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不是童话
个人日记
雨中——不是童话   在最新结识的一位叫“缤纷”的网友的空间里,看到一篇名为《雨中童话》的日志,被主人飞扬的文采,甜蜜的回忆所打动。特别是给孩子起名,饱含深深的爱意和雨中启盼孩子未来幸福的舔犊之情,更是道出了天下为人之母的共同心声。倘佯在一个蹒跚学步的玩童长成能为母亲遮挡风雨的伟岸青年和母亲雨中漫步的美妙情景之中,我的思绪也飘向那遥远的从前... ...也是这样的情景,有一对母子... ... 这个孩子叫雨,不是雨天所生,父母觉得姓田好比大地要有雨露滋润,即赋此名。孩子又好比一颗树苗,在这广阔的田地里要长成大树,故乳名苗苗。然而,这颗被百般呵护,万般宠爱的苗苗,却长在一扇也许永远也无法开启的大门里边... ... 两岁左右,孩子表现异常,放到地上就跑,喊不住拉不回。从不和别人说话,也不回答问话;说话口吃,总像没想好一样。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从不直接看人,经常无意识的发出怪声音;不和别的小朋友玩,把自己关在屋里说谁了听不懂的话,唱谁了听不懂的歌。不聋,却充耳不闻;不盲,却视而不见,不受外界影响,总是孤零零的,经常处在一个人的玩乐世界里。几年中去全国各地询医问药,得到诊断是自闭症。就是孤独症。四岁退掉幼稚园,小学只上了几天,就因为孩子没有行为控制能力扒楼窗扔板凳而被退回,无耐去农村学校就读,希望能跟着学点东西,也被告之这孩子真的跟不上。父母也是从认为孩子只是淘气不是病,到了解自闭症的行为症状,观察自己孩子对号入座,认识到孩子中度自闭已成不争事实。夫妻俩从精神到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这颗树苗长在那也许永远也无法开启的自闭之门的里面,接收还到这个世界的阳光雨露,而隔着大门,家人无法为你施肥浇水,遮挡风霜。孩子的爸爸得了心脏病,母亲陷入了极度的孤独之中。当别人谈论孩子的时候她从不参加躲在一旁边,将泪咽进肚子里。工作很出色,但内心总觉得比别人矮一截。不愿意参加聚会,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担着苦难孤独地走路,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好像欠了别人的一笔债,是一辈都无法还清的债。常夜难眠自责自怨,是不是工作太忙,没能照顾好孩子,或对孩子太溺爱才造成现在的样子。后来在听到关于孤独症知识讲座,专家告诉说孤独症与环境和后天宠爱没有任何关系,属于后天发育障碍,且男孩多于女孩,多发于高学历高智商人群后裔中。沉重的心情才得以慢慢释怀。 她知道残疾孩子要比正常孩子面对更大的压力,面对更多的困难,他的人生起跑线本来就比正常孩子滞后,没有时间怨天犹人,要面对现实,紧紧抓住3至7岁最佳纠正时期,用十倍百倍教育正常孩子的努力,去培养教育这个孩子,让他缩短与正常孩子的距离。父母启盼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立的人,少给社会和他人增加负担。做妈妈的十分清楚,这就意味着要放弃一切,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 孩子自我封闭,不接受外界信息,一味重复一个活动,每天进幼儿园,钻进厕所间拉都不出来,一晃近二年,学会的儿歌和歌曲好像第六遥感,不知什么时候跟谁学的,会了就不忘。他是习惯了。那就强化习惯训练。他爱唱歌,妈妈就脸对脸,眼对眼教他唱歌,他不理,顾自玩自己的,就自己唱,而且总在他面前,让他看到妈妈在唱歌。一个月,两个月,半年过去了,一天突然他捂住妈妈的嘴不让唱,他要自己唱,他终于听到妈妈唱歌了,惊喜万分的妈妈告诉他你唱完我再唱,咱们轮流唱,他不懂,妈妈唱时他还唱,制止他,如此反复不尽其数,他终于明白了,可以和别人轮流唱歌了,尽管他唱的时常听不懂,还是高兴他能控制自己了,这时母亲的眼泪是喜极而泣的。 进了育智学校,离家较远,接送一段时候后,决定训练他自己坐公交汽车。之前领他每天坐车走市区所有的公交路线,教他认站牌,记往来上下车位置,以防一但坐错车知道坐哪路车回家。他没有方位感,问他这是哪?他说是这。就教他这是人民商场门中,那是山南小学门前,或是天河大厦楼下等等。几个月后,他胸前挂上月票,从这边送上车,他爸爸在那边接下车送了一段时间,再后来让他自己走,他从前门上,妈妈偷偷从后门跟上,不让他看到,下车尾随到学校,放学了尾随到家,一年不到,他已经能独立上下学跑公交通勤了。那年他十二三岁。直到后来学会骑自行车,走遍市区每个地方不迷路,恐怕与那时跑公交线路认站牌有直接关系。 育智学校是一个温暖大家庭,老师像父母,同学像兄弟姊妹,没有歧视和欺骗。几年的学习,孩子会用拼音识写汉字了,尽管算术学的吃力,可他学会了友爱,懂得了亲情,有一年母亲节居然买回一小袋山楂片,说祝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的流泪,这几年教他认钱,花钱,知道找钱,认识钱的数额,谁大谁小,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在外面鼓励他自己去买东西,开始胆怯不敢去,一步一回头,在妈妈鼓励的眼光下,完成了第一次买卖,他很兴奋,很有成就感。