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乐坛 特别的 几个指挥家 --- 世界名画 古典音乐专辑

个人日记

图片













比较著名的指挥家中,有人以演绎独特著称,有人以声音独特见长,还有的人则是所谓的大路派,中规中矩,坚实可靠。




1。以演绎见长的人,比如富特文格勒,在极端的情况下,干脆按照指挥家自己的喜好对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再创造或曰改进,总是在某些方面与众不同,比如,对于总体结构的理解与把握,速度与节奏的处理,声部间的关系与平衡,乐队的规模与建制等等。他们总是以演绎某些特定的作曲家见长,不可能什么都演,什么都长。富特文格勒的贝多芬与瓦格纳,Knappertsbusch的瓦格纳与布鲁克纳,霍润斯坦的马勒与布鲁克纳,Kempe的斯特劳斯与瓦格纳等都是此类的典范。








 

图片 







 

2。以声音见长的人,比如傲慢地在费城,通常以某个乐团以及演出场所为基地,创造并保持一种独特的乐队声音(Orchestral Sonority),所谓的Signature Sound。虽然这类指挥并不一定所有的作曲家都敢碰,但由于音乐总监位置的需求,其演出曲目通常较为广泛。而且,无论演绎什么作品,其乐队声音都是以其Signature Sound之标准声音为基调,惊人地一致,屡试不爽。梦歌伯格的阿姆斯特丹,瑞那的匹兹堡和芝加哥,则尔的克里夫兰,肖梯的芝加哥,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卡拉扬的柏林爱乐,都是此类的翘楚。









 图片







 

3。以大路见长的人,比如江湖大侠海汀克,无论执掌什么乐团演绎什么作品,都能做到主流上乘,对音乐没有过多的干预,也没有任何突显的个人色彩之过分流露。再好也不会绝顶,再坏也不至于糟糕。大路指挥偶尔也会在某些方面非常突出,但通常是涉足的领域,体裁,与题材比较全面,基本上是什么主流的节目都演,都录音。这样的弱点,是对某些作品的演绎由于缺乏同情、理解、和重视而显得平淡无奇,缺乏想像力,虽然还算说得过去,competent but bland。他们通常自己长期担任某个乐团的音乐总监,也广泛地与世界一流的乐团合作。马泽尔,阿巴多,穆蒂,小泽,梅塔,夏依等都是此类的中坚。









图片 






 

当然,与其简单地用上述三种类型来界定指挥,不如将这三种长处理解为指挥特点的三个纬度。实际上,每个指挥都可以同时用这三个纬度来评判褒贬,只不过某些指挥在某以维度表现的尤为突出罢了。

 

首先,1。2。3。有可能通吃,但不可能都精。有些指挥,尤其是执掌一个乐团多年的指挥,很可能在三个纬度上都是建树颇丰或者至少都值得一提。比如,执掌芝加哥多年的肖悌,有自己乐团独特的声音,有对瓦格纳、布鲁克纳和巴托克等人作品独到的见解与演绎(虽然不像许多瓦格纳或布鲁克纳专业户那样独特),而且其曲目广泛,合作乐团众多,录音成堆,影响深远,很是大路,非常主流。在一定程度上,托斯卡尼尼,克兰配若,卡拉扬,伯恩斯坦,傲慢地,则尔,瑞那,月和睦,酷毙立刻等都属于这样比较全面的指挥。当然,一个指挥,不可能在三个方面同时圆满极致,一是因为三个纬度可能互相排斥,二是因为个人偏好导致自然侧重。

 







图片

 




 

其次,1。与2。可能相左,可能兼容。以注重演绎为主旨的指挥家,通常比较严谨自律,只演自己真正同情、理解、或者喜爱的作品,不演或者很少演出自己不懂的东西和自觉不疼不痒的东西。比如,前述的富特文格勒以及后来的切利比达克。因此,他们很难成为世俗意义上的大路货,或者全才指挥,很少为铁杆儿音乐迷以外的众人知晓,也不一定能够被当成公认的主流。由于此类人通常性格倔强,通常难以长期执掌重要乐团,也就无缘自己的乐队与自己独特的声音。名气大一些的在顶尖乐团间客席游走,比如小克莱伯。名气和运气都差一点儿的只能偶尔与一流乐团合作,平时与二三流乐团为伍,比如或润斯坦以及执掌伦敦爱乐前的滕诗泰德等。









