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窗微语之读书心语

微人微语

      

 

            微博日志 写了几个月了(2014.4),特分类整理出来,虽是微人微语,但萤火虽小,亦为夏夜生辉,就叫萤窗微语吧。

 

                                     [读书心语]

                                     

 

 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越广博,感悟和看待世界的能力越深刻,就会对人类的情感理解得越透彻,心怀悲悯和善良,会更理智。面对生活,会更多一份从容和选择,会从清欢的生活里享受短暂的人生之美,会懂地更好地去取舍,而不会被生活搞得委顿不堪乃至伤痕累累。人的一生就是要学会在弹指流年,如梦人生里懂得从指尖抓住最主要的东西——知识和情感。用知识增加增高人生的厚度和高度,探求生命的最普通之中的最高贵的存在形态。用美丽的情感之花点缀心灵殿堂。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掌控外物的走向,但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灵魂的流向,用广博的知识、用美好的情感去创造一个内心的桃花源和大观园,只有这样,心会在流年里不再落寞和漂流,不再不停地奔跑和追逐中而气喘吁吁,而是在宁静中观风揽月,听涛赏花,从容优雅,充盈踏实。

 
苏霍姆林斯基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说:“学生在中年级和高年级能否顺利学习,还有赖于他在低年级时,在多大程度上学会了迅速而有理解的书写,以及这种技能怎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深有同感!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学习上重在抓好两件事,一个就是书写,古人尚且练书法。再一个就是抓好阅读,但一定要有计划地阅读,有方法的阅读,有思考和质疑批判的阅读。

 
《易经》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人活着,既要“形而下”,更要“形而上”。

 

【微小说·五行缺你】他,憨厚阳光,像一树粗壮的向日葵;她,贤淑文静,似一束晚风中的百合花。大学四年,他一直默默地注视着她,仅此而已。毕业的散伙晚会上,面对她,他喉咙像堵着一枚圆润晶莹的鸡蛋。不知怎么对她说,急中生智,他给她看手相,说句:你五行缺我。后来啊,向日葵和百合花相爱了。

张爱玲小说,最值得学习的是妙用语言和精致优美的语法句式之构造;时不时的神来之笔令人眼前一亮,击掌叫绝,他是语言天才。其次是她语言文字意象的营造、运用和烘托,独特而逼真。再次就是她对人生特别是婚姻爱情的深刻洞察透彻理解,精微描摹,对世态炎凉入木三分的认知,令人颔首。2012-06-08

 

曹七巧,《金锁记》的主人公,用黄金自我打造了一把枷锁,就此锁住了她命运,锁死了儿女的未来。她,没落官僚大家族里的英雄,封建婚姻制度下的牺牲品,个人命道路上的开拓者和迷路者。曹七巧这个人物形象吧,可以从现代的,历史的,自身的三个角度去分析。现代角度来讲,是个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是一个灵魂被摧残扭曲的行尸走肉,无非一具皮囊罢了。从当时历史的角度看,她至少算不得太悲惨,以她的身份,换做另一个人,很可能早都被姜家摧残得香销玉殒了,或许,恰恰是那样的性格,让他在这样一个表面风浪平静,而暗处污泥腥臭,窒人鼻息的环境下像僵尸一样生存了下去。从自身角度看,她一个小商人家庭出生的女子,有着美丽的生活爱情幻想,但身不由己,踏入那扇黑漆漆、不见底的大门后,她已经明白命运的不公了,于是,她以叛变、以麻醉为自己开路,以清醒的糊涂对待糊涂的清醒。可怜!可恨!可悲!可叹!可气!可怒!可笑!可敬!总之,人对他人的所有情感大部分都能用在她身上。一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琉璃瓦》,一个旧上海小市民的育女之恼。古人称生女为弄瓦,不料这姚先生一不小心弄了七片“瓦”。更料不到这“七片瓦”一片比一片光彩,赛过了七仙女。于是姚先生觉得这是琉璃瓦。他竟然觉得奇货可居,待价而沽,“赔本”买卖也可“一本万利”,以利的眼光安排女儿婚事。如此貌似为女儿幸福殚精竭虑、心力交瘁的父亲,最终竟搞得事与愿违,看走了眼。自己选择的乘龙快婿搞起婚外情,压根瞧不上由女儿去的却相安无事。倒是二女儿比他看得清楚:钱是假的,感情是真的。还是老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婚姻别当买卖做。对今天的父母依然有警世今言的借鉴教育意义啊。
 
《倾城之恋》,倾城之美,如作者所言,像咿咿呀呀的胡琴,说不尽的苍凉。是乱世的苍凉?还是爱情的苍凉?一段爱恋,大胆、矜持、猜疑、周旋、踌躇、自私,剪不断,理还乱。但是,一场战火,放不下的轰然坍塌,蓦然发现,原来一切都是空,唯有世间情为真。作者高明之处就在于,将爱情当做一个实验来做,当做一道本无需证明的数学题来证明。在求证实验中,抽去了一切干扰实验和证明的陷阱、障碍,封死了误入歧途的岔路。结果发现,先前的一切都是无用功。2012-05-31
 
