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关于“不见他过”、“反省己过”的开示

个人日记

  
图片
 
    本文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04b880101ax5w.html

        一定要学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学到心平气和

    问:老法师常说不要看别人的缺点。但在日常生活中,乃至弘护正法的道路上,往往会遇到一些令人很难理解的人事问题。说出来怕讲是非,反成小人;不吐为快,心中困惑不已,请老法师开示。

    净空法师答:这桩事情说起来是我们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能不能除得掉?说实在的话,能。我是个过来人,年轻没学佛之前,也是很多事情看不惯,看不惯就会说、就会批评。以后学了佛之后,才真正明白,逐渐体会到古人所讲的一句话,“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为什么佛菩萨不见世间过?那时候听不懂。这桩事情在自己认真努力学习,大概三十年之后我才真的明白了,对诸佛菩萨行谊、教诲五体投地。为什么?对心性的问题稍稍能契入少分,知道我们心性里头没有烦恼,我们的心性纯净纯善。不是佛有、菩萨有,我们凡夫就没有,我们就想错了,真的是想错了。佛告诉我们,告诉我们十遍、百遍,甚至于千遍,我们都很难体会,体会都不容易,怎么能接受?所以这个毛病、习气就常常发。
 
  学佛这桩事情必须得身体力行。前两天因为过年,供养三宝,就顺便提一提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天台大师教给我们真供养,怎么样叫供养佛?依教奉行,这叫供养佛,不在乎你拿这些物质、金钱,不在这个。佛菩萨怎样教我,我怎样去做,这叫真正供养佛。在你解行当中有了悟处,你得到受用了,得到受用在佛门里面讲得到法喜,你烦恼轻了,法喜出来。就像孔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说”是法喜,是从内心里面的喜悦出来,它不是外面的。这就是我们讲学习的心得,真有心得,这叫供养法。
 
  什么叫真正供养僧?供养僧就是跟一切大众都能和睦相处。为什么能和睦相处?现在虽然不是你亲证的境界,我们对佛有决定的信仰、尊重,佛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诸佛如来是佛,你是佛,我是佛,我们大家统统本来是佛,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没说错。只不过我们现在这个佛,六道里面这些诸佛,妄想分别执着没放下。佛在《华严》上说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本来是佛。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教给我们“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在佛法里面讲叫自性,自性本善。妄想分别执着有没有障碍?没有,没障碍自性,也没有障碍外面的境界。这到底是回什么事?我们现在逐步搞清楚了,所谓妄想分别执着只不过是个错误的抽象概念。我们把这个错误抽象概念以为是真实,不肯放下,错在这里。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他放下了,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示现的,彻底放下,放下就是。我们没有这种能力,没有这个能力是烦恼习气太重,我们被染污的时间太长,很想放下,放不下。佛很慈悲,他有方便门,他教我们可以慢慢放下,一天放一点、一天放一点,慢慢的放,这个比较容易。先放执着,不要执着,再放分别,真能做到不分别、不执着,我们分别执着的念头轻了就得受用,这叫渐悟;像世尊、惠能大师,那叫顿悟,顿悟是上上根人。从上中下三根都是用渐悟,上根渐悟速度快,下根进度慢。像我学佛,算是个用功的人,我今天学了五十六年了,五十六年天天放、月月放、年年放。你要问我功夫怎样?我老实告诉你,像不见世间过,这个功夫我做到了,再高的我没有做到,这个做到了。做到心里快乐,每个人都是好人。他做了坏事,做坏事也是好人,为什么?本性本善。为什么会做坏事?我们明了一念不觉,那是习性,不是本性,这要搞清楚。
 
  在从前,我们不晓得这个道理,我们会受他影响,他做坏事我们很气愤,他做好事我们很欢喜。喜怒哀乐爱恶欲叫七情,我们受外面境界影响生七情五欲,这个很痛苦,七情五欲起来就是造业。现在我们明白、清楚了,人家好,我们赞叹;不好,不赞叹,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供养,不赞叹。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佛法里头有两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因为没有决定的善恶、是非,看你用什么眼光去看。你会看,你用善心看,坏人是善人、恶事是好事,它不是固定的!
 
