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宜内敛
上一篇我写的大椎松开的重要性,请朋友们莫要忽视,这可是我用挨打换来的。当时为了说明这个理,练形意的老爷子让我站好,照着我的大椎猛击了一掌,打得我火辣辣的疼。但过了一分钟左右,果然我感觉头脑清新,连两肩都觉得松了很多。老爷子还教我这其实也是个治病的好方法,很多脑血管病初期,用这个看似野蛮的办法都能治好。但击打的人得有水平,击打的时候手腕一定松开,整条胳膊软,这样才能打出鞭子劲。力度适中,胡抡乱打会把人打坏的。
昨天中午给意拳师父打电话,本来是说别的事,但闲聊之中,他提到他已经正式皈依佛门了。现在已经不再吃肉,而且也搬到了远郊区,他自己租了个房子,与家人分开,每日专心吃斋念佛,不问世事。虽然原来也觉得他有可能信佛,但仍然有些惊讶。他原来是生意人,商海里折腾很多年,曾经赚了不少钱,后来又赔了不少钱。一番人生风雨之后,遁入空门。他朋友众多,但现在基本谁都不见了,只是自己一个人过。说实话,我本来觉得他是耐不住寂寞的,他的江湖气还是很重的,没想到他如此决绝!
练武的人,身体里都有股子狠劲,不使在别人身上,就会使在自己身上。
练意拳的人,都强调神意的作用,在练武的过程中追求神意,尤其是在桩法和试力中求,慢慢的,一部分人就有了某种艺术家的气质,而且越来越浓重。芗老自己就喜欢书法和绘画,而且有相当的水平,这与旧时代的武夫们很不同。中国武术是象形取意的学问,这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没有浪漫气质的人,绝不会理解象形取意,也根本学不会。意拳,就是很重视取意。
但这种艺术气质,也有它的阴暗面,很多练意拳的人都喜欢喝酒,而且每次一定要喝醉。不醉也要醉,就像李白似的。在那种醉的意境里,似乎他们找到了艺术气质的升华。意拳师父有个师弟,非常喜欢喝酒,快60岁的人,去年查出了癌症,还挺严重的,但他照喝不误,也不做手术,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似的。那个人没名气,但功夫非常好。他经常说,活着痛快了就得了,管它呢!这种人如果生在战争年代,一定是个战斗英雄,生在了和平年代,可惜了。顺便说一句,这位武人是城管,真为那些小贩们暗自担心啊!
看着这些酒鬼们,我就想起了“神宜内敛”这句话。随着练武,人的气越来越足,这时候精神也会更加活跃,志向高远。前些日子,气刚刚上来的时候,我有时候早上练完了,回到写字楼下面的时候,会忽然升起一股豪情,觉得自己只需一把改锥,就可以拆掉这座几十层的大楼。随后我赶紧收拾一下自己的这种潜意识,彻底消灭掉。因为如果带着这股子潜意识去公司职场里混,会死的很惨。
神宜内敛,这四个字其实就是在提醒练武的人,心里应有的状态。一个练武的人,如果开始不愿意低头,不愿意忍耐,麻烦就来了,最后一定死的很惨。因为一个练武的人如果固执了,一定是偏执,一定会闯出祸来。有的人喜欢“武痴”、“武疯子”之类的称号,在我看来,那是练歪了的象征。练武真正对路子的,一定是藏在人群里,根本没人多看他一眼。董公当年在王府里,那么多年无人发觉。那些专业护院练武的人都看不出来,这才是高人。我在以前的博文里述说过董公和护院的闹矛盾的事,那个护院的先动手,董公可以很轻易的打他个半死,但是董公没有。董公只是推他个跟头,然后用语言挤兑他,让他不得不自己走人,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没有造成伤害,这是很智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现在的话,董公是职场高手。
练武的人,气足了,神再内敛,应该越练武越聪明,以前不懂的事,现在慢慢懂了,胆大果断但是不盲目冲动,这才是正路。
话说回来,在神宜内敛这点上,猫科师傅们总是做的很好。我原来看一个纪录片,一个摄影师跟踪一只花豹17年,覆盖了花豹整个一生,他总结,花豹只有在领地被侵犯和争夺交配权的时候,才会真的拼死一搏。其余时候,经常吃亏。比如辛苦捕到的猎物被狮子和鬣狗抢走,花豹是能退让就退让,一般都是放弃猎物。有的年景,食物特别充足,花豹很容易就吃饱了,它就大段时间休息。猫科的休息也很有意思,就像老和尚入静一样,花豹不会因为自己吃得很饱,精力充沛,就出去找鬣狗打一架。
说了半天神宜内敛的重要性,再说内敛的技术。