《封锁》,设置了一个特定场景,军车经过时,旧上海道路封锁,发生在有轨电车的一幕。仿佛一场切断了时与空的梦,诠释着小人物的爱情悲剧,麻木生存。结婚,责任义务,琐碎生活,机械人生,育子之累,终于压跨了爱情稻草,最后一根。于是难免蠢蠢欲动,颠覆一下没知觉的生活,然,仅仅是梦罢了。不得不佩服张爱玲高超的艺术才华。短短万把字小说,道尽人生的凉薄和可笑。很多时候很多人,或许就是你我他,都不知道为谁活着,为何活着,就像那有轨电车,按照预设好的固有轨道踯躅前进着。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只有在某个特定时空里,稍许清醒一下,但也就一念起一念灭而已。2012-05-28 
 
《茉莉香片》,一个不幸的家庭,没有情爱、没有温暖,有的只是利益的交换,彼此的各取所需,对外而言,像华美的面具。这样的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无疑是梦魇,是心灵人格的扭曲,是深入骨髓的伤害。考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不能不去从童年少年去寻本溯源,与其给孩子的童年一大堆说教,所谓知识和学问,不如给他一个健康自由的环境。如果,没有湘西那富有人情美的边城小镇,会有后来的沈从文先生吗?2012-05-27
看完《第一炉香》,再看《第二炉香》,有了这么一种感觉,张氏笔下的女子,是一个时代女性的迷茫。人生,更多的时候,如蚕,似蝶。我们主动用生命给自己缚束那么一个自以为固若金汤的茧,最终,这茧,成了他人身上美丽的绫罗绸缎,与此同时,我们被束缚在时代这个蛹壳里,总希望能挣扎着破茧化蝶。于是,在岁月的轮回中进化着。2012-05-26
 
仓央嘉措,六岁死了父亲扎西丹增,十三岁死了母亲次旺拉姆,本一平民。他在当时算是不错的生活了,他可以找一个心爱的姑娘,农耕放牧,生儿育女,就此地老天荒,老死人间,或钻研学问,成就一代学人。可是,命运之神偏偏不这样安排,他糊里糊涂地成为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的衣钵传人而这,也是那桑结嘉措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特意选定他的。为此,据说,五世死后秘不发丧,十五年后才对外宣布,也就是在康熙皇帝的干预下,仓央嘉措才坐床成为六世达赖的。此后,仓央嘉措,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竟然成了政治宗教木偶,在24岁那年因地方军事实力派拉藏汗和第巴桑结嘉措的权力之争,过早消失了。怎么死的都是个迷。这让人想起那个同治皇帝,何其相似。呜呼!荣华富贵过眼云烟,世人却就是死死攥住不放,为此,失去了做人的多少快乐。都说命运靠自己主宰,但很多时候你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一个人童年的经历,将很大程度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走向。只要有爱,就可以让任何卑微变的崇高起来。一个人,心灵是自由的,精神是自由的,能感受人间的爱,那么,他才不会沉沦。
 
病态美,简单说如西子捧心蹙颦,黛玉美人灯笼类似之美,如果也是美学范畴的审美观之一的话,那么,我觉得它一如审丑艺术一样,是存在的意识反映。但这种反映,其目的为了让我们在此类美的典型中感悟不足,向往自然天然健康的美,如镜子,正衣冠,自省对照,而非成为价值取向乃至沉缅其间不能自拔。
2012-05-31
 
《青春之歌》,一部信仰、理想、情操、爱情的教科书,纵使有为政治而文学之嫌,依然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值得一读;《青春之歌》,张爱玲小说,同一时代,仿佛两个世界。但,都是真实的存在,没有所谓是与非。而我,在同一时刻,穿越在同一时代的两个世界,不知今夕是何年。
 
明代的杨慎《二十一史》弹词第三章《说秦汉》开场词《临江仙》: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记得一次看政治高考题,提出对此词的批判性意见。其实,消极积极本就是矛盾的统一体,世上很多事,阴差阳错,无心插柳,反倒因消极而功成名就。人生本无奈,任你英雄亦如此。消极的心态何尝不可以理解为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呢?跳出三界五行,或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英雄暮年,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纵然志在千里,然心有余而力不足,长江后浪推前浪,临风对月,把酒酹滔滔,只好洒泪百川,何时复西归,眼睁睁一抔黄土掩风流。
 
午间兴趣所致,翻阅七四年版旧册子《曹操诗文选译》。操于《抑兼并令》谈到:“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衒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从《三国演义》观之,好像曹操之成功在于挟持汉天子令诸侯等,袁氏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实则谬矣,《三国演义》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没看到一将功成,万古枯的伟大。英雄纵然造时势,然离开百姓的支持,再伟大的英雄也有覆亡之时。可见,强国先富民。2012-05-11
 