  为什么坏人是好人,坏事是好事?我在讲经里面讲得很多,我听到、我看到,我得的受用是正面的。我见到一个坏人,想一想,我不会想他的坏,我想我有没有那种坏习气?有,要改;没有,要勉励自己,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看到不善的事,亦复如是,所以他对我有好处,他是我的一面镜子。自己看自己的过失看不到,太难了!人家是我们一面镜子,他是善,做的好事,我们要跟他学习,我要有,我保持;我没有,跟他学习。看到他做得不对,我反省,我有没有他这样过失?有,要改;没有,希望自己不要犯他这个过失。两个对我都好,都是我的好老师,所以我尊敬他,我会供养他,道理在此地。一定要学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学到心平气和。只有用真诚才能感动人,真诚才能够化解冲突,才能够帮助这个社会恢复到安定和平。你这样想法就如法了,这就是佛教导我们的,我们能做到这点,就是供养僧。
 
   供养僧是六和敬,他跟我不和,我跟他和;他对我不尊敬,我对他尊敬,这就是对的。他不跟我和,我也不跟他和,错了,不是他错,是我错;他不尊重我,我不尊重他,我错了,他没错。为什么?他没有学佛,他不懂这个事实真相。我今天学佛,佛告诉我,我明白了,这叫真供养,希望我们大家要好好认真来学习。
 
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六十三 
2007/2/16
 
图片
 
    还是看到外面有好、有不好的时候,你不是修行人,你是凡夫,你是轮回心,你在造轮回业
 

    
问: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如何落实在我们待人处事中的一切时、一切处?
 
    答:你问得很好,一定要落实。怎样才真正落实?你去读《华严经》五十三参,你就明白了。为什麽善财童子不见世间过?为什麽我们天天看到别人过失?天天看到别人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别人有没有过失?没有过失!宇宙之间决定没有过失。这正是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裡面所讲的,「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一切人、一切物;无好丑,就是没有善恶,没有好坏,它是平等的。「好丑起于心」,所有一切差别是我自己的心,我觉得这个人好,喜欢他,贪心起来了;我觉得那个人讨厌,瞋恚起来了。本来都没有的,所以好丑起于心!真正修道人,他心清淨,他心平等,他怎麽会看到这个过、那个没过?
 
  所以还是看到外面有好、有不好的时候,你不是修行人,你是凡夫,你是轮回心,你在造轮回业,不是真修行人,这个一定要懂。这个现在被科学证明了,一切众生,实在讲就跟一切植物、矿物是一样的,动物、植物、矿物是一不是二,全体皆是法性,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他统统是法性。法性哪有好丑?法性是平等的。但是为什麽他有好、有不好?那是人的意念,你善的意念对他,他的反应是善的,是美的。恶的意念对他,他反应是恶的,是不好的,这个我们在江本胜的实验当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矿物如是,植物也如是,动物也不例外。你说那个人不好,恶人,你以善心对待他,他回报你很好;你说那个是好人,你以恶心对待他,他对待你不好。哪有一定的?
 
  所以到不见世间过,这句话要懂得,不是不知道世间过,世间的善恶是非,他清楚得很、明白得很,但是他的心裡头从来不起一个念头,道理在这裡。他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到外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镜子有没有动?没动,如如不动,这是真正修行人。如果你心随着外面境界动,外面境界好,你就好,外面境界不好,你就恶,随着外面境界波动的时候,你是凡夫,你不是修行人。修行人就是修这个东西,在境界裡头不随外面境界转,不被境转,不被外面境界影响。所以你生活在这个世间,人家说这个世间是世界大乱,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是极乐世界。你心清淨,这个境界清淨,你心有法乐,这个世界跟极乐没有两样,所以是境随心转,这是修行人。
 
  凡夫是心随境转,这个很可怜,无量无边的烦恼,无量无边的苦痛,他自己找来的,于人无干。所以要落实,你就学《金刚经》上这一句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就落实了。知道外面的境界,与我自己没有关系,我要了解、要明了,明了是智慧,我决定不能随它动摇。随它动摇,我就错了。所以,智是明了,功夫是禅定,永远在甚深禅定当中,就是学如如不动。你才能真正见到事实真相。
 
图片 
 
     把自己过失改过来,这叫做修行,这叫功夫  
 
   恭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常常检点,思惟自己的过失,每天都能发现自己的过失,这在我们佛家讲「这个人开悟了」。所以悟是知道自己的过失,天天反省。把自己过失改过来,这叫做修行,这叫功夫。什麽功夫?把自己过失改过来。天天去找自己过失,自己过失找不到,看别人的,别人是一面镜子。看别人过失,不要把他的过失放在心裡,也不要去说他,你要放在心裡、说他,那就把别人过失变成自己的过失了,这亏吃大了。应当怎麽看?看到他有过失,像一面镜子立刻自己反省「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是个很好的方法,人看别人的过失容易,看自己的难。所以用别人作一面镜子,常常照见自己的过失。我们天天改过、天天自新,这叫做真功夫,这个人叫做真修行。果然用这种功夫,不必很长的时间,三年,你一定得诸佛护念,一定得到龙天善神拥护你,为什麽?你是世间真的善人,我们经典前面讲的「道德之人、善师」,三年就成就了。
 