以后只要家长在场,他都敢去买东西。现在已经能够独立购买一些简单物品。这是对父母的最大安慰,敢于尝试和大胆去做是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最宝贵的东西。 一次学校交杂费,妈妈把100元装进孩子衣兜,老师打电话说没见到钱,回家追问说在实验学校门前被一个学生掏走了,妈妈领他在学校门前堵了两天,没认出是谁,只得作罢。通过这件事教育他在陌生人面前要保持警惕。不想两天后,他在窗前玩耍,突然告诉妈妈掏钱小孩子在后楼一家窗户里,经确认后在他家楼下堵到他,在孩子的指认下不得不承认,找到家长把钱要了回来。通过这件事感到这孩子头脑开窍了,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向别人报告消息,而且敢于指认别人,妈妈给予了表扬和鼓励,感到非常欣慰。 现在的孩子生来就掉进福窝里,没有哪个家长舍得让孩子去吃苦和面对困难。孩子的父母却几近残酷的让孩子去面对,锻练他的自立能力。他将来要面对的不仅是呵护和关爱,还要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以及一部分人是否接纳这样的孩子而遭遇白眼和伤害。九九年夫妻双下岗,孩子也毕业了,母亲给一家货站打工收款,请求老板让儿子来帮搬货,不要工钱,出事不要他负责,只为锻练体魄,多接触外界,学习与人交往。在家喋喋不休讲安全,注意事项,工作时不时拿眼瞄着,得空偷偷去提个醒,应该如何做,暗地里请工友吃饭,好有照应。遇到一位念过师范学校的师付对他特好,教会他货物按顺序摆放,从此他知道了数字大小排列。没事拿报纸让他念,帮他纠正错别字,训练看书看报能力。他做事不专一,注意力不集中,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做事兴趣不长。师付们即有耐心的引导,又有严厉的训教。当听到他笨笨呵呵的读报声,母亲心中充满了对好心的人们的感激之情。二年下来,一个软头软花,东撞一头西撞一头的懵懂人,变得能搬得起,放得下能准确排摆货物的健壮小伙。老板还破例给他开了几个月工资,每月100元。有了这些经历,他和育智学校的同学曾经去饭店应聘,虽然没成功,还是给予鼓励和赞扬,让他有了自信心. 几年前,他应聘到环卫工作,早4.30起床,晚5.00下班,母亲坚持陪他上班近一年,手把手教他怎么使用工具,怎么保持环卫达标,怎么与周围不同人群的人迹交往,与人沟通。他通过考核,正式与单位签定劳动合同,享受和常人一样的工资和福利,而且已经完全独立工作两年多了。 现在他能上网打字游戏聊天,父母乐此不疲惫地帮他学习掌握电脑操作,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他能用电饭锅焖饭,炒简单的菜,自己洗刷衣帽鞋袜,在家人的提醒下能做简单的家务,父母尽可能为他创造多接触外界、多与人交往的机会。去歌厅、饭店、聚会都让他表现。向别人介绍他会唱歌,会上网等优点,渐渐的培养他的勇敢和自信,他逐渐的爱和别人交往了,得到鼓励和赞扬时也很高兴。 孩子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习惯于不只是平时认为的刷牙、洗脸、不随地吐痰之类,爱心、自信心、毅力,原则、态度一旦化作人的习惯,就等于融入了每个细胞中,每根血管里,你就一定会去做。孩子也在做。只是他需要有一个坚持不懈的支持和引导。父母知道这是一场将持续一生的战争,他们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一生中他到底有多少改变不去想,只想他昨天与今天相比有什么进步。表扬鼓励他的每一个成功,都好比得到冠军。他能工作了,父母认为他就是在上大学,读学位。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缺点,只有百分之一的优点,就把他看成是百分之百的成绩。不这样,父母就无法活下去。 患孤独症孩子的亲人们,尝到的生活苦果可能要比别人多几百倍,特别是这样孩子的前途,末来,父母去世后他的生存问题,更是让家人寝食难安。 看到这里,你觉得这个家庭的生活是五彩缤纷吗?孩子的母亲感谢上苍,感谢这个孩子,虽然不幸,但他教会了她做人要坚强,做事要坚持。信念要坚守。看到孩子在风雨中挥动工具努力工作的情景,母亲忍不住要帮一把,孩子却说,“不用了,我行。”雨中的母亲笑了,迎着风雨大声说:“孩子,你真的很棒!”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不是童话。   一位老人说,每个人活有世上都会有难处,就看你怎么对待,人生不管是苦是福,结局都是一样的。不如用喜剧导演悲剧,用智慧来生活。这些话让人了然顿悟。孩子的教育不仅是社会、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责任必须尽职尽责的完成。期盼有一天奇迹发生,世界上突破孤独症治愈难关。不管怎样,亲爱的孩子,妈妈会用一生,带你走出孤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