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三篇——暑假散记之一

个人日记

    《清凉的古城》

   七月,大自然浓墨重彩。

    如果你想看看辽阔的草原,你想欣赏浩瀚的大海,你想品味典雅的建筑,七月,无疑是最好的时间。我一直生活在黄淮平原上的一个乡村里,家乡虽然不算闭塞,但观念却相对落后,他们对旅游尤其排斥。我也和村民们一样,平时很少出去旅游。尽管这样,每年一到这个时节我总会找一些机会出去,不说浪漫洒脱,但怎么也能丰富自己。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远行对一个人的人生是多么的重要!

    去年七月,和几个朋友相约,去了一趟“圣乡”曲阜,虽然是去也匆匆,来也匆匆,但那里及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古朴现代的城市风貌,还是让我感慨万千流连忘返。时间尽管过去一年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有许多挥之不去的感动。

    据史书记载,"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邵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美丽的古城,想不到连它的名字都那么让人回味无穷。曲阜的名气,最重要的是因为它有著名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曲阜离我们宿州只是三四百公里的路程,乘坐高铁只是一小时的车程。你想,只要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到一个先贤孔老夫子的故乡,亲眼目睹那高大壮观的孔庙,古色古香的孔府,风景秀丽的孔林,怎么能不让我心驰神往呢。

    当我步入曲阜古城,脚步就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就连说话的声音也低了许多,我怕自己的脚步声惊扰了圣人的思索,我怕自己的话语让圣人听出了其中的粗俗。毕竟我们到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地方,我们来到了一个孕育哲思,书写《论语》的地方。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到了曲阜,我的耳边就仿佛听到夫子那盛情地欢迎,但是我怎么敢做孔老夫子的朋友,不自量力地说,我只是夫子的一名不甚优秀的学生,而且我只愿永远做一名夫子的学生,跟着他学习汉语,学习历史,学习地理,更要学习做人的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夫子做人方面的精髓思想,夫子只希望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以己度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千万不能够强加给别人。如果这样了,可能这个世界就少了许多的纷争,生活就多了一份理解,心灵上就多了一些宁静。

    七月的曲阜,气温虽然很高,但是我走在它的大街上,一直觉得清凉,刚开始我还觉得是路边高大的行道树倾情奉献,后来想想,突然明白了,那清凉不是来自树木,而是曲阜人杰地灵的古城,孔老夫子机敏睿智的思想,才让七月少了炎热,多了清爽。


 《
信仰的力量》

                                

    看书,看电视,上网这三件事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课。看电视,我比较喜欢看新闻、“人与自然”之类真实客观的内容,除了这些之外,如果还有喜欢的,那就是看电视剧了。
    最近,一部长达四十集的电视连续剧《悬崖》,终于被我看完了。我从小就比较喜欢谍战片,像《黑三角》、《五十一号兵站》等,之所以喜欢它们,就是因为这类影片情节的曲折惊险、跌宕起伏。
    电视连续剧《悬崖》就是一部精彩纷呈的谍战大片。看过之后,感触良多。
    剧中由著名演员张嘉译饰演的主人公周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938年,周乙受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的指派悄然打入敌人内部,为了便于工作,周乙和另一位革命者顾秋妍假扮为夫妻,在风雨如磐的哈尔滨从事艰苦卓绝的地下工作。周乙利用哈尔滨警察厅“科长”身份,每天周旋于魔鬼一样的“同事”之中,危险每时每刻都如影随形地陪伴着他。剧中,周乙是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革命者伟大的信仰。这种信仰,在今天,在和平时期已经不易做到,在那个黑暗的、人间地狱一样世界里,更显得难能可贵。
    周乙的妻子张悦剑也和周乙一样,在隐蔽的战线从事着革命工作。他们同在一座城,却没法见面;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孩子,但孩子却不知道他的爸爸就是周乙。尤其是当张悦剑被捕以后,周乙却要忍受着内心极大的痛苦,“审讯”着自己挚爱的妻子。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和无奈,这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刚强。为了革命的事业,为了天下更多的受苦受难的人们的解放和自由,周乙没有选择。
    这就是共产党员的信仰,一种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精神。
    我上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可爱的中国》,作者是伟大的革命家方志敏烈士。方志敏烈士的许多话,至今读着还那么让人感动。“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共产主义牺牲,那是我们情愿的啊!”
    掷地有声的语言,那就是革命者最崇高的信仰!