     一天不知道自己过失,一天不晓得改过,我们这一天空过了,那叫真可惜。我们要把这桩事情,当作自己一生最大的事情来做。诸位真的这样作法,你的果报决定是灾消福来。纵然过去造作种种不善,不善的因在阿赖耶识裡头,那个没有法子的,那是拿不掉的,天天改过、天天自新,你把恶的缘断掉了,纵有恶因不会起现行,也就是恶的果报不会来,灾就消了。天天做善事、天天增长自己的善缘,我们阿赖耶识裡头有善根、有善的种子,善种子遇到善缘,你的福报不就来了吗?灾消福来,不是佛菩萨给你的,也不是上帝鬼神赐给你的,是你自己修得的。这是肯定靠得住,不是从外来的,自己修得的,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所以遇到佛法不容易,遇到之后要真修。
 
 图片
 
    真正希望做到像颜回一样,不贰过,这样就好,我们的德行天天进步,佛法裡面讲的积功累德,这是应当要做的
 

  下面说『心口各异,机伪多端』,这都是说盗戒。盗心,偷盗的心是什麽?是希望占别人的便宜,真的是损人利己,这个心是盗心,这个心是不善的心。在中国人讲不义,不偷盗是义,偷盗是不义。所以我们有这种念头,想占人一点便宜这是不义,这行为是不义。下面两句是说他的手段,「心口各异,机伪多端」,也就是说他欺骗人,说的跟做的不一样,用心机、用欺诈。这些事古今中外都在所不免,即使再贤明的领导人,难免不冤枉几个好人。

    李老师做过官,他告诉我,到台湾来是学佛、教书,他在做官的时候,不敢说没有冤枉一个人。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中医,他说「他替人治病用药,他敢说没有误过一个人,但是说做官没有冤枉人,这个话不敢讲。」你说这多麽难!所以做官不容易,雍正皇帝说「为君难」,一个错误的决定,往往就很多人受害,那怎麽能对得起人民?所以一个十全十美一生当中没有过失的人,古今中外都找不到。

    
我们希望善多于恶,恶要天天反省,反省用什麽?用《弟子规》。每天早晚念一遍,这篇东西不长,一千零八十个字,念的时候早晨念提醒自己,希望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我们要做到。晚上念一遍反省,认真反省,有过失的地方,要知道改过。真正希望做到像颜回一样,不贰过,这样就好,我们的德行天天进步,佛法裡面讲的积功累德,这是应当要做的。
 
 图片
    
    我们要跟阿弥陀佛、跟诸佛如来发同样的誓愿,心同佛、愿同佛,晚课是解同佛、行同佛,决定得生淨土,这才是真正佛弟子

    我们为什麽把晚课所读诵的经文,选《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为什麽选这段经文?就是让我们每天反省。自己不会反省,自己找不到自己的过错,读读这段经文,对照对照,那一段经文裡就是讲五戒十善。细心每天去对照一下,去照照镜子,佛教我们做的,我们有没有去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有没有违犯?那就是持戒念佛,那是真正做忏悔的功夫。早课我们选「发大誓愿第六」,提醒我们自己,我们要跟阿弥陀佛、跟诸佛如来发同样的誓愿,心同佛、愿同佛,晚课是解同佛、行同佛,决定得生淨土,这才是真正佛弟子。

    
我们的心愿解行跟佛完全相违背,这不是佛弟子,纵然出家也是冒名的佛弟子,冒充的。这冒牌的,冒牌就犯罪,假冒的,不是真的。不要认为出家了,受了戒,戒牒都拿到了,戒牒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菩萨不承认。你是个在家学佛的人,没有受过三皈,也没有受过戒,你能够依教奉行,佛菩萨承认你是佛弟子,龙天善神承认,日夜保护你。
 
资料恭摘: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150卷
1999/6/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2-17-0150
 
图片
 
    我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做人,是为什麽来的?有没有人曾经这样反省过
 
    我们有没有问过,我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做人,是为什麽来的?有没有人曾经这样反省过,我为什麽到这个世间来?我来干什麽的?实在讲这很重要!我们为什麽到这世间来?我到这世间来干什麽?应当要问一问,你要常常这样反省,你会觉悟。如果你煳裡煳涂的,也不知道生从哪裡来,来也不晓得干什麽,将来也不知道到哪裡去,煳裡煳涂过一辈子,这个人叫迷惑颠倒。所以真正聪明人、明白人晓得,我从前是从哪裡来的?我知道我来到这裡干什麽?我将来到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生活就很自在。所以这是要常常反省的。
 