神内敛的技术操作,其实和我原来说的头和尾椎有极大的关系。人的冲动,说白了就是人的脑和心连接,但是不和丹田、肾连接,所以人的脑是有火无水的状态。
还得回到把人和动物进行比较上来。养猫养狗的人都知道,猫狗的尾巴是它精神状态的表现。看看尾巴,就知道它的情绪。人在说话的时候,尤其是说到激动处,就喜欢打各种手势,其实手就是猫狗的尾巴,是情绪的表现。但这种状态的结果,就是人的大脑无须经过丹田尾椎去表现情绪,大脑和丹田尾椎脱离了。这种状态,时间长了,大脑得到的都是心脏的火,得不到丹田肾的真水的滋养,神根本不可能内敛。
练武的人如果不懂这个,就像有的人练武只练上半身,只会加重原来的问题,这种人练武,只会越来越冲动。只有头和尾椎配合上了,胳膊成了尾巴,受尾椎的指挥,大脑指挥胳膊要通过丹田和肾的通路,脑得了肾水的滋补,这样才能慢慢的神内敛。
举个最简单的技术例子:站好,两脚分开,头和尾椎配合好,慢慢做小腹上翻,然后恢复,再上翻,再恢复,如果后腰开了,头和尾椎搭上了,只需几下,后脑就会觉得有一股清凉,很舒服,这就是肾水补脑了。脑子里那种清凉在的时候,人很冷静机智,绝不会冲动。
我用的现代词汇说道家的事,所谓脑,其实就是道家里的上丹田。
从小就要告诉孩子,会蹲猴的孩子是好孩子,擅于使用脊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松柔之后
说明一点,我上一篇博文,是我练拳回来随手发的感想,没想到会引起很多朋友的回复。因为随手写的感慨,引起了不少误会,我现在只有再写一篇澄清一下。
首先,很多朋友的回复,都说的是练松柔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这不是我的原意。我所议论的,是松柔练的比较好之后遇到的问题。
先要澄清一点,松柔不是养生之法。用当前流行的经济术语说,松柔是盘活存量,不是增量。这一点一定要说清楚。对于身体有淤塞的人,松柔有很好的健身效果,是因为松柔可以疏通淤塞,但这不是说松柔使他更强壮了,而是松柔把他的淤塞打通了,让他原来就有的气血活动起来了。但是对于一个已经很虚弱的人,一个需要进补增量的人,松柔就没用了。真正的养生之道,除了疏通淤塞,最重要的是要有增量,就是要有进账。
内家拳都很强调松柔,那是与内家拳的军队背景有关。古代打仗,战场上厮杀,除了弓箭类的,首先拼的是长兵器,长兵器是基本功。而使用长兵器,不管你的士兵的身体底子如何,首先得松下来。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如果身体僵硬,他再大的力气,力量达不到枪头,人家对方可能身体不如他,赤手空拳的时候打不过他,但人家是松的,自己那点力量到了枪头,一拨拉就扎进来了,这边强壮的反而先死了。所以,古代军队训练,首先得要士兵学会松柔。
其次,松柔的巨大好处是盘活存量,就是把人体的潜能释放出来。士兵求的是当下生存,没资本去担心未来,而松柔,可以让人迅速在短时间内释放自己的潜能,无论自己身体底子如何,上了战场,起码百分之百的都使出来了,说白了,松柔就是速成之道。
回到现在的社会,练内家拳的人都知道要先松柔,一旦某人遇到个有水平的师父,自己练的也上道,松柔比较好,会很快能够在推手中使用自己的潜能。对手可能只会用肌肉骨骼去推手,但他能够调动自己的潜能,就是五脏的精华,去和别人推手,于是他肯定经常赢。越赢就越爱推,越赢就深信松柔,当他自己的潜能被调动出来了,他甚至觉得自己更强壮了,身体更好了。这就好像一个罐煤气,火开的大了,看着一片繁荣。在煤气足够多的时候,不会觉得有什么,一旦过了50岁,或者60岁,身体就会急转直下,好像一罐煤气烧到了最后,火苗忽明忽暗,迅速熄灭了。
悲哀的是,很多人到死都不明白,自己早衰早亡的原因是什么。在上一篇博文里,我引用了李仲轩警告的“盛极而衰”,就是想说明这个问题。
上篇博文里我所感慨的那位高血压拳友,就是这个情况。他的师父就是个糊涂人,他师父是和汪永泉的弟子学的,自然得了些真传。他师父聊天的时候还说,“我师父(汪永泉的弟子)不爱推手,太保守,我不能这么做,我现在自己这个场子,就要从推手中学会怎么用内里的东西去推”。我在边上听着哭笑不得,真想问问他,你自己的师父为什么不那么每天推?因为人家爱惜自己,不能总把自己内里五脏的东西往外调,要留在里面养生。这个人学个皮毛,每天带着徒弟们推2小时,想方设法的调动自己身体内里的东西。这是在玩命啊!如果你是个士兵,明天要上战场搏命,今天这么干可以理解,可你不是啊!