【历史原来如此】一直对我失骄杨君失柳甚奇怪,曾经“披衣起坐数寒星江海翻波浪”的海誓山盟竟成这厢身囹圄,那边迎接永新一枝花。今儿才知,井冈山上起相思,派得银匠吴福寿,误知骄杨已被害。也为稳固根据地,团结王佐山大王,才子佳人皆欢喜,革命从此上坦途。历史!历史!你还有多少在沉睡。
2012-05-06
再把金庸《倚天屠龙记》里的这句话抄下来:他强他自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金庸的小说,何尝不是在写人的痛苦与困惑呢?怎么办?修心!让你的内心强大起来。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剪灯曰:“众恶己,自省焉;众好己,自省焉。”
 
【我读三国演义】纵使稀里糊涂囫囵吞枣走马观花,总算看完了《三国演义》。掩卷沉思,兴许心境不同罢,有人读出的是军事谋略,有人读出的政治智慧,有人读出的是商业机会,有人读出的是处世哲学,还有人读出的是职场生存。但我读出的只是帝王将相的阴谋、诡诈、欲望、自私,总之是人性的丑恶。难怪余秋雨将其排在古典文学五六位之后。纵观全书,不见一个几个普通百姓的演绎,所谓功成名就的,哪个不刀光剑影,血肉横飞,肉食谋得,鲜有不踩踏着普通人的血肉之躯,沾染草芥苍生的斑斑血泪。用一句唐人曹松诗句结束——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2012.4.9 

子在《内篇 · 人世间》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白岩松最近发表演讲,核心的观点是:“面向社会的时候,多关注一些跟自己无关的事;面向自己的时候,多干一点别人认为没用的事。”想想真是太精辟了!多少有价值有用的东西在彼时不都是无用的吗?彼时看似有用的竟成无用的。2012.4.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唐诗脍炙人口,已成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字,将清明内涵表露得含蓄又明了,哀婉不悲戚,伤感中不乏生之盎然的明丽。生与死,哀与乐,共存一节,同融一诗,体现的是中国人对待生死超然、达观、自然、冲淡和积极的态度。2012.4.3

 

读书小记】老舍先生之子舒乙,现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他在《父子情》中提到:老舍对他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过问。但对他画画、刻图章、集邮有兴趣,对他踢足球很关心。在十五岁后,老舍以舒乙取代小名小乙而称呼,并书写“勤俭持家,健康是福”八字赠新婚的舒乙。其教育值得思索。

2012.4.2

 

没有汽车,没有高铁,没有飞机,马匹船只也很少用,有的只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两只脚板。但就是凭这,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足迹踏遍神州十六个省,遍览名山大川,涉足三山五岳,留下了是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游记》。今人或许用技术一月之内丈量完他一生的距离。留下的不是垃圾,就是走马观花。

2012.3.22

 

【我读三国演义】总觉得诸葛亮这街亭失得有点莫名其妙(虽说失在马谡手里)。孔明明知街亭乃咽喉之地存亡之道,搁子龙姜维不用,置先主对马谡“不可大用”的遗言,况在交代任务时谡已露自负骄傲的苗头,孔明还是让谡去了。看来人对自己钟情的总会看走眼,“情人眼里出西施”,孔明也概莫能外啊。

2012.3.13

 

【我读三国演义】诸葛亮骂死王朗,读来酣畅淋漓、痛快之致!特别是“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这几句今天读来恍惚昨日之语,曾被微博引用。这王朗哪里是被骂死的,分明是书生的心病被当众揭发,气涌心口,脑溢血发作而死。

2012.3.11

 

【我读三国演义】蜀汉后主阿斗刘禅,历来已成懦弱平庸之代名词,“此间乐,不思蜀”已然成其昏聩怕死的笑料,但今人认为此乃避祸自保的韬晦之计,我觉更有道理。孔明死,魏延反,在不明真相之下,刘禅能纳言决断,消弥内乱,对叛将魏延赐予棺椁葬之以收买安定人心。由此足见其大智若愚之智慧。

20102.3.6

 

给小儿讲中国民间故事。一则故事说的是鲑鱼骄傲好胜,非要红鱼和它赛跑。无奈,红鱼咬住鲑鱼尾巴,如同十二生肖中的老鼠借老牛的力量坐上第一把交椅一样,赢得了胜利。人们都赞美红鱼、老鼠之智慧,嘲笑鲑鱼老牛之可怜。呜呼!这岂非几千年来投机取巧、耍小聪明被国人奉为圭臬之历史之故事写照吗?看看中国的历史,很多时候耍权弄术、尔虞我诈竟然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实干勤勉、不通世故的反而结局很凄惶。可悲乎?可赞乎?2012.2.26

 

