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随想

个人日记

冬天的随想

 

岁月更替,季节轮回。一转眼,冬天又来了。

说起冬天,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时的冬天。我是农村长大的,在儿时的记忆中,看到一家一户磨豆腐了,就知道冬天来了。那时候农村还非常贫穷,生活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特别是在“文革”年代,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平时吃的只能是菜粥、菜饭,青菜、萝卜和咸菜。冬至了、过年了,一家一户才磨点豆腐,烧作时放点粉丝,家境殷实的人家才会加一汤匙猪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腾腾、香喷喷、暖和和地吃着,大人小孩都特别高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冬天比现在寒冷多了,也许是那时没有什么工业,全球气候还没有变暖。每年的冬季都是天寒地冻,雨雪天气也比较多,常常下着近一尺深的大雪,屋檐下挂着几尺长的冰凌(椎状冰柱)是常有的事。那时候,农村普遍比较贫穷,有的穷得连胶鞋都买不起。学生去上学,都是趁早晨地上没化冻赶去学校。放学时地上化冻了,有的同学只好踩着带有扶手的“高跷”或是在脚上绑上半块砖头“走”回家。

那时候还没有羊毛、羽绒、皮革之类的服饰,我们小伙伴们尽管只穿件棉袄棉裤,手指冻得红彤彤的像“胡萝卜”,手背冻得像“馒头”,有的手脚生着冻疮破烂着,但玩起来全然不顾,经常清晨在结冰的河塘上走来遛去,或是捡着地上的碎瓦片贴着河塘冰面使劲向前抛,比谁抛滑得又快又远。遇到下雪天,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玩的不亦乐乎。

还记得下雪天是捕捉麻雀的最好时机。冰天雪地的时候,麻雀没有地方掠食。这时候,把筛子或篮筐放在雪地上用一根小棍子倾斜支着,下面撒些稻谷之类的食物,在筛子或篮筐上扣上一根长长的线,人躲在家里牵着线。待麻雀来啄食时,迅速将线一拉,便将麻雀罩在里面。将麻雀逮出来,去除羽毛和内脏,然后放在饭锅里清炖,其味道十分鲜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麻雀还属于“四害”之一。现在麻雀属于益鸟,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千万不能随意捕杀。)

说起冬天,感觉现在的冬天完全没有过去寒冷了。一方面,随着地球气候的逐渐转暖,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很难看到那铺天盖地的雪景了,像过去零下十几度的天气也极少见了。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处处暖意融融。在吃的方面,吃豆腐是家家户户最平常不过的事,想吃的话可以说是天天“过年”。在出行方面,现在农村公路通到了家门口,学生在家门口便能坐上“校车”去上学,连自行车都不用骑了。在穿着上,从原来仅有的棉袄、棉裤,到球衣球裤、毛线衣裤、羊毛衫裤、毛尼服装、羽绒服装、裘皮服装等等,更新换代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既美观,更御寒。再加上单位、家庭、商场等公共场所都装有空调,感觉冬天已不再那么寒冷了。

虽说现在的冬天不怎么寒冷,但我对过去的冬天仍时有眷念,有时真的很祈盼下一场厚厚的大雪,好好再观赏一下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感受大雪带来的宁静与清新, 好再体验一下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的趣味......

说起冬天,心里非常羡慕和向往北国的冬天。记得初中时读过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首词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意境壮美雄浑,展示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画面,把我们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1991年深秋初冬季节,我与几位同事曾有幸去过一趟山东、辽宁,抵达大连时看到过一次北方的雪,但遗憾的是事先没有去“冰城”哈尔滨的计划安排。所以,去北方走走看看,领略一下“冰城”中西合壁的城市风貌、粗犷豪放的民族风情、美丽的冰雪大世界......一直是我心中多年的向往,祈愿有生之年能圆梦成真!
 
 

图片
 
 







文章评论

琴琴

[em]e163[/em] 都有吃饭去了,沙发没人跟我争呢![em]e113[/em]

琴琴

坐定,镇静,不能让大哥的文字给迷晕了!

静妮

小时候的记忆里,冬天应该是寒冷与冰雪并提的。

琴琴

月亮姐姐,是我们的大姐,这个位置留给她!

琴琴

丽日,快来欣赏大哥的精彩吧!

琴琴

鸽妹,你挨着两位姐姐,沾沾她们的狐气吧!

琴琴

这个是我的,待吃过饭再来欣赏!

静妮

冬天展示的是一个季节自然的规律,然而飘浮于心间的却是一种情绪的凝重,更是一种希冀,每每进入冬季,都期盼着冬天过后的那个更加美丽的春天。

琴琴

这个位置,是我们这些狐朋狗友高谈阔论的地方,大家尽情得瑟的楼层,希望姐妹们不要拘束,畅所欲言吧!

琴琴

大哥是不鸣而已,一鸣则惊人!

清风明月

 先坐下欣赏。看看以前的冬天怎样?有对比才觉得温暖。[em]e176[/em]

花红

随着气候的变暖,儿时的情景已不再现,只能留在记忆里了。问候老哥,寒冬时节,保重身体![em]e160[/em] [em]e177[/em] [em]e176[/em]

我心飞翔

建议朋友上电视啊,那里有圆梦中国人,出彩中国人[em]e11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