相信松柔这个问题我已经解释清楚了。下面再说说真传的练法。
如果你遇到了真师父,他也拿你真当回事,他会在你练的时候,就提醒你注意养。所谓穷文富武,练武的人要注意养身体,像富贵人家的子弟一样。而且,师父给告诉你虽然真的技击是调动了内里的真气,所以才有巨大的威力,但平时是不能随便使的,那是透支未来生命的。
还有就是练法,我学八卦掌的时候,师父教松柔,同时教采气和接气。采气就是采周围树林的气,接气就是把采来的气和自己的气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增量,是养生。
采气接气的具体练法,我没法公开说了。这是道家的东西。有的人只学了松,不会采气,就是天天用自己的潜能,直到用光。公开的道家功法里,有采气,但没有接气,你采来了气,没法和自己身体的元气结合,相当于吃进去不消化,也是没用的。接气是道门的秘传。八卦掌里有,当年董公起码教了尹福和马贵,我知道我师父会,G师傅也会,其他人就不知道了。
杨式太极其实也有,我不了解细节,仅提醒一点,当年杨露蝉的拳架,是小架,是低架。我每次一提这个话题,听的人就立刻反驳我,“架子那么低,我怎么松?”说实话,这样的回答简直就是放屁。难道杨露禅不知道架子低了容易肌肉紧张?就你聪明?都知道杨少侯是坚持老架的,当年杨少侯教吴图南的时候,逼着他在八仙桌底下盘架子,这是为什么?难道少侯变态,以折磨徒弟为乐?显摆自己功夫好?
当然,后来杨式拳成了赚钱的工具,就没法坚持低架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逼着学生们在八仙桌底下打拳,恐怕学生们第二天就跑光喽!
架子变成了高架,坦率的说,除了看着更漂亮,练的人更容易觉得自己有进步,更加自我感觉良好,剩下全是弊端!现在练松柔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如果是老老实实的练低架,根本就不会出现。好多人总觉得低架折磨人,其实低架才有非常好的养生效果。但凡一开始苦的,到最后都是甜的,一开始甜的,到最后都是苦的。
道家的所谓采气接气,虽然没法用语言来说,但是可以提示基本原则。淮南子里有个倡导特别重要:“贵虚”。就是以虚为贵。人在练拳的时候,都喜欢找个树林子。但却不注意一个问题,你到了树林里,是你牛逼还是树牛逼?一般人神气活现的去了,心高气傲,得不到树林的好处,如果知道“贵虚”,以自己为虚,以树为实,自然会得到树林万物的滋润。
老子的话,“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
轴心与四周
![此博文包含图片 [转载][转载]体悟](http://qimg.78we.com/?aHR0cDovL3VnYy5xcGljLmNuL2FkYXB0LzAvYTRjMjZkMWUtNTg4NS0zMDU3LTAxYmUtNzA5YTNkMzM0NDJmLzgwMD9wdD0wJmVrPTEma3A9MSZzY2U9MC0xMi0xMg==)

这只小熊真可爱,没人教,天生就会八卦掌。这个熊的动作,就是八卦掌里的“轴心变四周、四周变轴心”。当然,这是最简单直白的版本。
一开始,人、熊在硬顶,小熊很聪明,发现对方有点力气,立刻开始以对方为轴心转圈,等转到人的侧后方,拿住了人的重心,立刻就变成自己是轴心,人成了四周,于是乎,人倒了。如果是人和人摔跤,那哥们早就飞出去了,熊是捕食者,不会把自己的猎物扔出去,动物界的捕食者是撂倒猎物,然后咬脖子,吃了它。所以,熊没有把人扔出去,而是扑倒他。
和熊摔跤这哥们没练过八卦掌,如果他是练八卦的,对方一旦围着自己转,他自己会立刻也转,但是圈更小,保持自己轴心的地位,这样就可以不被撂倒,甚至可以找机会拿住熊的重心,把熊摔倒。但显然,摔熊太难了。熊太聪明,本能太好了。看着熊不紧不慢的,其实人家一个多余动作没有,太到位了。
原来我遇见王培生的一个徒弟,他也练摔跤,他对我说他的摔跤师父,当年在东北摔过狗熊。据说是马戏团的狗熊,他师父完胜。如果是真的,他师父的功力太深了。
八卦掌的换掌,就是轴心与四周的变换,只不过比小熊演示的这个要复杂很多倍。八卦掌转掌的时候,有一对轴心和四周,就是所谓的公转、自转。换掌,就是双向的互换。
不过练好换掌的前提是头、尾椎、胳膊的完美配合,没这个,换掌就是瞎抡。
胳膊和尾椎的配合,在于胳膊成为尾巴,这样才是力从脊生。胳膊作尾巴,既可以与尾椎一致,像鞭子一样,也可以是方向相反,提供争力。
下面这个是戴家拳的劈拳,是胳膊与尾椎一致,尾椎前勾的时候,胳膊上升,尾椎一放,胳膊跟着下劈:
下面这个是戴家拳的崩拳,是胳膊与尾椎争力:
但要注意,加上螺旋!没螺旋,威力减一半。
其实动物界也是这么用尾巴的,有时候尾巴和尾椎方向一致,加把力,比如下面这张图:
也有尾巴和尾椎相反,提供争力的:
螺旋的更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