,心浮气躁的人不能用。用不上,那怎么办?念佛。海贤老和尚为我们表法,念头不动很好,一动全是阿弥陀佛,全部归到阿弥陀佛,心中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就能转识成智。念到功夫纯熟之后豁然开悟了。开悟,智慧现前,不是别的,烦恼习气放下了,没有了,全是智慧现前,这叫做“其义自见”,看东西,其义自见;听东西,其义自见;接触一切境界,其义自见,统统生智慧,不生烦恼。烦恼就是分别执着。没有分别,没有烦恼。

  蕅益大师这一段讲得太好了!讲得非常妙,我们要把它记住。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如是”两个字。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图片


 
 

图片    图片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華藏淨宗學會 澳洲淨宗學院 佛陀教育網路學 


 
  

  Live直播台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電視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