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法师】大财富从哪里来?
个人日记
寂静法师,四川省绵竹人,1965年出生,14岁左右开始思考人生。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发动机专业,先后在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学习,曾经被国家派往俄罗斯中央航空研究院学习。 法师20岁时,由于思考的人生问题无法得到圆满的答案,开始接触西方哲学和西方心理学。21岁接触基督教思想。27岁时接触到佛法,同时深入到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东方神秘主义文化,1996年在成都宝光寺慈善功德会发心做义工,并发愿出家。后于1998年33岁时跟随四川佛教界高僧海山法师在四川德阳万佛寺出家。 我这次给企业家讲课说到,《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阿难在佛身边,佛就问阿难:“一个大富长者把他的财富拿出来布施。怎么布施呢?在一个城市的四个城门,在每个门口摆很多的车子,又用很多的金钵装碎银子,再把很多的银钵装碎金子,然后摆在四个门口任人拿取”,然后佛问:“这个人福报大不大?”你们说大不大?佛说:“不如皈依福报大。”所以,我一直在理解这个皈依,皈依的能量是无限的。 这个不好理解,为什么皈依的力量那么大呢?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一个水池,一亿立方的蓄水,这个水量很大,但它始终是有限的,也不如一个泉眼大。你们信还是不信?也就是说,它泉眼的水是无限的,蓄水是有限的。今天,我们人生很多思维也是这样的。我们人啊,社会上很多人都说自己很有钱,也就是在说我的水池有多大。其实,人应该找到财富的源头,而不是说有多少水。找到水源,比如我找到一个小小的清泉,那如果有人说:“我有一大池水。”我说:“瞧,等着瞧。”有一天他的水池就干了,我依然有水喝,是不是这样?所以就是这样理解皈依,皈依是把我们的生命皈依到福报的源头。虽然它流出来的水量不大,但它是无尽的,流不完的,因为佛的福报,佛的功德是无量的。 然后佛又问:“如果一个人既布施又皈依,这个人的福报大不大?”阿难说:“那太不可思议了,太大了!”佛说:“不如持五戒的功德大。”持五戒,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在佛经上讲,一个人持五戒,是持什么?就是会伤害到众生的戒,会伤害到众生利益的戒。我们在持五戒时,有什么好?就是给一切众生无畏。我们不杀生,见到我们有没有安全感啊?我到一个富翁家里,到处都是金银财宝,是不是?银行卡也没有密码,到处放。我持不偷盗戒,没问题啊,这就是给人放心。不邪淫也是这样,跟人相处,给人有安全感。第四不妄语,不妄语也是安全感啊,我们不会骗啊。在佛教里,最大的布施就是持戒。持戒以后,你就不是布施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而是布施全部的众生。第五不饮酒,这和智慧有关系。佛说,这个持戒的比前面两个(布施和皈依)加起来的福报还大。 第一,一定要见到众生苦。见不到众生苦,你就啥也别说了。见到众生苦不叫慈悲,很多人见到众生苦,也没有慈悲。但见不到众生苦,慈悲是肯定出不来的。你到街上看,到贫地看,到处看,就是要见到众生苦,睁眼就能见到,我发现我眼睛一睁就能见到众生苦。佛说,观四念处里面观受是苦,整个生命的历程都充满了苦,怎么会见不到众生的苦呢?苦不是不存在,但解脱的人可以超越苦。 想救他,第一你们要体验到他的苦,你没体验到也会救的莫名其妙,你可能会救错地方。想救他要不要方法?想救他只是个想法,想救他这个时候是慈悲,然后想找方法去找方法,这个时候智慧就生出来了。为什么有些人有智慧,有些人没智慧?那首先就没想救别人,他就没有用心挖空心思去找救别人的方法,比如孩子,妈妈生个孩子,孩子有什么问题,妈妈就会挖空心思,最后妈妈找到很多方法。你发现历史上这些医圣,孙思邈、神龙……他们为什么那么专业?慈悲!没有慈悲,他怎么可能啊。慈悲是一种状态,他想救,所以什么招他都能想的出来,什么都想的到,这是绝对会超越别人的。没有这个强烈的慈悲,怎么可能超越啊?就跟我们现在的人一样,想钱,什么都想得出来,偷抢拐骗。为什么他们想的出来?因为他们挖空心思做这个事情。当我们看到众生的苦,心中生出慈悲,想去救众生,寻找答案,这个时候,只要我们用心,什么方法都能想到,智慧就生出来了。 找到方法,功德就出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找到方法,财富就出现了。你把方法找到,就好像一个医生,他因为慈悲然后去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最后药物研制成功,按今天的说法,钱就来了。财富来了,价值来没有?喜悦来没有?功德福报来没有? 超级领袖四大特点,第一大愿,第二远见,第三奉献,第四勇敢。这八个字很简单,但拥有这样的品质不得了。我以前自己做报纸,我一个人排版,打字,撰写,改稿,除了印刷不是我做,其余全部都是我做。我把报纸背在背上到成都,经常在街边送报纸,别人说不要,那我就下回再给其他人。其实我很胆小,但为什么能做呢?我们看过《特蕾莎修女》电影,当她不是为自己做,当她作为上帝手里的一支笔的时候,她就让上帝去使用她。那你们说她苦吗?其实,根本不苦,她的生命很绽放,生命很美好。所以,人真正的幸福美好,必须在信仰里面。我们离开信仰想寻找幸福,想寻找生命的价值,根本不可能找到。 我给企业家讲,如果没有慈悲心就无法洞察客户、众生内心的需求,无法洞察他们内心的困惑,无法洞察他们内心的向往。请问,连这些都不知道,他能不能把生意做好?所以,谁最会做生意,是菩萨还是凡夫?显然是菩萨。再有能耐的企业家,他绝对没有菩萨做的好。菩萨是已经渗透到我们众生心里去了,知道我们所有的需求、困惑、向往。所以,这个慈悲很重要。慈悲是第一步,你才能走进众生的心,找到他的困惑,然后再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财乃养命之源,亦为葬身之渊。能否拥有财富是福报问题,能否善用财富则是智慧问题。 故佛门教人福慧双修,就是要两个文明一齐抓,物质、精神协调发展,以避免身受物累,心被欲牵,沦为物质与金钱的奴隶。 古有《咏錢》诗云: 二戈相争杀气高,人人为它犯唠叨。 能善用者出三界,不善用者业难逃! 可不慎哉!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