图片
 
 




 
当然,1。与2。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兼容。比如,一个兴趣非常专注的指挥,可能偏居一隅,但有幸拥有自己的自留地和子弟兵。比如,慕尼黑爱乐的切利比达克,科隆广交的万德,大阪的朝比奈隆,捷克爱乐的安塞儿,罗曼德的安塞美,以及前苏联时期列宁格勒爱乐的穆拉文斯基,东德格万特豪斯的马苏尔等。现任柏林爱乐总监赛梦瑞头当年在伯明翰专攻马勒的时候,也是一个意思。
 
 
再次,1。与3。越来越难以兼容,虽然曾经可能。其实,早时年间,如果没有某方面特殊的演绎才能,自己的拿手戏,一个指挥也很难成为某个重要乐团的总监。比如福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米特罗颇罗斯等,都是统帅顶尖的队伍。也就是说,20世纪早期,执掌音乐重镇的主流人物都是有绝活和私属领域的。由于他们的地位,权威,名声,艺术功底和品相,他们的个人特色得以容忍,甚至被奉为作品诠释方面的权威与经典,以主流派的地位存在,获得广泛的影响。即使是那些主要在二流乐团漂泊的独门专家,在某些作品方面,由于他们的先锋开创作用,其独特的演绎也可能被奉为主流,或曰经典,成为后人效仿的标准,所谓的idiomatic。比如,霍润斯坦的马勒,比切姆的比才等。 这里,独特演绎与主流可以比较完美的结合。

 







图片






 
 
然而,随着喷气时代的到来,国际旅行的便利,客席指挥满天飞的时候,乐团独特的声音以及指挥独特的品味与演绎,逐渐让位于国际范围内越来越同质化的所谓主流派的声音与惯常的演绎风格。迪图瓦曾经同时担任蒙特利尔,法国国家,日本NHK,以及费城夏季音乐季等四个地方的音乐总监。其他国际走穴的大腕儿应该在两打儿以上。这时的1。与3。便很少能够兼容,甚至针锋相对。怪才不可能大路。专长不一定得赏。杰出不一定主流。正宗不一定吃香。









 图片







 

最后,2。与3。兼长者曾经辉煌,虽然趋势是日渐多3。少2。从梦歌伯格的阿姆斯特丹,洒脱考四级的费城,梦都的伦敦交响,考试为四级的波士顿,傲慢地的费城,肖梯的芝加哥,雷万的大都会,都是既有自己独特的声音,也属于时代的主流。然而,如上所述,现在的指挥与乐团越来越同质化,大路货多于经典独特的诠释与演绎。无论现场听历如何受感染,大概都是作曲家的功劳。上了录音,再仔细听,也大都是波澜不惊,彼此相趋,难分仲伯,难辨高低。因此,每个作品,有特色的经典录音尤是弥足珍惜。







图片 







 
 
把自己的听历浪费在平庸的演绎上,应该说是犯罪。然而,不接触众多的垃圾,也就难以体味精品的高级。就像古玩行一样,没见过真的,看不出假的。没见过假的,也无所谓真的。

 
 
听了这么多年的CD,看过那么多的指挥(看到过资格最老的是90年代中期的肖梯),有一些非常强烈的感觉:
 
 
最万能的指挥,应该是海汀克。德、奥、法、意、英、西、波兰、捷克的作曲家都敢碰。只要是谱子,就敢指。什么都练,交响歌剧通吃。弄什么都不赖。范围广,数量多,质量高,影响大。此类候选人如今包括阿巴多,马泽尔,赛梦瑞头,先前包括肖梯,卡拉扬,伯恩斯坦。








图片







 
 
就音响的一致性而言,洒脱考四级(Stowkoski)的声音是最为饱满,有灵气,而令人愉悦的。令人惊奇的是,他无论指挥哪家乐团,在哪家唱片社录音,都能轻易地提供他本人的Signature Sound。很是Special。另一位此类候选人是当年的杜拉提(Dorati)。
 
 
就演绎的特殊性而言,霍润斯坦则总是让人瞩目欣赏。他的存世录音不是很多,但都很有特色,尤其是马勒与布鲁克纳,乐队越烂,发挥越好。他的贝多芬,伯辽兹,约翰斯特劳斯,也都很special。此类指挥家还包括一直与顶尖乐队合作但拒绝担任总监的就离你(Giulini)和快来吧(C.Kleiber)。








