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倾诉】散文 茅屋烟火
个人日记
本文获得太阳公社文学网【柔声倾诉·时光如弦】征文大赛散文组二等奖)
【编者按】: 读完作者的这篇征文作品《茅屋烟火》一下子就想起了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个人一生有许多的记忆片段,但是童年的记忆一般都会留存在个人最珍贵的那个“相册”里。作者的童年时光,大多是在奶奶的“茅屋”里度过的。所以,作者童年的记忆深深植根于那所破烂不堪的“茅屋”,她的每一缕温柔的炊烟,每一声亲切的呼唤......无不在梦里梦外牵引着作者。如今“茅屋”已经随着岁月远去,蜷缩在不经意的回忆中,蹒跚在感伤无奈的梦里。但“茅屋”,经过了无数次风霜雪雨的洗礼,在你的怀抱里,在你的呵护下,自己已经长大;而在这里,有我的哭声,有我的笑声,还有我朗朗的读书声,但无论我走到哪里,你的怀抱才是我最温暖的港湾!“茅屋”已随着时光老去了。不管我留恋也好,惋惜也罢,她终究在岁月中老去了。或许,一间老屋、一位亲人,都只能陪我们走过人生的一段旅程,都只能为我们遮挡人生的一阵风雨。但他们却在我们的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但是,对于作者,对于每一个从“茅屋”离开的亲人来说,“茅屋”留存着我们太多太多共同的回忆片段,它们仿佛一张张老照片,珍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那样温馨、那样醇美、那样亲切,“茅屋”那是心灵深处,永远的故乡啊!所以,这份如丝缕般的乡愁,会永远在作者心头萦绕……文章情感真挚的表现了自己和奶奶生活在“茅屋”里的情景,作者用“茅屋烟火”为题,我想也是倾注了作者对奶奶的无尽怀念。欣赏,感谢布衣老师参与征文活动!(责任编辑:水墨)
茅屋烟火
作者:田间布衣
从此,我和奶奶一小一老开始相依相伴着,在那一间低矮的茅屋苦度时光。那是一间怎样的茅屋呀!高不过五尺,大不过五六平米,四周的墙是用泥巴垛成的,屋顶上铺着一层麦秸,已经被鸡子刨的乱七八糟,风一吹,碎麦秸就到处乱飞。一扇用薄桐木板儿对搭成的木门儿,一开一合便会“吱吱呀呀”响个不停。屋内除了一张老木头床,一口暗红色的木箱子,一口已经裂缝的陶缸,一些杂七杂八的物什之外别无他物,这就是我和奶奶赖以生存的家。我们就是在这样一间茅屋里捱过了十多年的时光。也正是这样的一间茅屋为我们遮挡了岁月的凄风苦雨,给了我们一片栖身之地!
屋子,是人类对家最古老的记忆。
屋,是家的庇护。家,是灵魂安放的巢穴。世界上许多的事,都和家有关。比如幸福、苦难、祈求、拼搏、希望——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息息相关。家,是每一个人心中最美最温暖的地方,是那样圣神不可侵犯。这就像高高挂在树枝上的鸟窝,无论它经过多少风吹雨打,无论它多么破旧不堪,依然不可侵犯一样。至今我一直记得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狂风暴雨之夜,屋外大雨如注,狂风呼啸,地上积水成河,小茅屋在风雨中颤抖着,我和奶奶蜷缩小屋内不敢睡,院子里的水排泄不及越聚越多,最后顺着老鼠洞灌进了屋里,茅屋在水的浸泡下摇摇欲坠,我拿着铁锨堵鼠洞,挖沟排水,奶奶用脸盆把屋里的水拼命往外舀,我们只有一个信念——保住我们的小屋!天亮了,风停雨住,岌岌可危的茅屋如我在雨后喘息。我发现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杨树上的喜鹊窝连同树枝被风折落在地,成群的灰喜鹊围着那个窝飞来飞去,不住的鸣叫着,俯冲着,一只只都显现出一幅奋不顾身的样子护着窝里的幼鹊,对每一个企图靠近鸟窝的人准备随时劈杀下来。我知道,它们的家毁了,它们的孩子落难了,它们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家,保护自己的孩子。那场景至今让我无法释怀,由此我也明白了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于是,我和奶奶守着我们的家,守着那间茅屋,无论是幸福还是苦痛,我们都需要它。因为我们在外面无论遭受了多大的委屈和不幸,至少我们有一个可归的地方——家!
走在上学的路上,阳光已经洒满了村子。一拨拨可爱的鸡、鸭、鹅、猪、狗从家里蜂拥而出,鸡们在路边的土里刨食或飞到草垛上引吭高歌;鸭与鹅们迈着骄傲的步伐昂首挺胸向坑塘而去;猪们在墙根下悠闲地拱土;狗狗们则追友逐伴或吠天叫日。小孩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地赶往学校;大人们背着农具或拉着车子开始下地干活,此时的村子显得躁动而祥和。
烟火日子,就这样大同小异一天天在茅屋中流逝,直至多年后奶奶病倒才有所变化。如今回想起这段少年时青涩的日子,依然是那么的熟悉而亲切,以至于我一直延续着一个有关“茅屋”的深深情结,虽然每一次都伴着反思和沉痛,但它包裹着我的少年甚至青年时光,成为我这些年远走天涯的生命根系。虽然至今我手里没有一张茅屋的照片,也没有一件与茅屋相关的物什,但在我心灵的底片上,许多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久弥新,仿佛雨过天晴田野里沾满露珠的庄稼,我要用文字的镰刀早些将它们收获,尤其是这些与我成长息息相关的人与事!
文章已经授权太阳公社文学网,如需要转载获得本账号许可,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您的关注与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也欢迎广大文友积极投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