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如秋光 闫琰
我曾到过9月的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呈现出淋漓尽致的收获景象。 路两旁盛放着九月菊,粉的、紫的、白的,在风中轻轻摇摆。 金黄色的稻田绵延铺展,9月温暖的阳光把一切镀上一层金黄, 这样饱满的色泽让人想起油画里令人沉醉的田园风光,美得让人说不出话来。 我也曾体会过南方的秋,含蓄又明媚。 天空高远,树木青黛,迟开的花儿开得从容而又倔强; 秋水波澜不惊,湖面清透如镜。 驱散最后一缕暑热,清新的空气浸润着人们身上的每一个毛孔。 人们客居城市,纷繁杂扰的生活使我们忽略了生命的真相, 过多的注意力被倾注到结果上。人们计算对枝繁叶茂的失去, 计算有没有获得谷粒满仓的收获,计算收割了多少别人所给予的爱。 人们总在盘算得与失,消耗着我们的安宁与真实。 我们的内心总逃不过俗世生活的困扰。 我们会情不自禁拿别人的生活跟自己比较,根据优劣来决定自己幸福的心情; 有时是我们匆忙的赶路,忽然间丢失了曾今的同伴和自己。 也有时是因为我们完美的理想主义, 却每每触碰到现实的坚硬和残缺而不堪一击。 不知不觉中,我们在负重前行,疲惫不堪。 在生命这条单行道上,我们疲惫前行,一路索取算计, 只把自己走到最终,剩下形影相吊。 是我们忘记了。 且看看这个季节,春生夏长以后,秋季来得自在恬然。 古人说秋三月是为容平,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季节,丰饶却宽容, 春夏努力过的物种都能在这个季节得到相应的回报, 自然间最本真的规则在这个季节得到完美体现。
在做不到“出世”之前,且让我们恬然地“入世”。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是狭义者的良药,也是不得志者的坦途。 没人责怪一个人的努力向上,就像没人责怪生命朝向太阳。 “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唯思利及人”,儒家传世千年,这一点说得极好。 《尚书》明确了人生的境界:不是为生活回报了我们什么, 而是我们给予了什么,给这个世界分享了什么。 母亲从老家过来住,有她的邮件寄来, 很平实的一个信封,是母亲拜的书法老师寄过来的作品,叠得整整齐齐。 听母亲说,那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 享有全国知名书法家的美名,只是身体不好。 他总鼓励母亲说,你没事就常带作品过来吧, 我这个身体只能用“苟延残喘”来形容, 有今天不一定有明天,能指导一点是一点。 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慢慢展开作品,只见豪迈苍劲的字体, 挥洒的英武而又潇洒,两行大字为“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我仿佛看到一个老人步履维艰地爬楼,挥毫泼墨后,又顶着烈日下楼去邮寄。 想象里的老人身影和着幽幽墨香,像秋天一般,淡泊宁静。 这正是秋天的独特气质,淡薄而从容,分享而喜悦。 一个已向人生之秋的老人,以仅有的生命尽享给予、分享之乐。 这种力量,突破躯体的局限,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让我们隔着遥远的距离,就能感受到它的温暖,如沐秋阳。 心不是别人的跑马场,也不是只做加减计算的名利场。 秋天到来之时,在纷纷扰扰中开辟出一点属于心灵的空间, 带着一颗安宁的心去感受彼此灵魂的微光,灌溉心的土壤。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当我站在秋天的路口,看着红叶漫天,落叶纷纷抽离枝头, 怀抱着一丝丝秋凉,怀想那些春日里发芽的梦想,夏日里激扬的青春。 在秋天,放下渴望收获的心,去静养心灵,分享四季。 我看到缓缓流淌在体内的真实和宁静,不为获得才去给予,不为喝彩与人分享, 慢慢体味这样一种清甜的香味, 远远地弥漫出来,淡淡的,就是灵魂的香味。 这也是一种坚强。
|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