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个人日记
作者 焦 銳
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说:“幸福是灵魂的香味。”读罢,让人印象深刻,颇有感悟。这在于它一下子就抓住了幸福的本质和主旨。精神、信仰和价值观,是人的灵魂,它主宰、决定、指导、约束人的行为。其结果是:丑恶的灵魂遗臭万年,高尚的灵魂流芳百世。今天,我们追求幸福,实际上是追求高尚的灵魂,并让其源源不断地传达出沁人心脾、感人肺腑的芬芳。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大多数人看重的是自己的身外之物,而对“心灵”这个滋长幸福、感受幸福、营造幸福、主宰幸福的“宝葫芦”,恰恰给忽略了。心灵本是盛放美酒的玉壶,你却用它盛放钱币,自然就闻不到它的香醇;心灵本是栽花种葩的苑囿,你却用它藏污纳垢,自然就嗅不到它的芬芳。幸福像花儿一样,需要用心灵的泉水来灌溉;幸福来敲门,需要把心灵的原野种成一座大花园。那么如何让“灵魂的香味”为幸福感升级?
书香浸润的灵魂“香远益清”。“养生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就在于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淡淡的智慧之香、情感之香,能够升发积极向上、幸福快乐的精气神,心灵因而获得无与伦比的精神快感和审美愉悦。正如歌德所言:“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与圣贤面对面对话,你就会将心比心,见贤思齐;与哲人手拉手交流,你就会仰望星空,神采飞扬;与智者心贴心沟通,你就能获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读书之美,美在灵魂陶醉。读“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你陶醉在铮铮铁骨的气概之香中;读“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你陶醉在宁死不屈的品格之香中;读“莫嫌老圃秋容淡,且气黄花晚节香”,你陶醉在臻善完美的节操之香中;读“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你陶醉在正气浩然的志向之香中。书海泛舟,力透纸背,香浸灵魂;书馨漫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内心聚成“香山红叶”,幸福之水汩汩流淌。
自省涵养的灵魂“惟吾德馨”。心为物役,必是物欲的奴隶;温润心灵,才有内心的天堂。“山不在高,有神则明;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幸福亦如此,不见得权高位重、声显名赫、财大气粗之人就幸福有加。惟有那些重视修炼内心、精进不息的人,真正把内心当成灵魂的花园倍加呵护、精心经营、不断建设的人,他的“幸福指数”才遥遥领先于他人。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仍“不改其乐”;刘禹锡虽身居“陋室”,“惟吾德馨”;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涵养的是“香远益清”的荷花操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秉持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高远清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耕耘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桃花源生活。总之,他们洁身自好,守身如玉,都在“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品尝了身心超越现实的灵魂之香。“泾渭自分清共浊,薰莸不混臭和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光怪陆离、形形色色的诱惑,要做到辨是非、识美丑、知善恶、分香臭,就必须通过“玉壶冰心”的自省,让那些“恶之花”、“毒之花”一一消弭。说到底,自省是一种自我修炼。通过淡泊宁静的修身养性,除去种种卑污的欲望和杂念,提取灵魂的“玫瑰香精”,获得晶莹剔透、一尘不染的冰雪情怀。自省最终带给我们“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的嘉德懿行,从而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仁爱播撒的灵魂“香飘万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正如马克思所说:“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共产党人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之所以创造了“德艺双馨”的伟大业绩和光辉人生,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为党争光、为国争气、为民造福”的赤子之心和崇高信念,是因为他们把个人的幸福融入了大众的幸福之中。雷锋抱定“一辈子做好事,让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用22个春秋大写了一个中国士兵的崇高形象;孔繁森坚守“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把无私的大爱撒遍了整个雪域高原;吴孟超把党的需要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用爱的奉献弹奏出华美的人生乐章,用崇高的精神缔造了共产党人的不老传奇。伟大的灵魂天地可鉴,伟大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他们传达着幸福的真谛:幸福无边,源自大爱无垠。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一个丰盈温馨的灵魂,不但要靠书香去浸润,还要靠自省去熔炼,更要靠信念去铸就,其过程是艰苦的,其结果却是芬芳的。
灵魂,它本身就不是物质。它空无,却拥有一切的能量,它虚幻,却拥有创造宇宙的欲望,这种空无,这种虚幻,这种能量,这种欲望,不正是灵魂的属性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