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地说说聚会买单
个人日记
如果世上有什么你真心想做、并肯定能做成的事情,那就是买单。
——题记
生活中的聚会不知何时变的多起来了,或同学、或同事、或战友、或朋友……林林总总的聚会不一而足。碰杯与兴奋之后,只要不是无赖,总还是要买单的。那么,谁来买单呢?
这似乎并不是个很好的话题,特别容易被人不屑遭人鄙夷,很是有点小家子气。超凡脱俗者远避铜臭,恐怕影响彼此之间的义气和感情。我也曾认为这种事无须多想,请朋友吃饭付账,就是为自己的快乐买单。在南方的时候,就看不惯当地人的聚餐,大家哥们姐们亲亲热热地吃饭,餐后锱铢必较的列账分摊,人人掏兜解包手忙脚乱地出份子,连服务员都帮着换钱找零,典型的‘南方小男人’作派——斤斤计较。
最近遇到一次类似赵本山低俗小品《不差钱》情节的聚会,引发了大家对聚会买单的议论。
这次做东的同事请大家吃红焖羊肉,火锅端上来之后,就该点菜了。他从包中先拎出了两瓶白酒、几罐饮料,随后取出了五香花生米、鸡胗,切好的腊肉、熏肠,拌好的佛手瓜、炝莲菜等等。这一举动,不仅让旁边的服务员看的目瞪口呆,在座的同事也是出乎意料,傻傻地瞅着他像魔术师那样,从那个神奇的提包里不断地抽出新菜,直到摆满整张桌子。
生活中有些事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有性格和消费习惯的问题。有些人即使没什么钱,跟朋友在一起相处也能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位同事则是那种有钱也是能省就省的类型。他今日的所为并非刻意让人难堪,乃是性格习惯使然。只是我们的承受能力有点差,在服务员的瞟眼余光里,感到迫压的不自在和颜面扫地的尴尬。
酒席散去,大家议及聚会方式的流弊及世态人情,以平民情怀的生活智慧,解读以往聚会的买单体验。感觉它困扰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人,就把这些归纳下来,让襟怀大气者来笑话一把。
一般的聚会事先并不确定主客,有人招呼一声就去了,餐后买单也是随机的。其弊病在于,有人饭吃的不那么踏实,心中忐忑着是否会摊到自己做东,惦记着囊中是否有足够的铜板;有的人是咬着牙把单买了,其实心里不大痛快。这种作法,也容易给蹭吃蹭喝者留出滋生与养成的空间。
人员相对固定的聚会,实际上往往是轮流坐庄,这种看似公平却不公平的方式,最容易流向两个极端。一是谁也不好意思分斤拨两的过分计较,于是逐次加码,由小酌叙旧发展成猛吃海喝时,就会有人借故退出。再就是开始时选中等的餐厅,轮到有的人他就会选低档的地方。轮流坐庄会出现对比,比较容易愤愤不平。于是你抠门我就更仔细,最后可能沦为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点上一盘茴香豆,灌两口散酒就走人了。
有一种认识颇为不妥——认为谁招呼就是谁买单。有些人不知是怎么思考问题的,谁叫你来参加聚会,难道就等同于谁做东请客?你怎么没有理解成——叫你来是请你买单呢?这以后谁还敢再来牵头呢?当然,那些事先说明是请客的不在其内。
还有一种作法应予约束——自作主张随意叫人。做客时喧宾夺主,把自己想见的人、或是在别处欠下人情的,乘此机会借花献佛,叫来一大帮不认识的人。这些在生活中完全没有交集、根本不属于同一系列的不速之客,搞得做东者费用超支,大家心中不爽。
也说说那些普通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常听他们炫耀在什么地方一掷千金,奇异于到了这里买单的时候,从来不说话不行动,似乎这点小钱看不上眼是不屑出手的。此外,也见到这样的情况,人有钱了想起当年的故交,量力而为做东请客,愿意与大家分享快乐。他达成衣锦而归的精神渴望,别人也感受到老友的情意绵长。
工薪阶层聚会费用不会太高,大家都能承受,可挡不住次数多了,让一个人单挑还是有压力的。经常性的聚会,一般人也不愿意总吃免费的午餐,应该是大家的经济支出与心理获得大体平衡,每个人都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如此看来,还是AA制简单明了,大家都省事。参与者也会在暗中松一口气,不必惴惴不安地思忖,是不是轮到自己买单,如释重负之后玩得会更开心。当然,AA制也不必精确的到处去找零,至于是AA制还是男女AB制,或是无收入者免单,则属于细则之列,不再细论。
