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 度
个人日记
昨日公司定做制服,闲坐无事,顺手拿了当日的报纸,在3版处有篇报道:“对不起,我没忍住”——关于美国一部影片在影院刚放映几分钟就被叫停的报道。据说是影片的尺度没把握好{其实就是里面有两处全裸的激情戏没删除],在美国,对于这类影片具有严格的规定,17岁以下儿童禁止观看。而在国内,只要被通过便所有人可以观看。到底这个尺度是为人而定,还是为事而定。基于此,我想到了“尺度”这个词,当今社会的尺度是什么?如今知识人的尺度又是什么?“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具备社会的良知,为民生而代言”是不是应该作为如今知识人的尺度。
极目相望 ,现在知识人与民国时期的文人相比,缺少的是精神的底色。那时文人的精神体现是:“家国情怀,重视名节,崇尚骨气,不威权势”。曾记否:朱自清教授不顾病衰之身,面对美国的救济面粉断然拒绝,并说“饿死不吃嗟来之食”,并在他的《论气节》中说:“气是敢做敢为,节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忠而至于死,那是忠而又烈了”。这是他做人的尺度;金岳霖28岁的时候说过一段话:“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滩上唱歌”。不依附于任何党派,做到学术自由,真正承担起批判的责任,这是他做人的尺度。
由此推开,“不可不劳而获”也应成为每一个人持守的尺度。但时下,现实社会的残酷,令原本单纯的人一个个变得复杂,使得单纯成了人们心里最后留存的美妙幻想。“急功近利”,“巧取豪夺”的世态;“自私自利”“唯钱是举”的社会氛围使极端的利己主义弥漫在整个社会。每个角落 被“你挣我夺”和表面一团和气暗地中“尔虞我诈”的现实所覆盖。每个人又都象一颗暗揣心机涂满滑油的浑身弹性又冷酷的金属钉,钉紧在社会这个臃肿的肌体上。更使“好死不如赖活着”也成了一些人做人的尺度。且觉得很正常。这样的生活态度让人活出了“精明剔透”,也可以说是所谓的“难得糊涂”。
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在洞察窥视鉴别区分着,并时刻调整自己来适应现实;更多的人,变成了物与利的信徒和机灵四顾的投机者,蜕变为权贵和财富的攀附者,成了无原则可守的“聪明人”。极度的世俗化,极度的商业主义物质欲望主义让人没有了底线,变得迷茫;更多的媒体,在不断的歌功颂德,会议在“形式一片大好”的劲吹下,一个接着一个的开,以至于在会上,人人都麻木的拍手鼓掌,且掌声雷鸣,可拍手不等于认同被鼓掌的内容。 它只是代表每一个拍手者都是无安全感的胆怯的个体。
试 想:如果所有的尺度都是以个人利害为标准,且维持亲善,道义的目的都是为掩护自己,那么,结局只会是每一个人自己放弃希望,其结果只会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成为最后一个尺度。
2013年4月16日于公司
文章评论
镜子
今下午镜子网络打不开好友的空间日志,看题目是一篇很值得一读的文章,有时间一定拜读![em]e179[/em][em]e183[/em][em]e160[/em]
墨谈国是
@{uin:1552282529,nick:淡墨暗香飘于尘,who:1,auto:1}[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