【我读三国演义】诸葛亮安排关羽义释曹操于华容道足示孔明智慧过人、人情练达、拍马高超和深谋远虑,显一石三鸟之谋略。首先这是卖刘备一个人情,拍刘备马屁。其次,成全关羽忠义美名,挫其锐气,利今后驾驭傲慢自负之关羽。三是以当时刘备势力,杀操只能得利孙吴,唯有放曹,才利于己方利益最大化。然还有一点就是体现了诸葛亮儒家的仁爱思想,也许他也不希望中原再次陷入纷崩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白骨露 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境地。2012.2.6

 

 

【我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许攸和杨修之死写得确实很精彩,令人唏嘘。许攸算是曹操的救命恩人,截烧乌巢粮道之计令操起死回生。杨修之才甚得爱才的曹操赏识。但许死于一句“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杨修死于鸡肋之天机。与其说他们死在曹操手上,不如说死于人性的复杂。2012.2.4

 
【我读三国演义】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想拥有自己的知己,然“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更悲惨的是很多时候真正的知己就是自己的对手,自己的敌人,而非朋友,正如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青梅煮酒、孔明吊丧,从另一角度讲更是知己间的对话和寻觅知己时的萧索和落寞。

 

【我读三国演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历来为人津津乐道。更有趣的是曹操明知关羽通关没有他的手令肯定遇到麻烦,何况他曾亲自追送过关羽,也未给其通关文牒,以操之为人,我想不会如此大意。说明曹操是故意为之,从而博得惜才大的广告效应。可怜那些部将,成了青龙刀下的冤鬼。2012.1.5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孔子一生落魄潦倒,用他的话说就是如“丧家之犬”,但在他看来,个人在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时求财有道是光荣的,否则是耻辱,这和小平讲的劳动致富光荣何其相似。2012.1.8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于古文无句读,历来对其产生了歧义。一种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种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于是按前种理解,孔子成了愚民政策的代言人。从孔子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来看,愚以为本意是后者。如果不开启民智,他何必首倡私学有教无类呢?2012.1.8
 
近看杂志,北大具有独立学术思想的李零教授倡导学生读《论语》,无独有偶,不说于丹的《论语心得》了,就说看教育杂志,特级教师,苏州首届名校长高万祥也倡导教师读《论语》。于是我战战兢兢捧起尘封书架已久的《论语》。虔诚地看了几篇后,觉得半部论语治天下有点糟蹋论语,让论语走向了死胡同。2012.1.8
 
【我读三国演义】一部三国演义告诉我们人才的重要性,也许寄托着作者君君臣臣的美好理想。但人才也分很多层次,有些是宏观战略性人才,可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之,廓清迷雾,拨云见日;无之,事倍功半,盲人骑瞎马。如曹魏的郭嘉,孙吴的鲁肃,蜀汉的诸葛亮,这些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之才即是。2012.2.12
 
【我读三国演义】个人觉得三国演义写到诸葛亮出山后一下子熠熠生辉、明艳照人、精彩绝伦起来了。孔明先生舌战群儒,连吴抗曹,真有点穷小子连姻公主的意味,这需要何等的智慧!与其说是说服,求助,不如说是孔明准备已久的一场力量悬殊下的高级谈判,是与外来户和地头蛇混合体的谈判。


【我读三国演义】以诸葛亮这种自比管仲、乐毅,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杰,在选择良木老板时为何弃操权而择备呢?易中天先生的看法很有道理,即操孙已经是人才济济了,他去了很可能被埋没,难以施展才华。我觉得另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的儒家正统情结,他要恢复的是高祖自蜀中起兵的汉家天下。2012.2.4
 
【我读三国演义】小说里刘备为争霸天下树立的品牌形象除了正统之后外,就是仁爱宽厚了。用他的话说:“凡举大事者以人为本。”于是才有了曹操挥师南下,他携民渡江的现身实景广告。问题是,曹操孙权当时扰民害民了吗?没有。倒是刘备这一看似爱民之举却成害民之行。可见刘备内心之奸诈虚伪。
 
【我读三国演义】江山美人,呵呵呵…成功男人的最爱。也许,美人是男人心中永远的痛,也是男人雄性相争的原动力。不说烽火狼烟下褒姒的忧郁寡笑,不说吴越西施的凄美传说,就说羽扇纶巾儒雅伟岸玉树临风涵养深沉的周郎,一听诸葛亮篡改《铜雀赋》中铜雀台是为揽二乔而建的词时,也勃然大怒破口大骂了2012.2.4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 信 不立。”夫子的话穿透历史的耳膜何等之强!昨天三鹿,今天蒙牛。活生生的事实为夫子做反面注脚。问苍茫大地,诚信何在?

