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夏游三秦——西线考古

个人日记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端一碗面喜气洋洋,没撮辣子哟嘟嘟囔囔。”
        在导游小杨字正腔圆的吼出这首在三秦大地广为流传的民谣后,我开始了三秦之旅的第一个内容,“西线考古”。茂陵是我抵陕参观的第一个景点。
        茂陵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城东北南位镇茂陵村。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底边长:东边243米,西边238米,南边239米,北边234米。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茂陵周围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陪墓。金人赵秉文有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其诗道出了咸阳原上的历史场景。穿越时空距离,透过这些陈列着的苍凉陵冢,人们似乎看到咸阳原上的荣辱兴衰,听到古陵主人战马的嘶鸣声,读到咸阳古陵文化中的精彩篇章。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十六岁登基,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
       汉武帝
晚年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刘彻下罪己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在茂陵博物馆的西苑,专门有一个展馆,是反映汉武帝一生的人物故事馆。这个展馆挂着厚厚的门帘,里面光线暗淡,分场景用蜡像再现了汉武帝各个重要时期的活动场景。参观完这个展馆,游人会对汉武帝一生有个初步了解,这比文字介绍更加直观、深刻,也能引起游人的兴趣。
       乾陵

       乾陵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位于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3公里的梁山上,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该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依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气势磅礴的陵园规划,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计有太子墓二座(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墓三座(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彬王李守礼),公主墓四座(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大臣墓十座(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高侃、苏定方、薛仁贵)。
        导游
重点给我们介绍了懿德太子李重润悲惨而短暂的一生。
         
李重润(682年-701年),原名李重照(因避武则天之讳,故改名李重润),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中宗李显嫡长子,母韦皇后开耀二年(682年)正月,当时其父唐中宗还是太子,李重润在东宫殿内出生。李重润的祖父唐高宗非常高兴,在李重润满月之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淳
       永淳二年(683年)十一月,唐高宗去世,唐中宗继位,由武则天临朝摄政。光宅元年(684年)二月初六日,武则天废唐中宗为房陵王,幽禁起来;改立幼子唐睿宗李旦为帝,仍由其临朝摄政。二月初八日,武则天下令废除李重润的府署,并将其贬为庶民,另在别处囚禁。四月二十二日,武则天将唐中宗、韦氏等人迁移到房州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废黜唐睿宗,自行称帝,该国号为周。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复立唐中宗为皇太子,封李重润为邵王。 大足元年(701年)八月,当时张易之兄弟得幸于武则天,李重润遭人诬陷构罪,说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夫魏王武延基等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何得恣意出入内宫。武则天得知后大怒,于九月初三日,将其杖击而死,李重润死时年仅十九岁。
        
李重润风神俊朗,早以孝友知名,既死于非罪,大为当时人们所悼惜。唐中宗即位后,追赠皇太子,谥号懿德,陪葬乾陵,并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李重润合葬。
        对于武则天,
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 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不过
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滥杀无辜,使不少文臣武将遭受不白之冤;她还一意孤行,大肆建造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特别是晚年的女皇,好大喜功,生活奢靡,挥金如土。也许这位女皇,当初就有一点“自知之明”,所以为自己立了块无字碑。她想用无字的空白,留给后人一份神秘的答卷,让历史去填写自己的功过是非。
         法门寺
       离开乾陵一路驱车向西行驶大约2个小时,便是法门寺。虽然在路上导游向我们介绍了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这座对佛教文化传承与发扬做出了巨大贡献寺庙有多么雄伟但是当你真正来到这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的真身宝塔面前时,你还是会感到无比的震撼!尤其是宝塔因地震、战乱年久失修而两次崩塌,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以及供奉的佛祖圣像却毫发无损时,无不为之惊叹。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瞻礼舍利。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所谓迎请佛骨,就是每隔三十年把珍藏在塔基下地宫中的佛骨迎入长安城皇宫瞻仰。最盛大的莫过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此次迎请佛骨事先准备了两年,当时从京城长安到法门寺两百多里间,车马昼夜不绝,沿途都有饮食供应,叫做“无碍檀施”;迎请佛骨的仪仗车马由甲胄鲜明,刀杖齐全的皇家御林军导引,文武大臣护卫,名僧和尚拥奉,旌旗蔽日,鼓乐鼎沸,沿途站满虔诚膜拜的善男信女。长安城内各街用绸缎结扎各种彩楼。懿宗皇帝也亲御巡福门城楼迎拜顶礼,百官士众则沿街礼拜迎候。佛骨先迎请到皇宫内供奉三天,再迎送到京城寺院轮流供养。文武百官和豪族巨富都争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瞻仰,甚至有断臂截指以示虔诚。自这次迎骨请佛骨之后,地宫关闭,与世隔绝1113年之久。
       尽管法门寺在唐代被誉为皇家寺庙,备受尊崇,但同样也遭受过厄运,先是唐武宗在会昌五年大规模灭佛,下令毁掉佛指骨舍利,好在
寺僧们准备了几件佛指骨舍利的影骨,才得以把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保存下来。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当时的主持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由于法门寺
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陈列馆禁止拍照,未能留下影像资料 ,甚是遗憾。

图片
                                                                                                    茂陵
图片

图片
                                                                 霍去病将军墓

图片

                                                                                               国宝石刻
图片

                                                                                          汉武帝蜡像

图片

                                                                                                     乾陵
图片

图片

图片
                                                                                     
                                                                                                无字碑
图片

图片

                                                                                     法门寺
图片

                                                                                          法门寺真身宝塔
图片

图片

                                                                                                                 石函
图片

                                                                                                     地宫
图片

图片

                                                                              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

                                                                                                                        海涛:2015.6.16




文章评论

海涛

@{uin:1121290279,nick:木棉红绯绯} 谢谢朋友![em]e160[/em]

海涛

@{uin:876158052,nick:鸿雁} 谢谢友友![em]e160[/em][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