无量寿经玄义 第2集
1989/11  
新加坡  
档名:02-04-02

图片
 
 
    佛法的精神是完全照顾自己,不要去看别人,别人都是好人、都是佛菩萨,别人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
 
    佛法最殊胜的地方,令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佛法只教我一个人,不教别人,这是我很深的体会。许多学佛的同修一生不得利益,依旧搞六道轮回,他的佛法是给别人学的。学了佛法,处处看别人,他把自己忘掉了,这个跟佛法的精神完全相违背。佛法的精神是完全照顾自己,不要去看别人,别人都是好人、都是佛菩萨,别人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他造恶业,做给我看的;他堕地狱,堕给我看的,让我警觉。无论外面是善缘恶缘、顺境逆境,统统是诸佛菩萨慈悲为我示现,度我一个人,我成功了!

     学佛一定要学善财童子,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只有一个人,没有同参道友。如果有同参道友,他是凡夫,他不能成就,为什麽?你跟我差不多!天天看到别人过失,看不到自己过失。菩提道上学生、凡夫就是我一个,其他都是诸佛如来,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那个性德自然就流露。十法界都是诸佛如来大慈大悲为我变现的,来警惕我、劝告我。《坛经》里,六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没有过,只见自己过,自己才能成就。最怕的是自己没有过,别人统统有过,这个人是地狱众生。我们一定要晓得,我是不是地狱众生?这样学佛,你才会有进步,才不会堕落,你在菩提道上才真正能够得到法喜,得到真实的利益。如果我们真正想成功,要走佛菩萨的路子,佛菩萨、祖师大德永远都是肯定自己一身罪业,别人一丝毫过失都没有。
 
恭录自《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图片 
 
    菩萨决定不说人过失,也不把别人过失放在心上
 

    恭录自《淨土大经解演义》
 
    礼敬如是,赞歎亦如是,可是赞歎裡面就有限制,礼敬没有限制。赞歎限制什麽?与性德相应的赞歎,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歎;也就是说,善言、善行赞歎,恶言、恶行为不赞歎,我们中国古人讲的隐恶扬善,就这个意思。礼敬不分善恶,善人礼敬,恶人也礼敬,这个没有分别的,只是一味以恭敬待人。善人欢喜,更加勉励,恶人你对他恭敬,慢慢会感化他,他做错事情没有人说他。

    菩萨决定不说人过失,也不把别人过失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心裡就难受,何必把人家的垃圾放在自己的良心裡头,自己的良心变成别人的垃圾桶,这个才是冤枉!这是你自己找的,不是别人教你的。所以我们的良心决定不收集别人的垃圾。别人的善言、善行我们要记住,别人做错事情决定不要去理会他,决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错了。心裡头没有,口裡头怎麽会有?就不会说别人过失,这叫积德。这两个都叫你用心。
 
 图片
 
    业障裡面最重的就是天天看别人的不是、天天说别人的不是,这是业障
 

    在末法时期,当然是指我们这些人,我们要想消除业障,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的超越生死轮回,实在讲这个问题,除了求生西方淨土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相当困难,我们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实在讲没有把握。如果是修学淨土求愿往生,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只要你能信,你肯发愿,认真的去念佛,决定成就,正是古德所谓的「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失的。凡是念佛而不能往生的,总是这三个条件当中有一个出了问题,信、愿、行,你仔细去观察,总是有一个出了问题,所以他这一生耽误了,不能去。如果这三个条件没有问题的话,决定得生,这就是『自无损害而得解脱』。
 
    而菩萨教给我们在行门当中,重要的纲领一定要守住,第一个你要『深生信解』,菩萨行当中深生信解。因为你信得深,正如《金刚般若》所说的「信心清淨,则生实相」,你信不会退转、愿不会退转、行不会退转,这是成功的条件。其次在日常生活当中凡夫最容易犯的毛病,孰不知这些毛病对我们修学产生重大的障碍,这就叫业障。什麽业障?说别人过失,找别人的毛病,这就是『于他过失』要『不生分别』,不要找、看别人的过失,也不要讲别人的过失,别人过失与我们不相干。果然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恭喜你,你的业障消除了。

    这就说明,业障裡面最重的就是天天看别人的不是、天天说别人的不是,这是业障。天天要消业障,业障现前都不知道,你怎麽能消得了?所以弥勒菩萨这个话重要,非常要紧。他这麽一说,佛立刻就赞歎,给他印证,佛叫着弥勒菩萨,『如是如是』。怎样真正能做到?佛这个地方开示重要,一定要把慧行菩萨的方便之行,要「深生信解」,因为这些菩萨的大行确实难信难解。而这些菩萨在哪裡?说不定就在我们周边,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因此普贤菩萨才教给我们「礼敬诸佛」。哪些是诸佛?除自己之外,一切众生都是诸佛。我们能有这样的态度,你就修的是普贤行,与淨宗法门完全相应。《无量寿经》在第二品裡面「德遵普贤」,德遵普贤不是赞歎好听的,是教我们要效法,我们要学习。
 
