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把心灵像种子一样埋下

个人日记


 
 




 
  我一直觉得,人生是一场苦旅。从看见阳光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到更多的哭声终于掩埋了耄耄岁月,一片又一片充斥内心的白,将整场生活全部不落地覆盖。那时,属于你的世界终将安静,似是一段故事的最后结束,又似真正的安宁刚刚在另一个地方开始。

  是的,生命终将安静。埋于土中,似一颗永久不醒的种子,在后人的惦念中再被时间慢慢忘怀。又多少年过去,再也无人说起关于你的只言片语,再也无人说起某一年的某一天,曾与你亲切交谈。你的往事,呼吸,话语,欢乐和悲伤,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消失得那样彻底,又无影无踪。

   那时,你不知道自己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或消亡也是一份存在。在另一场时空的角落里,你暗自继续着自己的故事,或又被藏于泥土的营养漫不经心地滋润着,化身为草,或生为万物。









 
   自然,我不是一个有神论者。尽管我去看神话,去看一段段鬼故事来充实平白的生活。但我的脑海中依旧对自己的下辈子不抱希望。那是虚无,或只是遥不可知的想象。但这样的想法并不能阻止我去欣赏甚至膜拜那些远在高原的藏人的朝圣之旅。那是苦旅,至少在肉体的概念上来说,是这样。我觉得他们膜拜的不是神祉,而是自己的心灵或依旧活着的灵魂。他们给自己一个根,便日日夜夜向着那个方向行走。无论每一次跪拜将耗费多少心智,无论每一步都走得那样艰难和坎坷。但他们在走,向着一个遥远却又在脑海中清晰可见的高高在上的灵魂,前进。那是生命之根,灵魂之根。

   喇嘛,经幡,甚至当我每一次看见这样的油画或图片的时候都会心存激动。一颗被麻木浸泡的心活了,重又渴望着一场能够洗涤心灵的行走或最后时刻的安宁。自然还有朝拜的人,一个人或一群人,在广袤的高原上一步一跪,他们用全身的匍匐解读自己的虔诚。而我,在这世上空空荡荡地行走了多年,我不知道自己的心灵该归属何处。







 
   空空地来,空空地去。这样的道理无人不知,但人们什么时候又懂得放手?一颗心也荒废了。有时候的我们,为自己画一颗心中的太阳,却没有真正的苦行。这浮躁又给予了自己一份希望的星星之火,便时常熄灭。人沉入暗夜,前方不见一丝灯光。

   好在我们无时不在思考或回望。将那些老去的时光捡拾回来,在记忆或想象中让它们重新沐浴阳光。我们所拥有的全部时光,都在过去。过去已尘埃落定,一切都稳稳当当地固定在那里,再也不变。而身边的生活,我们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未来更远不可知。也许我们时常为未来描绘一片阳光,但那阳光除了温暖一下有限的想象,再无别的。






 
   过去的人等在过去的时光里。过去的花在过去的时光里开着。过去,那样忠诚于岁月的结论,每翻开一页,拂去灰尘,依旧那样生动鲜亮。而人在老去,人守不住自己的每段时光。无论微笑还是哭泣。我们说不出是自己丢弃了过去,还是过去丢弃了我们。我们与自己,与过去相隔甚远,却无力返回。那么,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一直在走。或轻飘飘地前进,或负重而行。可一颗心呢,又常常在这样的路上心生寂寞。巨大的而又宛若荒野的孤独在一个人的时候铺展。那是与心灵的简短对话。也许惟有脱离了喧闹,脱离了物质和世俗的纷扰,才得以与自己真正地对视。

   而身体与心灵的苦行,是否可以就此开始。







 
   万物归一。我想,我该归于心灵或灵魂的呼唤。这与欢乐或悲伤无关,而是踏实走过岁月的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无憾。想一想,多么苦的日子都走过来了。想一想,又恍惚最值得怀念的时光,总在那些苦味的日子里容光焕发,精神抖擞。那是真正刻骨的铭心。贫困或苦难之时,一颗心才更加真实。惟有真实,能够让人安静。我得不到安静。我无时不在寻找生命尚在的安静和安宁。我不想只在生命终结的那个瞬间,生命才向我送来安宁的眼神。那是真正的结束。

   有时便想,把自己像一颗种子那样埋下。于黑暗的泥土里心生阳光,向着真正的洁净的道路,向着一生不变的纯净的天空,跪拜春色。安静的,黑暗的世界里,会有花开的声音,如袅袅的轻唱从灵魂的寺庙里柔柔地传来。我不是藏人,但仍需要为心灵搭建一座寺庙。那可以是真实的追求,可以是艺术的召唤,可以是能让一颗心得以安宁的无声的话语。但心灵得到安慰,灵魂得到归依。








   向上的过程艰难而孤单。冰冷的泥土,无光的黑寂。但所有的种子莫不在这样的地方出发。如朝圣的旅行,一步一跪的朝拜,在那看似艰苦的过程里,心灵又将获得怎么样的洁净无比的安详。

   一场心灵的苦旅,在种子的生命过程里,谁人可知。但我们看得见满地的葱绿,又看得见遍地的金黄。那是收获,也是归依。而真正的归依,又不仅在金黄色的结果里,而在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向上的每一个瞬间。那更见生命无华的积极的力量,既是过程,又是全部。而生命的全部意义,亦在生长的过程中真切地存在。它那样简单而执着,那样朴素而诚挚,那样融身大地又心向阳光。



 




文字:网络    编辑:秋雨孤灯下

 

 
 

 

 

文章评论