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思‘坏人变老’——读书8
个人日记
近一时期,报章杂志上有关广场舞扰民、老太太碰瓷,老头上车抢座的新闻接踵而至,舆论哗然议论纷纷。有人说:上世纪40、50后的老人,这些人越来越多的步入了老龄,他们正是“砸烂旧世界”后接受教育或者出生的人,是长在红旗下或是生在新中国的一代,所以,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持不同看法者认为:这是不同年代人的‘代际指责’。
我正是那个时代生人,各种“为老不尊”消息敲打着我的心底,按历史地、联系地、发展地观点,坏也是有渊源的。冒昧地说几句,倘若有失偏颇,好歹没有“代际指责”之嫌。
我们这些人,普遍没有接受过良好地教育,基本是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暴虐的专制者恣意妄为的示范效应,导致礼崩乐坏社会秩序瓦解,沿着这样的暴力指向,我们从思维模式到行为习惯都严重错位,心无敬畏(“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目无规则(“我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善恶不分、是非颠倒。所以,那个执教过老三届的乡村教师才会有那样激愤地诅咒:“被那样洗过脑的人是不可救药的,得等到他们也死去,中国才有希望。”
谁也不会申请去洗脑,但这些老人,谁没有被洗过脑?读书时节,我们也想从母语课本上接受诗书礼乐的熏陶,在诵读经典中欣赏文字美、文学美、叙述美和韵律的美。可是,那时的语文课本就是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天地日月”早已转换成“XXX万岁”,连《荷塘月色》这样有点唯美的散文,也要学生联系大革命失败的背景,硬是要读出了朱自清的革命激情;以意识形态裁定褒贬取舍的历史课,更是令人难辨真伪,搞不清究竟是谁下山摘取抗战胜利桃子的?学生需要强化意识形态的党争教育吗?即便确实需要,教科书是塑造民众认知的重要载体,也绝不可以用谎言误人子弟。启蒙教育不是愚民教育,我们不是一再指责日本右翼势力修改教科书,歪曲历史吗?
谁掌控了教科书,谁就操控了洗脑。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别轻易地说独善其身,实在是强人所难。这不能怪学生,因为考分和升学前途摆在那里,逼迫学生就范。你心里不相信却不能不说假话,即便你心中明白,你能回答抗日的主力军不是八路军而排斥标准答案吗?你很难自己去中断学业吧?于是被裹挟、欺骗、逼良为娼、昧去良心,供人驱使祸害人间。
课文《报任安书》司马迁的原话是:“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和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中的语言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事业英勇地牺牲,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事业卑贱地活着。”
《为人民服务》中有一段话:“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我们学习的本课是《报任安书》,《为人民服务》作者的说法并非是司马迁原意或者说是引申义的悖逆,怎么可以鸠占鹊巢地屏蔽了司马迁的原意呢?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事物只能有一种解释是正确的,致使谬种流传,司马迁摆脱不了被强权凌辱并殃及无辜。
诵读顾炎武的名言要写读后感时,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见解的深刻,就在于明确地把国家与天下分开来讲,作为上半句和下半句,八字成文的语型来自梁启超,也完全符合顾炎武的原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外的上半句是,“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
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偏偏遭遇如此这般的去其精华、取其糟粕,为我所用地移花接木,我们居然一直囿于教科书的藩篱茫然无知。
那是一个失格的社会,政治摧折人情、真理毁灭常识的时代,人文素养教育的缺位自不待言,普通的知识也被刻意肢解扬弃的含混晦涩、支离破碎,学生被灌输了满脑子咬牙切齿的阶级仇恨,基础教育就是批斗打杀。正如比利时人西蒙雷斯在1974年出版《中国的阴影》写道:“这是一项使地球上最聪明的人民沦为白痴的庞大工程……”摧毁了传统的文化道德,摧毁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信任,美丽的新世界却永远在字正腔圆的红歌里。在阶级斗争的环境氛围中,学生还能具有中国人“深沉、博大和纯朴,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特征吗?
这一代人现在老了,经历了下乡、下岗、失学、失业,走过那么多风雨,也有反思、阵痛乃至忏悔。通往衰老的路上,遭遇到互不信任的社会和养老金匮乏的晚年。大多数人在平素生活中以良民心态逆来顺受,在利益受损情绪失控的间或,确实也会以暴民面目骂娘,肆无忌惮地发泄心底的戾气。大家明白,在实际生活中,人活得不好又怕受到伤害,就容易本能的先把自己变成刺猬。
省察灵魂,检讨现实,有些事情的危害不容小觑。一个老人假摔讹人,会阻止了千百双伸向摔倒老人的手臂,不仅污染败坏了社会风气,最终也伤害了整个老年人群体。如果老人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怨怒交结、倚老卖老,就不会为文明进步的社会认可。同时,无论年龄大小,都不应以不同利益角度产生的差异划界分为好人坏人,相信有友好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理性文明地解决纠纷。
从某个层面看,说坏人变老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因为这代人不仅在知识和理性上有缺陷,最大的伤害就在于被用那种违反文明社会规则的方式洗脑,平和与安详远没有成为老人的常态。但是,百人百性,若以为窥一斑便可知全豹,认为如今的这些老人就是坏人群体则明显差矣,这其中有着逻辑链条的缺失。退一步讲,放在整个社会层面去剖析,即便是源自于‘丛林法则’的生活经验,也只有在社会环境制度缺位与资源缺失时才会生效,不是吗?那么,法纪不彰、权力失范的社会责任无可推卸。
文章评论
淡茶墨韵
远道而来,在先生家的沙发上边学习先生文章边领会先生文章中的哲理。不知道先生什么时间上茶?[em]e100[/em]
红豆
庞大工程之下,先生仍然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值得思考。
风轻云淡
[em]e163[/em] [em]e100[/em] [em]e163[/em]
竹林听雨
创作是理性的思索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酝酿过程;无论什么时代,都会有善与恶,美与丑的存在吧;社会就是这般的繁 乱纷杂,还是“傻”点的人轻松快活。
笑旅人生
这一代人现在老了,学问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甚至连如何做人的功课都拉下那么多。 经历了下乡、下岗、失学、失业,走过那么多风雨,也有反思、阵痛乃至忏悔。西山之日渐逼,通往衰老的路上,是互不信任的社会和养老金匮乏的晚年。大多数人在平素生活中以良民心态逆来顺受,在利益受损情绪失控的间或,确实也会以暴民面目骂娘,肆无忌惮地发泄心底的戾气。 [em]e160[/em] [em]e181[/em] 祝你快乐天天!
溪水潺潺
读罢佳作,令人沉思。拿什么抵御无常的人生?教养的光线有时候真的很微弱,只能照见一己一身;然而,凭籍这粒微光,加上非凡的个性,独自抵御世间的酷烈,这种愈加祢坚的力度和韧性,会异常动人。这是我看完此文对牧童大哥的评价!祝一切安好![em]e100[/em]
十年砍柴
不管社会怎样吞没众生,愿有一份微光照亮 自已成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一个自我.牧童先 生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
十年砍柴
此文甚好,有深度.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