文摘恭录 发起菩蕯殊胜志乐经 第9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12
 
图片 
 
    每天要反省、要检点、要找自己的过失,千万不要以为我今天没有什麽过失,如果说今天没有什麽过失,我这一天空过了
 

1 我们是六道凡夫,一定要肯定自己业障深重!我没有业障,怎麽会生到娑婆世界?我业障不重,怎麽会生到这样一个动乱不安的社会?所以要晓得,唯有知道自己业障深重,自己才肯真正忏悔,修忏悔法。
 
2 忏悔法怎麽修?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知过能改”,每天要反省、要检点、要找自己的过失,千万不要以为我今天没有什麽过失。如果说今天没有什麽过失,我这一天空过了。
 
3 什麽人没有过失?诸佛如来没有过失。等觉菩萨还有过失,他们天天反省、天天忏悔。还有一种人没有过失,那就是不知道自己有过失的人,他自以为没有过失,这样的人无论学世法、佛法,决定没有进步可言。
 
4 进步是怎麽来的?是从改过来的。我们现在不是常讲改进?把过失改掉你就进步,你不改你怎麽进法?“改进”这个术语也是佛门的。所以头一个要知道自己的过失,要认真反省检点,这是做真功夫,我们讲修行,这是真修行。

图片 
 
    学佛要求别人,你成不了佛;念佛要求别人,你往生不了
 

1 天下事要求别人是做不到的,学佛要求别人,你成不了佛;念佛要求别人,你往生不了。
 
2 中国古人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就对了。只要能够反求诸己,什麽样的障碍都化解了。
 
3 今天社会冲突这麽多,在一个家庭裡面,夫妻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演变出去之后,君臣冲突(领导跟被领导冲突),朋友冲突,五伦没有了,这个社会怎麽能不乱?
 
4 中国社会的组织,是五伦的社会,中国这五伦是讲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这是天然的关系,完全与自性相应的关系,我们称为“天道”,天然之道!
 
5 现在的社会,五伦没有了,所以天下大乱!怎麽样叫不乱?反求诸己,就不乱了。
 
6 不要问别人做得对不对,回头问我自己做得对不对;不要问别人做得好不好,要回过头问自己做得好不好,只要能够反求诸己,问题统统就化解了。
 
7 我们冷静观察,东西方的圣人、圣哲的教诲,都没有例外,都是教人要反省、要忏悔。
 
8 所有一切圣贤教诲,自己一定要知道,是教我一个人的,不是教别人的,我要做到,我不必去要求别人做到,要求别人做到,错了。
 
9 别人看我做到,他很羡慕来学习,他也做到,这就叫佛度有缘人,这就叫有缘。 
 
图片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根据净空法师历次讲座中节选出来的的相关开示
 
1 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一个真正修道人,他心贯注在道上,世间什麽事情他不关心,他没有时间去过问,是非人我他统统都不晓得,他心专注在功夫上,这是一个真正的修道人。
 
2 正如六祖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麽不见他人过?因为他只戒自己不戒别人。自己要守戒,不要求别人守戒,别人守戒也好,犯戒也好,与自己不相干。自己守戒,每个人自己都守戒,这就「戒和同修」,佛法是这样要求人的。『身和同住』,大家共住在一起。『口和无诤』,没有争论。『意和同悦』,每个人都欢欢喜喜,法喜充满。『利和同均』,衣食住行,大家是平等的。
 
3 你真的有定有慧,表现在外面、在行为上,自自然然的就「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见到一切人的过失,不会说。

实在是不见别人过失。像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晓得,为什麽不见世间过?观法如化,哪来的过!没有过,也没有功;没有恶,也没有善;心境是平等的,因为他根本没有分别执着,哪来的善恶、是非、真假,统统都没有。一切善恶是非真假,是你们世间人在虚妄分别;修道人再不搞这个东西,根本就见不到了,他当然不会说别人过失,不讥他过。
 
4 我也见到有一些持戒很严的人,戒律持得很好,自己觉得很了不起,常常听到他批评「这个人破戒,那个人犯戒」,气得气呼呼的。我就想到他永远不会得定,为什麽?常常生烦恼,看到这个破戒,那个不持戒,他就生烦恼了,他心就不平,心不清净,他怎麽能得定?六祖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自己境界清净,别人清净不清净,一概都不理会,他心清净,他就得定。他不晓得这个道理,天天看到别人毛病,那就是自己的大毛病,所以他的修行不能成就。
 
5「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因为见世间过是什麽?就是前面所讲的他六根着外面的境界相,着相!着色声香味触法,里面生贪瞋痴欲诸想,他才见到。否则的话,他怎麽见到?自己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有时间去管别人?
 