 

【我读三国】话说刘备被吕布夺徐州后又从小沛逼走。备无奈投奔曹操,此时操渐成气候。操谋士荀彧和程昱均献策杀备以绝后患。曹另一谋士郭嘉却以断蔽贤路不主张杀之。很有趣的,俩谋士抵不上一谋士。翻前文一看,原来嘉乃操老乡也。其实我觉得还有个原因或许是英雄相惜吧,让操总是难以下决心。2011.12.27
 
【我读三国演义】媒体传播学要说起来还真不是啥新概念,老祖宗早都在用。不说刘邦头顶彩云,斩白蛇。就说刘备一织席编屦之夫,也要把家门那棵普通的大桑树吹成华盖,喻其有天子象。曹操就更牛了,死皮赖脸让别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看来成功学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怕脸皮厚学会造势。2011.12.26


【我读三国演义】人的成功与否很多时候不在于起点的高低,而在于某一点上的智慧、机遇和胆识。人生毕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比赛。就说曹操,创业之初做的两件事就已经预示了其后来的成功。一件就是唯才是举、广揽人才,一件是把别人当皮球踢来踢去的汉献帝迎奉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成功都不行。2011.12.25
 
〖妄谈金庸古龙〗懵懂地看完金庸武侠,再看古龙武侠,我曾经被输入的关于武侠的程序指令彻底紊乱,成了一堆乱码。杀毒……删除……格式化……新的程序写入了——二位先生的武侠小说双峰并峙、珠连璧合,必定成经典。常说文学是人学,先生的武侠何尝不是人学?人的痛苦欢乐、人的存在价值,我从哪里来,往何处去毕现矣。金庸先生的小说一般总是有一个宏大的叙事背景,而人物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命运归宿皆与此有关。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解不开的是家国天下事。“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纵然侠文化已和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但为国为民这一中国一脉相承的士大夫精神仍是需要继承发扬的。古龙的小说显然没宏大历史背景,如此倒多了几分洒脱率性,几分游刃有余,是人生“醉眼看花花不语,花看醉人两相惜”的孤独和落寞。颇有“而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意味。在追求人性真善美的同时对人的贪欲人的丑陋反思和批判,对人的个体生命的哲学思考。二位先生笔下的女人大都是美丽如花,哪怕反面人物也美得罂粟花似的。但金庸写女子一般写实居多,用大段极尽女子美貌之词汇描摹其形象,读者脑海中都有一个血肉丰满的女儿倩影。而古龙写女子好像惜墨如金,但女子美得缥缈美得虚无美得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一个字形容——美!2011.12.24
 

一部《三国演义》写尽了人性的丑恶——过河拆桥、残暴血腥、忘恩负义、衣冠禽兽、恩将仇报、以怨报徳……人的智慧全用在了阴暗上。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其写人“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而厚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作者如此写,恰恰是其对人性的理想寄托。2011.12.19

 

自古红颜多薄命,谁言女儿无胆谋。《三国演义》之貂蝉以一柔弱之肩担负起完成铲除祸国殃民的董卓之重任,而满朝须眉却屈从董卓淫威之下,束手无策,苟且偷生,这让我想起了西施、王昭君。一个男权社会,竟出此怪事。呜呼!不知是男人成全了女人,还是女人成就了男人。2011.12.19

 

《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千百年来为了性善性恶的问题喋喋不休,争论不断。我倒觉得连说性本善的人都不知道对不对了,但你写书总不能说人之初性本恶吧。其实人之初,连性都没有的,何来善恶?性是后天习得的。正如《大学》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011.12.1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开篇的话,其实孔子论语一开篇就把什么是人的快乐,人的幸福,告诉了我们。那就是读书至善,度己方能度人。珍惜友情,人是群居动物。还要学会超脱,淡定一点,淡泊宁静 2011.12.15

 

【你不知道的历史】辛弃疾没几个人不知道。可你知道他的那个江西上饶的“稼轩”总面积10万平米,有房100间吗?你知道他有九子二女,妻妾六七个吗?你知道他男女仆人不下百人吗?看来,我们从课本中得来的历史不叫鲜活的历史,而是历史公式。可悲的是白话文运动让我们大部分人只能听人家捏历史泥人。2011.11.22

 

看《特别关注》里易中天先生一篇文章,我深以为然。他认同韩寒所说逻辑和“中国逻辑”的两种逻辑论。他说:“喜欢讲‘中国逻辑’的,一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我称之为‘乌贼’;第二种是‘疯狗’,逮谁咬谁;第三种人是‘脑残’人数最多。乌贼使坏,疯狗是咬人的,脑残是起哄的。”
易先生认为这三种人的共同特点是“不讲事实,不讲逻辑,不讲道理”。哈哈哈,易先生这话说得辛辣而深刻。放眼我们的现实,特别是网络及网络里的微博,何尝不是?要我说,他们都不讲良知!可怕的不是脑残,脑残者墙头草,二杆子也。疯狗也不可怕,顶多惹点狂犬病,打点疫苗就是。可怕的是乌贼。 2011.11.15


【谢安教子】《世说新语 · 德行第一》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俗话说,沉默是金,看来教育需要沉默。与其滔滔不绝苦口婆心去说教孩子,不如用平时的言行举止去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故事虽过近两千年了,但教育意义依然如新。2011.11.11
 
