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赵明篆刻课徒散论(3)

个人日志

         
    ◆线条密集时,可以调整线条的粗细的。拙中要藏巧。

◆“易朱为白”或“易白为朱”在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中,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朱文印的线垅转化为白文印的线槽其技法施用有很大的不同的。

◆临摹朱文白文调换要针对新的视觉转换,需要重新考虑技法运用,不是简单对等的交换。

◆细节决定成败!咱篆刻全靠的深邃内家功夫,花拳绣腿,心浮气躁,偷机取巧的都很难取得进步的啊!

◆篆法形态的动静要结合起来,不要全部都动,也不要全部不动。篆法形态先紧凑起来,留出章法空白,然后再调整这个空白。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平均了。

◆没有什么汉印刀法、古玺刀法的。你所有的刀法是需要对应到你所要创作的印式当中去的,再具体一点,就是落实在线条的线形、线质上的。说白了,就是朱文印的线垅,白文印的线槽的刻制。一个是刀,一个是非刀(做印法),到你最终看到的印花效果。

◆每根线条的质量和形状都要符合审美需要。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就是对美的线条的意象追求。

◆治表:增加技法难度,提升刀法表现性。不是只有一种刀法,只会一种刀法。治本:多读书。读艺术哲学,篆刻理论,书论、画论。

◆刀法的工具性是为了服务线条的书法性和艺术性。

◆一件好的作品肯定是包藏很多的审美原由,需要创作者有极大的艺术整合能力,其中的细节变化表现可以引领读者深入进入。

◆要更多的关注线条的走向、形态和线端的形状,这是非常重要的技法细节,如果忽视它,学印100年也不会入门。

◆在不断的摸索、探索中积累。注意线条的中锋效果,避免线条两侧的光、毛对比,不要形成太强烈的反差。

◆印面轻轻的磨去些,在做印法里面是常用手段。敲、磨、刮、擦都是为审美效果服务的。

◆边框也是线条,线条的两端不要太偏、不要有月牙尖的形状,会显得不厚重。

◆拟玉质印面不要用敲的方法,玉质很硬,不太可能产生如金属印质的斑点,可以用擦、刮的方法产生“虚”的效果。

◆钤印时下面不要垫的太厚了,放在玻璃上打。

◆你临摹不临摹,原印都在那里。关键的是你处在什么阶段上。如果手上没有再现的功夫,像不像是首先要解决的了。如果能有七、八成功力,从篆法到章法的意趣则是你要关注的了。如果能默写出原印,则印与印之间的比较异同则又是关注的新亮点了。等到你随便一写一刻,就暗合古玺精神,彰显个人面貌,就离名家、高手不远了。

◆你要把“出其不意”变成“出其有意”。要精心安排策划你的每一个篆法形态和章法格局。我一直要求大家多在篆法形态的相似性来上增加章法的缜密和趣味,这是一件成功作品的最基本的素质。千万不要四字各自为阵,成为独立的存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