6 六祖给我们说破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而我们今天是专门看世间过,不见自己过是专见别人过,这在菩提道上没有指望,念佛都不能往生,一定要晓得。
 
7 这就是说明佛眼睛里头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凡夫眼里头看一切诸佛都是凡夫。所以你要是真正想知道自己是个什麽境界,不要问别人;你修行,你觉得你有没有证得菩萨果位?你看看这一切众生是不是菩萨?如果全都是菩萨,你自己明白你已经是菩萨了。如果哪一天睁着眼睛一看,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诸佛,那恭喜你,你成佛了。如果你修行,修了不少年了,看看众生还是凡夫,那你一定是凡夫,不必问人。你知道你自己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如果眼睛一看全世界的人个个都是好人,你是好人;如果你看到他都是坏人,自己是坏人,这是真理。

你看六祖大师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还看到世间这些过失,那不是修道人,一点功夫也没有,凡夫一个。为什麽说看一切世间人都是善人?所有一切万法都是自心变现的。我们的心好了,变现的境界全是好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礼敬诸佛。但是一切众生里面的确有顺法性的,有违背法性的。顺法性的我们称之为善,不顺法性的我们称之为恶;善我们赞叹,恶不赞叹,差别就在此地,除这一点之外,没有丝毫差别。善人是佛,恶人也是佛;那个行善我们赞叹,造恶不赞叹,但是恭敬心是完全一样的。
 
8 正如同六祖所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有没有过?过太多了,什麽叫不见?不是你眼睛没看见,不是耳朵没听见。眼也见,耳也听,眼见耳听为何不见?心清净,没有放在心上,这个见和就同解了,同诸佛菩萨,不是叫你同一切人。同诸佛菩萨,同真心法性,叫你在这里同。不是叫众生在妄想上同、在分别执着上同,那个同不了的,那是妄。我们要跟真同,跟真心同,跟本性同,这就同了。只要这个一同,下面五个就迎刃而解,一丝毫的困难都没有了。
 
9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自己过失,不见别人过失,这个人开悟了,再能把自己的过失修正过来,这叫真修行,这就是忏除业障,这是自己修行基本的态度。凡是修行功夫不得力都是不知道修忏悔法。忏悔是大小乘行门里面的总纲领。
 
10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持戒修行的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人所犯的种种过失,假如他要真的不见,他不就变成白痴。那为什麽叫不见?见如不见,绝不放在心上,是这个意思。修行人总比不修行人聪明,怎麽可能修成白痴?哪有这种道理。见如不见,不放在心上,这叫不见世间过。大师後头又说得很明白:「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你要见到别人的过失,你把别人过失放在心上,挂在口上,常常说这个过失、说那个过失,大师说你「自非却是左」,左是下降,你已经堕落、已经下降。在中国过去讲,右面是升,左面是下降。我们上讲台,从右面升,从左面下降,左你就下来了,就这个意思。又说:「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他做的不是,我不跟他一样,我不非,我不错;我如果也要跟他一样,自己戒律再严,还要批评别人、瞧不起别人,说别人过失,我自己就有过失。这个六祖说得好,真正是提醒我们,我们自己要修行,成就功德,要真正忏除业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你怎麽行。
 
11 为什麽有些人持戒能得定,有些人持戒不能得定?这个里面就是如法跟不如法。如法的修学,有功;不如法的修学,没有功。这一点诸位同修,无论在家、出家都要明白,一定要守法。守法才相应,不守法就不相应,那哪里叫功夫?六祖惠能大师教人,特别教持戒的人,一再的嘱咐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就有功夫了。我戒律持得很好,看到别人不持戒,生轻慢心,瞧不起他,自己贡高我慢。持戒,持戒後面得的什麽结果?得的贡高我慢。人家持戒是得定,从定开慧;他持戒,持出贡高我慢来了,这成什麽话,这哪里是功夫?
 