【我读《西游记》】都说人脉很重要。《西游记》里玉帝的人脉算是最宽广的了,可是到头来被一个猴子搞得差点丢了宝座。唐僧同志虽然是拟提拔重点考察培养的干部,然基本没什么人脉,唯一指靠的就是悟空了,而悟空的人脉再深厚也是一个打工的,却出生入死,只因唐僧有再造之恩。看来人脉有时也不靠谱。

10-27 21:18   

【我读《西游记》】《西游记》将天下分为东胜神洲、北巨芦洲、西牛贺洲和南赡部洲。用如来的话讲,他所在西牛贺洲“不贪不杀、养气潜灵”,唐僧所居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故派唐僧来取经,可事实是西牛贺洲神妖勾结,魔怪出没而非净土。莫非百年前吴承恩未卜先知,知道后世有个美国。 08-22 21:51   

 

【我读《西游记》】玉帝启用孙悟空,搞得灰头土脸,真是他用人失察,人未尽其才其用所致吗?非也?和唐僧比起来,他缺的是像唐僧对悟空这样人才的“再生父母”之知遇大恩和“紧箍咒”这样的约束机制。可见,对于悟空这样的特殊人才,不是想用就用的,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反而会带来麻烦,惹出祸端。 07-22 22:21    

 

【我读《西游记》】玉皇大帝对孙悟空的态度,说好听点是爱才惜才,用人不拘一格,说难听点就是绥靖政策,妥协招安,给自己脸上贴金,耍手腕。可是到头来弄巧成拙,差点丢了屁股下的宝座。唐僧如此无能的领导却让悟空死心塌地,这说明对于人才要么不用,要么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人尽其才,才尽其才。 07-22 20:42   

 

【我读《西游记》】《戒子书》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告诉我们人光有本领不行,还得有宏远的志向。就说孙悟空和牛魔王二人吧,俱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学得七十二般变化,然前者包二奶喝花酒耽于享乐成为街下囚,后者志向远大隐恶扬善,成为斗战胜佛,官位位居菩萨之上。何也?志向也 07-20 17:35    

 

【我读《西游记》】唐僧领导的取经团队里,沙僧可以说是任劳任怨,心志笃诚,不邀功争宠,不搬弄是非,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修成正果时被封大职正果,金身罗汉,成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而且在如来这个领导面前得到的评价印象比那八戒还要好。这至少说明天道酬勤,做个老实人不吃亏。 07-20 17:18   

 

【我读《西游记》】想那孙悟空护送唐长老西行取经,一句斩妖除魔,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但一开始仍得不到唐和尚完全充分的信任,还弄出个二贬悟空的事件。悟空告诉他是妖,他偏不信,直到吃了N次苦头后才对悟空产生了信任,正如俗话说的:患难见真情。人际关系也是在长期的磨合患难中才能取得彼此信任。 07-19 22:04   

 

『我读《西游记》』小说这东西在中国传统文学里,在古代官方文化里,在正统文人眼里向来是稍末技艺,入不了法眼,上不了席面的。这个从历来学者史家的论述就可知晓,从“小说”这个词也能看出。而《西游记》等四大古典名著中出现的大量诗词歌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恰恰印证了小说在当时的可怜地位。 07-05 13:05  

 

【我读《西游记》】观览《西游记》里的各路妖魔鬼怪,本领不同,计谋迥异,但在对唐僧肉吃法这一点上惊人得相似,不约而同采取了蒸食的烹饪办法。于是我就大胆猜想:是吴承恩老先生对清蒸情有独钟呢?还是连妖怪们个个都懂营养学,怪怪都是营养师,知道蒸食最能保证营养不流失呢? 07-04 14:01   

 

【我读《西游记》】《西游记》里的各路妖魅,挖空心思,各显神通,都为那一口肉而来,然拿得唐僧容易,吃唐僧却难,何也?皆因要将那唐僧徒弟甚至孙悟空一并收拾后悠哉游哉地享用,可结果总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连性命官位都搭上了。看来不论是为妖还是为人,都不能贪多求全,坐失良机。 07-04 13:00   

 

【我读《西游记》】观音菩萨可以说是识人用人高手。在孙悟空与天庭做对玉帝束手无策之时,向其举荐二郎神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更绝的是其在取经团队的人才选用和组合上,达到人才效用的最优化,既人尽其才,又能发挥团队的整体作战效能。这也应了毛主席说的——政策路线定下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 07-02 23:19   

 

【我读《西游记》】《西游记》里,没有前七回的大闹天庭,就没有后面精彩的取经故事。观音菩萨之所以选择孙悟空为取经的人选,其实真正看中的并非孙悟空的本领,而是他在大闹天庭时所积攒下的人脉。要想完成取经大业,必然要和取经路上的大小头头脑脑打交道,没有深厚的人脉背景是不行的。 07-02 22:11   

 

【我读《西游记》】人啊,不能太争强好胜,否则有可能死得很惨。不说那孙猴子因翻江倒海,大闹天宫而被压五行山,戴上紧箍咒。就说那车迟国虎力、鹿力和羊力仨大仙,名校毕业已属不易了,还谋得体制内的高级职位,就因为和那孙猴子斗法,争强好胜,最终落得身首异处,尸骨全无,荣华散尽的悲惨境地。 07-02 17:50   