图片

 





 
 
另一个非常magical的指挥是巴比罗利。无论是贝多芬,布拉姆斯,布鲁克纳,马勒,普契尼,还是埃尔加等英国作曲家,只要他决定弄的,都是精品乃至极品。其马勒可以说是部部高妙,匠心独运。与之相似的是月和睦(Jochum)。从海顿,贝多芬,布拉姆斯,布鲁克纳,到Orff,都很有声色。






 

图片

 




 
 
实况录音之王,当属滕诗泰德无疑。大家经常把他当成马勒专家,其实他是德国音乐演绎的近乎全才,能够毫不犹豫地挖掘和展现理性背后的激情。听他的贝多芬,布鲁克纳,瓦格纳,理查斯特劳斯,绝对享受。其实况录音,贝,布,马,绝对震撼。每次上场都像是最后一场。全身心投入。
 
由此想来,我们真是有幸。可以在平庸无为的生活中,感受艺术的魅力,音乐的伟大,大师的精华。







 



图片











图片








专辑英文名Gustav Mahler - Symphony No.6

 
专辑中文名古斯塔夫·马勒:“第6交响曲”

 
艺术家Bernard Haitink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古典类型交响曲
 
资源格式FLAC
 
发行时间2007年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作曲:Gustav Mahler

指挥:Bernard Haitink 伯纳德 海汀克

乐团: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芝加哥交响乐团

录音日期:2007

发行公司:CSO.Resound

资源出处:来自国外网站,感谢原发者。









图片












专辑曲目

Disc 1

1. Symphony No.6 - 1.Allegro energico, ma non troppo: Heftig, aber markig
2. Symphony No.6 - 2.Scherzo: Wuchtig
3. Symphony No.6 - 3.Andante moderato

Disc 2
1. Symphony No.6 - 4.Finale: Allegro moderato - Allegro energico




 








图片 





专辑英文名Bruckner:The Symphonies

 
专辑中文名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

 
艺术家贝纳德·海廷克 Bernard Haitink & 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RCO

 
古典类型交响曲
 
资源格式APE
 
版本PHILIPS
 
发行时间2005年10月11日
 
语言德语

作曲: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1824—1896)

乐团: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指挥:贝纳德·海廷克(Bernard Haitink,1929—)

录音年代:1960—1972年

唱片编号:PHILIPS 475 6740



专辑介绍:

 


  安东·布鲁克纳生于奥地利安斯菲尔登,于维也纳逝世,是一位奥地利作曲家, 管风琴演奏者和音乐教育家。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那规模宏大的交响曲。他的作品对二十世纪的音乐史有着巨大而广泛的影响。

  布鲁克纳所作的九部交响曲和三部宗教合唱,是德奥系音乐作品的最高成就之一。交响曲中尤以后三部最为成熟完美,其中又以“第八”为代表。他的“第七”相对较为通俗,篇幅稍短,更易为听众接受。“第九”总被人称作布氏的“天鹅之歌”,我认为这是后人的牵强附会,贝多芬有写“第十”的愿望,马勒的“第十”谱子都出来了,如果舒伯特不早夭,德沃夏克不亡故,交响曲创作是否止于“第九”实未可知。真正称得上“最后”的,近、现代怕只有西贝柳斯“第七”、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尤其是肖氏最后一部交响曲,我们分明听到了一个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对世界的告别。但布鲁克纳没有,如果天假以年,相信他还会倾尽他的热忱和才智,继续赞颂他心中的神,为人类的音乐文化增添更丰厚的财富。他的《第九交响曲》不但不是“诀别”之作,反而是想从更新的高度去展现他内心的虔诚和热切,可惜终没有完成。

  他的交响曲作品体现了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虽然他承袭了巴赫、贝多芬等大师的某些手法,但技法上明显反映出瓦格纳的风格,尤其是他的半音化和声处理和庞大的结构模式,因此遭到了瓦格纳对立面的抨击。然而,作品中激情、细腻的处理和鲜明的配器手法也使他赢得了声誉。







图片





专辑曲目: 
 


