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之观——兰亭

个人日记

 3月22日 晴

       早饭后,7时许乘303路公交车去兰亭,45分钟到达。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l548年)郡守沈启重建,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兰亭,中国四大名亭之一。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为中外游人所瞩目。 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42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传说当时王羲之是沉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到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 《兰亭集序》的真迹了。
  
                                                                       (陈列在兰亭王右军祠内的冯承素摹本)                    
      《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通篇语言流畅,不勉强藻饰、通俗自然,结合骈句、骈散,堪称名篇。

兰亭集序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一度居住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他书法精绝,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钟繇。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刻本甚多,但皆为后人临摹,没有原迹存世。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集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圣教序》等。其中《兰亭集序》被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图片

兰亭景区门票40元,60岁以上减半。
图片

图片

图片
      鹅池是兰亭的第一个景点。池水清碧,白鹅戏水,诉说着王羲之爱鹅、养鹅、书鹅的传说。池边立石。亭中之碑系清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余秋雨

图片
兰亭碑亭
      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首,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成四块,后于80年修复,但已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江夏太守李树堂题。
图片

图片

雅集鸿文传百代,流觞韵事足千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往前走,来到兰亭景观中最气派的王右军祠。祠大门上端,悬挂着由已故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手书的“王右军祠”匾额。一副字迹古朴的门联,由绍兴的书法家庸村先生题写:“盛会不殊放怀宇宙忘古今,幽情共叙极目山林快咏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出王右军祠,来到御碑亭。
图片

      御碑亭,八角重檐,始建于康熙年间,56年毁于台风,83年重建。亭中立一巨碑“御碑”,系清朝原碑,已有300多年历史。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书风秀美,雍容华贵。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书法飘逸,对兰亭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所以又称祖孙碑。江泽民视察兰亭时曾称之为“国宝”。
      御碑曾经历了很多劫难,文革时,红卫兵要来砸碑。在兰亭驻扎着的血吸虫防治所的医生们得到消息之后,连夜在碑上涂上石灰,再用红漆正面写上毛泽东的《送瘟神》诗词,背面写上毛主席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才得以保存下来。历史将不会忘记那些保护兰亭文物的医务工作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0.30时离开这里,回到市内,游老街巷。途中,用光相机电池,备用电池也无电,仅拍了几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是我吃到最好的臭豆腐。5元。
     11.50时退房。午饭后到沈园转了转。14.10时到火车站,乘绍兴站15.05时发出的K466次列车去往杭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