 

【我读《西游记》】以前读书时教材里提到有学者指出《西游记》是一部宗教意义的小说。但是我觉得宗教仅仅是这部小说的外衣,全书的核心还是儒家思想。单从唐僧的个性和语言来讲,他哪里是个和尚啊,分明就是一白面书生,满嘴之乎者也。作者还是讲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07-0121:51     

 

【我读《西游记》】沙僧这个取经小分队的成员在整部书里给人感觉就是时隐时现,作者着墨不多,仅有的几场战斗也是搞得灰头土脸。但是取经的成功与否,与此人的干系甚大,可以说其功甚伟。就在于他是个粘合剂、和事佬和消火器。这告诉我们一个单位和团体少不了那些沙僧式的人物。老好人是必要的。 07-01 20:40   

 

【我读《西游记》】孙悟空人脉宽广,能力超群,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何甘愿效力于一个没有什么领导能力的唐僧呢?就是因为只有跟着唐僧同志,他的一切劳苦和业绩才能得到社会正统的认可,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告诉我们,一个人本事再大,得不到主流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承认,什么也是竹篮子打水。 07-01 20:30   

 

【我读《水浒传》】施耐庵先生在水浒传里塑造了唯一一个清正廉洁的北宋官员形象。这个官员就是管辖水泊梁山的济州太守张叔夜。说他廉洁,是因为他连宋江的一点心意都分文不取,这显得颇耐人寻味,我觉得从这个官员的名字看有为国家输送新鲜血液的意思,这个人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 09-02 21:21  

 

〖我读《水浒传》〗有网友说水浒传里什么梁山好汉,他们滥杀无辜,嗜血成性,整个就一黑帮分子,水浒传就一黑社会记录。这个观点我难以苟同。他只看到问题的表象而没看到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就在于当时的赵宋政府经丧失了基本的社会管理能力,濒临瘫痪的境地,民不聊生,贪腐猖獗,为祸甚于黑社会! 08-03 22:59  

 

〖我读《水浒传》〗潘金莲这个艺术形象以今天的眼光看她敢于追求个人幸福,敢于以一己萤火之力反抗命运加在她身上的不公。她在反抗命运的时候完全失去了理智,置人伦道德他人生命于不顾,人性中的私欲无限膨胀,最终用自身的毁灭换取心中飘渺的幸福。这是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可悲可恨可叹!

07-31 00:00   

  

〖我读《水浒传》〗梁山好汉铲奸除恶、替天行道、匡扶正义、信义为先这些故事令人回肠荡气如饮甘醇。但好汉们只讲江湖义气,为个人义气私情而置社会公理于不顾也确实让人垢病。就说武松醉打蒋门神,明摆着就是替黑社会小老大施恩火并另一黑帮蒋门神的,哪有正义可言。可见江湖义气有时害人不浅要不得。 07-29 13:27  

 

〖我读《水浒传》〗可以说司法公正是一个社会诸多公正中的最后一道生命线。《水浒传》里众好汉中有很多就是因司法不公引发矛盾被逼落草的。武松就是很典型的一例。当初武大郎被含冤毒死,武松本通过走司法程序为兄申冤,然无奈碰壁,用邪暴手段以恶制恶。透过这可以看出北宋末年的司法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07-28 19:53 

  

『我读《水浒传》』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宋江和军师吴用就是秀才造反的典型。愚以为宋江的失败和被招安小说作者在他一出场怒杀闫婆惜里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何以见得?宋江因耳根软包养闫婆惜可说其无原则。杀了闫婆惜竟天真听信其母闫婆谎言,还要为其养老送终,可见其糊涂到与虎谋皮的程度。

07-27 21:32   

 

『我读《水浒传》』一部水浒传就是一部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历史浓缩版。细细观之,岂止是官逼民反,还有官逼官反,上逼下反,君逼臣反,恶逼善反,黑逼白反,小人逼君子反,流氓逼善民反,潜规则逼正途反……不一而足。总之,上演的是劣币驱良币的剧目。这梁山,铁板钉钉是被上的。 07-26 21:45 

  

『我读《水浒传》』一部《水浒传》,让人想起了关于经典的话题。愚以为,经典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成为经典,就在于每个时代每个读者都能从经典之作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从中触摸到自身时代的脉搏,看到其影像,或从中获得情感满足和精神共鸣。或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07-26 21:02 

  

『我读《水浒传》』水浒里,泼痞无赖牛二,欺行霸市、胡搅蛮缠,老百姓如见瘟神,唯恐避之不及;还有那个放刁把赖、排陷官吏、淫人妻女的西门庆,这些人结果让不该管它们的杨志、武松越俎代庖行使了处置权,而政府对此毫无作为,反倒将申张正义的杨志、武松刺配充军。可见当时的政府腐败到何种程度。 07-26 19:47   

 