但是那个持戒好不好?是好事情。那个持戒是福德,他修了三界、六道里面有漏福报。我跟诸位同修说,我不说人天福报,我说六道里的有漏福报,为什麽?不见得他的福报在人间享,这个我们要懂。他要是得不到人身,他得畜生身、得饿鬼身都享福。

12  我们在历史记载里面都晓得,舜的父母、舜的兄弟是极端的不善,甚至於时时刻刻要致他於死地,可是在舜的眼睛当中,他的父母、他的兄弟就是诸佛如来,纯善无恶。这个观念怎麽产生的?无分别心里头产生的,他没有分别,纯孝之心,纯孝就是纯是善心、纯是爱心、纯是服务的心。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告诉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就是这个意思。

一切众生有没有过失?没有,确实没有过失。你要认为他有过失,我们自己看错了,看走眼。所以你要真有智慧去观察,他哪有过失?他的那些行为,不是随顺法性,就是随顺烦恼,法性跟烦恼是一不是二。在经上大家常念,「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一念觉,烦恼就是菩提;一念迷,菩提就成了烦恼。他是觉、是迷,是示现给我看的,是帮助我、成就我来的,他有什麽过失?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这个道上去行,这是真正的菩萨道。

13 「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麽?是我们讲的随缘,能随缘了。耳顺的意思,也就是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唯有不见世间过才耳顺;还见世间过失,你这个耳怎麽顺法?你看人家修行这个功夫境界,怎麽向上提升的?

14 六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今天修行之所以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天天看到别人的过失;眼睛看别人过失,耳朵听别人过失,嘴里头说别人过失,这叫造业!天天不断在造业,念佛还想往生,这不可能的事情!

15 诸佛菩萨所以从凡夫修成佛菩萨,没有别的,只是要求自己,而不要求别人。我们要求自己,自然就得到回报,回报决定不能求;「我对你好,你一定对我好」,不可以存这个心。我对你好是应该的,你至於怎麽对我,绝不放在心上,这样才能成就,这样才真正像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的道业才能增长。

16 《十善业道经》里面,佛教菩萨,给龙王说的,就是给我们大家说的:「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我们看到这一句,很动人,非常受感动。一切世间苦,就是十法界。什麽法?「昼夜常念善法」,我们心善;「思惟善法」,我们思想善;「观察善法」,我们行为善。又勉励我们,务必要令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都是基本的教诲,我们从这个地方奠定基础。

如果我们生活在顺境,所接触的都是善知识、都是善人,这个不难。必须在逆境恶缘:逆境,生活的环境不好;恶缘,所遭遇的都不是善人,都是来给我们找麻烦,毁谤我们,嫉妒我们,伤害我们,侮辱我们;我们在这个环境当中怎麽办?常念众生善!记住,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教导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在逆增上缘里面提升了自己境界,那也是善知识,都是帮助我们提升,我们怎麽可以埋怨别人?

恶缘里面,诸位要晓得,他本来不恶,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他怎麽会恶?中国古时候教学,《三字经》头一句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人」是泛指一切人,性本来都是善的,他为什麽变成不善?偶尔迷惑了。为什麽以不善的行为对我?他误会了。决定不可以怪人,圣人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凡夫念念都是别人错,我对;圣人念念别人对,我不对。别人毁谤我,他为什麽要毁谤我?是我做得不好;他为什麽要侮辱我?是我做得不够好。时时刻刻回过头来,反省检点改过自新,决定不可以说别人不对、别人有过失,那我们永远没有自新的机会,我们到哪里去修?

17 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一句话我们要常常记在心上;蕅益大师教导我们,「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他们两个说的话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换句话说,一切人、一切物没有一个不是清净平等,没有善恶,没有邪正,没有是非,没有好恶。善恶、邪正、是非、好恶从哪里来?是我们自己不善的心起来的,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於外面境缘不相干。

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几个人认识事实真相?唯有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的人,彻底忏悔了,真的回头了。纵然看到别人过失,也合掌令欢喜,决不敢轻易批评,说不定那是菩萨示现的,我们怎麽知道?肉眼凡夫,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太多太多。道场里面古德常讲龙蛇混杂,道场里面确实有凡夫,但是也有圣人示现在其中,你知道哪个是圣?你知道哪个是佛?哪个是菩萨?那我们怎麽对待?我们把每一个人都看作是诸佛菩萨,一律平等的恭敬,一律平等的供养,我们就没有过失。这是真正忏悔,真正回头,他的行持决定是这个样子。回过头来的人,他的思想变了,行为当然也变了。思想刚才说,他的根本善,心善,念头善,所以他的言行一定是善。

18  但是这个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在『谤法与无信』。这一句我们千万不要轻视了它。我们信佛,真信了吗?这常常说,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这一万个念佛的人,真的能往生也不过三、五个。你要问什麽原因?不信!那三、五个往生的,他为什麽能往生?他信,他不谤法,难。我们说是非、说长短,批评道场、批评四众(四众是出家二众、在家二众),常常在一块聊天,不知不觉的就是是非长短,这叫谤法。几个不谤法的?有!老太婆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问她什麽都不知道,那个人不谤法。所以往往他们修行能预知时至,站着走、坐着走。为什麽?她不谤法,她真信。