聚会买单,大概属于那种只做不能说、能想不便言的事。属于人们从心理上已经在现实中沦落,但在主流意识中尚未认可的东西,人们宁愿“难得糊涂”。如果太清醒地把隐蔽的东西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反而搞得本来在装睡中快乐的人,直面世态人情的复杂而痛苦不堪。潇洒高雅之士也会羞恼成怒,反过来指责你过于敏感门槛太精。我们其实都清楚,真诚与规矩并不矛盾,谁能不食人间烟火?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或许太阳之下,并无新事,别等到买单的时候出现了小停顿,那谁都难免有点尴尬也破坏了氛围。
高洁达人在盛宴中觥筹交错、谈笑风生,草民百姓计较着谁来买单,似乎不那么崇高,有点庸俗甚至猥琐,会让豪爽大度侠义高尚的君子鄙视。但市井俗民看到遇到的,尽是具体琐屑的小事,也就难免“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了。在生活蜕化成生存的物欲横流中,这些功业无成的小人物,难以平和释然地荡起双桨,但还是愿意做个表里如一、心口相符的正常人。既然很不讨巧地写出了这种宜做不宜说的事,既然被评价者的结论是取决于评价者,那就任由朋友们评头品足吧。
文章评论
翼雪凝
老师,可否去你处蹭吃蹭喝?[em]e112[/em]
林荫大道
[em]e112[/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
彼岸灯火
我生活中很少聚餐,总吃人家的不好意思,自己做东物价这么高,几顿饭一个月工资就没了。其实还是aa好。
竹林听雨
经常性的朋友一起聚会,还是AA制比较好,这样似乎更利于长远交往。
筱雨竹
[ft=,5,]‘傻傻地瞅着他像魔术师那样,从那个神奇的提包里不断地抽出新菜,直到摆满整张桌子。’[em]e113[/em]呵呵,这位朋友真有才,我孤陋寡闻真没有见过,先生总是能由生活小事写出好文章,让人们深思。[/ft]
忘忧草
[ft=000000,,]据听说,楼主每次聚会,基本不白吃,不是买单便是提一两瓶好酒。其实这个办法真的不错。aa制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样倒避免了囊中羞涩者诸多的尴尬。 我倒是觉得你说出了别人窝藏在肚子里早已快发霉的心里话,只是大家谁都不愿意说破而已。[/ft][em]e113[/em]
忘忧草
或者你稍作修改之后,还可以直接上华商报或者人民日报什么的,一炮就打成了名人,到时候可别说不认识俺们哦[em]e120[/em][em]e144[/em]
抠媽
这可是许多人的心里话,尤其是男同胞们,要了面子钱包受罪, 整个吃饭过程如坐针毡,谈笑风声的背后有着许多的无奈。 所以每次我们同学聚会, 我都要问一句,这次是谁买单,说实话同学中有钱的很多, 但这并不是要他们买单的理由,如果无法确定,我觉得aa制也是不错的选择。
渔歌
心到--------兴致到--------脚步到,最值得买单;“三到”只有“二到”或“一到”就推了别聚会。所谓聚会,应关乎情谊和愉悦。若杯酒之后纠结买单,说明情不到悦未明,不如叫个碰头会更准确。关,情悦理不应计较钱,不关情悦,聚,是多余!不如在自做自吃自在。
紫蝶
这个买单真麻烦,如果单纯的请客就没有这么多说道了,就怕大家正吃着,总来客串的,就不好弄了。AA制挺好[em]e160[/em]
会飞的猫
[em]e179[/em]
绣娘
请客吃饭谁来买单,的确是个纠结的话题,但遇到请人办事的饭局,如果出不了银子一定是坐卧不安[em]e113[/em]
绣娘
跟着年轻人走走AA制,蛮不错滴,既保全了面子尊严,又避免了过度消费,而且人人心安理得
三败居士
先生总能在细微之处观看人生百态,其观查之精准,其心理分析之入木,令读者折服。记得先生在以往的文章里说过空间来往之礼仪的问题,我感慨先生总能在不起眼的小事上有独到的见解和感悟,足以说明先生生活之严谨做事之周密为人之坦诚,也难怪大家都视你为席上之珍簇拥左右,高风亮节垂范我辈,岂能不效法一二。然题记所说不敢苟同,真心想做未必就能做成,买单是件愉快的事情相对而言而已,君记否,当年我请你们泡馍后感到“剜去心头肉”的感慨引来轩然非议至今记忆犹新,买单体现了实力,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勉强为之,何来快感?记得去年洛阳有朋来陕,我囊中羞涩厚颜请你来做东买单解我燃眉,至今人情未还我心中惴惴不安,我想关于买单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本账——只要是这个人不会难得糊涂。 其实买单还可以引申一下,先生多年从事纪检安检工作,为错误和事故谁来买单有你定夺。 在下老来徒悲伤正是在为少壮不努力买单中·······
中庭栀子
从好友六月荷花那里拜读了此文,欣赏不已,立即提出要求加为文友,冒昧了,希望先生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