《身边的风景》
 


 
  我住在乡下,住在皖北的一个不算落后也不算发达的小山村。

    皖北,地处黄淮平原的腹地,地势低平,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已有一百年历史的津浦铁路就横贯其中,这里还与战略要地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江苏徐州毗邻。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就有几次是经徐州、皖北宿州、蚌埠,后来到达南京、苏杭。乾隆到了我们家乡,看到这里的山光水色,曾经赞不绝口。

能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见到一座小山,那无疑是一种幸运,我们村庄就有这样的幸运。我们村就坐落在小山的西南面,村的名字和山的名字一样一样的,叫黄花村,也不知道是村庄的名字沾了小山的仙气,还是村庄的名字影响到小山的成长。

    小山很低,海拔不过几十米,是属于典型的北方石质地貌,山上的土层极薄,又有每年夏季山洪的冲刷,所以只能生长一些矮浅的野草以及藤蔓,偶尔在山脚下,土层稍厚的地方才能生长一些诸如洋槐、泡桐、朴榆之类的乔木。除了这些,一些耐旱果树也有一些,比较多的就是山桃树、杏树、枣树和山楂,每一年,春天一到,山上的几种果树次第开花,经历了一个冬天寂寞的小山,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生动起来。

    有一年正值春季,乾隆的南下的龙辇正好走到了我们这里,看到满山遍野的洁白美丽的杏花,顿时龙颜大悦,就问当地官员,此地叫什么名字?官员中有人急忙回答:回万岁的话,这里叫黄花村。乾隆心想:“黄花村?名不副实呀,这里明显是白色的花朵很多嘛!”想到此处,于是情不自禁地吟诗一首:草色青青云色霞,黄桥湖畔几人家。孤家面临黄花洞,不见黄花见杏花。乾隆的御制诗我历来不以为然,只有这首诗,我觉得大好。

    自此,我们村的名声就更大了。

    绿化小山,改善我们这里的面貌,一直是我们所有村民的愿望。从我记事时起,以集体的名义在山上栽树绿化先后有好几次,但是都是无果而终。失败的原因,山上土少是一方面;离村子近,人为的破坏也是一方面。从我记事时期,山上就是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草低树,有几只不愿意落下的小鸟,就再没有什么生命可言了。

    这种状况一直到了我父亲退休回乡才得到根本地改变。

    我父亲是一个爱树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把喜欢付诸于行动的人。父亲的栽树的态度是认真的,栽树的过程是漫长的,付出的辛苦是没法计算的。他没有功利思想,就是想让小山美好起来,又是为了栽活一棵树,都要经过很多的耐心和汗水。

    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如今的黄花山,不只是只长野草、野花,还长树木的小山。有时,城里的人慕名而来,想亲眼看看一位退休的老教师种下的浓浓的绿色。每当这个时候,原来性格内向的父亲,脸上就会张扬着快乐和自豪。

    是的,父亲应该自豪,是他,用坚持打造了一山的浓绿;是他,用浓绿打扮村民的生活。


文章评论

仟。小落

结集发表![em]e179[/em]辛苦了![em]e156[/em][em]e156[/em][em]e157[/em][em]e157[/em][em]e100[/em]

雨中玫瑰

家乡的山山水水时刻感动着月光老师,在你的眼里总是那么美![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桃子

七月流金岁月,朋友笔下生花,感悟颇多,欣赏之余祝你夏日好心情,安好!

紫玫瑰

多出去走走看看真的不错。祝月光老师暑假愉快!

一草一木

月光的眼里处处是美景,月光的心里时时都快乐,月光的文字字字都精彩。

心如止水

月光老师思想丰富,有写不完的人文世故。祝老师永远开心^ω^[em]e100[/em]

蓝天与白云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积淀于岁月的是对生命的不辜负。你有一个了不起的老父亲,不由让我想起外孙女的一个读本<花婆婆>,他的人生很成功圆满了,很值得敬佩!

月光晒谷

@{uin:454568491,nick:幸福的奶奶} 谢谢,问好!

小拜年

月光写的真好辛苦了![em]e179[/em] [em]e179[/em] [em]e179[/em] [em]e183[/em] [em]e183[/em]

昆仑明月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流不尽的诗意,写不完的思绪。

墨渡

从你的文字里,已感知当代农村的新面貌,那里的山山水水,孕育着诗情画意般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