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
个人日记
爷爷今年九十三,耳不聋眼不花,这么大年纪老人斑都看不到,思路很清晰,这与爷爷年幼时读过学馆,四书五经可以横念倒背的,每次和我闲聊,给我很多启发。
解放初,国家要征收粮食支援抗美援朝 ,爷爷见工作组一到家里谈及征粮困难,爷爷立即说:“我们全家就几口人,我们人都是国家的,粮食自然是国家的,我家里有富余的粮食,我明天就盘存,留了口粮,余下部分全部交给国家,为国家分忧。”工作组听了很感动,紧紧握住爷爷的手,“我代表政府感谢你!”
第二天,爷爷留足口粮后,找到工作队积极缴纳爱国粮,把3万斤高粱米全部交给国家了。工作组按照市场价格付了现金。原来我家土改划的成分是富农,鉴于爷爷积极缴纳爱国粮,大会表彰,成了典型的开明绅士,工作组改成分为富裕中农,这成分降了一级,以后家人基本上没吃苦头了。那个年代阶级成分高的富农地主长期挨整批斗,游行戴高帽子,无所不用其极,
离爷爷不远处的一个本家,跟爷爷差不多的年纪的富农刘爷,见工作组进家门,口气强硬的不容置辩,我们家里的确有很多粮食,但是要等到黄不接的时候去卖高价的,留着挣大钱的,不会现在卖给你们。工作组一而再再而三的做思想工作,还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最后把工作组热恼了,恶从心头起,怒从脑边生,把这个顽固不化家伙给我拉出去,捆绑吊打一顿好揍教训,即使这样这位刘爷比共产党还要立场坚定,宁死不屈,最后工作组强行征了粮,全部没收充公,还清算他家剥削短工长工的罪行。在以后的日子者刘爷家备受无产阶级的批斗专政,孩子们也抬不起头来,找对象都很是困难。此是后话。
爷爷经常看报纸,熟悉了解国家大事,那时候家里还订阅了《参考消息》,对于政策了如指掌。而与爷爷隔一条大沟的刘爷也是读过很多书,只是脑子冥顽不化,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不能与时俱进。
幸运于不幸全在一念之间,你能说这就命运?
解放初,国家要征收粮食支援抗美援朝 ,爷爷见工作组一到家里谈及征粮困难,爷爷立即说:“我们全家就几口人,我们人都是国家的,粮食自然是国家的,我家里有富余的粮食,我明天就盘存,留了口粮,余下部分全部交给国家,为国家分忧。”工作组听了很感动,紧紧握住爷爷的手,“我代表政府感谢你!”
第二天,爷爷留足口粮后,找到工作队积极缴纳爱国粮,把3万斤高粱米全部交给国家了。工作组按照市场价格付了现金。原来我家土改划的成分是富农,鉴于爷爷积极缴纳爱国粮,大会表彰,成了典型的开明绅士,工作组改成分为富裕中农,这成分降了一级,以后家人基本上没吃苦头了。那个年代阶级成分高的富农地主长期挨整批斗,游行戴高帽子,无所不用其极,
离爷爷不远处的一个本家,跟爷爷差不多的年纪的富农刘爷,见工作组进家门,口气强硬的不容置辩,我们家里的确有很多粮食,但是要等到黄不接的时候去卖高价的,留着挣大钱的,不会现在卖给你们。工作组一而再再而三的做思想工作,还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最后把工作组热恼了,恶从心头起,怒从脑边生,把这个顽固不化家伙给我拉出去,捆绑吊打一顿好揍教训,即使这样这位刘爷比共产党还要立场坚定,宁死不屈,最后工作组强行征了粮,全部没收充公,还清算他家剥削短工长工的罪行。在以后的日子者刘爷家备受无产阶级的批斗专政,孩子们也抬不起头来,找对象都很是困难。此是后话。
爷爷经常看报纸,熟悉了解国家大事,那时候家里还订阅了《参考消息》,对于政策了如指掌。而与爷爷隔一条大沟的刘爷也是读过很多书,只是脑子冥顽不化,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不能与时俱进。
幸运于不幸全在一念之间,你能说这就命运?
文章评论
淡如菊
爷爷是个与时俱进的人,豁达是老人家长寿的秘诀。
朵心無雲【拒聊】
思想开明睿智的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温馨百合
老人家一身正气,不随众追风,拥有积极为社会奉献的思想和根植于心的修养,不愧是读书之人。值得我们晚辈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