我们有意无意当中都在谤法,不知道、不觉得,还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都是正确的。六祖常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六根接触的都是世间过失,牢牢记在心里,时时刻刻在评论。诸位要晓得,这对於往生是很大的障碍。还有这种念头,还有这种行为,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

19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这两句,实在是真正提醒我们。《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修道之人,若还常见世间种种过失,可见其妄心并未消除;换言之,「能所」没有舍离。果然「能所」亡了,所见世间众生见同不见;能所双忘,当处是道。古人所谓「十字街头不见有一人在」,功夫到此程度,即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沈」,这个时候,世间与出世间是一不是二。所以,我们若想知道自己所修之道,是真或是假?只须问自己,对待别人过失是见或不见,即能考验。果然确实不见一切众生过失,自己则有相当好的境界。若自己还见一切众生常犯过失,则不是众生有过失,而是自己的烦恼心所与境界相应,所以,是自己的过失,而不是众生的过失。

20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天天念佛,天天修行,还天天张家长李家短,是是非非,功夫怎麽可能会得力?才修一点,口业就全漏光了。修的没有漏的多,所以你一生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

21 六祖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人如果能够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你的道业有成就;道业不能成就的人恰恰相反,只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这个人无论他怎样勇猛精进,都不能成就,根本上犯了错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都是别人的不对,我没有什麽不对,这正是自己的大过失。看到别人的好处、善处,我们要向他学习;看到别人的不善处,回过头来反省我有没有,我要有,赶紧改正过来。於是,「世间的善人、不善人,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善知识。不善人造的不善事,他是来教我的,让我反省的,未必他做的真不善」,我们常常用这种心态来学习,这一生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不是难事,难在我们自己不知道怎麽样修学,我们学错了。所以决定不可以恼害众生,要成就自己圆满的性德,对於真正不善的人,要用真诚至善去感化他。

22 修到能大师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人作善作恶,清不清楚?清楚。如果不清楚,你不是变成白痴?白痴不是佛菩萨。怎麽又清楚又平等?我们再用一个比喻说,譬如镜子,镜子照外面境界,外面境界的人,好丑都在里头,它并不是没有好丑,确实有好丑、有善恶,统统都有,镜子有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就是平等的。我们用心要像镜子一样,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心地清净平等,看一切众生都是平等。那个现的相不平等是他的事情,他的心不平等现的相不平等,我心平等在我心里头统统平等,这才与一真、与如来比较靠近一点,这是功夫,这是真正修行。

大家要记住,真正修行并不是每天拜几百拜,每天念几千声佛,每天念几卷经,不是!那叫装模作样,那不管事。该怎麽轮回还是怎麽轮回,该怎麽生死还是怎麽生死。学佛要转心、要变境界,要在这上做真实的功夫,这一定要懂得。所以才晓得,到自己功德圆满的时候,什麽圆满?一个恶念都没有了;不但恶念没有了,善念也没有了,心才清净。清净心中本无此物,真假、是非、邪正、善恶什麽都没有了,乾乾净净,从这个性德里面现出来的报身叫圆满报身。那个报身是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也是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它不是从外头来的,依正庄严都是本来具足。

23 所以六祖惠能大师教人,如何能保全功德,不离般若波罗蜜,他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的功德就保全了。譬如持戒,我们出家人来讲,持戒精严,持戒非常严格,这很好!可是看到不持戒的人,心里面就不舒服,这个人不持戒,这个人破戒,心里面就有一点瞧不起他,动这一念心,你持戒是福德,没有功德。为什麽没有功德?一天到晚看到这个人不是,那个人也不是,你还能得定吗?你心还能清净吗?虽然自己戒律持得很好;因戒生定,他因戒不能得定。

为什麽不能得定?就是看到别人不持戒、破戒,他生烦恼。所以他那个戒不能得定,不能得定就是持戒没有功德,只有福德。他持的戒清净,来生生人天福报,身相端正,相貌长得好是戒清净,是得福报,他得福报。所以真正要想成就功德,戒律成就功德,自己持戒不管别人持不持戒,别人持不持戒与我不相干;不但不管别人持不持戒,而且要把别人都当作佛菩萨看待。普贤行愿里面讲的,礼敬诸佛。他为什麽不要持戒?人家身心清净,已经达到圆满;我是凡夫,我心不清净要学戒律。人家心已经清净,他是佛、他是菩萨、他是示现的,像济公活佛一样,他示现的。我们不能跟他比,我们把他当佛菩萨看待,自己的功德成就了,自己的功德保全了。

这些道理、这些事相、方法,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得很多、讲得很透彻。我们也读到也听说,但是就是做不到;一遇到现行,心里面烦恼又生起来了。这就叫做业障,这就叫没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