CD1

01. Symphony No. 0 in D minor - 1. Allegro - Poco meno mosso
02. Symphony No. 0 in D minor - 2. Andante sostenuto
03. Symphony No. 0 in D minor - 3. Scherzo. Presto - Trio. Langsamer und ruhiger
04. Symphony No. 0 in D minor - 4. Finale. Moderato - Allegro vivace
05.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Linz ver.) - 1. Allegro molto moderato
06.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Linz ver.) - 2. Adagio
07.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Linz ver.) - 3. Scherzo. Lebhaft

CD2

01.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Linz ver.) - 4. Finale. Bewegt, feurig
02.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 1. Zeimlich schnell
03.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 2. Adagio. Feierlich, etwas bewegt
04.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 3. Scherzo. Schnell
05.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 4. Finale. Mehr schnell - Sehr schnell

CD3

01. Symphony No. 3 in D minor (1877 version) - 1. Gemigt, mehr bewegt, misterioso
02. Symphony No. 3 in D minor (1877 version) - 2. Adagio, bewegt, quasi andante
03. Symphony No. 3 in D minor (1877 version) - 3. Scherzo. Zeimlich schnell
04. Symphony No. 3 in D minor (1877 version) - 4. Finale. Allegro













图片




专辑英文名Beethoven:Symphonies Nos.
 
专辑中文名贝多芬:九部交响曲全集
 
艺术家贝纳德·海廷克 Bernard Haitink
 
古典类型交响曲
 
资源格式APE
 
版本LSO Live(6 SACD)
 
发行时间2006年09月12日
 
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作曲: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演唱:Twyla Robinson(soprano),Karen Carfill(mezzo-soprano),John Mac Master(tenor),Gerald Finley(bass)


合唱团:伦敦交响合唱团(London Symphony Chorus)

乐团: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指挥:贝纳德·海廷克(Bernard Haitink,1929年—)


录音年代:2005年(Nos. 2,3,6,7,Leonore Overture No. 2 & Op. 56),2006年(Nos. 1,4,5,8 & 9)


发行:LSO Live

唱片编号:LSO0598



专辑介绍

 


  贝纳德·海廷克几乎可视为荷兰在音乐界的象征。

  1929年3月4日,海廷克生于阿姆斯特丹一个富裕世家。

  1955年被聘为荷兰联合广播乐团副指挥。



  1956年被聘为荷兰希尔沃叙姆(Hilversum)广播乐团首席指挥。此后,海廷克一帆风顺,青云直上,开始了他辉煌的指挥生涯。


  1961年海廷克就成为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ACO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首席指挥。

  1964年成为ACO的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这意味着他坐上了世界一流乐团的头把交椅。此时,他才35岁。

  海廷克在ACO任职期间,1967年到1979年,又兼任伦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

  1977年,英国格林德伯恩歌剧院音乐总监由海廷克接任。1982年,海廷克首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演出。

  1985年-1986年乐季是海廷克最忙碌的一年,他先后指挥了波士顿交响乐团、苏黎世音乐厅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乐团等演出,并在伦敦皇家歌剧院指挥演出理查·施特劳斯歌剧《阿拉贝拉》。



  1992年夏,他带领ROH赴日本巡回演出了莫扎特《唐·乔万尼》、《费加罗的婚礼》。1992-1993年乐季,他在ROH演出的剧目有理查·施特劳斯《没有影子的女人》、亚纳切克《狡猾的小狐狸》和莫扎特《唐·乔万尼》。


  海廷克1993年-1994年乐季重要的演出包括在ROH上演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 亚纳切克《卡塔卡班诺娃》(Katya Kabanova);在波士顿指挥BSO演出舒伯特《第八交响曲》等。40多年以来,海廷克敬业乐业,德高望重,在世界乐坛上有很高威望。为了表彰他在音乐文化上的卓越贡献,各国政府授予他不少勋章、衔头,如1969年被荷兰女皇封为爵士,1977年被授为大英帝国荣誉爵位,1988年荣获牛津大学音乐荣誉博士学位,1991年获得荷兰伊拉斯默斯奖等。