【我读《水浒传》】古人云:小不忍乱大谋。做人没有必要的忍耐力是不行的。但是忍要忍得有底线有原则有尊严。然忍字头上一把刀啊!丧失底线、原则和尊严的忍只能把事情搞得更糟糕。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面对欺负凌辱,一忍再忍,还是被逼雪夜上梁山,愚以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丧失了忍的底线原则和尊严。 07-24 19:03   

 

贾平凹谈创作体会时说:“读古代大作家的诗文,比如李白吧,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简直是大白话么,太简单了么,但让自己去写,打死就是写不出来。最容易的其实是最难的,最朴素的其实是最豪华的。”这话意味深长啊!写作是如此,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 11-03 22:51   

 

【说读书】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可谓如恒河沙数,不胜枚举。不过我最欣赏的是西汉刘向关于“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话。这话说得深刻、犀利、毒辣。高明在“善”和“医”两字上。我觉得作者在说明读书之重要,读书传承人类文明的同时,潜台词就是有时读书无异于饮鸩止渴愚民愚己。 11-03 20:43   

 

静下心来读《班主任之友》杂志里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篇美国学校访问归来的随感录。文章里写道:美国的福尔摩斯中学的校长不但向来访客人介绍食堂负责人,还每天下午3点到6六点要看望学校清洁工人。我和窦老师一样被震撼了,一个对人如此尊重的教育意味着什么呢?再联系我们的教育,要走的路长啊。 10-28 22:33    

 

【史鉴】明万历皇帝九岁登基,身为帝师的张居正对小皇帝要求极为严格。万历学习也很刻苦,特喜书法,把临摹的字赏给大臣,张居正认为这不利皇帝成长,取消了书法课。小皇帝童心大发和宫女嬉闹,被严厉惩罚。可后来万历二十年不上朝,荒于国事。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如今家家有小皇帝,当鉴之啊 10-18 13:47   

 

【偏科的名人】钱穆在常州中学读书时,一次考历史,他信马由缰,笔走龙蛇,结果时间到了四道题他只答了一道题。谁知试卷发下来,他的老师史学大师吕思勉给了他100分,老师的评语竟然写得比他答题文字还多。不知如今还有这样的老师吗?看来做老师真是一个良心职业,要时常用良知拷问自己,师者,难! 10-17 20:00   

 

《道德经》里说:“致虚极,守静笃”,爱因斯坦也说:“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一古一今,一中一外,两位先贤的话异曲同工。人之所以活得疲累、痛苦、焦躁,也许心灵的欲望太多,物欲太重,心灵精神的空间被挤占被挪用,可是收敛浮华提升境界又谈何容易? 10-16 20:05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说陶渊明老先生曾“家常无米,……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有客来见,连鞋也没有……”这样一个人却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归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看来一个人物质简单点,精神充盈思想自由也是幸福的,但谈何容易! 09-27 21:04  

 

鲁迅在《论“第三种人”》里写道:“生在有阶级的社会里而要做超阶级的作家,生在现在而要做给与将来的作品,这样的人……在现实世界上没有的。”先生言犹耳,微博上有些人貌似想做第三种人,激扬文字、普世民主,其结果就如先生所说“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 09-17 21:59   

 

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愚以为与其言称脊梁,毋若说是傻子。一部人类文明史,大至民族国家,小至集体单位,都是由“傻子”创造的,“聪明人”干什么呢?为“傻子”树碑立传。“傻子”真傻吗?非也。性格决定命运。 09-15 13:30   

 

南宋蒋捷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物还是那个物,景还是那个景,然人心境不同耳。对外物的感受如听雨如此,读书亦如此。同一本书一篇文,心境岁月不同,感受也不同。 09-06 23:08  

 

愚以为人生三十好读书。古人云“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原因有三,一有了经济能力,可以不用为买书囊中羞涩;二有了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可以从书中读出味来,理解得也比较深刻;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这个年龄读书才真正回归了阅读的本真,因为它和功利、文凭无关,完全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之旅。 08-31 20:56   

 

鲁迅先生在《文学和出汗》里说道:“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是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这个问题倘不现行解决,则在将来文学史上的位置,委实是‘岌岌乎殆哉’。”看看我们的影视作品,看看我们的农民工,看来这不只是个文学问题啊。 08-30 21:59   

 

鲁迅先生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踩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读书如此,看微博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只盯某类微博看,绝对会影响你的误判和心态。 07-17 08:07   

文章评论

梅若雪

先生一习话甚读十年书![em]e113[/em]

回望玫瑰

[ft=,2,]l论古韵今、社会现象、人际关系、法制漏洞、感悟人生、吸取精华、为人师表、语育精深[/ft]

香兰

[ft=,2,]每日一语,持之以恒,值得收藏。[/ft]

遐思

向好学善思的友友学习。[em]e100[/em]

梦依然

写那么多,且那么深刻,成大思想家了呀。[em]e160[/em]

雅卿

分享是为了记住来的路,为了有时间再次品读你的文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