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金陵游梦
我的图志
金陵游梦(一)
从未有一个城市能像南京一样,承载如此多的荣耀和屈辱,辉煌和灾难。幸和不幸像这座城市名片的正反两面,让人过目便不会再忘。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所以,有幸来南京,游此六朝古都,钟山风雨帝王城,心情不能不说激动。大抵是因这里的名地胜景太多,有数的日子实不能游尽,即便是走马观花,也只能小观几处。信笔写来,聊做记录。
放下行李,第一要去的便是秦淮河了。不只是因了记忆里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也不单是为了读过的朱自清和俞伯平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还为了从小就听过的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杜秋娘的传奇。冒着沾衣的细雨,夜游秦淮也是颇有诗意的雅事。踱过夫子庙挂满红灯笼的古街,画里的秦淮河突然就到了面前。宛如海市蜃楼般的画舫小艇,仙乐般的曲子一股脑扑过来占据你的眼球和耳道,让你有些措手不及,怀疑这幸福来得太快。质疑怎么一下子就由人间进入仙境?
古朴的石栏杆挡住了热情的游人,也隔开了现实和梦境。栏杆外是熙熙攘攘手拿相机和手机自拍的现代人,栏杆内,古色古香的画舫,幽幽流淌的河水,水边戏台着古装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女子好像都是来自另一个朝代。
顺着河畔信步,水里不时划过或大或小的游船,都是慢慢的,缓缓的,不忍划破流水上五彩的锦缎似的。因着下雨,今夜是看不到月的,好在得月楼的楼顶上一弯月牙形的明灯高高悬在半空,也能弥补这一缺憾。游船像朱自清笔下写的:“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携着细细的雨丝,水面上泛起的烟霭映上两岸楼上和船里华灯的光晕,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本也想坐船在河里游览一番,过过才子佳人的瘾,可惜同游的男士都是勤俭持家的好手,硬是把几位小资女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面,实在扫兴。
游罢秦淮,拾级而上,一抬头就要碰到江南贡院的白粉墙,于是,这秦淮河的繁华便找到了源头。想当年,各地的万千少年才俊,怀揣着金榜题名,鱼跃龙门的梦想如过江之鲫,纷至沓来,才催生了秦淮河这灯红酒绿,歌姬舞娘行业的繁荣。只可惜,书中的颜如玉终抵不过身边的莺歌燕舞,于是,多少书生醉倒在温柔乡里,搁置了寒窗苦读的初衷,忘却了千里之外父母的殷殷期盼。虽说也成就不少缠绵悱恻,忠贞不渝的爱情佳话,虽说当年的歌妓身世值得同情,但温柔飘香,笙歌彻夜的奢靡,实在不敢苟同。
渐行渐离,回首处,灯影未淡,河水未静,迷离灯光下舞女、箫声、游人还在,我们的游兴却倦了。
文章评论
心路
好像没游完就戛然而止![em]e113[/em]
长城
别教书了,写作吧![em]e179[/em]
清风徐徐
身处在南京,却没有你如此读懂南京。[em]e179[/em]
三北堂主
那还是一九七九年,去南京出差。工作之余,只看了中山陵,和有石头城象征的汉中门。没时间了,就没去秦淮河一游,遗憾至今。
青未了
读罢此文,心向往之。
履端方宁
读罢此文,有身临其境之感[em]e179[/em]
行云流水
理性的思考,辩证地剖析[em]e179[/em]
香羽灵
去过南京,却没有如此深刻地了解南京,再次跟随你的文字回望,深感历史的厚重。
秦时明月
‘ 因着下雨,今夜是看不到月的 ’。 真妙! 写这些字的时候,你肯定早就融入秦淮河两岸的夜景里了吧! 真好。 好看,好玩儿! 只因为读着就下意识地想象,那个地方那个船,水中倒影的灯光。古人和今人发出同样的感叹。两篇都看了。去过南京,没游过秦淮河。跟着你的文字想象了一番! 祝老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