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邓小平时代》(三)
情感天地
顽强意志
大诗人苏轼说过:古今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孙中山屡败屡战,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警言,最后赢得了“国父”的称号;毛泽东在青年时喊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做谁做”的醒言,最后建立了新中国;周恩来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的誓言,最后赢得了几代人的尊重。邓小平从14岁参加革命,历经无数的失败和挫折,但他终以顽强的意志,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也赢得了“钢铁公司”的美誉。
列举香港回归一例,可观其骨。
1982年9月,外号称“铁娘子”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邓小平会谈香港回归问题。女强人强硬地提出,英国在150年里学会了如何管理香港,只有在提出保证香港繁荣稳定的安排后,才能谈到主权问题。邓小平不以为然,他说,主权问题不可以商量,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余地,如果中国在97年没有收回香港,中国政府就是清政府,他本人就是李鸿章。语音铿锵,掷地有声。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在走出人民大会堂台阶时跌倒的镜头让舆论一片哗然,也让人产生出无限遐想。撒切尔夫人在离开中国时给邓小平的评价是:“非常直率,百闻不如一见”。香港回归问题复杂而艰钜,远不像我们今天看来的简单,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邓小平的想法,当时国防部长耿飚对香港记者说,回归后中国军队不会驻扎香港。邓小平知道后勃然大怒,当即提出这不是中央观点,中国军队一定会驻扎香港。1997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冒雨进驻香港,在维多利亚港弯的会展中心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百年耻辱与天雨一涮。他的强硬态度,可见一斑,耿大将军就此一事,丰功伟绩黯然失色,也可见政治之残酷。
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对邓小平大丈夫能屈能伸、潜心积蓄能量、伺机出击、一锤定音,最后名就垂成的意念可一言以蔽之:“在二十世纪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的不断革命断送了他的许多英雄。邓小平本人就三起三落,但他在晚年要比任何一位同侪更幸运,他们中间的很多人结局凄惨甚至是悲剧”。
因为顽强,所以赢家。
文章评论
寒梅 傲雪
因为顽强,所以赢家。喜欢这句话。
灯火阑珊。
不得不说,香港回归,邓小平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年听说他去世了,真恨老天没让他多活到让他了却心愿“到香港的土地上去走—走",中国人为他感到遗憾!
灯火阑珊。
看你怀着—颗多么敬仰的心情写邓小平,深夜读来,也替你热血沸腾。[em]e160[/em]
永不停息
王哥,继续期待下一篇。粉丝
紫陌望苍穹
邓小平是聪明是真正的大智慧,如果说他晚年的幸运与成功,还不得不说是长寿帮了大忙!
成钢
写的太好了
轻舞飞扬
这是万世功勋。
千江水
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