  他的交响曲录音包括2套勃拉姆斯、2套马勒、1套布鲁克纳、1套肖斯塔科维奇、1套沃恩·威廉姆斯,其中不少都堪称"标准"版本。然而,作为衡量一个指挥家成就最高标准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海廷克的这一套却姗姗来迟。不过对于贝交全而言,实在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没有多少空间可以发挥。于是,海廷克走了"新潮"的复古路线:乐队和诺灵顿、加德纳、哈农库特的贝交一样,采用了较小编制(但并非古乐器,此外1、2小提琴分在两侧);总谱则采用Jonathan Del Mar校订的版本(同阿巴多2001年贝交全),速度偏快,整体上给人清新明快的感觉。而这套唱片是由伦敦交响乐团自有品牌LSO Live发行的,分别有SACD和CD版本,共有6张CD。
 


专辑曲目
 


SACD1

01.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 op.55 "Eroica" - I. Allegro con brio
02.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 op.55 "Eroica" - II. Adagio assai
03.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 op.55 "Eroica" - III. Scherzo and Trio: Allegro vivace
04.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 op.55 "Eroica" - IV. Allegro molto
05. Leonore Overture No.2

 









图片 





专辑英文名The Sibelius Edition
 
专辑中文名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
 
艺术家巴比罗利/哈莱管弦乐团
 
古典类型交响曲
 
资源格式FLAC
 
发行时间2000年
 
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专辑介绍


Halle Orchestra:哈莱乐团,以英国的曼彻斯特为基地的交响乐队,1857年由查尔斯·哈莱爵士创办。历任指挥有汉斯·里希特(1899—1911,在任职期间内,乐团与埃尔加音乐开始发生紧密联系)、汉密尔顿·哈蒂爵士(1920—1933)、约翰·巴比罗利爵士(1945—1970)。现任指挥詹姆斯·洛克伦。

约翰·巴比罗利爵士(1899—1970):出生于意大利的英国指挥家。在伦敦三一学院音乐和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后,开始大提琴演奏生涯。1925年首次指挥,1926加入英国国家歌剧团。1933—1937人苏格兰乐队指挥,后继托斯卡尼尼任纽约爱乐指挥。1943年回英国,在曼彻斯特担负重建哈莱乐团的任务,此后终身在此乐团工作,对该乐团影响甚大。曲目主要是浪漫派和后期浪漫派作品,特别是埃尔加、马勒、勃拉姆斯、戴留斯、西贝柳斯、沃恩·威廉斯的作



专辑曲目

CD1
1 Finlandia
2—4 Karelia Suite
5 Pohjola's Daughter
6 Valse triste










图片 



专辑英文名Mahler:Symphony No.5
 
专辑中文名马勒:第五交响曲
 
艺术家约翰·巴比罗利爵士 Sir John Barbirolli
 
古典类型交响曲
 
资源格式APE
 
版本EMI [更新Booklet]
 
发行时间1998年
 
地区荷兰
 
语言德语

 作曲: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

乐团:新爱乐乐团(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指挥:约翰·巴比罗利爵士(Sir John Barbirolli,1899—1970)

录音年代:1969年

唱片编号:EMI CDM 5 66962 2


专辑介绍:
 


  美妙而清新的《第四交响曲》之后,马勒的志趣从天堂转回了人间。

  《第五交响曲》再度需要一个庞大编制的乐队来对付。但这回纯粹是器乐的。在五个乐章的历时75分钟的演奏中,仅仅管弦乐的音响就已经很够咱们受用了。尤其是巴比罗利1969年录制的这个演出版本,既有高贵的气度,又不乏兴奋的表情,加上音效上表现的音场深阔惊人,音响饱满且层次充分,使它成为交响曲唱片的一大奇观。在主要靠唱片来爱乐的我辈心目中,几乎可以说是巴比罗利“炒”热了马勒“第五”。多年来,在这个曲目上没有其它版本可同巴比罗利的这张分享殊荣。

  巴比罗利致力于推广马勒是50年代的事了,比瓦尔特和门格尔贝格晚了许多。他后来回忆自己当初是如何迷上马勒的:在那时的英国乐坛,内维尔。卡达斯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乐评家,有一天此翁认真地告诉已经50多岁的巴比罗利,“约翰,我的孩子,你现在还不知道马勒。但他的音乐却是为你写的!”

  的确,马勒音乐中蕴含着许多巴比罗利最擅长发掘的内秀。听这首交响曲,特别是第四乐章,那个极著名的,也常常被单独演奏的“小柔板”,你或许会想到,那些听马勒只注重听音响的朋友,是多么不幸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辑制作 冰 资源来自网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